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1

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在這個寒假裏,我再次閱讀了一遍《三國演義》這本書,目前爲止我已經閱讀過第三遍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至今一直激勵着我前行。我也要學習併發揚習爺爺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書可謂是英雄薈萃: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單刀赴會的關雲長、亂世奸雄曹阿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書中人物個性鮮明,有的膽大包天,有的大人大德,有的笑裏藏刀,故事的連續性極強,有很多地方耐人尋味。給人們留下了一種蕩氣迴腸,無法釋懷的感受。我想習爺爺當年讀這本書的時候,應該也跟我一樣愛不釋手吧!

該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武聖”關羽了。他在“過五關斬六將”中,頗有大將風範。僅憑一批赤兔馬,一把青龍堰月刀,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曹軍的六員大將斬於馬下。他那英勇無畏、堅持不懈的品質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回想我自己,在學習上,我有時會知難而退;在生活中,我做事亦會有頭無尾,半途而廢。但瞭解了關羽的這種堅韌、無畏的品質後,我深深感覺到他就是我效仿的好榜樣。

想必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都已經家喻戶曉了。他讓我最敬佩的便是《草船借箭》了。諸葛亮神機妙算,懂天文,又有許多過人之處。他答應刁難他的吳軍大督周瑜三天就能借到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信心滿滿地去草船借箭。借箭時身邊還帶着魯肅,竟然不擔心魯肅會搶自己的戰功。最後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幹,利用曹軍膽小的軟肋,順利智取了十萬支箭,連一直嫉妒他的周瑜都不得不服他。諸葛亮的這種寬廣胸懷和滿滿自信,讓我無法釋懷。我知道我不能僅有敬佩之情,我更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國演義》裏故事衆多,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這本書可以帶給我們豐富的歷史知識,不僅讓我們通曉人文地理,也是青少年從小立志不可缺少的書目!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多讀書,多看報,秉承習爺爺的傳統精神,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說主要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爲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爲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爲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病逝於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關羽,字雲長,全稱關雲長,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英勇善戰,他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可謂是血性男兒,鐵血精英,義字當頭啊!關羽對劉備忠心無二。即使曹操給了他很多的好處,但他只認兄弟情義,堅決要回去。

從這本名着的時候我還收集了許多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關公赴會--單刀直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董卓進京——來者不善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學習諸葛亮的忠心耿耿,關羽的英勇忠義,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魯肅的思度宏遠,孫權的名事理、辨忠奸……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好書。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3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燦如星河的古詩詞文化裏有不少文人雅士,他們書寫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經典名作。其中,我最爲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很生動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間中國古代這段歷史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活。在這本厚厚的書裏,記載着許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武藝高超的呂布、忠心耿耿的關羽、威猛忠心的趙子龍、謙卑有禮的劉備......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他們的性格特點,讓人讀罷不能忘懷,使我真實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心懷天下的賢者劉備,他爲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老百姓而三顧茅廬,以爲一段佳話,這是多了不起呀!雖然前兩次的拜訪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他仍舊堅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這一些都沒有使他退卻,他還是耐心謙遜地站在門口等待,毫無怨言,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鼎力協助,成爲三國中的一方霸主。而文中裏另一個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賞和喜愛了——諸葛亮,字臥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知人善用,忠君愛國,是一位十足的智者。書中他似乎無所不能,令人欽佩。空城計騙過狡詐多疑的司馬懿,設計騙取曹操敗走華容道,草船借箭、火燒連營、七擒七縱孟獲大塊人心,一計連一計,一環套一環,讓人不得不連連稱讚,拍手叫絕!可當我看到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時,眼淚又不自覺地就流下來,爲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作爲所感動,爲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這樣的一個人才並沒有功高奪主,自立爲王,而是選擇盡忠於新主,哪怕這個新主庸庸無碌......這讓我想起諸葛亮嘔心瀝血所寫的《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多麼得可歌可泣,多麼得感人肺腑!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劉備的仁、關羽的忠、張飛的義和諸葛亮的智。那些層出不窮的智慧謀略、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英雄主義的人格精神,都展現了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親愛的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願意和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嗎?我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4

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甘夫人,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那麼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一切!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5

許多朋友都讀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因爲作者用的是尊劉貶曹的寫法,所以大多人都認爲劉備是好人,曹操是壞人,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曹操是一個亂世英雄。

曹操從小就十分聰明熟讀兵書,調兵遣將可以比的上韓信彭越等人。他也十分禮賢下士,赤壁失敗後,曹操在討論失敗的原因時,看見一個叫馬全的人在大睡,曹操雖然當時罵他“愚蠢如豬,不可救藥”但馬全一走曹操就匆匆來到馬全的住所,開口便說:先生在我講解的時候睡覺想來定有廣學可否指教一二?”一個主公這樣對一個在自己講解時睡覺的下屬,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如果這個馬全在當時孫劉帳下呢?恐怕這個馬全性命已經不在了,後來馬全通報自己真實姓名,他就是後來的司馬懿。從曹操這點就可以看出他重視人才,會挑人才,禮賢下士。

在著名的“煮酒論英雄”中,曹操更是豪氣沖天,劉備認爲當時江東領袖孫策時,曹操只是一笑“孫策只是繼承先人的領地,還說不上是英雄”然後劉備提出當時的槍神張繡,獨霸一方的張魯時,曹操更是說“這些都是微末人物不足掛齒”當時有張繡這樣的將或張魯的勢力就十分了得了,而曹操卻毫不稀罕,可見他有着很大的志氣。在劉備實在想不出來時,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稱的上”就把劉備嚇的湯勺落地,可見曹操完全看透了劉備。

其實曹操並沒有對漢朝施壓,在“狹天子以令諸侯”後,天下人都認爲曹操是個奸臣,但有沒有想過:曹操當時足以推翻漢朝,自己做一個皇帝,還不用受他人唾罵,反會被當成英雄,可是曹操並沒有。在手下將領勸他收了漢中做皇帝時,曹操嘆道“人心不足啊”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曹操可以忍受天下人唾罵卻不敢當皇帝?這是不現實的。如此看來,曹操並沒有對漢朝做什麼不好的事。

曹操這麼一個英雄卻被萬人唾罵,他的名聲也該整理整理了。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爲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老師。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老師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老師,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老師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係。人們甚至爲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爲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麼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着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爲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老師,有了諸葛老師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老師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老師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佔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着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裏,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老師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這篇三國演義讀後感,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感受到書中無窮的風情與豪邁。

我主要了解到《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着名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傳奇的故事。三國時期雖然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令許多百姓過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但這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使三分天下統一。對於我來說它就是一本宏篇鉅作。

其中令我最崇拜的就是諸葛亮和張飛了,從中我也領悟到許多道理。諸葛亮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從草船借箭,罵死王朗,空城計等等展現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但他也並非完人,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重要城鎮,而後發生了接下來一系列事情。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人。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8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衆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爲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9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文言文的名着《三國演義》。從書中,我讀到了三國時期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形勢,我讀到了劉備的禮賢下士、三顧茅廬,關羽的義薄雲天,張飛的直率、飛揚跋扈,還有奸雄曹操,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剛愎自用的司馬懿。頓時使我無聊、乏味的暑假變得“生機勃勃”。在三國那個時代,除了爾虞我詐,就是巧取豪奪。但卻是人才輩出,像劉關張三兄弟,溫候呂布,常山趙子龍等武者,再比如諸葛亮、郭嘉、周瑜等智者。但自古英雄氣短,每當我督導一個英雄人物死後,悲痛就從心底油然而生。令我悲痛不已。戰爭是殘酷的,它使得人們變得自私貪婪、多疑。至今我還記得曹操說過的那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還有那心胸狹窄的周瑜,見不得比他聰明的諸葛亮,臨死前說了句“既生瑜何生亮”。其實心胸放開一點,沒必要爭個誰比誰聰明,誰比誰厲害。

三國的結局實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最終是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統一了三國。其實誰也沒必要發起戰爭,在那時,最倒黴的還是老百姓。我不由悲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我們要學習三國上人物的優勢,避其短處。只要每個人都好好學習,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不會被日本等國家欺凌,發起不必要的戰爭,要讓老百姓免受皮肉之苦。心情平復之餘,我又想起了那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初三《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題記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以東漢末年大小軍閥割據的兼併戰爭和魏蜀吳三國的利益矛盾爲主線生動形象刻畫了三國時期開創的歷史新局面。

看完這本書,眼前竟浮現出了書中的種種場景,桃園結義的萬衆一心,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千里走單騎的英勇,三顧茅廬的赤誠,火燒赤壁的灑脫……但在這其中我最爲諸葛亮所折服。

孔明啊,你本應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躬耕於畝田之間而你卻爲報先主的三顧之恩,毅然決然的走向了戰場,火燒新野使曹軍聞風喪膽,提出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隆中對”,草船借箭有神出鬼沒之意,隆冬借東風更有天地造化之妙,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基礎,但劉備不聽良勸,彜陵之戰咎由自取,導致慘敗而回,託孤白帝城。先主遺詔之後,你卻繼續鞠躬盡瘁、不懈努力,六出祁山,智絕的你幫助劉備奪得益州以成霸業。足智多謀的你,帶領“繼丞相之遺志的姜維九伐中原撼動整個北方,然卻六伐中原之時你突患疾病卒於前線但你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爲能順利退敵防止司馬懿追趕塑造了一個諸葛木像所謂“死諸葛能走生活仲達”

這些人物和國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遵守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就一無所有了。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嗎?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的殘酷搏殺,以實現自己稱王霸業的美夢。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