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大綱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1

今天,我開始閱讀《三國演義》,它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東漢末年,劉備多方蒐羅人才,他聽徐庶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於是,他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來到諸葛亮的住處。恰巧諸葛亮出門了。不久,劉備他們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門了。劉備又和他倆第三次去諸葛亮家裏。到了他家,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便在臺階下等着。等到諸葛亮醒來,請他們進去,才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劉備有志爲國效力,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讀完了這個故事後,讓我想起了一個歇後語叫:三顧茅廬——好難請。

我最喜歡劉備他們,因爲劉備他們去請兩次,可諸葛亮都不在家。但劉備決心一定要請出諸葛亮,第三次諸葛亮被他的誠心打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輔佐劉備成就了霸業。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大事不但要有決心,還要慧眼識英才,依靠團結合作,就一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2

在公元207年的三國時期,劉備的謀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營爲曹操效命。臨走前,徐庶爲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劉備親自上門請諸葛亮,卻被拒之門外。經過劉備再三請求,諸葛亮終於同意出山。

這一片段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樣。但在爲劉備高興的同時,我也十分感嘆:諸葛亮,才高八斗,滿腹韜略。如果劉備不去請他,徐庶不去推舉他,難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閒雲野鶴中孤獨終生?將自己的知識永遠埋藏?懷着一事無成、懷才不遇的感傷死去?眼看着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自己卻空懷一身抱負,一生都未曾爲這個世界做出什麼貢獻?

諸葛亮的想法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做人要矜持,謙虛,不能顯擺。雖然說做人要謙虛,但過度的謙虛就會導致不自信。諸葛亮就是太過謙虛,而貶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運的,他遇上了劉備。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馬等一段段佳話。

其實有時候,我們自己明明有能力,卻對自己不自信,猶猶豫豫的,一個個機會就會從眼前飄走了,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還有時候,我們在和別人競爭時,由於太過謙讓、保守,認爲自己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所以使原本觸手可及的機會往往被別人搶去。其實,這種沒有意義的謙虛是沒用的,不但不會讓人尊敬你,更會讓別人認爲你是一個不自信的人。

來吧,不需要劉備或徐庶,做一個自信的自己,讓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個自信的你!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3

這篇文章選自《三國演義》。主要是進了劉備兄弟三人請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劉備兄弟三次到諸葛亮住處,可是前兩次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說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爲諸葛亮在大堂睡覺了,劉備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張飛等不耐煩了,想衝進去,也劉備攔住了。諸葛亮醒了後,被劉備這種求人做事的誠心誠意打動了,同意出山爲劉備打天下,成就了劉備的大業。

劉備求人做事誠心誠意,不怕山高路遠,多次前去拜訪,最終一償所願。這點是讓我最敬佩的。

有時我也會遇到這種事情。比如說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貨,早上那一次人家還沒有醒來。到了中午我們再去一次,誰知看門的人卻生病上醫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銷,門是開了,可是收貨的人去買飯了,過了一會兒,我等不耐煩了,玩東西去了,可是爸爸還在那裏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誠心誠意,我腦海裏閃現出劉備三顧茅廬的場面,我馬上放棄了玩樂,重新回到客戶大門外繼續等着等着……。最後,收貨的人終於把貨收了。

到了現在,《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我巳經有點不記得了,可是劉備那種誠心誠意而不怕煩的精神,永遠在我的心裏。

讀《三顧茅廬》有感範文4

我讀了《三顧茅廬》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是這樣的,曹操佔領了北方,劉備求賢若渴,不知怎麼辦,想到了諸葛亮,他說他很有才能,隱居南陽,就帶着關羽和張飛三人一起去拜訪,想讓他來成就大業。

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可是他並不在家,劉備只好帶着他們兩人失望地離開了。第二次,劉備、關羽、張飛又冒着大雪來到了隆中,想和他來成就大業,沒想到,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二次又沒有請到,劉備只好留下自己寫的一份信,表示對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誠意。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劉備三人又去看一看他。過了一會兒,他們三人到了草廬,諸葛亮正在睡覺,關羽說:“咱們去兩趟都落空了,這次又在睡覺,我用繩子把他捆起來”。劉備阻止說:“不行,諸葛亮是位大賢人。”張飛說:“諸葛亮不就是個種地的,算什麼大賢人。”劉備接着說:“小聲點,別把他給吵醒了。”直到諸葛亮起來,他們纔開始談話。劉備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就和劉備分析了形勢和力量對比的關係,爲劉備提出了一個好辦法:首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爲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兵分兩路進攻曹操,成就大業,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的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劉備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每當我們認定了目標以後,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持再堅持,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們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就像劉備一樣,謙虛謹慎,尊重他人,我們是學生,就更應該尊重老師、家長,向優秀的同學學習,認真刻苦地學習,遇到了學習中的困難,多請教他人,長大後才能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