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4篇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篇一:《做自己想做的人》讀後感

《做自己想做的人》經典讀後感4篇

從哈爾濱回來的機場上,我們實在是太無聊了,就在機場的小書店裏逛了逛,這裏的東西都很貴,媽媽見這些書很有意義,不怕昂貴的價格,給我買了《做自己想做的人》這套書。

這套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深受啓發。但最讓我過目不忘的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這個故事。一位英國科學家約翰法伯曾做了一個實驗,把幾隻毛毛蟲頭尾相接地放在花盆的邊緣,圍成一圈。因爲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所以毛毛蟲會一直跟着前面的走。他們繞着花盆跑了幾天幾夜,對花盆中的食物卻“視”而不見。最終因飢餓和筋疲力盡而死去。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在人間行走,而是隨波逐流。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創新,善於思考分析問題,不能盲目地跟從別人,才能不斷地進步。

【篇二:《做自己想做的人》讀後感】

成功學這類書籍我看了不少,但是像李踐老師寫的這本行動成功學,把成功的知識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既可用於個人實踐,讓你天天都能體驗成功,又可用於企業經營管理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成功學管理模式”,所以凡是想成功者,此書不可不讀。

人人都有欲成功之願望,雖然有成功夢想的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但是成功也有方法,成功也有此必然性,那如何才能成功呢?

第一,認識成功。

成功有三個必要條件:首先,要下決心做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能否成功,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決心,雖說人天生有成功的慾望,但隨着現實社會中家人、老師、社會人士的無情打擊,人們對成功越來越麻木,如何將潛意識的成功上升到顯意識,要將“想成功”轉化爲“一定要成功”,就得爲成功找一個充分的理由。當然有了成功的決心,其次,還必須有堅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的人,一個人能至死不渝的堅持下去,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最後,學習成功的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最直接的學習成功人士證明有效的方法,與成功人士爲伍,擁有成功人士的世界觀及思維方法,根據自己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特長,整合自己的資源以求得成功。

第二,擁有明確的目標及積極樂觀的心態。

俗話說偉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願望,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爲他有偉大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而目標的建立必須是可以量化,可以實施的。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設立近期中期以及人生的終極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固然重要,但目標的確立就像航海家有了方向標一樣,但是在航海過程還會遇到波濤駭浪,暗礁冰山,你要能挺過這大風大浪到達目的地,除了目標明確,航海技術過關外更需要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在這衆多艱難險阻中依然堅信自己能順利安全抵達目的地。反之一個消極的人因爲看不到希望,對自己定下的目標也沒有信心去完成,因此在機遇來臨時也看不到,行動之時更是缺乏動力,不能真正激發自我的潛能,只要在行動過程稍微遇到點困難就畏縮不前,怯於行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始終難以達成既定目標。

第三,有效管理時間,培養凡事立即行動,在行動中不斷開拓創新。

富蘭克林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時間的寶貴性,讓我們迫切的需要對時間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而要有效的管理時間就要培養凡事立即行動,不拖延不畏怯,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以理論聯繫實踐,在行動中去認知,在行動中去糾正,來達到知行合一的高境界。同時,在行動中要有不斷開拓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才能真正的改善生活,從而達到改變命運改造世界的目的。

【篇三:《做自己想做的人》讀後感作文】

當今時代,是一個風雲激盪、機會頻生的時代;也是一個奇蹟迭出、創意無限的時代;在這種競爭的時代中,人類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理。在沉浮迭蕩的起伏中,時代也註定會造就出一個個渴望成功人的心態。於是乎,也就有了對成功之路的空前求索。

人人都渴望成功,這毋庸置疑,也無可非議。但是,透過時代的折光鏡,縱使是成功者,卻有多人存在還處於病態,比如:或爲言語上的巨人爲實踐上的矮子;或曾泡沫化般崛起卻在瞬間蒸發;或爲財富上的富翁卻是精神上的乞兒;或爲偶然中一躍龍門,卻在必然中銷聲匿跡……

成功的標誌是什麼?成功有無必然性?成功的必然之路在哪裏?讀李踐先生新著《做自己想做的人》,頓覺眼前一亮,大有茅塞頓開之感。

李踐先生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作爲企業家,在短短三四年時間裏,這位年輕人把一個小小廣告公司先做成雲南省最有影響的廣告企業集團,後又昇華爲頗具高科技背景的公司。作爲跆拳道高手,他把這個“道”字算是發揮到極致。他不僅身體力行,而且參悟精奧,從哲學的層面上尋覓到不少指導企業甚至人生的奧祕真諦。

“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這應該也算是我們讀書修身活動的初衷。在這提倡終身學習,強調永續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大量事實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者不僅是“勤于思,敏於行”的人,而且還是深諳人生之“道”,事業之“道”的人,而這個“道”就是規律,就是知行合一。

爲此,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欲圖成功者,此書是不可多得的良師!其價值就在於它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把成功的知識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既可用於個人實踐讓你天天都有體驗成功,又可用於企業經營管理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成功管理模式”。

下面幾點,是我讀罷此書後偶有拾趣,想與大家共同探討並與在座各位共勉之處,亦即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

1、決心做一個成功的人。

成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這個夢,與生命同在。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生來就有“做偉人”的慾望。人爲成功而來,也爲成功而活。絕大多數人能堅韌不拔地走完人生歷程,就是因爲有成功的渴望始終存在。我們把它稱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責任也好,任務也好,總有期盼和牽掛,總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則心有不甘,難以暝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樂、力量……在人類社會裏,這些東西總能獲得最多的尊重和讚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貧富貴賤,有誰會站出來說,我不想成功,我不願成功?但即使這樣,也並不等於每一個人都能成功,因爲這只是成功的自然條件,這如同人與生俱來的食色慾望一樣,是人本源的部分,成功的願望也是一樣。僅此而已,並不能使自己駕馭於成功之路,試想倘若如此,恐怕世界上的每一個生理正常的人都會成功。成功,還需要有爲成功而去付出的決心。這倒讓我想起很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告誡我的一句話: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想要成功,決心是首要條件,因爲成功之路不會無緣無故的爲一些好高騖遠之輩、不思進取之流大開方便之門。有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經歷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世態炎涼之後,才痛下決心,最終跨入成功的大門。

2、堅韌不拔的毅力

說到這一點,倒使我想起許多年前看過的一項科學實驗:這項實驗的目的是研究跳蚤跳躍的適應性的。研究人員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然後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它跳;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後,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總是在碰壁後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最後,玻璃接近桌面,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於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了“爬蚤”了。跳蚤變成了“爬蚤”,並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受挫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在於,實際上的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了。玻璃罩已經罩在了潛意識裏,罩在了心靈上。行動的慾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實際上,很多人的遭遇與此極爲相似。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外界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於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慾望被“自我”壓制封殺,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激勵。既對失敗惶恐不安,又對失敗習以爲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了不敢拼搏,不思進取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也就表現爲隨波逐流,因此,與生俱來的成功火種也過早的熄滅了。這也就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若想成功,光是有不怕碰壁的勇氣還不夠,還要有不怕碰壁的耐力和韌性。也就是成功的毅力。

3、學習成功的方法。

凡事都要講求個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成功之路的探索也是一樣。人人都渴望少走彎路,當你可以花十年、二十年,甚至窮盡畢生的精力和時間,自己才慢慢地摸索成功之道,但那畢竟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成功的方法,最好就是向成功人士學習。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成功的人士,他們或許是業務上的骨幹,或許是科研上的精英,或許是企業的總裁,也或許是政府的機要。在這些我們可以接觸到的人的身上,都可以折射出許多成功人的質理。所謂質,即成功人的內因、根據;所謂理,即成功人的外因和條件。質理結合,才能成功,而我們自己,要結合自己的質與理,找出差距,完善自身。成功人士,沒有“一刀切”的統一模式,我們也可根據自己特長的不同,或靠聰慧敏銳、或靠發明創造、或靠遠見卓識、或靠應變能力、或靠勇猛精進,或靠能言善說,總之,必須揚長避短,看準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功。另外,所謂成功人士,還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素質:如對待成功的積極心態、嚴格的時間觀念和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箇中道理,我想我不必細說。這些都是在現代社會工作生活中所應必備的。

最簡單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方法;最直接的行動,纔是最有效的行動。中國人不是缺少成功,而是缺少行動,時代呼喚行動。爲此,把這本書作爲“行動成功學”最簡單直接的解釋就是:追求成功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追求成功。

任何一次卓有成效的學習創新,無不遵循着“心態、目標、時間管理和行動”的法則。同時,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成功,因此未來的教育和學習,一定期會注重“心態”的教育學習。注重“行動能力”的教育學習和注重“求知創新”的教育學習。還等什麼呢?馬上做,現在就做。從“此人、此時、此地”開始吧!

踏上成功之階,拾級而上——心態是成功的基礎,目標是成功的方向,時間是成功的效率,方法是成功的捷徑,毅力是成功的動力,行動是成功的保證,創造是永續成功的源泉。

最後,我要說,成功不是一個點,而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完整的生命歷程。所以,無論是探索成功的人,渴求成功的人,還是已經成功的人,未來,都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也許不能主宰這段路的長度,但我們,或許可以拓寬這段路的寬度……

【篇四:《做自己想做的人》讀後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每個人都想過做自己想做的人,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是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通過成功的道路在哪裏?”

通過學習李踐老師的《做自己想做的人》這本書後,人生中的所有困頓、難題,頓時豁然開朗,迎韌而解。

通讀全書,我們會發現“最簡單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方法;最直接的行動,纔是最有效的行動”之類的警句,讓人眼前一亮,直抵心底深處。在我眼裏,李踐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知行合一的實踐者。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成功並非一個虛幻的概念,它或許就是一種習慣、一個行動,隨時觸手可及。”

對於我們——21世紀的新新人類,處在一個特殊的時代。每一天,我們的眼睛、耳朵、思想都被那些如《夢想中國》、《超級女聲》的選秀活動、“網絡歌手”或“新聞人物”充斥着,他們的一步登天,一夜走紅,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也爲我們傳統觀念中的“成功”重新定義。於是,對於成功之路的空前未有的追索。“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在這瀰漫着急功近利、浮躁、輕薄之風的時代;在這提倡終身學習,強調永續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者不僅是“勤于思、敏於行”的人,而且還要做到“道亦有道”,這就是規律。

生命其實是一種創造性的歷程,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創造力的來源,並且積極地用它來創造自己的人生。

俄國女數學家蘇菲·柯瓦列夫斯卡婭有句被世人傳誦的格言:“說自己知道的話,幹自己應乾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

做自己想做的人——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而非自我消亡的過程。自己的事自己做。始於心動,成於行動。對此,李踐老師淺入深出的揭示了成功的根本法則:即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高效的時間管理、極強的行動力以及永無止境的求知創新。

古入今來,多少仁人意士爲了實現心中的理想與目標,經歷了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洗禮之後,成就非凡。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愛迪生不懈的努力,今天,我們就不會看到“萬家燈火”的場景;如果沒有萊特兄弟的“空中冒險”,就沒有人類今天的“展翅翱翔”;如果沒有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國革命或許不會那麼快就有歷史性的轉折;如果沒有女排姑娘們的百折不撓的勇氣,就沒20年後用金牌喚回曾經的光榮;……

我們能否堅持自己的想要掙脫現實的阻礙,則要看我們的毅力和決心,是否能忠於我們的執著。“英雄不比普通人更有運氣,只是比普通人更能延續最後5分鐘的勇氣“,於是,少數"吃得苦中苦"的人,成爲了"人上人",走上了成功之路。

正如我們的工作,它是一種需要,但工作絕不只是工作,更不是我爲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的等價交換。我們應該看到工資以外的東西,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快樂,享受工作。這樣,才能成爲真正的成功和生活快樂的人。

成功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一種習慣,是人的一種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種方式。有時候,我們給成功是一個理由,你會發現,成功的路會越走越寬。所以,成功不是你想不想,也絕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必需做的。爲了責任,去努力,去奮鬥,直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