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初三讀後感5篇

初三讀後感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讀《杜威教育名篇》有感

欣賞《杜威教育名篇》,感覺自己一邊讀着,一邊對其中的遣詞造句都要一一品味、琢磨才能似懂非懂地和自己的教育實踐聯繫起來,頗費時間,也頗費精力。但讀到其教育上的興趣和努力,馬上從腦海中跳出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因此,讀書筆記也就這方面來簡單談談吧。

初三讀後感5篇

細心的教師會觀察到,有些學生剛入學時,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充滿了積極性。他們在教師的教育下滿足了求知慾,提高了自尊心,取得了教師和家長的讚揚與歡心,他們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有興趣,積極性很高。有些學生由於某種原因而沒有能滿足求知慾,磋傷了自尊心,他們沒能以行動獲得教師與家長的歡心,他們越學越難,越學越苦,越學越灰心,最後完全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並趨向某種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標誌着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從生理上講,興趣能使大腦皮層經常處於興奮狀態。從心理學上講,興趣是一個人有選擇地、愉快地探求知識並有情緒體驗色彩的一種意識傾向。

興趣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我認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學習目的性教育和知識、技能的傳授

興趣是建築在需要的基礎上的,一個人有了求知的需要,纔可能有學習的積極性、健康的興趣指向。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間接的學習興趣。

事實說明,人對不瞭解或不甚瞭解的事物,對力不勝任的活動很難產生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得同時從加強有關知識的儲備和技能的訓練入手。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良好興趣

活動是培養興趣的基本途徑,只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才能讓學生廣泛接觸事物和現象,進而產生某種認識傾向,萌發興趣。因此,教師除了以豐富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滿足學生的求知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既要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又要培養學生有一定的中心興趣

小學生的興趣常常是不穩定的、不持久的,容易變化。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鮮明的、富有情緒色彩的故事情節,他們時刻關心的是和他們本身有聯繫的富有情感的東西。

教師應針對小學生興趣的特點,在課內外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既要培養他們對各科的學習有興趣,又要根據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培養他們的中心興趣。當然要特別注意防止他們在一定的時期內,由於過分迷戀於某種課外活動而影響功課的學習。

四、重視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轉化

課堂教學中,教師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的直觀教具,教師生動富有感情的語言,使學生對教學過程感興趣,並獲得知識,這就是直接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啓發下,懂得了學習語文有利於學好其他學科,將來還可以順利地讀書寫作,使學生從而產生對語文的興趣,這就是間接興趣。

兩種興趣都有利弊,直接興趣由於事物在眼前容易產生,然而也容易消失和淡薄。間接興趣的目標比較抽象,興趣一時也不易形成。爲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應該將兩種興趣不斷轉化。

比如,學生拿到“看圖學文”的圖片,被色彩鮮豔的畫面吸引,從而喜歡它,仔細地觀察它。當教師藉助圖片的直觀形象喚起學生的識字興趣後,就應當自然地轉化到間接興趣上去,讓學生懂得識字的作用。當教學內容難度大,學生感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將學生的興趣轉化到直接興趣上。

其實,間接興趣是興趣的終極目的,只有具備了爲一定目的而學的間接興趣,興趣才能得以維持、穩固和發展,學習的自覺性才能得到發揮。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達到“我要學”的目的。

  讀《雨中的人生》有感

這本書寫了周作人筆下的人生。周作人,浙江紹興人,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著述譯作頗豐,在中國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於創作和理論兩方面都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而這本書是以人生問題爲經,以散文藝術爲緯的一本書。不全然是散文精選本,因爲常常難分精粗;也不是純談人生問題的書——其中有些篇什需要自己間接體味出人生問題。在編排,採取分類羅列文章的方式。共分爲“序”和“對生死的默想”等八節。

讀了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一直認爲,擁有幸福的人生才叫人生,纔是完美的人生,所以自己也在不斷追求着。其實,人生不只是只有甜味兒,只有酸甜苦辣才能譜出不平凡的人生。

人生美麗99纔有希望,纔會讓你不斷的追求,少了那一份的甜、苦、辣或酸,那你的人生就不完整了!回憶我工作的半年中,還真是酸甜苦樂都嚐盡了。

我們班級的小孩,可愛極了而且很貼心在看到我冷得搓手時會有人拿下自己手上的手套給我戴;在我批作業忘了上課時,他們會原諒我,還會說剛剛看到老師趴在桌上所以沒有叫醒你;在分飯時有學生主動幫忙;晚上有些同學會和我一起坐車等等都讓我心裏很甜,雖然有時也會惹我生氣,但是都會及時改正錯誤。我們班的學生不像有的班的講話很成熟,讓我享受着他們的天真,很樂!很甜!

當然也有苦的時候,每天早上都要早早的起牀,再也不能想大學一樣睡懶覺了,晚上由於要備課很晚才能睡覺。而白天又一直埋頭改作業,時常都沒有喝水的時間。。。自己又很討厭自己,能力不夠,想要把事情做好課都事與願違,事事都很不順心,自己感覺不適應工作,有時晚上想着這些苦和酸就有眼淚留下來。和朋友的交流,讓我一直努力加油下去,因爲眼淚像珍珠,人會流淚,生活就有希望!

辦公室老師的友善和親切是我覺得最樂的事。我們可以在吃飯的時候開心的'聊天,有時雖然自己不參加,但聽着他們開玩笑,就也跟着哈哈笑起來!平時還會教我很多東西,不管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尤其是我的指導老師,是個很樂意幫助人的人。他們都讓我感受到了工作是的快樂!

原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這些滋味兒,你只要好好的品,就能品出其中的甜,樂。那些以往被你不想記起的苦、酸,到這時也會成爲你甜的享受哦!而且會比那些甜更值得自己珍惜和品味。所謂沒有苦,哪來的甜,

這其實是對應的,有了苦才能襯托出甜的珍貴。這人生的調味劑,是卻一不可的,把他們融合在一起,那就是人生。

你的人生味道全有了嗎?你的人生精彩嗎?好好的去品味,會讓你體會到多彩的人生!

  品讀——《論語教育智慧》有感

記得,第一次接觸《論語》有關內容還是在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已是耳熟能詳,琅琅上口之句。當時,我作爲受教育者在品讀這些語錄時,感受到的是一種學習的態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觸《論語》,其實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華編著的《論語教育智慧品讀》一書,我已成爲一名教育者,編者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華”“古爲今用”的指導思想,帶領我們重新審視的是《論語》中所體現的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引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去學習、借鑑。

本書從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育方法、教學內容、師生關係和教師素質這六個方面展開對《論語》中的教育智慧的闡述與引領。通讀過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並引起共鳴的有這樣幾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重在學習,貴在實踐

這是《論語》開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學生不僅僅要精通書本知識,更需要親身實踐體驗,否則最多隻能夠做個眼高手低之徒。它從屬教育目的範疇:讀書的目的,不在於死記書本,而在於應用,在於實踐,在於“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而反思現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及社會各界人士還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職位了分數,爲了出人頭地。只重視書本知識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學生,它再次給我們以警世:我們的教育必須聯繫生活實際,切忌空談,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實效的最佳手段。著名詩人陸游也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才能好學

孔子的這句話揭示了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纔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和鑽研,而不是被動等待接受知識灌輸。作爲低年級的一名數學教師,理解並運用這一條寶貴的教學經驗是極爲重要的。那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這麼幾點: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設計具有思維含量並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問題;聯繫實際展開體驗式教學;捕捉“閃光點”鼓勵學生取得的微小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這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願學、愛學、樂學。而且學得活、學得好,有創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勝於言傳

孔子這句話強調了教師自身的表率作用。教師應該以自己豁達的胸懷,自信的人生態度,樂觀的情懷感染和教育學生積極面對人生,達觀地學習和生活。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除了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科學的人生觀。教師是學校裏最重要、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一個老師自身的魅力在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以此來勉勵自己以身作則,爲人師表,爲社會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讀《竇桂梅老師講課》有感

寒假,終於有時間靜下心看點書。從學校圖書室借來《聽竇桂梅老師講課》,封面上一個中年女子,端莊的衣着,燦爛的笑容,披肩的中發,哦,一個自信、熱情的好老師形象。是誰呀?我納悶,在小縣城教書的我,天天就圍着教本打轉轉,極少充電,很有一種“躲進小樓成一統”“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的味道,聽說過“竇桂梅老師”這個名字,知道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語文老師,僅此而已,所以,當我在閱讀中得知封面即是竇老師時,既爲自己的少見識感到難爲情,也爲竇老師這麼年輕感到高興。

看完這本書,覺得竇老師課堂的高超技藝一下子是學不會的。不過,她課堂導入的不露痕跡,課堂的激情四溢,廣博的知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竇老師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學生就像散落於磁石周圍的鐵屑兒,感情和意志順從於竇老師,依順於她的一顰一笑,一語一字、一動一靜、一展一曲。她就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帶着孩子們幸福地沉浸在語文園地裏。.

以前,我上公開課就是爲了完成學校領導交給的任務。而竇老師對空開課的態度令我豁然開朗:上公開課,就像家中來客必定要灑掃庭院、準備盛宴一樣,其中有緊張的準備,更有展示的興奮,這就像過日子,如果沒有客人,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散淡隨意,正是那經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藝”一日千里。“整頓衣裳起劍容”確實辛苦,但課堂,卻在這不斷地“整頓”和“劍容”中變得乾淨漂亮。說得多好呀,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態度預示什麼樣的效果。以後,當我再有教研課的任務,我會記得竇老師關於公開課的態度,歡歡喜喜、認認真真去做,必會有的收穫。

這個寒假真充實,因爲我在走近竇桂梅老師。

  讀《在反思中成長》有感

常熟莫城中心小學幼兒園吳怡琳

在禮炮滿天,牛氣沖天的新年裏,感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又大了一歲,總感覺是不是讀的書也應該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呢?這時我偶然發現書桌上放着一本新書,那是自己在放寒假前網上郵購的書籍《在反思中成長》,因爲自己當時也在關於寫閱讀反思的筆記,所以看到這本書是關於寫反思的,而且和自己的專業領域又相符合,二話沒說的就把它買了下來。

我翻開目錄已及選讀了幾篇文章,大致先了解了此書的寫作方向,發現書中呈現的案例都是活生生的真實事件,分爲“走進孩子篇”“教師成長篇”和“家園同心篇”三大部分。

突然發現書中的這一個個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這些故事無論對於幼兒教師還是家長都有借鑑和啓示作用,而且貼近生活,容易理解和效法。書中的內容都是以個人的方式描述、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定的教育情景、事件,以及其中相互作用的人際關係,並加以分析、思考,可以使自己個人經歷的情景與職業產生聯繫,從而認識自己的行爲和自身專業發展。我也很快的將此書用了3天的時間將它讀完,其中一篇案例《我喜歡老師,老師喜歡我》,教師通過孩子的這句話,意識到老師的一顏一笑,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直接影響着孩子。因此,“任何表面的、口號的、形式的愛都不是我們的追求”,所以,我認爲教師應當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努力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爲。在“教師成長篇”這一章節的案例,主要是通過發生在班級裏的事情,教師怎樣去解決問題,使我學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孩子不見了”“面對家長的投訴----”等案例中,教師能以心靜的狀態與家長溝通,化解了雙方的矛盾。教師倖幸苦苦的工作,誰都不想被家長投訴。但是我認爲面對家長的不理解,抱怨、鬧情緒都是教師不成熟的表現。此時,作爲專業化的教師就應該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地想辦法和家長溝通,解決問題,促進與家長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這一點也能反映教師成長的足跡。

讀完此書,我也發現我們教師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培養思考問題的意識。多觀察身邊的小事,進行分析和反思,不斷調整教育行爲和改進教育實踐,不斷地成長。每天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情記錄下來,這一點不能忘記,因爲在文字的背後,是老師的耐心和智慧,我們可以在樸素、平凡的語言中體會到一些深刻的道理。

在此,也要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牛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