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掙了眼看讀後感

論掙了眼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爲您帶來的是論睜了眼看讀後感作文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論掙了眼看讀後感

  論掙了眼看讀後感一:

魯迅先生曾作過一篇文章,叫《論睜了眼看》,他評述說“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而“不幸這一勇氣,是我們中國人最缺乏的”。我認爲,現今中國人對於人生和社會現象的敢於正視,已經好很多了,並且這種勇氣已經幾近發展到無所畏懼“非禮必視”的地步了。現如今,人們對於什麼文明的好人好事都已經不那麼熱心了,好像自己每天都在做些好事就不再感到新奇;而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爭吵或者醜陋見不得光的事倒是別有雅興的。總的來說,人們的敢於正視表現爲漠視道德的東西,重視非道德的人和事。

農村的老百姓向來只願安穩地過日子,不願或不會談論什麼社會現象,他們所關注的不過是村裏甚或鄰村雜七雜八的事,但時代進步了,他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雖“於己無關”,但也可以作爲平常的談資,並能引起一陣你看我我看他的議論。而城市的人倒是挺樂意鍼砭時弊的,不僅關注城市萬象,也進而捎帶着關心一下農村,特別是一些“知識人”更樂意表達自己對“三農”的關心,以表示自己的“人文關懷”。當人們都想看世界的時候,媒體就充當了大家的眼睛。

媒體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替代了“知識分子”,扛起了“以天下爲己任‘的大旗,揭露社會的黑暗,讚揚人性的善良。因此,很多人越來越關注媒體,越來越喜歡對媒體報道的事情予以鍼砭,一方面是因爲媒體確實能幫人解決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是因爲熱心於媒體報道可以將自己在“世風日下”中除去自己。因此,一件事情被報道之後,很多人就會議論紛紛,並且媒體也願意讓人們議論紛紛,不管觀點是否正確,總能表現媒體的“以天下爲己任”,並形成特有的“媒體的壓力”。

在這方面來說,媒體的壓力,表現爲媒體對外界的壓力,實質上就是羣衆對外界的壓力,也就是輿論。在整個過程中,媒體充當的不過是傳聲筒;當在這個傳聲筒面前形成了你說我說大家說的局面後,必會有掌握“話語權”的人出來傾聽民意解決問題。同時很多人也願意在媒體面前說話,因爲這樣可以找到一定的主人感。媒體的'存在,在整個社會中造就了問題的雙方,有人歡喜的同時,也有人擔憂,雖然這些擔憂有不少“不得已”的成分。

然而媒體並不能替所有人說話,因爲這個社會中總有一些“盲點”,有的是人看不見,有的是人不願看,有的是人不敢看。所以當觸及這些盲點的時候,媒體往往會採用“柔化”的方式,既不說不管,也不說一定管,既不說不能管,也不說管得了。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只有得到這種答覆的當事人明白。其實,所有人都明白:一個人的問題好解決,兩個人的問題也不難辦,可是要解決一羣人的問題就不大順手了,這不僅是難辦的問題,還有隱患的問題。這就是“媒體的壓力”的另一方面,外界對媒體的壓力,這裏的外界也可能來自媒體內部的某個範圍。一隻眼裏進了沙,當然要揉出來,可這需要慢慢來,急了會受傷,所以還是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圖個暫時的安穩。

當然媒體的內部有說真話的,但這只不過是私下裏的小範圍,如果搬到社會上“廣而告之”,就必會招致麻煩,那時恐怕連丟掉飯碗也只是小事了。所以,儘管有睜了眼看的,但一些良心還是不得不昧。

只要是媒體報道的,大都是可以看的,雖然有時會分不清真假;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媒體不報道,我們就不看了嗎?媒體不報道,我們就看不見了嗎?非也,我們完全能看見,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雖然有打着幌子說要解決的,但不少是騙人的。

那我們還能幹什麼呢?一字:等!

  論掙了眼看讀後感二:

在這夏秋之交替的煩悶時光裏,在上了許多網站的光景當中,在瀏覽了許多網上文章之後,讓我的心身與精神都得到了許多收穫,也得到了許多使人思索不斷的東西與對網上世界豐富多彩的萬分感悟,於是,我就在那閃爍着燈影的光澤裏,翻開了魯迅先生的雜文集子,以閒聊着那一份孤獨煩躁的心思,默默地在光影裏閱讀着他老人家的作品,於是,就有一個個的因爲所以便撲面而來,就有許多事情和那些夢境侵蝕而來,弄得我思想非常的亢奮和古怪。

讀着讀着……彷彿中,我就在那一行行深刻感人和令人思索不斷的象形文字之中陷入了許多斑痕的想象,就在他的那些傷痕累累的文章斷層空間裏沉沉了共同的感悟,在栩栩光線的斑駁交媾當中,看見了他這位老人家——不,是他這一位具有獨特思想和思維的大思想家、大文豪,就站在我的眼前一樣,就在幾十年前的文章裏敏銳鋒利而敦敦地告誡和提醒着我一樣……

“但現在我所想到的是別一方面——中國的文人,對於人生,——至少是對於社會現象,向來就多沒有正視的勇氣。我們的聖賢,本來早已經教人‘非禮忽視’的了;而這‘禮’又非常之嚴,不但‘正視’,連‘平視’‘斜眼’也不許。現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體質,卻大半還是彎腰曲背,低眉順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弟子……。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從他們的作品上看來有些人卻也早已感到不滿,可是一到快要顯露缺陷的危機一發之際,他們總即刻連說‘並無其事’,同時便閉上了眼睛。這閉着的眼睛便看見一切圓滿,當前的苦痛不過是‘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爲’。於是無問題,無缺陷,無不平,也就無解決,無改革,無反抗。”

“……再說廢話,就有‘不合時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學教授的糾正了。……中國人向來因爲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了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於已經自己不覺得。世界在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大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兇猛的闖將!現在氣象似乎一變……。”

——所有的現象就這樣毫無掩飾地擺放在我和你的面前,猙獰時光。

——所有的現實想象和事實,就這樣蜂擁地涌入了你我的大腦:

不就是嗎?在人與人之間的那些思想裏,永遠複雜着許多矛和盾玄學。

不是我們正視的人生太少,而是我們文人之間的那些相輕與妒忌所多。

不是我們的人的眼睛不敢正視,而是正視得太深刻和繁衍了許多刀劍。

不是我們沒有那些場地,幾乎就是一幫或一羣人相互招引的領地罷了。

不是相互間的學習和提攜,而是在壓抑中高調着所謂的“百花齊放”。

不是所有的人心都是那樣的純正與無私的,只要中就相互“瞞和騙”。

不是在許多網站上展現自己的作品嗎?充其量是爲了網站的生存而已。

不是我們的沒有改革,而是當中就是擺脫不了那傳統的思想與意識

於是……於是……睜眼和閉眼都在溝通着許多不爲人知的事情……

於是……於是……我在一個個的只好中無話可說,感嘆萬千……

於是……於是……我和你就在風雨和陽光中瘋狂地笑着、笑着……

……哈哈……哈哈……我只能對着那些戴面具的人羣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