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

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紅樓夢》是曹雪芹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爲原型經過藝術創造寫出來的,嘔心瀝血,歷盡艱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吧。

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

  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1

紅樓夢中,雖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寫出封建社會的醜惡,但是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和諷刺,卻無處不在。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文學性以及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書中的思想傾向來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隸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階級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無故尋根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寄言紈絝與膏樑,莫效此兒形狀!”

此詞表面上在寫寶玉不務正業等貶低的話,實際上。這是似貶則褒,寓褒於貶的手法,借寶玉的性格暗諷封建禮教和舊社會。

“賈不假,白玉爲堂金作馬。……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裏是在講金陵四大家族的家大勢大,極言四大家族之錢多,諷刺這四大家族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驕奢之氣蔓延,在這裏的時候基本就可以看出四大家族的結局了,入不敷出,家中年輕人又都是紈絝子弟,沒落是遲早的事兒。而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便印證了這一點,後來賈家被抄家,皇恩大赦前不就是作猢猻散了嗎?

而文中賈寶玉所帶之寄名鎖,薛寶釵所帶之幾金項圈。以及賈家上下各處。無不流露着封建迷信的氣息。大家族之間的聯姻使迎春,探春,史湘雲等下場悲慘。你=也表達這曹雪芹對這種習俗的反對和憎惡。

諷刺,也許不是曹雪芹所擅長的技巧。但他的諷刺不僅文藝,而且富有深意。

  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2

手中懷擁着一本《紅樓夢》,閉上眼睛輕嗅着季節的芬芳,彷彿一睜開眼便會望見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樣。一顰一笑無不憂傷,“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樣的女子?

寶玉第一次見到她時,他說眼中的黛玉便是這樣“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頗有美人之資,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爲何黛玉她會如此“悽美”,是否已看破了紅塵,還是對這世界有所不滿……我已明瞭,“悽”是因爲她身世淒涼,體弱多病,她的外延內涵和藝術卻是如此“美”,是一種柔弱美,是一種病態美。

有人說:“女人都是水做的骨,”林黛玉又何嘗不是呢?在三生石前,她得甘露脫草胎而成人性,爲報灌溉之恩而下世爲人。她說;“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還他,但把我一生的淚全還給他。”上天註定她要爲那賈寶玉流盡一世的淚,她那一顆一顆晶瑩的淚編織了一場夢,交織迴盪着她那深切悲痛的愛情心曲和疾憤抑鬱的叛逆心理。

思緒仍未停止,梧桐碧以瀟瀟,我可以看見她從婆娑搖曳的樹影下緩慢地走了出來,眉間隱隱籠着絲絲輕愁,似皺而未皺,如有輕煙繚繞,目中依稀有縷縷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駐。挽着瑩白輕紗,便在水邊葬起花來,好一首《葬花吟》,好一句“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滿是憂傷的情懷,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也只有她這般的女子會爲落花尋歸宿吧。

有人知她的弱不禁風,有人知她嚮往自由,又有幾人知曉她的那份堅強。林黛玉便是《紅樓夢》中最堅強的女子,誰說眼淚是懦弱的表現,林黛玉的淚不是軟弱,不是屈服,是對這黑暗的社會的無聲的抨擊。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她是多麼勇敢,她用死來向社會表達自己強烈的不滿,她在抗議!

從古到今,又有多少巾幗英雄呢?孝女花木蘭替父從了十年軍,忠孝兩全,十年歸來放棄功名利祿,和家人共享田園之樂;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放下一切安逸的生活,給天下百姓帶去希望。誰說女子不如男,這些不正是向我們證明巾幗也是不讓鬚眉的!

將目光放向窗外,已是正午,蟬鳴有些憂傷,我微微一笑,正所謂知我者莫若蟬兒也。風撫過綠葉,觸到我的面頰,漸漸地便泛起了睡意,將《紅樓夢》枕在胸口,口中喃喃着:“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