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張愛玲小說《封鎖》有感作文

讀張愛玲小說《封鎖》有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導語:《封鎖》是張愛玲在民國時期創作的一部小說,《封鎖》寫的是男女主角在公車封鎖的情況下與常態不同的行爲,他們在公車上戀愛了,可是下車後就自然而然地分手了。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張愛玲小說《封鎖》有感作文

  張愛玲《封鎖》讀後感範文:

很幸運的,在雜誌上看到了這麼一篇短文,很適合用來解讀《封鎖》,先記錄下來:

“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封鎖,給了人性一個出逃的機會,足以引發世俗男女心底的躁動,讓人有了可以暫時拋開自己身份和位置的理由,於是兩個在平淡貧乏都市生活中的男女,在這個短暫而特定的環境下,表現出了對各自常規生活的不至於引起後果的瞬間反叛。

封鎖中的情與愛,終究是一場要謝幕的演出,這種短暫又意味着安全,讓封鎖中的男女有了現實中的退路。假如也來庸俗地把人生看做一條線段,那麼最好的距離,就是近距離的平行。兩個人,能不離不棄的始終保持着親密距離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那些相交的線,縱然曾經親密無間過,但過了交點,就只能越走越遠。兩個人從彼此看不見到突然間的情投意合是一件幸福美妙的事情。擔如果相遇後是戛然而止,那麼這便比不見還要叫人心痛。

很喜歡這句話,所謂封鎖中的情愛,只是無聊時耍的花槍,不僅如此,就連耍花搶的那個手勢,都帶着諷刺的意味。而我們,也不過只是看客而已。”

——張蘇春《封鎖中的情與愛》

這句段話與我要表達的不謀而合,現在,想對文中一些有感覺的句子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一些見解。

(1)“吳家是一個新式的,帶着宗教背景的模範家庭。家裏竭力鼓勵女兒用功讀書,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了頂兒尖兒上——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子在大學裏教書!打破了女子職業的新紀錄。然而家長漸漸對她失掉了興趣,寧願她當初在書本上馬虎一點,勻出點時間來找一個有錢的女婿。”

心語:多麼庸俗的認識!新式家庭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舊式家庭呢?正是如此,才讓女人在舊社會可悲地成爲男人的附庸品,擺脫不了悲慘的命運。把愛情當做金錢的交易,就是在婚姻中貶低自己,讓對方高高在上,肆意的去踐踏自己的尊嚴。我想,最幸福的,應該是與一個有相同意趣,可以共同爲未來奮鬥的人攜手相伴,地位懸殊的兩個人在一起,往往會以悲劇收場。

(2)“他看着她,她紅了臉。她一臉紅,讓他看見了,他顯然是很愉快。她的臉就越發紅了。宗楨沒有想到他能夠使一個女人臉紅,使她微笑,使她背過臉去,使她掉過頭來。在這裏,他是一個男子。平時,他是會計師,他是孩子的父親,他是家長,他是車上的搭客,他是店裏的主顧,他是市民。可是對於這個不知道他的底細的女人,他只是一個單純的男子。”

心語:可見,宗楨對翠遠的感覺並不是愛,或許,那只是覺察自己能吸引一名女子,心裏騰昇起作爲男人的自豪感罷了!他只是厭倦了那單調反覆的日子和自己所扮演的一成不變的角色,而試圖找尋某種激情來消遣一下而已。宗楨和翠遠,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發現了自己的魅力,而激發了各自的激情。這樣的曖昧,是沒有結果的,他們註定只能成爲彼此生命中的匆匆過客。

現實中的我們,有何嘗不是這樣呢?單調的日子裏,敏感的我們會從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浮想聯翩,只以爲捕捉到了愛情的訊息,於是心中波瀾起伏,喜怒無常,如果我們能認識到這一切是多麼無知和可笑,而把精力放在自己所喜歡的事業上,內心會真正充實很多吧!

(3)“戀愛着的男子向來是喜歡說,戀愛着的女人破例地不大愛說話,因爲下意識地她知道;男人徹底地懂得了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心語:這是張愛玲用其女性的視角爲我們解讀的愛情。突然想起這麼一篇文章:“愛情中,男生玩的是減分制,熱戀時,她是完美的,任何缺點都沒關係。而熱戀期過後,男生就開始注意女生的缺點,心中的她就大打折扣了。”女生永遠不要渴望一勞永逸,要不斷地區提升自我,理性地對待愛情。

(4)“電車裏點上了燈,她一睜眼望見他遙遙坐在他原來的位子上。她震了一震——原來他並沒有下車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鎖期間的一切,等於沒有發生。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做了個不近情理的夢。”

心語:突然想起某個老師說過的話:“愛不僅僅是感覺,更重要的是承諾以及承諾後肩負起應盡的責任。”曖昧無聲無息地在此畫上句號,生活重新恢復了常態,冗長和單調有重新封鎖了激情。一旦談及婚姻,倆人都不得不考慮世俗的干擾。只能讓一切戛然而止,結束在最美麗的狀態了。

最後,想引用張愛玲在《我看蘇青》裏的一段告白:

“我平常看人,很容易把人看扁了,扁的小紙人,放在書裏比較便利。“看扁了”不一定是發現人家的短處,不過是將立體化爲平面的意思……因爲是寫小說的人,我想這是我的本份,把人生的來龍去脈看得很清楚。如果原先有憎惡的心,看明白之後,也只有哀矜。眼中所見,有些天資很高的人,分明在哪裏走錯了一步,後來樣也不行了,因爲整個的人生態度的關係,就壞也壞得鬼鬼祟祟。有的也不是壞,只是沒出息,不乾淨,不愉快。我書裏多的是這等人,因爲他們最能夠代表社會的空氣,同時也比較容易寫……我寫到的那些人,他們有什麼不好我都能夠原諒,有時候還有喜愛,就因爲他們存在,他們是真的。”

張愛玲在她的小說裏,彷彿是一個超脫的看客》她平靜地訴說着平凡的故事,對所看到的人與事進行辛辣的諷刺,讓人歎服於她那超凡的洞察力。她對筆下的人物沒有特別的好惡,理性地展示給我們一個真實的世界》。我想,這就是她的作品能經久不衰,代代相傳的緣故吧!

  張愛玲《封鎖》讀後感範文:

張愛玲善用比喻和擬物擬人,在之前她的其它小說中已經見識過了。譬如這篇《封鎖》,將電車軌喻作曲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光看字面就感覺讓人發瘋,然而開電車的人卻“不發瘋”。又說,“這龐大的城市在陽光裏盹着了,重重地把頭擱在人們的肩上,口涎順着人們的衣服緩緩流下去,不能想象的巨大的重量壓住了每一個人。”“生命像聖經”,因爲翻譯來翻譯去的緣故,所以使人“隔膜”。至少我無法想出這樣誇張卻又無比貼切的句子。

小說的前半部分象是描寫世態的,在寂靜中突然唱起歌來的乞丐,百無聊耐的電車司機,公事房裏一同回來的幾個人,一對長得頗像兄妹的夫婦(妻子總擔心那條薰魚會弄髒丈夫的西褲),手裏搓核桃的老頭子,孜孜修改骨骼圖的醫科學生……

電車的外部是死靜的,電車內卻有些嘈雜,就在這既死靜又嘈雜的背景下,徐徐展開了呂宗楨和吳翠遠的、短暫的“愛情故事”。

相信大多數男女都幻想過豔遇,在行進的列車或汽車中,和一個陌生的異性在封閉的空間裏,幾乎零距離地靠在一起。但事實上,即便你常常出行,能逮着機會與一個年齡相仿,長相也還過得去的異性坐在一起的機率幾近於零。萬一真遇到這樣一個機會,你也很可能因爲膽怯而與他/她失之交臂。也許你只是滿足於裸露的手臂有意無意間短暫的相觸,佯睡時不小心滑落在肩上的腦袋。你可能在心裏猜測了種種有關他/她背景的可能,卻連正眼瞧他/她一眼的勇氣也沒有。一個年過三十的男人曾這樣向大家描述他的“豔遇”:“她坐在我旁邊,我們一共呆了六個鐘頭。我一輩子也沒有和一個美女捱得這麼近,我們距離不超過十釐米地廝守了21600秒。我恍惚中產生了錯覺,以爲這種狀態將會永遠保持下去。所以臨下車的時候她頭也不回地絕塵而去,實在令我有些傷心欲絕。”但我想這是大多數“豔遇”的必然結局。

說回正題。張愛玲爲呂宗楨和吳翠遠設計了一切造成他們“豔遇”的前提,先是“封鎖”,然後是呂宗楨的姨侄(呂爲了避免和他的姨侄搭話,不得已坐到了吳翠遠的身邊)。我們可以把這些因素統統叫作偶然,就象“傾城”曾促成了一段姻緣,“封鎖”又爲什麼不能“促成”一段豔遇?張愛玲大概是習慣了要把人們擱在極端的情況下來考驗他們的人性。

如果換個環境,吳翠遠很明顯不是呂宗楨喜歡的類型,因爲在呂看來,“她的整個的人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而呂宗楨也不是英俊小生,何況還有家室。無論如何這兩人也不會走到一起。在近處找原因,當然是因爲他們被越來越多的人勉強擠在了一起。而突然間與陌生人如此親近的場面,很容易激發起男女之間別樣而微妙的情感。往遠處找原因,則可以歸咎於呂宗楨對他太太的憎恨——她總是要求西裝筆挺的他在麪食攤上買包子回家,而她那該死的侄子,已經開始打他十三歲女兒的主意。至於翠遠,則是帶了反叛的情緒,誰叫家裏人總叫她找個有錢的女婿,所以這次偏找個沒錢還有太太的男人賭氣做小給家裏看。

諸如此類的豔遇,並不具有我們期待中的香豔。別說男女主人公都貌不驚人,連調情所用的方式也極其俗套——

“翠遠暗道:‘來了!他太太一點都不同情他!世上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是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宗楨遲疑了一會,方纔吞吞吐吐,萬分爲難地說道:“我太太——一點都不同情我。”

但就是這樣極其勉強與不和諧的調情,居然也因爲某種不能預測的因素,被迫發展到了令雙方談婚論嫁的地步。呂宗楨欲擒故縱地說出了“我不能坑你一生”的情話,而翠遠居然假戲真做地哭起來,只是哭相不大好看,幾乎“把眼淚唾到他臉上”。結局自然更爲不堪,呂宗楨閃入人羣,當作一切沒有發生過,翠遠終於醒悟過來,“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做了個不近情理的夢。”

我看《生活在別處》的時候,覺得昆德拉是殘酷的,因爲他給浪漫的詩人小夥雅羅米爾,安排了一個極其醜陋的紅髮姑娘作爲他的性伴侶。現在看《封鎖》,覺得張愛玲更殘酷,她先叫人們生出一點希望,覺得這人生似乎尚有些有趣的地方,可轉眼間就將它象肥皂泡一樣捅破,空留給人一個尷尬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