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1

新的學期開展了,爲了能更好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我認真閱讀了《幼兒園班級管理》一書。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遊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就顯得尤爲重要了。那麼,教師在面對繁瑣而緊張的教育學活動時,要怎樣做才能二者兼顧呢?看了這本書後就自己的觀點談幾點思考:

一、幼兒園常規建立的必要性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教育”是爲了實現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目標,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的成長。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這正說明了幼兒期是形成和培養良好素質的最佳時期。幼兒園不僅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在爲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使之爲今後的一生打好基礎。

二、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職責和地位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只要和幼兒打交道,最能打開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級的管理中,情更應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對幼兒要做到:關愛、友愛、慈愛。

1、給幼兒多一點關愛、理解和體貼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正確地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如: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幼兒與幼兒的關係、家長與家長的關係等。只有相互彼此的瞭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幼兒只有在情感上接納教師,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經常和幼兒進行思想交流,多創設一些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幼兒傾吐心聲,及時地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對於不同個性的孩子給予不同的幫助,讓幼兒時刻感覺到教師的關懷和愛。

2、做幼兒的好朋友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就教育工作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要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我認爲在當今教育中,這種重要的師生關係應是一種平等、和諧的朋友關係。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成爲幼兒的表率,在幼兒和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中,老師也是其中的一員,是他(她)們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師作爲幼兒的朋友,要尊重他(她)們,愛護他(她)們,這樣良好的班級氛圍就會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師要和幼兒平等待人,與幼兒談心聊天,成爲幼兒最忠實的聽衆。

3、給幼兒慈母般的'愛

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把幼兒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溫暖送到每個幼兒心頭,從點滴的小事中逐漸讓幼兒接受集體生活,讓幼兒感到老師也有一顆慈母心,時刻在關心、幫助着他們,讓愛充滿整個班級,充滿幼兒的心房,使幼兒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三、班級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1、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

我覺得作爲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因爲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着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瞭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

2、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裏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都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教育教學的工作。

3、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覆地抓

幼兒的年齡比較的小,自控能力比較的弱,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近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比較的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將常規教育曉之以理,要講究培養的形式,要不怕反覆的練習,並不斷的改變形式,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四、班級常規建立的方法

1、讓幼兒在音樂中建立常規

大家都知道在區角活動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動中讓教師最煩惱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讓幼兒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靜集中講評呢?我們使用了音樂的方法,並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例如:我們在活動接近尾聲的時候,都會播放幼兒熟悉的音樂,幼兒聽到這段音樂後就要開始整理物品和集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

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進幼兒進餐常規

如何讓幼兒能安靜、快速、乾淨地用餐也是教師常會碰到的問題,我們班的孩子在以前進餐前這幾個方面都做地不是很好。現在通過餐前小故事以及朗讀進餐常規兒歌的方法,促進了幼兒的進餐質量。

3、利用榜樣促進常規每個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教師能善於捕捉孩子的這些閃光點也就能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了。

4、做個“勤”老師也能促常規

大班的幼兒雖然已有了規則意識,但部分幼兒的自控能力還是比較的差,不能較好地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些安全的隱患。爲此,教師就要勤字當頭了,善於觀察幼兒的舉動,當發現幼兒不能按要求來完成時,可以反覆地練習、講解,直至幼兒能遵守相應的規則爲止。

總之,管理班級常規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始終貫穿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能善於觀察,教師與教師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進班級幼兒的常規管理。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2

這段時間,抽空看了一下《幼兒園班級管理》一書,感覺受益匪淺。切實,孩子如果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的時間是非常自由的,沒有規矩和規定時間,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幼兒在幼兒園裏,不僅是有了一定的常規,對孩子的身心也得到了鍛鍊。

書中說到:在兒童方面,教師應該撇棄那種將孩子視爲成人的客觀附屬物或“小大人”的觀念,梳理科學兒童觀。在老師的角度看孩子,時常將孩子的行爲或多或少的和擺在成人的觀點,以成人的做法來給孩子定位,孩子身心各個方面都需要合理的照顧和保護,孩子應該有主動、自由和充分活動的權利。在教師角度方面,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室一項需要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的工作,一項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須具有廣博學識的工作。幼兒教師是幼兒健康和安全的保護者,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引導者,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尊重。

看了這本書後,感覺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將自己的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進行不斷地提高,在教育技能方面需要具備科研能力,心理諮詢、心理診斷能力,電化教育軟件設計、應用及電腦操作能力,計劃於組織能力,觀察與評估能力,意外事故處理能力。對於小班的幼兒,生活的管理需要知道一切安排要切合幼兒的能力,擬定明確的工作步驟,給予充分時間和重複練習的機會,提供適當而充足的設備,給予讚賞和鼓勵,持之以恆。

根據這些,我的不足還有很多很多,看來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去學習,根據書本所講到的和自己實踐所遇到的,進行提醒和反思,並將自己的不足彌補起來,爭取每次都有新的收穫。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後感範文3

初入幼師行業的我對幼兒的管理顯得雜亂無章,有時顧得了前面的小孩,卻顧不上後面的,讓我處於茫然、忐忑的狀態。接觸了《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後,感覺找到了方向,在面對幼兒的時候也更加坦然和平靜了,這本書講述瞭如何開展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如何設計合理的班級一日活動流程?如何創設有趣的、吸引幼兒的課堂環境?如何與家長溝通,分析和評價幼兒的問題行爲?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其實有的時候班級管理看上去並不是很難,只要掌握以下幾條就可以。

一、建立積極的關係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幼兒與教師在慢慢地建立積極關係。當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呵護、理解時,幼兒一般會做出積極地迴應。學會換位思考,是教師應掌握的。孩子的世界有時是很奇妙的,當他們生氣時不會像大人一樣學會冷靜處理,幼兒可能會發脾氣,以此來宣泄心中的不滿,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去不斷地引導,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始終處於積極地狀態,保持開心、樂觀。

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其實每個幼兒都希望自己表現得很好,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當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自己不被打擾,他們也有着認知、情感、身體、社會方方面面的需要,當孩子出現這種需要時,老師所要保持耐心、積極、包容的態度去理解幼兒,相信幼兒可以變得更好。教師本身的樂觀積極在潛移默化中會傳遞給幼兒,讓他們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二、讓環境去說話

環境作爲無形的力量,總是會時時刻刻影響你我他。同理可得,當幼兒處於積極向上,富有溫馨的環境裏,他們也會做出積極的迴應,無需老師的一遍遍常規提醒。當他們處於自由散漫,嘈雜擁擠的環境裏,他們自然會變得雜亂無章。因此班級的環境需要具體到一桌一椅,讓幼兒無論是平時的生活還是學習當中讓他們感到舒適。區域活動時玩具的投放,上課時是呈半圓還是橫豎排做好,節日的佈置等等,這些都會無形中影響着孩子,這些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畢竟,孩子會先用眼睛去看。

豐富的物質環境是必不可少的,那同樣也需要舒適的精神環境。整天的呵斥批評孩子只會讓孩子們變得更加緊張,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當孩子的情緒不佳或者疲憊時,給孩子創設寬容、理解的心理環境,比如說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獨處會兒,然後再去和幼兒溝通,並給予寬容和安慰。有時會,適當地放手反而會讓幼兒得到冷處理,自身得到排解。

三、教幼兒有效的方法

每天教師會遇到幼兒各種各樣的問題,耳邊會不斷地響起"老師,誰誰怎麼我了",而這個時候老師首先要去問清楚發生了什麼,然後試着判斷幼兒自身是否能解決問題,是否可以教授給幼兒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說,幼兒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可是當發生矛盾時,他們依然會使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個時候需要老師告訴他們武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告訴他們溝通和協商的技巧,比如輪流、合作、還讓等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教師一遍遍不耐其煩地告訴幼兒時,他們會慢慢地收到影響,總的來說,就是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時,每天會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才能讓整個班集體更加和諧友愛。

四、尊重差異 家園合作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在這當中,教師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家長,可能有的家長比較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長和老師疏於溝通,有的家長可能會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和家長相處時,教師其實需要更多去傾聽,這樣纔可以從家長那裏瞭解到孩子的情況,有的時候家長和教師所熟悉的是不同的情況,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

每天早上迎接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是會報以微笑,老師從家長手裏接過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有效的與家長溝通,並且說清楚解決的辦法,以及後續的情況。同樣的,當孩子成長時,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成長和不足。總之,一切以孩子爲目的,在家園共同合作下,纔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爲幼師,需要有着恆心、耐心、信心,並且要學會從工作中收穫快樂,以一顆童心去面對孩子所出現的種種狀況,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汲取着精神營養,《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給予了我精神上的安慰,在我初入幼師行業時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