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清歡》讀後感

《清歡》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歡》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歡》讀後感

《清歡》讀後感1

喜歡林清玄老師的散文,他的文字彷彿有光,照進我的心房。說來好笑,第一次注意到他的文章竟是在試卷上,記不得題目是什麼,只隱約記得關於鏡花水月,還有他自己寫的藏頭小詩,首字連起來看便是“鏡花水月”。或許,便是那時迷上了他的文字。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的一首詞道出了人間

林清玄認爲,清歡,不同於“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盡情歡樂,也不同於“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那種無奈。當一個人感覺到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邊的石頭比鑽石更有魅力,或者聆聽林間鳥鳴比提籠遛鳥更令人感興趣,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茶比吃一頓喧鬧的晚宴更能清洗心靈......他就懂得了“清歡”。

清歡,清靜歡樂。清靜,是一個人的清靜,卻又是很多人的清靜,就像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樣;而歡樂,只是一個人的歡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清歡的意思,大抵是如此。可現在的人,反倒以濁爲歡,以清爲苦。

林清玄曾和朋友一起去了圓通寺,慢慢爬山,欣賞野花,心裏有着只有春天才有的一種歡愉。後來他又去了圓通寺,卻不曾想,寺院門口擺滿各種攤子,賣烤腸的,烤烤腸的白煙飄向寺院,一位母親不準孩子吃烤腸拍打孩子,哭喊聲尖厲急促,他轉身而去。前後多麼鮮明的對比。我想起了幾天前去海邊玩的事。沙灘並不是寺院那般應是清靜的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我第一次見海,此刻正陶醉於大海的波瀾壯闊,一眼望去,水天相接,只覺得自己的心胸都寬闊了起來,大海,是足以讓人尊敬的。美好卻被人生生地打破了,坐在我斜前方不遠的是一家人,看樣子是剛玩盡興了回來,小孩子吵着說餓,大人拿出麪包,吃完卻隨手將麪包袋丟在沙灘上,明明不遠處就有工作人員擺放的垃圾桶!果然,凡人的足跡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穢和吵鬧。

生在這個時代,清歡難矣!

林清玄認爲,第一流人物,是能體會到人間清歡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穢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

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最美是清歡,願世人都能找到清歡,品味人生。

《清歡》讀後感2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裏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閒,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着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着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說“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着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清歡》讀後感3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要懷有一片屬於自己心靈的淨土,在這個追名逐利的世界裏,要保持你自己的目標與原則;在這個物質的世界裏,要永遠做一個內心真正平靜真正高貴的人!

初讀<<人生最美是清歡>>是因它的文藝書名,與林清玄這個在我心中曾萬分羨慕的真正藝術家。

我羨慕他,因爲在這個連寫個書都會功利化的時代,他仍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敬他,敬他內心真正的平靜;我敬他,敬他以他的事例以他的感想,讓生活在這個事與事比成功比成功,人與人比錢財的時代裏的人們,找到了他們的真正有意義的生活;我敬他,敬他如雪一般的情感給這個世界逝去了不少污漬。他也許沒有開國主席那樣被世人熟識並且代代讚頌,它也許不會像市面上的心靈雞湯那般讓人讀後熱血澎湃,取而代之,在人生最美是清歡的閱讀中,我會不由自主的放下手中的事,悠閒悠閒的走在被鵝卵石鋪滿的小路上,欣賞無限風光,領略無數美好。

生活催我們奮起,現實喚我們拼搏,未來邁着匆匆的步伐向我們趕來。作爲歷史的傳承者,父母眼中的期盼我們都不想讓它消逝去,好像現在的人都會被生活生活的壓力逐漸褪去他們個性的張揚,生活的靚麗,以及會產生一種又一種的情緒,生命從此不再平靜。我還記得書的第一頁的那一段經歷使我心裏的情愫多了幾分又幾分,像擔心天上的星星會不會消失又希望它們消失,可第二晚還是會迎面出現。當然亂扔垃圾的現象與星星的出現不可比擬。現在的人爲了緩解生活的壓力,對前途的擔憂,對未來的畏懼,都會去遊覽名勝古地以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平靜。但是,去一個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水泄不通的景點就是內心平靜了嗎?通過<<人生最美是清歡>>這本書,我覺得,內心的平靜應是在於飲一壺歲月釀的美酒,看幾眼這個世界的美好了,聽幾首喜歡的歌,在這個拼搏的時代,還有生命的意義要去享受。我們不應該只注重學名功名,更應該培養的是內心的平靜。

每當我經過一個櫃檯一個書架一個老人以及一個破舊的報刊,心裏像水波似的蕩起了一圈一圈的漣漪。看着老人那駱駝的背,雙手不時撐着老人鏡的聚精會神的看着報紙,心裏不禁宿舍酸澀幾分。可能老人的一生都在文學上面,又或是退休之後爲了生活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白雪皚皚都如天使般守護這個報刊這些書。我每當經過這樣的報刊都會去買一本書,不是爲了所謂的同情心,而是爲了讚美他們這種不被世界功利化的,內心平靜而高貴的生活態度。也許,那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冬日裏,我會時常去老人的報刊裏取暖。他會因爲我去而燒多幾塊錦炭灰,我想,要是每個人都這麼爲他人着想,內心不會爲了功名與物質的存在而被污染的人,這世界還會出現爲了一己私利叛離人道的人嗎?這世界還會出現爲了升職加薪賄賂上級的人嗎?還會有爲了所謂一生榮華富貴一生艱辛卻無疾而終的人嗎?我們要爲了未來拼搏,要爲了夢想奮鬥,要爲了生活努力,但我們不應該被世俗所影響了我們的未來,不應該被功名利益所擋住了夢想,不應該讓自己焦急萬分卻又碌碌無爲。

這一次讀<<人生最美是清歡>>不再是因內心的焦慮而去尋找平靜。

這本林清玄的書不僅僅教會了我要內心平靜,要成爲一個擁有靈魂的人。還教會了我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整個世界。

“讓微笑成爲一種習慣。”這句簡短的話一直伴隨我到現在。有時候,微笑就像是一種法力,它會讓你在焦急的時候平靜下來,它會讓你在朋友面前更加活躍,消去一些矛盾,擦去一些隔閡,散去一些不悅。每當我看到跳廣場舞的奶奶們,總會羨慕她們臉上的笑容,無時無刻不給予我們正能量。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子度過的:內心平靜的態度,精神裏高貴的靈魂,臉上洋溢着的笑容。

每每看到《人生最美是清歡》,每每聽到林清玄,心裏洋溢着的是平靜的態度,以愛之名擁抱整個世界,讓內心的靈魂取代生命的世俗。

《清歡》讀後感4

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空、永恆、無限、神聖、天使……都是那麼遙遠,可是當一個人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隻百靈鳥,也就進入了生之祕境。

—題記

夏日靜好,如水的日子散發着淡淡的清歡,嗅着一盞茶的馨香,手裏捧着《清歡》,陽光投灑在書間,墨香攜着悠然的心境,品着避開車水馬龍後的寂靜,末了,靜靜地沉醉在書海中。

《清歡》由林清玄所著。作者通過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告訴我們享受清歡的意義。林清玄認爲“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可以說是清靜的歡喜,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但在現代繁華都市能享受這種“清歡”嗎?我想在路邊安靜地散步,可是人聲車聲不斷地呼吼而過,一天裏,幾乎沒有清靜的一刻;我想認真欣賞山水美景,但是也無暇欣賞了,凡是有人的足跡可以到的地方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穢,就有了吵鬧!我想……

這本書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篇就是《三生石》。提起三生石,我就感覺熟悉。我相信人類是有前世的。而在這篇文章中,我與作者的想法不謀而合,作者從知道三生石的傳說再到後來在杭州尋三生石,作者也覺得這一切是前世的期約。世界之大,在茫茫人海中,能遇到一個知己的人很不容易,這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吧。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關心你的人,以愛爲燈,穿越時空;以美爲光,照亮生命。當然,生命中極珍貴的偶然除了因緣還有很多。喝茶、創作、生活是人生的必然,但喝到永難忘懷的好茶、寫出動人心魄的文章,體會感動肺腑的生活純屬難得。

夏陽燦爛,茶香不散,輕輕合上書,輕嗅着茶香與墨香交織的芬芳,凝視着被陽光籠成金黃的“清歡”二字,心中也在輕嘆: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刻我體會到了一絲“清歡”!

《清歡》讀後感5

一點昏黃潑墨躍然紙上,隨水墨暈染開來的濃墨幻化成點點微黃的淡彩,遂其形狀又似海邊日出時分,天邊金黃色的一抹淡雲——若動、若靜。黃色潑墨下是一點飽和碧色之潑翠,隨水滲開,好似中國古代水墨山水中遠處的青山。書的封面中,碧色與黃色交染不知是蒼山青翠了斜陽,還是霞光的微黃溫暖了青山。

這一暖、一冷兩色調潑墨的暈染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主題,以行書之筆浮現在此書封面中央,書法濃墨與潑墨暈染開的淡彩交相輝映。翻開中國水墨古典風的書面,伴着淡淡墨香的靈動文字,我也追隨作者,行走山川、渡過江河,走過於丹先生走過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杭州,醉夢西湖畔,尋找前世在湖邊丟掉的一湖煙波;踏着麗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橋,聆聽橋邊吱呀呀的水車轉動着潺潺溪水,伴隨着布農鈴叮咚作響,依稀看到千年馬幫從山中向我們慢慢走來;走進巴黎那氤氳着玫瑰花香與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處的紅酒坊,捧起一隻酒杯,輕輕地從木質酒桶最下面的.龍頭中擰出一杯紅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溫暖着杯底,慢慢地搖,品着慢慢搖出的酒香,回味曾經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的歲月,體會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間。

伴着陣陣書香,我彷彿走進了作者的崑曲老師周銓庵先生與她的愛人謝錫恩老師他們位於衚衕裏大雜院的家,我想,那一定是個安靜而又清爽的初秋午後,夏季的蟬鳴和空氣中的餘熱還尚未散盡,高爽的天空帶給了我們夏去秋來的絲絲微涼,大雜院古老的青磚院牆畔,百年老楊樹上蒼老的綠葉和燦燦的黃葉還在老樹幹上錯落着,一陣風過,一簇簇葉兒,金黃、蒼碧,簌簌飄飛,有的飄到遠方的馬路,有的尋找新的土地,化泥、護花,有的則飄過青磚院牆,飛進周銓庵老師與她老伴兒朝夕相伴的大雜院兒裏的小平房。屋裏的泥地,斑駁不堪,正中間放着蜂窩煤球爐子,旁邊是把舊躺椅。謝錫恩先生靠在躺椅上,吱吱呀呀地慢搖,翻開一卷書頁泛黃的線裝詩集。周老師則在屋裏端茶倒水,手持簡陋的茶具,嘴裏還哼着最愛的崑曲兒。二老夕陽之年深居陋室而吟曲作詩的淡淡清歡,那份與君相伴便是晴天的暖流,也流進作者的心田,隨着作者靈動的筆墨,躍然《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章,讓我們伴着幽幽書卷香氣,感受着于丹先生從孩提時代行至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旅程。眷戀着孩童時代的作者端午節時手腕上繫着的五彩繩;懷念着來不及與作者說再見就匆匆離世的張主任、耿總;珍惜着與愛人、家人、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學會愛,更超越愛,把細水流年雕刻成生命的印記,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尋心安的歸處,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開一卷水墨淡彩,輕吟一句——人間有味,最是清歡。

《清歡》讀後感6

清清淡淡的茶香飄來,清香襲人。生命就像這壺茶,轉眼,就消失了。純潔的天使與神聖的天堂如此遙遠,人們畏懼死亡,祈禱着。然而,死亡來臨只是一瞬間,奪去了幾十年長長的生命。死亡就是這麼殘忍。

初升的太陽,有多少人留意了它從羣山中緩緩升起的樣子;

洶涌的大海,有多少人留意了它從遠方漲上去的樣子;

歌唱的鳥兒,有多少人留意傾聽它悅耳美妙、清脆動聽的歌聲;

閃爍的星光,有多少人留意了它閃啊閃,究竟有幾顆……

人就是這樣,總抱怨自己沒有幸福,其實,留意了它們,幸福就已經滿滿的了。或許有人也留意了它們,卻不認爲那就是幸福,幸福就在眼前溜走了。

人的一生追求的就是幸福,一生都在追求着的人,卻總是帶着遺憾死去。其實,那些人不明白,結束了痛苦的追求,帶着真誠的微笑死去,也是一種幸福啊。

生的意義在於幸福地生,死的意義在於幸福地死。

很多追求的幸福是開寶馬,住別墅。其實,真正的,幸福的意義在於“清”。並不是一桌大魚大肉全家分吃纔是幸福,相反,一碟茴香豆,一碗鹹飯加上兩塊路邊八毛錢一個的燒餅或是油條,幸福就來了。而又有的時候,與朋友痛飲一杯啤酒,還不如到山間去,和山中的老道士下了一盤棋,品一壺清茶,這或許就是幸福的根本吧!可人們還是在網吧、酒吧中消磨時光,消磨一生,痛苦地活着,又痛苦地死去。也許吧,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可能永恆,人們情願無聊地度過一生。死亡終有一天會來臨,如果一生幸福,就不會懼怕它。

一個人,如果能永遠保持清歡——行清、聲清、心清。那麼,生與死對他來說是一樣的。行清容易,聲清不難,但心清,即使與天地渾爲一體,保持嬰兒一般善良、純潔,心也難以清。人生本來就短,若不珍惜現在,心,還會清麼?

人生的玄機在於感受幸福與創造幸福,而不是盲目地去尋找它。

清清淡淡的茶香飄來,那麼清。生命就像這茶香,轉眼就消失了。但是,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去創造茶香與享受茶香。

《清歡》讀後感7

清歡,一個很優雅的字眼。“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作者年輕時,常常出去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在輕鬆中,享受悠然自得。但是,當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一切都變成了快節奏的生活,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作者所說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但似乎與作者說的一樣,現在的人們無法感受到“清歡”了。KTV的喇叭“嗡嗡”作響,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地趕路,就連茶樓,也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來。

豐子愷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是清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清歡……清歡,代表着一種境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着小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見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林立。“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只能是記憶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着污濁的空氣,瞬間,連“歡”都沒有,更不必談“清歡”了。

難得可貴的是,在我們的內心還可以保存着一份來之不易的清歡。坐在一盞孤燈下翻着帶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清歡》讀後感8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都會在不經意間被他的文字感動。他的散文恬淡自然,蘊含佛理,《人間最美是清歡》這本書就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

在物質化的社會,每個人似乎都以金錢來衡量任何事物,社會中充斥着金錢腐朽的氣息,清歡這個詞似乎也逐漸被掩埋。清歡即清雅恬適之樂,清歡一詞最早出現在唐·馮贄的《雲仙雜記·少延清歡》:“陶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湮清歡數日。陶淵明這位田園詩人,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最是清歡之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簡單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寥寥數語,卻道出了清歡的內涵與生活的真諦。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做的不是減法而是加法,我們總是想要擁有的更多,當我們實現一個目標之後,又會立刻在心中建立下一個目標,從來沒有過停歇。看似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實不然,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丟失了的自己的善良、真誠,學會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內心早以疲憊不堪,卻還是爲了名利苦苦堅持,實現目標之後,猛然發現自己以遍體鱗傷。少了清歡,多年之後曾經那個擁有一雙清澈雙眼的少年已不在;少了清歡,多年之後曾經那個擁有天真無邪笑臉的少年已不在;少了清歡,多年之後曾經那個擁有一顆單純善良內心的少年已不在。我想人應該追求本心,迴歸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生活真的應該簡單點再簡單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我們應該守住自己的不信,不被世俗流言所迫,不被功名利祿所動。

無論自己是多麼的繁忙,都應該有時間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內心,低頭看看腳下,而不是一味地擡頭,希望歷盡千帆歸來你我仍是少年。我喜歡他說的,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

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仍然能保持單純的初心,一直嚮往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最深處,我永遠深信: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歡!人間最美是清歡,是清歡!清歡不是遙不可及,遵循自己的內心,簡單點再簡單點,我相信能夠做到!

《清歡》讀後感9

寒假是非常寶貴和難得的,這麼說是因爲它是芊芊學子爲下學期站穩腳跟,砥礪前行的寶貴時間。在這個寒假裏,經過老師的推薦我閱讀了《人生最美是清歡》,這本書是出自被譽爲“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他的文章簡約、明快、睿智、深邃,意境清明,極富禪理。讀他的書,能讓人感受到藍天白雲,夜空星斗,原野芳草,;同樣也能讓人摒棄平日的浮躁與蕪雜,收穫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細細品味整本書,最後能盤旋心頭,久久不能忘卻的,卻也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一章裏的第一小節《吾心似秋月》。這一小節首先簡述了一個幽默的公案:白雲守端禪師一次與楊岐方會禪師對會,楊岐問道一首偈,白雲得意的背了出來,但楊岐聽了卻大笑數聲,一言不發的走了。白雲思索整天,夜不能寐,清早前去請教,楊岐笑着說了一句“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

是呀,現在大部分人把自己的心思寄託在別人的一言一行上,因爲別人的一言一行而苦惱,就真的還不如小丑能笑罵他,言行自在。

作爲初中生,考試,大考小考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考完試以後,有的同學在別人面前分享喜悅,則還有同學聽到這些,與自己一對比,就聲淚俱下,“在實際的人生裏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因爲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談、一個動作而心不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安枕”在這個場景,作者的這句話就很自然的浮現了出來。並且作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眼神、笑談、動作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心爲之動亂,是因爲我們在乎。我認爲這種觀點沒有反駁的餘地,那些同學能爲自己的成績欣喜,能爲自己的成績感到悲痛,更應該說是悲憤,是因爲他們在乎自己的成績,自己的喜怒哀樂被這些東西牽動着,但是我們會因爲別人的言行而加重自己的情緒,此時的情緒就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在風濤浪裏的我們,要做到不畏人言笑”,但要做到這種境界也算是超凡脫俗了,因爲我們在人我對應的生活中尋找着依賴,卻也在依賴中尋找自尊,而自尊與依賴往往不能統一,這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着未知與矛盾。

在生活中的新聞報紙中,自虐、自殘、自殺的人不絕於耳,他們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往往有一個共同點“我傷害我自己,是爲了讓他痛苦一輩子”,有這種想法是因爲他認爲別人的快樂是由自己主宰的,這就很符合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把自己在別人心裏的地位放太高”但是更大的悲劇是在我們自殘的時候那個“他”卻還好好地,即使他真的因爲這件事而心生愧疚,時間也會沖淡一切,但你留給自己的卻是生生世世也無法抹去的傷痕!所以自己的苦樂應由自己主宰,更不要妄想去主宰別人的苦樂,若自己的苦樂由別人主宰,那是矇昧了心裏的鏡子“有如一個陀螺,因別人的繩索而轉,轉到力盡而止,如何對生命有智慧的關照呢?”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與能耐,纔不會因爲別人的一言一語而自甘墮落。

小丑由於認識自我,可以不畏人笑,悲喜自在;成功者由於迴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爲勝;禪師由於反觀自我空明之鏡,可以不染塵世,直觀世界。

“認識自我、迴歸自我、反觀自我、主掌自我”是這一節的核心,也是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可忘卻的核心。

《清歡》讀後感10

曾記得多年前,初識着名文化學者于丹老師,是在她對《論語》《莊子》的解讀中。她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引領芸芸衆生迴歸古代先哲所提供的生存智慧裏而不能自拔。而今天,當我打開電腦,開始閱讀人民網推薦的于丹老師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歡》,頓覺倍感親切自然,一種溫馨油然而生——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對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來一改以往風格自剖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筆觸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對生命的意義爲重點,讓我體會到生命流逝中的溫馨與感動。 猶如一個豐富而簡單的人,我喜歡。因爲有她,無數個沉寂暗淡的日子被照亮,我的眼前彷彿打開了一扇窗,陽光進來,豁然開朗。

本書中延續了于丹老師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處處引經據典,她從生命、成長、幸福、閒情、行走、流年六個部分,與讀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有許多學者的哲思,小到一本書、一碗牛肉麪、一座城、一個節日等等,她都賦予了生命,這需要靜下心來閱讀,這種閱讀帶來的是凝思沉想,撩撥生命的律動,是與內心相呼應的東西,體現了中國夢的一部分。

因爲心中有愛,所以更凸顯博大。《人間有味是清歡》包含着人間真愛、大愛、至愛,不僅讓我感動,更催我行動。她就像深山老林中汩汩流淌的那汪清泉,慢慢滋潤了我的心;她又像一盞燈,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照亮我人生前進的方向。

喜歡在居室外的陽臺上放一把摺疊椅,閒暇的週末午後,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我打開電腦開始閱讀《人生有味是清歡》,沉浸在她帶來的美妙閱讀中,而窗外,白雲朵朵,飄飄轉轉。

這真是一種美好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