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屈原《橘頌》讀後感範文

屈原《橘頌》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屈原《橘頌》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屈原《橘頌》讀後感範文

  屈原《橘頌》讀後感1

《橘頌》是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著名詩篇之一:“后皇嘉樹,橘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著名學者、楚辭專家文懷沙先生對《橘頌》寫下這樣的譯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種美麗的樹木生長着;那樹上載負着能服習於我們水土的橘果。你,橘果,秉受這堅定的意志,繁生在絢麗的南國。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轉變的素質,正表現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顏色,潔白的內在,正暗示我們對人處事應該如何去做。你具有多種多樣的美好的風姿,簡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麼完美!

《橘頌》實際上述說了一個愛國主義者對自己故土深沉的愛。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物來表現的,他緣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惡草、醜草比作小人。因此,他總帶着花環,歌頌花,歌頌生命。他不願讓花凋零。全詩正是寄託了這樣的情感,通過對橘樹的歌頌,說明自己的堅貞,洋溢着詩人熱愛祖國的一片精誠。《橘頌》是對一個堅貞美麗性格的肯定,是對一個堅貞美麗靈魂的歌頌。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能激起人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文懷沙先生畢生研究屈原,“騷音錚錚”,爲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經歷了巨大的磨難,但愛國之卻心始終不變。這正是我們爲之謳歌的屈原精神的內涵。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古老的華夏再度騰飛,而蘊含在歷史深處的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汲取的偉力之源。今天,我們重讀《橘頌》,旨在從古老的詩篇中獲得新的.啓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重鑄民族之魂。

  屈原《橘頌》讀後感2

我成長在美麗的水電之都————宜昌,這裏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更有流傳千古的愛國詩人屈原。翻開《經典誦讀》,細細品味,讓我感觸頗深的就是屈原的《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美麗的江陵地帶是橘樹的故鄉,這裏出產的橘子汁兒甜個兒大,色澤鮮豔。每到秋天來臨成片的橘子紅燈籠似的掛滿枝頭,樂呵呵的向遠方的客人打着招呼。偏偏這樣可愛的橘子到了北面就變成又苦又澀的枳實了。這一點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閒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爲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曾枝剡棘,圓果摶兮"。它的層層枝葉間雖也長有"剡棘",但那只是爲了防範外來的侵害,它所奉獻給世人的是無數甘甜的果實。

橘樹這種堅貞不渝的品質正是屈原所推崇和讚美的,"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這使得它能堅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無私的品格。屈原一生歷經坎坷,被人陷害流放不得志,但他始終不願放棄自己的治國理想,極力同情勞苦大衆,揭露統治集團的腐朽,追求法制社會,贊同選拔賢德人才治理國家。可是他的理想爲他帶來的只有災難,即便如此他仍像一樹堅挺的綠橘,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它深深紮根於"南國"之土,任憑什麼力量也無法使之遷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氣,"受命不遷"的堅毅神采,頓令讀者升起無限敬意!橘樹是可敬的,同時又是俊美可親的。

橘樹的果實滋養着人們,在寒風霜雪中傲然挺立,它的高風亮節,冬日裏的鬱鬱蔥蔥,決不肯向凜寒屈服的品德,就像詩人屈原在風刀霜劍時刻的風骨,他願與橘樹長相爲友,面對嚴峻的歲月,這更使傲霜鬥雪的橘樹形象,與遭讒被廢、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疊印在了一起。

詩人用橘樹歌頌着人世間的高尚品質,願爲勞苦大衆戰鬥不息的決心和鬥志,這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清晨,捧讀經典,我彷彿就是一朵小而白的橘花,芬芳了青春,願結出甜蜜的果實。願我與經典同成長,願我們都徜徉在國學精粹中,擁有一顆高尚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