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方與圓》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篇1

丁遠峙先生所著的《方與圓》,我讀過好幾遍了,現在翻閱起來還是倍感親切,他舉例貼切,耐人尋味,將人的心理活動淺顯地剖析出來,覺得是一本年輕人值得一讀的好書。

《方與圓》,一部我很喜歡的書。只是讀一次就如沐春風,讓春雨給洗禮了…這本書,並沒有訂立條綱,而是從小處着手舉出貼切的例子,淺顯地將人的心理活動剖析出來。由一個人在面對某個問題時的心理及由此而發的行爲上的反應,有滴水藏海,窺斑見豹的味道…這是我們這作所必須學習的,以小見大的方法。例子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此書從清朝的銅錢形狀——“內方外圓”引入做人的道理。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繞過去。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鐵一樣,一拗就容易斷;但一個人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久而久之,誰還願與這種人打交道呢?從而揭示出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而內方的道理。

方,乃做人之本,是一個國家和平安定的精神脊樑。人的外在即內心的反映,內心無也則虛。所以內心方正,外在的處事也自然而然的有之。是的心靈傑出纔可能有行爲事蹟的傑出;人的內心美好,纔有氣質的美好。心之方正決定正如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司令具威望魄力,優秀品質纔有能力去命令參謀將士。

“圓”亦是處世之道。懂得圓滑處事之人也往往總是少些遭到他人的“攻擊”,也可將些事委婉說出。正如:

有一次有一個記者向著名歌星鄺美雲提出了一個叼磚問題“你讀書時成績很差,你是否很笨”。面對棘手問題,可鄺回答卻發人深剩“注意到沒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人畢業後幹什麼?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生…...而成績二流的幹什麼呢?他們中很多人卻當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生的老闆!”

成績一流的成了打工仔,而二流的卻當了老闆,爲何如此?原因之一即爲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二流的甚至三流的同學卻與人交往中掌握了圓這一處事之道。

這是由方與圓而聯想到了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處事方式,給我們以啓示:生活中處事,方與圓不可或缺。

也正如前文所說的方與圓,方的每一個直角彷彿代表着每一目標,圓的始點和終點也代表着每一個木標,而通往目標的道路非

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說沒有方圓不成規矩。方者,做人的原則,根本;圓者,做人的策略,技巧。沒有方正之心,人就是一片隨波逐流的樹葉,永遠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沒有圓熟的人生策略,人就像一艘不知道轉向的船隻,東碰西撞,永遠無法駛向自己的目的地。方是以不變應萬變,圓是以萬變應不變。方是做人的脊樑,圓是做事的錦囊。做人要方,不忘大原則。做事要圓,不鑽牛角尖。做人心量要圓,做事性格要方。律己要方,待人要圓。識人要方,用人要圓。總之,做人做事方與圓要有個度,該方則方,該圓則圓。取方者是正直的人。取圓者是聰明的人。方圓並取者,是智慧的人。外圓內方,可謂人生最高境界。做人有方,就能堂堂正正;做事有圓,就能得心應手。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掌握人性乃萬圓之源。願做一個方圓有度,進退自如的人。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篇2

這本書據說很久就很有名氣了!不過這也並不影響我現在來拜讀它,不是有一句話說:酒醉後來客!

被蟲咬過的蘋果,一般都是最甜最可口的!如果這種說法真的成立的話!那麼本書的作者應該竊喜的了——幾乎每一個盜版書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過盜版商與蟲子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前者以趨利爲目的。他們不在乎被盜的對象是不是言之有物;蟲子則不同,蘋果越甜蟲子就能吃的越肥壯結實!歸根結底趨利最終的目的也是爲了活命。爲了活的肥壯結實,爲被盜之物搖旗吶喊,那也是無可厚非的嗎!——就算是個爛蘋果那又如何!在表面鍍一層金照樣熱賣!

這是一本兩百來頁厚的好書!說它是好書,是因爲它包羅萬象——從人性格的解析到如何做生意;從爲人處世接人待物到企業管理作者均能信手拈來、從容剖析。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一點作者最能做到。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開篇即雲:"一本書,如果只是一味的宣揚技巧,而不激勵人的品質,這本書是低級的!"原來品質是靠激勵出來的!這大概是近十年來最大的發現!俗語云:人貴有自知之明!書如其人,現在我們再把這句話簡化一點:書如人。如此也不枉我們買書時所花的血汗錢了!!

作者爲煽動讀者的情緒,多作慷慨激昂之詞,所作倡議多令人驚駭不已。第19面作者倡議道:笑吧,爲笑而笑,這就是笑的理由!我們馬上聯想到馬嘶如笑。如果真的只是爲笑而笑,那麼大可直接買一馬型面具,豈不快哉!又如第44頁馮道一列的結語,令人云裏霧裏、匪夷所思!其中種種,不必多舉。最令人震撼的是從192面到216面的那一節。作者可謂是字字珠璣——說不卑不亢我們舉雙手贊成的,作者馬上接一句:與誰都能相處。我們又立刻聯想到馬戲團的小丑——臉上施上厚厚的釉彩,然後努力博取臺下每一個觀衆的笑!又有不怠不躁,不隱不露,不偏不倚,不尊不卑,不智不愚,不溫不火,不軟不硬之說。

亞當以一葉遮私—處最能詮釋不隱不露;智即智,愚即愚,何謂不智不愚!按電影<大腕>葛優在精神病院答院長問一段最是不智不愚。其精神病者所以不智,又能愚弄院長所以不愚!Jane Revere Burke所作<讓我們進來>最是不溫不火,是爲人作所以不溫,但所講皆鬼話——鬼者,畏火!所以不火。即活人講鬼話最是不溫不火!至於不軟不硬——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想到的一個詞——不軟不硬是爲不舉,陽痿也!善哉,善哉!

如此種種,作者一直在不辭辛勞的要把讀者遊說的平庸華。請注意不是中庸!中庸思想是不會教人不智不愚,不軟不硬的!我們的主張是:做人要做的象自己,是自己!該棱是棱,該角是角。作者在書的第22面引用了一句金聖嘆的話,金聖嘆的確是個很好的列子:金老前輩一生潦倒,但他鐵骨錚錚,哭孔案中金老前輩的硬漢形象至今令人肅然起敬!象書中所說的:讀完書就能使品質,氣質有改觀的誑語;在什麼什麼情形下,纔算得上真正的生活——試問什麼樣子的生活是假的?——這種說謊說到自己都信的豪言壯語,我們就沒必要再信了!

按編者語,在本書少說也有十年曆史了。我一個後進者,看完了還羅嗦了這麼許多,總有打死老虎的感覺——對不起,應該是老弱之虎——很不道德!畢竟已經發行600萬冊了!<編者語>不知是否包括盜版!所以無愧老虎之稱,那怕只是一隻紙老虎。趕緊扯個蛋收場罷!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篇3

一直很喜歡中庸之論,何爲適可而止,方圓之間如何界定,這也是一門長期的學問。這本書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讀完,有精有略,不求全數吸收,但也能感悟一二。方爲原則,圓爲變通,這本身相輔相成看各自如何應用。

前段時間也因工作的事情很苦惱,同事在工作上受了委屈,原本應該爲同事解決爭取的我,因爲上級的和稀泥而無能爲力。一方面嚮往公平,希望與自己的行爲標準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只能安慰同事,工作中的是與非在爭取之後只能學會接受。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確,看完這本書之後,些許釋然。正如那句話:“在想改變環境之前,應先改變自己。”比起改變現在的環境,似乎改變自己會更加容易一些。工作中也不見得都是公平,面對工作各方面的壓力,隱忍,進步,適應都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未必就是拿着道理去理論,達到目的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而初衷不曾改變。

生活中的自己,經常會被別人說成一個太過正直的人。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它不完全是一個褒義詞。我也經常會困惑,爲什麼顯而易見的道理,自己去堅持有時候卻顯得格格不入。歸根到底,還是自己不懂得在社會中與人相處以圓爲主。人與人的相處,着重人性,變化方法。而道理爲方,放在內心,只是自己變通的依據,卻不是與人爭論的論據。我也曾因爲別人的評價,因爲自己吃過的虧,懷疑過在這個社會中,想安身立命,是不是要違背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壞人”。但是看完這本書,卻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三觀不一定要刻意迎合甚至改變,生活中的相處可以求同存異,對於他人短暫的盈利,也不必太過羨慕,甚至否定自己。比起獲得物質的收穫,做一個自己認可的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直到過完這一生,或許這才叫圓滿。

方與圓,正如中庸。兩者結合,過猶不及。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篇4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方與圓》所闡述的理念,使人懂得如何去與人相處;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懂得用什麼心態去對待勝利和失敗;懂得如何去學習……,等等,總之,看了這本書,可以使人的心胸更加開闊,不再經常走進思維死角,從而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的更好。。

《方與圓》的內容涉及了品質培養,氣質培養,人性,處世技巧,交際技巧,說話技巧等等很多。目的就是想幫助你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這本書有一句話我是很喜歡的,就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卡兒說的“誰也不能教會誰任何東西”。知識是沒有誰能教會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識,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只能靠自己。教師的作用,書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變總要靠自己。

如何才能成功呢?這本書強調要激發成功的慾望。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種始終不渝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的強弱真取決於你成功的慾望的大小,你必須將慾望之火激發到白熾狀態。現在我們不曾擁有,這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我們不敢向往擁有。人生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夢想的消失。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夢想,也就預示着他人生的浪漫劇將下了帷幕。人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沒有夢想,生命就會枯竭。所以我們應該有一種發展的慾望去激發自己的實力“做人就要響噹噹,永遠不要做生活的乞丐。”

走向生活成功的金鑰就得具有自信,勇氣和熱忱。你不覺得正是如此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困難,實際上正來源於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狀態,有助於激發你的潛能。信心會爲你帶來活力,煥發光彩,使你談吐灑脫,大度,產生一種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魅力;而喪失信心,會使你顯得委瑣,不能發揮水平。勇氣,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建立了自信,有了目標,認清了環境還不夠,還要有行動的勇氣。勇氣就是敢做敢爲,就是將自信表現在行動中的一種膽識。

讓夢想成真,從現在開始行動吧!對生活工作充滿熱忱,對自己充滿自信,並擁有永不服輸的勇氣和聰明的睿智,我們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享受成功。

  《方與圓》讀後感範文篇5

每月一書,這個月的書終於看完了。怎麼覺得這周的書看得特別的慢,而且這個月的書也稍微比之前的`兩本書要厚,是兩部。

看完以後也沒什麼要說的,感覺跟之前看的那幾本書都沒啥大的區別。感覺都是在同一個道理,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但是翻來覆去的講這些和成功有關的幾個因素的問題。

《方與圓》讀完後的最大感覺就是很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所以說,《方與圓》是中國版的《人性的弱點》。書中也同樣討論了在很多書中都會經常提起和討論的話題,諸如寬容、態度、信心、信仰等的偉大作用和蘊藏的無窮力量。這些書怎麼說呢,應該給他們起個更好聽的名字,與“成功學”沾點邊的名字。

很多的類似的書,都有類似的內容,讀起來的時候也真的會讓人熱血沸騰,感覺成功就近在咫尺了。可是,讀過這些書的人中又會有多少人會成功?如果讀完這本書每個人都會成功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什麼“偉人”和“創造”了。問題是,我們讀完這本書一週以後呢,一個月以後呢,半年以後呢?關鍵是我們都沒有把想法付出行動,如果說我們能夠要求、強制自己堅持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行,那就一本這樣的書就足以受用終身。

成功有很多種,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做的開心了,認真的去做了,都可以說成功。可是,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卻往往侷限在金錢、名譽、地位、身份等等很物化的東西上。這就讓我聯想到信仰這個東西,書中也有討論的。而中國最缺少的就是信仰和價值體系。

個人覺得不管哪一個國家、民族或者是個人,都不能沒有信仰這個東西,信仰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沒有了信仰,人就會缺少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會心理空虛。因爲沒有信仰,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把這些不好的感覺轉嫁到追求物質的東西上。所以,大家都頃其一生的追名逐利,最後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還過得不開心和憋屈。而當自己的這些物慾都得到滿足以後,人生又沒了目標,重新陷入另一輪的空虛之中。悲觀主義之父叔本華曾說過,人生的兩大痛苦就是物慾沒得到滿足和物慾得到滿足了。因爲我們的心靈一直找不到歸宿,那生命豈不是就成了“行屍走肉”了。生命,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虐的。

中國的富豪移民到了西方的一些國家以後都會感到很失望,因爲沒有人會因爲你有多少多少錢,或者是某某大公司的總裁、CEO什麼的,或者因爲有了多少多少棟的房產和別墅等等而對你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甚至是可以開着私家車把人給撞x了還可以揚長而去的。在美國,哪怕你是總統也不可以不尊重一個掃大街的清潔工的,因爲每個生命是平等的,這也是信仰。

看過一些書籍,也和一些在國外的同學聯繫過,不知道爲什麼這些發達國家的人們心態就能那麼的平和和“穩”。這個也是我一直嚮往歐洲國家的一個原因,呵呵呵,還想在有生之年能到歐洲國家去旅行呢。如果有實力的話,去歐洲國家繼續求學。其實,中國人拖家帶口的在國外求學的也不在少數。不是崇洋媚外,因爲真的有很多需要我們學習的,書的作者不是也有建議我們說,能出國的話就儘量出國。個人覺得,視野開闊了,人的心胸也變得很寬廣。

總結了一下,《心靈軟件》和《人生控制論》大多講的都是內因在一個人成長中、成功過程中的作用。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在不斷的成長和成熟,另外還要真正的去做。

人生需要理想,需要做“白日夢”,這樣纔會使生活充滿色彩,而且當我們越是想象自己的理想會實現時,就會越容易實現。祈禱吧,祈禱理想照進現實,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