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考博與讀博有感範文大綱

考博與讀博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考博系列諮詢問答:考博與讀博有感 (十六) 博士畢業能做什麼?

考博與讀博有感範文

有一種傳統觀點認爲各專業的博士畢業以後,多數都是應該去學校教書、或去研究所工作。這種觀點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當然有它的道理。但是架不住幾十年下來博士就業市場的供需關係越來越失衡,每年從學校裏畢業出來的博士越來越多,而學校、研究所的職位增加沒那麼快。於是物理、化學、生物之類在工業界沒那麼多機會的專業,博士們做博士後的年限只得越來越長;而對計算機之類專業來說,工業界不僅機會比其他專業多得多,錢也相對較多,而且沒有研究型大學頭幾年的tenure壓力,加上做的是現實世界用得上的產品,和學校裏那種空中樓閣式的研究比起來另一有種滿足和成就感,所以對這些專業來說,許多人寧願進工業界不願進學術界也是正常的。

當然也有不少朋友先試了試申請學校,沒能成功,才轉向工業界。這些朋友要說真對學校生活有多濃厚的感情,其實也未必。許多人之所以申請學校,一個因素是覺得自己的研究做得不錯,不往下做很可惜,一般來講只有去了學校才能當自己的老闆,有更大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另一個因素則是經濟上穩定,因爲美國學校的tenure制度基本上保證了頭幾年不會失業,熬過頭幾年如果能拿到tenure,那以後就更不會失業了。後一個因素在經濟不穩定、工業界對人才需求小的年頭作用尤其大。通常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年頭,是沒幾個人願意到學校教書的。也不排除還有其他一些因素讓學校的教職比工業界更有吸引力。比如說有的牛人正是因爲明知學校難申請,纔要迎難而上,以此來證明自己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體現自我價值、得以滿足一種成就感。還有一個因素是在學校任教的話,一般來講比工業界容易辦身分。至於真正因爲喜歡學校生活而申請教職的人,總的來說是少數。而且這裏頭往往帶有對現今學術圈生活的誤解。喜歡學校生活的人,往往生性比較恬淡,覺得自己適合呆在象牙塔裏頭悠閒自在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與世無爭。但學術圈最近二十年演變下來的情形已經很不一樣了。現在的情形,想在學校氛圍裏生存,通常要性格非常aggressive的人才辦得到。比如要有很剛硬的心腸拼命push學生幹活,要有八面玲瓏的手段到處結交,套取資金,等等。如果既出不了多少活又不能套來資金,好像學校真沒有什麼理由給tenure。某位導師曾有一次感嘆說,幸好他早生了二十年,要是放到現在,他這樣的性格恐怕是很難找到教職的,就算找到了也很難生存下去。

當然,進了工業界後,你所做的東西通常就和你博士專業研究方向沒多少關係了。那麼博士這麼多年的研究是不是就浪費了呢?這是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困惑之一。我覺得這要分兩方面來說。

首先是博士研究的成果本身。科學研究的一個總體目的是擴展人類的知識寶庫、加深人類對世界和對自身的認識。因此你的研究即使在現實中全無應用價值,只要做到拓展人類視野,或者加深對一個領域的理解,就是有意義的研究。但你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你自己不去深化、不去發展、不去鼓吹,也許就這麼埋沒在全世界每年成千上萬博士的論文之中,漸漸被歷史遺忘了,這當然是很可惜的事情。另一種可能性是,你的研究正好在這一領域的峯尖浪口,將來還會不斷有人引用的你的研究,把這些東西進一步深化發展,但這些後來的進展全都跟你這個始作俑者沒關係了,那也很可惜。如果你對自己的研究特別特別珍視,珍視到絕不願意看到這兩種情形之中的任何一種,那麼一條出路是努力申請學術界的工作,另一條出路是到了工業界雖然做了跟原方向無關的工作,但業餘時間如果精力許可的話還是可以繼續原方向的研究的,如果這個研究在生命中如此重要的話,以期將來有一天還有機會能回到學術界。

另一方面是你讀博士這幾年所付出的時間精力、所受的專業訓練,是不是浪費了。其實人這一輩子這麼多年,能學會的東西很多,能做到的事情也很多,但並不是所有學會的東西都能在隨後的工作中用得上的`。事實上學過的多數技能可能到頭來都用不上,付出的許多時間精力也沒有你起初預期的效用。()要是對所有這些東西都要可惜一番的話,那恐怕永遠沒有不可惜的時候了,呵呵。人生是一個過程,經歷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比如戀愛失敗了,沒成正果,是不是就應該覺得戀愛中投入的所有時間精力感情都是浪費呢?呵呵。讀博士這麼個經歷,博士學位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拿到了這個學位,就已經達到了人生這一階段的目的,至於人生下一階段,未必真要跟這一階段有什麼關係。

而且對許多人來說,開始讀博士之前未必真地知道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只是正好導師給分配給的方向好像做起來還挺有趣,就一直做下來了。其間並沒有多少機會深入探索其他方向。如果進了工業界,換了個方向做事情,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開闊自己的視野,換換口味,以免一直把自己限在一個狹窄的領域裏。就算你在學術界裏幹,也不大可能一輩子呆在同一方向上做同樣的東西的,遲早要到處看看還有其他什麼東西可研究,呵呵。

有一種看法是隻有在學術界纔能有創造性勞動。但是在工業界工作,經常也需要研究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做一些創造性工作的。主要區別是,在學術界裏幹活的目的是出論文,而在工業界幹活的目的是出產品。其實不管在學術界還是在工業界工作,新出爐的博士真正從事創造性思考的時間比例都不高。在工業界你要花很多時間做很煩瑣的編碼、調試、寫文檔、開會跟其他部門協調等等事情。在學校裏呢,你要花很多時間寫proposal騙錢,教課,管學生;如果一時沒有學生幫你幹活的話,你也得親自動手編碼、調試等等;還有寫論文的過程本身也會有無數時間花在醞釀推敲文法、表達方式、格式等等瑣事上,真正創造性思考的時間通常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