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精選7篇)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精選7篇)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1

從哈爾濱回來的機場上,我們實在是太無聊了,就在機場的小書店裏逛了逛,這裏的東西都很貴,媽媽見這些書很有意義,不怕昂貴的價格,給我買了《做自己想做的人》這套書。

這套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深受啓發。但最讓我過目不忘的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這個故事。一位英國科學家約翰法伯曾做了一個實驗,把幾隻毛毛蟲頭尾相接地放在花盆的邊緣,圍成一圈。因爲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所以毛毛蟲會一直跟着前面的走。他們繞着花盆跑了幾天幾夜,對花盆中的食物卻“視”而不見。最終因飢餓和筋疲力盡而死去。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在人間行走,而是隨波逐流。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創新,善於思考分析問題,不能盲目地跟從別人,才能不斷地進步。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2

成功學這類書籍我看了不少,但是像李踐老師寫的這本行動成功學,把成功的知識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既可用於個人實踐,讓你天天都能體驗成功,又可用於企業經營管理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成功學管理模式”,所以凡是想成功者,此書不可不讀。

人人都有欲成功之願望,雖然有成功夢想的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但是成功也有方法,成功也有此必然性,那如何才能成功呢?

第一,認識成功。

成功有三個必要條件:首先,要下決心做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能否成功,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決心,雖說人天生有成功的慾望,但隨着現實社會中家人、老師、社會人士的無情打擊,人們對成功越來越麻木,如何將潛意識的成功上升到顯意識,要將“想成功”轉化爲“一定要成功”,就得爲成功找一個充分的理由。當然有了成功的決心,其次,還必須有堅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的人,一個人能至死不渝的堅持下去,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最後,學習成功的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最直接的學習成功人士證明有效的方法,與成功人士爲伍,擁有成功人士的世界觀及思維方法,根據自己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特長,整合自己的資源以求得成功。

第二,擁有明確的目標及積極樂觀的心態。

俗話說偉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願望,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爲他有偉大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而目標的建立必須是可以量化,可以實施的。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設立近期中期以及人生的終極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固然重要,但目標的確立就像航海家有了方向標一樣,但是在航海過程還會遇到波濤駭浪,暗礁冰山,你要能挺過這大風大浪到達目的地,除了目標明確,航海技術過關外更需要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在這衆多艱難險阻中依然堅信自己能順利安全抵達目的地。反之一個消極的人因爲看不到希望,對自己定下的目標也沒有信心去完成,因此在機遇來臨時也看不到,行動之時更是缺乏動力,不能真正激發自我的潛能,只要在行動過程稍微遇到點困難就畏縮不前,怯於行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始終難以達成既定目標。

第三,有效管理時間,培養凡事立即行動,在行動中不斷開拓創新。

富蘭克林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時間的寶貴性,讓我們迫切的需要對時間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而要有效的管理時間就要培養凡事立即行動,不拖延不畏怯,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以理論聯繫實踐,在行動中去認知,在行動中去糾正,來達到知行合一的高境界。同時,在行動中要有不斷開拓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才能真正的改善生活,從而達到改變命運改造世界的目的。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3

當今時代,是一個風雲激盪、機會頻生的時代;也是一個奇蹟迭出、創意無限的時代;在這種競爭的時代中,人類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理。在沉浮迭蕩的起伏中,時代也註定會造就出一個個渴望成功人的心態。於是乎,也就有了對成功之路的空前求索。

人人都渴望成功,這毋庸置疑,也無可非議。但是,透過時代的折光鏡,縱使是成功者,卻有多人存在還處於病態,比如:或爲言語上的巨人爲實踐上的矮子;或曾泡沫化般崛起卻在瞬間蒸發;或爲財富上的富翁卻是精神上的乞兒;或爲偶然中一躍龍門,卻在必然中銷聲匿跡……

成功的標誌是什麼?成功有無必然性?成功的必然之路在哪裏?讀李踐先生新著《做自己想做的人》,頓覺眼前一亮,大有茅塞頓開之感。

李踐先生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作爲企業家,在短短三四年時間裏,這位年輕人把一個小小廣告公司先做成雲南省最有影響的廣告企業集團,後又昇華爲頗具高科技背景的公司。作爲跆拳道高手,他把這個“道”字算是發揮到極致。他不僅身體力行,而且參悟精奧,從哲學的層面上尋覓到不少指導企業甚至人生的奧祕真諦。

“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這應該也算是我們讀書修身活動的初衷。在這提倡終身學習,強調永續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大量事實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者不僅是“勤于思,敏於行”的人,而且還是深諳人生之“道”,事業之“道”的人,而這個“道”就是規律,就是知行合一。

爲此,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欲圖成功者,此書是不可多得的良師!其價值就在於它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把成功的知識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既可用於個人實踐讓你天天都有體驗成功,又可用於企業經營管理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成功管理模式”。

下面幾點,是我讀罷此書後偶有拾趣,想與大家共同探討並與在座各位共勉之處,亦即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

1、決心做一個成功的人。

成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這個夢,與生命同在。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生來就有“做偉人”的慾望。人爲成功而來,也爲成功而活。絕大多數人能堅韌不拔地走完人生歷程,就是因爲有成功的渴望始終存在。我們把它稱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責任也好,任務也好,總有期盼和牽掛,總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則心有不甘,難以暝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樂、力量……在人類社會裏,這些東西總能獲得最多的尊重和讚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貧富貴賤,有誰會站出來說,我不想成功,我不願成功?但即使這樣,也並不等於每一個人都能成功,因爲這只是成功的自然條件,這如同人與生俱來的食色慾望一樣,是人本源的部分,成功的願望也是一樣。僅此而已,並不能使自己駕馭於成功之路,試想倘若如此,恐怕世界上的每一個生理正常的人都會成功。成功,還需要有爲成功而去付出的決心。這倒讓我想起很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告誡我的一句話: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想要成功,決心是首要條件,因爲成功之路不會無緣無故的爲一些好高騖遠之輩、不思進取之流大開方便之門。有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經歷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世態炎涼之後,才痛下決心,最終跨入成功的大門。

2、堅韌不拔的毅力

說到這一點,倒使我想起許多年前看過的一項科學實驗:這項實驗的目的是研究跳蚤跳躍的適應性的。研究人員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然後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它跳;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後,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總是在碰壁後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最後,玻璃接近桌面,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於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了“爬蚤”了。跳蚤變成了“爬蚤”,並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受挫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在於,實際上的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了。玻璃罩已經罩在了潛意識裏,罩在了心靈上。行動的慾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實際上,很多人的遭遇與此極爲相似。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外界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於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慾望被“自我”壓制封殺,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激勵。既對失敗惶恐不安,又對失敗習以爲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了不敢拼搏,不思進取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也就表現爲隨波逐流,因此,與生俱來的成功火種也過早的熄滅了。這也就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若想成功,光是有不怕碰壁的勇氣還不夠,還要有不怕碰壁的耐力和韌性。也就是成功的毅力。

3、學習成功的方法。

凡事都要講求個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成功之路的探索也是一樣。人人都渴望少走彎路,當你可以花十年、二十年,甚至窮盡畢生的精力和時間,自己才慢慢地摸索成功之道,但那畢竟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成功的方法,最好就是向成功人士學習。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成功的人士,他們或許是業務上的骨幹,或許是科研上的精英,或許是企業的總裁,也或許是政府的機要。在這些我們可以接觸到的人的身上,都可以折射出許多成功人的質理。所謂質,即成功人的內因、根據;所謂理,即成功人的外因和條件。質理結合,才能成功,而我們自己,要結合自己的質與理,找出差距,完善自身。成功人士,沒有“一刀切”的統一模式,我們也可根據自己特長的不同,或靠聰慧敏銳、或靠發明創造、或靠遠見卓識、或靠應變能力、或靠勇猛精進,或靠能言善說,總之,必須揚長避短,看準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功。另外,所謂成功人士,還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素質:如對待成功的積極心態、嚴格的時間觀念和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箇中道理,我想我不必細說。這些都是在現代社會工作生活中所應必備的。

最簡單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方法;最直接的行動,纔是最有效的行動。中國人不是缺少成功,而是缺少行動,時代呼喚行動。爲此,把這本書作爲“行動成功學”最簡單直接的解釋就是:追求成功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追求成功。

任何一次卓有成效的學習創新,無不遵循着“心態、目標、時間管理和行動”的法則。同時,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成功,因此未來的教育和學習,一定期會注重“心態”的教育學習。注重“行動能力”的教育學習和注重“求知創新”的教育學習。還等什麼呢?馬上做,現在就做。從“此人、此時、此地”開始吧!

踏上成功之階,拾級而上——心態是成功的基礎,目標是成功的方向,時間是成功的效率,方法是成功的捷徑,毅力是成功的動力,行動是成功的保證,創造是永續成功的源泉。

最後,我要說,成功不是一個點,而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完整的生命歷程。所以,無論是探索成功的人,渴求成功的人,還是已經成功的人,未來,都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也許不能主宰這段路的長度,但我們,或許可以拓寬這段路的寬度……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4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每個人都想過做自己想做的人,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是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通過成功的道路在哪裏?”

通過學習李踐老師的《做自己想做的人》這本書後,人生中的所有困頓、難題,頓時豁然開朗,迎韌而解。

通讀全書,我們會發現“最簡單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方法;最直接的行動,纔是最有效的.行動”之類的警句,讓人眼前一亮,直抵心底深處。在我眼裏,李踐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知行合一的實踐者。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成功並非一個虛幻的概念,它或許就是一種習慣、一個行動,隨時觸手可及。”

對於我們——21世紀的新新人類,處在一個特殊的時代。每一天,我們的眼睛、耳朵、思想都被那些如《夢想中國》、《超級女聲》的選秀活動、“網絡歌手”或“新聞人物”充斥着,他們的一步登天,一夜走紅,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也爲我們傳統觀念中的“成功”重新定義。於是,對於成功之路的空前未有的追索。“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在這瀰漫着急功近利、浮躁、輕薄之風的時代;在這提倡終身學習,強調永續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者不僅是“勤于思、敏於行”的人,而且還要做到“道亦有道”,這就是規律。

生命其實是一種創造性的歷程,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創造力的來源,並且積極地用它來創造自己的人生。

俄國女數學家蘇菲·柯瓦列夫斯卡婭有句被世人傳誦的格言:“說自己知道的話,幹自己應乾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

做自己想做的人——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而非自我消亡的過程。自己的事自己做。始於心動,成於行動。對此,李踐老師淺入深出的揭示了成功的根本法則:即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高效的時間管理、極強的行動力以及永無止境的求知創新。

古入今來,多少仁人意士爲了實現心中的理想與目標,經歷了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洗禮之後,成就非凡。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愛迪生不懈的努力,今天,我們就不會看到“萬家燈火”的場景;如果沒有萊特兄弟的“空中冒險”,就沒有人類今天的“展翅翱翔”;如果沒有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國革命或許不會那麼快就有歷史性的轉折;如果沒有女排姑娘們的百折不撓的勇氣,就沒20年後用金牌喚回曾經的光榮;……

我們能否堅持自己的想要掙脫現實的阻礙,則要看我們的毅力和決心,是否能忠於我們的執著。“英雄不比普通人更有運氣,只是比普通人更能延續最後5分鐘的勇氣“,於是,少數"吃得苦中苦"的人,成爲了"人上人",走上了成功之路。

正如我們的工作,它是一種需要,但工作絕不只是工作,更不是我爲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的等價交換。我們應該看到工資以外的東西,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快樂,享受工作。這樣,才能成爲真正的成功和生活快樂的人。

成功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一種習慣,是人的一種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種方式。有時候,我們給成功是一個理由,你會發現,成功的路會越走越寬。所以,成功不是你想不想,也絕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必需做的。爲了責任,去努力,去奮鬥,直達成功。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5

不同的心態看到不同的結果。桌子上的半杯水,有的人說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個人則說杯子是半滿的。水沒有變,不同的只是心態。心態不同,觀察和感知事物的側重點就不同,對信息的選擇就不同,因而環境與世界都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境遇並不完全是由周圍的環境造成的。如何看待人生,完全由我們的心態決定。

人的心態和行爲取決於你抱持一種什麼樣的人生信念。首先,堅持自己的理想,面對選擇懂的取捨,適時的摒棄那些多餘的東西;其次,正確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羨慕別人的長處,更不忽略自己的天賦,隨時肯定自己,自信就會與你相伴。此外,當困難來襲,勇敢地正視,把它當成重鑄人生的堅實基礎。這樣即使處在人生的低谷,也會像壓緊的彈簧一樣充滿力量,有合適的機會就能一蹴而就。

人的樂觀心態,將使你心理年齡永遠年輕。當你朝着奮鬥的目標邁進時,都會增加你的愉悅與自信。你就會自然形成樂觀的心態,快樂將永遠與你相伴!樂觀者也比較容易克服困難。因爲他會積極尋找新的

解決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不利的條件轉變成有利的條件。悲觀者則會因爲一下子就看到困難而心生畏懼、退縮不前。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只需要一點想象力,情況就會完全改觀。樂觀者關心別人,讓別人暢所欲言,給別人時間,觀察對方的所作所爲,如此便能夠了解每個人的長處、優點,因而得以團結、領導衆人,共同朝某個目標邁進。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6

讀完《做自己想做的人》這本書後,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他告訴我做好一個人因具備以下的品質:

1、始於心動,成於心動。我們都知道,成功來自於90%的汗水和1%的靈感,做一個有好奇心得人,一個有所付出有所的人,一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結果。

2、目標,目標對於人的一生來說很重要,一個好的目標會讓我們終身受益。好的目標益處如下:1目標可以產生積極的心態2目標使你看清使命,產生動力3目標使你感到的意義4目標使你把重點從過程轉移到結果5目標有助於你分清輕重緩急6目標使你產生信心,勇氣和膽量……“可思議的目標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結果”催着自己的目標奮鬥前去,成功自然而來。

3、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個重要的東西。愛默生說:“我們因當記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貴的時光”正如清人文嘉所說《明日歌》今日不清,避讓有所積累,積累就會使人拖延,習慣以後就會使人墮落,荒廢。所以,我們因養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得好習慣,畢竟明日何其多呀。

成功還需要一個好的心態,心態取決於一切。一個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基礎,而目標是成功的方向,時間是成功的效率“勤奮=效率=時間/速度,有了這個人生的公式,我們才能爲成功打好基礎,爲邁向成功做好充實的準備。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人。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7

今天上午11:30,公司前臺小姐通告我報到事宜。其中之一,就是閱讀《做自己想做的人》,並寫讀後感。下面分兩節談談。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李踐先生出生於一個知識家庭,文革期間,父親被隔離,母親幾近精神失常,

從六歲開始他就承擔起沉重的家務。母親的歇斯底里,導致他七歲時流落街頭,淪落爲一個小乞丐。高中畢業後,進入銀行工作的李踐算是找到了一個令人羨慕的“金飯碗”,但他並不滿足,每晚五塊錢的保安、七塊錢的夜市小工、十塊錢給別人看地攤,李踐通通不放過。身體的羸弱,使李踐從小學習武術。一次他在公園練太極拳時,一位美國人走上前來用並不流利的中文和他攀談起來,希望以武會友。那天,李踐第一次聽說“跆拳道”,他覺得很新鮮。沒想到一練就着了魔,甚至專門跑到韓國學習。“學習跆拳道,使我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李踐一直認爲,跆拳道對於他的人生、事業有着決定性的影響。隨後卻使自己掌管的企業在短短十年間完成1500倍的資本擴張,“製造”出57位百萬富翁,被評爲中國十大民營科技實業家之一。

從中可以看出,在逆境中,李踐先生並沒有消沉,沒有一味怨天尤人,而是積極學習,增強自身實力,探索未知領域,這爲他後來的成功做了奠定了充分基礎。

積極學習的明證:“每晚五塊錢的保安、七塊錢的夜市小工、十塊錢給別人看地攤,李踐通通不放過。”不同的人,從這句話中可以讀出不同的意義來。也許有人可以從中得出“李踐先生對財富的追求很執着”的結論。當然這也沒有什麼錯。不過思路未免思路太狹窄了。在其中,李踐先生獲得絕不僅僅是財富——其實財富只是他的所得的極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對人生,對世界的體驗。在其中,他的整體自我(體格,智商,情商,逆境商,靈商)得到全面提升。

李踐先生歷盡坎坷,飽嘗滄桑,在不惑之年終於鑄造輝煌,成就神話,必將成爲一代絕響。由此我想到了孟子的思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下面把他的千古名句,摘錄如下: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如下: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裏釋放後被舉用爲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纔能有所作爲;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瞭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我們已經可以用“偉大”來形容李踐先生了。其實他只不過是孟子上述言語的一個例證而已。美國一項研究指出:20世紀最傑出的四百位人物之中,有四分之三曾在青少年時代遭遇悲劇、殘疾,或重大挫折,然後力爭上游,克服困難,成功立業,造福人羣。於逆境中崛起,並讓世界爲之震撼的英雄,代不絕人。李踐先生只不過是千千萬萬這樣的人的其中的一個。

  2、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

上面談到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下面繼續沿着這個理路進行發揮,其實應該說是揚棄。

逆境,順境只是客觀存在。我們的心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超越它,否則我們就成了物理變化,化學反應的客體。心理學中的行爲主義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它認爲我們的心理狀態完全決定於我們過去的經歷(客觀存在)的,人沒有自由意志。

孟子的確偉大,在兩前多年前就有了“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觀念。這種觀念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可是完全相反的例子不也是到處都是嗎?

《中庸》中有一句話“無入而不自得”。意思是任何一種際遇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途徑讓我們的自我向好的方向提升。其必要條件是,心靈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生命存在(我們的客觀際遇)。如果沒有這個必要條件,我們將會走向不可知的未來。所以逆境不一定使人生存,順境不一定使人萎靡死亡。這段話超越並發展了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逆境中,我們的心靈力量越能超越生命存在(我們的客觀際遇),我們就越能“生於憂患”;如果心靈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生命存在(我們的客觀際遇),我們就可以在任何一種環境中崛起,並走向輝煌!

李踐先生是“生於憂患”的典範!他絕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天才。他決不僅僅是鉅額財富和傳奇經歷的擁有者,在更普遍的意義上,是人類偉大的心靈力量超越殘酷的生命存在的見證。他只不過是發揮了人,作爲萬物靈長,的無限潛能的一部分而已!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和李踐先生一樣的——無限潛能!所以超越李踐先生決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

他的書中的一切,都和“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這九個字脫離不了關係,或者——以個人淺薄的認識——可以說他的書是他以自己卓越的生命體驗對這九個字的深刻理解。

用心靈力量去超越生命存在,是人類面對的永恆主題!李踐先生爲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