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味》讀後感

《有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六月長沙,瓢潑大雨,迅疾而壯闊的雨仗將我滯留在圖書館。偶然間,瞥見桌面放置着一本書,“有味?”帶着獵奇之心,我拾起這本書。原以爲這僅是一本用來打發無聊時光的書,結果,卻收穫了意外驚喜。

《有味》讀後感

“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東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說的。它們有時候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一些不世俗的地方。木匠、墨工、摺扇坊、油布傘、竹林、河流這些,都會比一個人更爲長久地活着,它們比其他複雜的東西,更值得去記錄。”這段飽含禪意的話,帶着一絲的通透,安安靜靜地躺在書的封頁。精緻宋體,素色背景,豎向排列版,這本書仿如一卷逐漸打開、泛着金光的經文,吸引着我去閱讀、去探索、去感悟。

《有味》,是汪涵首部文字作品,也是一部感悟物件和人物的散文集。在做這本書之前,汪涵通過尋訪湖南、北京等地的“現代隱士”,拜訪各處傳統手工藝民間作坊,探究了餈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桿、墨條、香乾等物件的製作過程。而這些手藝,大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走向消逝的邊緣。汪涵用他悠遠而獨特的文字回憶往事,玩味着這些物件和手藝,藉以表達他對人生的態度、對親情的眷念、對事業的感悟,以及對老手藝人與傳統文化的深深敬意……

在這本書中,他時而是製作靖港香乾的阿哥,時而是聞墨賦詩的文者,時而是刨花箍桶的木匠……無論何種角色,他都能安於其中,靜聽美好。藉由文中細膩的筆觸,字裏行間,汪涵毫不掩飾他的渴望——做一個“煙火神仙”。置下一處院子,慢下都市匆忙的腳步,在靜謐的靖港古鎮,過着“開門即是鬧市,關門即是深山”的藍調生活。“凡心所往,素履可往”木心先生的話不正是汪涵追求的生活態度的最佳闡釋嗎?我想,這亦是汪涵想要借這本書傳授給讀者們的一種思想。“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虛,慮而後能得。”審視內心所要,靜下心靈維度,爾後纔能有所感悟。做一個有味之人,擁有一種有味的人生。

手指輕輕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靖港古鎮古色古香的房屋,相機的靜態捕捉並沒有使它喪失內蘊的古樸。反之,卻在我發現的那一瞬間,讓我聒噪的心瞬間沉澱,彷彿置身其中,自己便是那撐着油紙傘行走在雨巷的姑娘。才初見,它便讓我學會了安靜,帶着一種悄然不知的魔力。靜下心,我慢慢品讀這部作品。

最愛這篇作品的素雅格調,無論身在何處,只要你潛心閱讀,你便有一種身處咖啡館的感覺。那是一間安靜的咖啡館,我左手拿着書,右手攪拌着杯中的咖啡,三寸陽光透過落地窗灑落,一切恰到好處。作品分爲10個板塊,記錄了10件玩物,每篇文章都有一個文雅而簡單的題目,“木盆盛滿漂流聲、墨想、準點的星辰……”每看一篇都會發出一聲驚歎,文筆怎能如此精確而凝練。文章排版也很乾淨,每篇文字都附帶他製作不同手工藝的記錄圖文。每篇圖都有着同種風格的着裝,白綢衫,休閒褲,左腕念珠,右腕手錶,外加他經典的黑框眼鏡,定格在一張張圖片中。光是看圖,便是深深的領悟。這個才華橫溢的主持人,好像什麼職業都適合,什麼角色都是屬於他的。彈琴、打銀、制傘,像個老年人自在灑脫,那是他心之所向。當大多數人害怕衰老的時候,他說他非常非常渴望變老,他現在所有玩的東西都是在爲了他老了以後做準備。多麼睿智而稀奇的回答,但那就是他,一個“煙火神仙”的回答。

時光像流水一樣傾瀉而過,手邊的書籍在不知不覺中被翻到盡頭。合上書,卻不想離開。腦海中回想着剛纔讀過的、看過的一切:

“或許我就是一架樂器,在不同的時刻需要按住不同的音符,我就是這樣的汪涵。”

“文字是我生活的一種方式,但並非是最重要的。”

“箭,是用心來射的;箭,也是用來射心的。那一箭的仁心,別人都看得到。”

“真正的奢侈在於等待。”

“雨水之所以願意落下,是因爲它在天上,把滿地盛開的雨傘,看作蓮花。”

“雨就是人生的書寫者。大雨落下的時候它是狂草,細雨潤物的時候它是小楷,該怎麼用它來書寫,全部在於你是否關注着那些不期而遇的雨。”

……

樸素的詞語,禪意的語言,不同的視角,安靜的講訴。原來,汪涵所寫的一切早已與他自身無關了。有關的,是同我一般,合上書深深思索的萬千讀者了。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而我們找到了心之所向了嗎?

放下書,走出圖書館。

我要去關注那些不期而遇的雨,找尋那些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