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示例

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

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再富也要“窮”孩子》,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講了西方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的人們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成人後難免吃虧。在澳大利亞,就算是最冷的冬天,也只有一小部分家長會給自己的孩子穿防寒服或棉衣,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短打扮”外穿一套統絨衣而已。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們中國孩子,有多少中國的父母一直都在溺愛子女,使他們在順境中長大;可長大後卻不能在逆境中生存。我陷入沉思中,你看,中國孩子想要錢,家長就給他們錢;孩子想要零食,家長就給他們零食吃;孩子想要喝飲料,家長就馬上笑吟吟的遞上一杯飲料。設想一下,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獨立能力差,意志薄弱,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就不能自理,就會無所適從。萬一受到一點小小的挫折,他們會意志消沉,甚至自尋短見,更何況長大後面臨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呢?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的孩子們經過父母們的磨練,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受到更大的打擊,他們也會堅強地站起來,勇敢地面對一切。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一個大學生小時候就非常聰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爲了讓他發揮出自己的聰明,便不讓他出去跟小朋友玩,天天逼迫他在家裏做題和看書。每天的三餐都是由他的父母端來喂他吃的,家長就只是想這讓他成爲神童。後來,他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學,要離開父母了,他毫無自理能力,他媽媽就請假到北京租房子照顧他,可他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這件事也成了大家的笑柄。

我向所有的中國父母呼籲:既然孩子長大後早晚要離開父母,去獨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惑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摔摔打打,“窮“出直麪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2

自從讀了《再富也要“窮”孩子》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講了這樣一件事:“澳大利亞屬於西方發達國家,人民生活較爲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成人後難免吃虧。”爲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吃虧,他們就用“窮”來打磨自己的孩子。

對於這個道理,我有很深的體會。我的爸爸和澳洲人十分相似,一樣對我很嚴格。放學回來,他就讓我做作業;早上不到7點鐘他就讓我起牀;吃飯時不準看電視等等。這不,我們家剛買了一臺電腦,我以爲有了電腦能給我帶來快樂,可沒想到它卻成了我的苦果。事情是這樣的:不知爸爸從哪兒聽來的,他說:“要學好電腦,必須先學會打字才行。”於是,他便要我每個星期打一篇文章在電腦上。開始,我的學習勁挺足。過了幾個星期,我就不想打了。可爸爸又開始嘮叨了:“還不快去打字,要是打不完一篇文章,小心你的屁股開花。”我只好乖乖地去打字了。

直到讀了《再富也要“窮”孩子》這篇文章後,我才明白爸爸對我的良苦用心。

讀《再富也要窮孩子》有感作文3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時,就不禁呆住了,這使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流行話:再窮也不要窮孩子。這句話先前是針對於邊遠山區的人說的,但是現在它的意思被扭曲了,變成了:“不論你的家庭是富是貧,都要一味地滿足於孩子,不使他們受一點苦。”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澳大利亞親眼所見的卻是:在澳大利亞最冷的月份,孩子們最多隻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深藍色的絨衣裳,便無事一般地行進在寒風之中。而一俟太陽出來,便除去外套,只穿着短衣、短褲、短裙。在一所體校裏,到處可見光頭、赤腳、短衣短褲地人,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因寒風襲人而爲他們披上一件衣服。

在醫院裏裏,妻子在診室做檢查,她的女兒渴了,她的丈夫便隨手抽出一隻免費紙杯,徑直走向洗手間,裝了一杯自來水給孩子解渴,而他們的旁邊,就有飲料賣,只要一元一杯,難道他是個窮光蛋嗎?不是,他是一位有着高薪的體育用品公司的主管。看到這裏,不禁想起我們的`父母,他們中絕大數的做法是與之截然相反的。當樹上第一片樹葉簌簌落下時,家長們便千叮嚀萬囑咐地讓孩子們添加衣褲,當雪花飄臨時,孩子們無一不成了一個個“棉花包”。在發達地區,家長們認爲金錢就是給孩子們的最好的愛,於是大把大把的零花錢到了孩子們身上,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區區一杯飲料又能算什麼?這與“取自來水解渴”真是鮮明的對比啊!我不禁掩卷深思:發達國家的家長們用“殘酷”的手段教育孩子,而我們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樣看來,中國父母對於孩子的愛與呵護是否多了一點呢?

兩句不同的話反映出兩個國家中的父母對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澳大利亞父母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難免吃虧,與其讓他們出校園後束手無策,不如現在讓他們在磕磕碰碰中鍛鍊意志,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而我們的父母卻說:“我們已經吃夠苦了,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應該讓他們再受苦,應該讓他們好好享受一下了。”享受?我們享受到了什麼?一切可以享受的東西只是你們提供的罷了,若沒有自己汗水的付出,談何而來的享受呢?若是想要得到永遠的享受,只有不斷奮鬥,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來得到。而你們的做法卻無意中扼殺了這種“享受”。發達國家的教育看似無情了些,但它也是不無道理的。

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我們有理想,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放開我們的翅膀,讓我們自由地翱翔,追求屬於我們自己的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