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吉諾的跳馬》有感

讀《吉諾的跳馬》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讀罷,猛地腦海中浮現跳馬的影像,卻不單單是書中這個惹人心疼的孩子吉諾的跳馬,更追憶到五年前上大附中氣派的體育館內、參加區裏中考體育測試時的那一架屬於我的跳馬。

讀《吉諾的跳馬》有感

跳馬的所有權自不屬於我,然而,在我向着它奔去、依靠它騰空、凌然其上、落地定神恍然想起一切的那十秒鐘,我知道,它只屬於我,它就是我的自由、我久違的微笑。耳畔的風將許多糾結刮出我的腦海——這十秒鐘內,我毋庸忿忿臨近中考自己的功課尚未有起色,亦毋庸懊悔平時體鍛不足測試自食苦果,我的心變得澄澈,我只是喜歡呼嘯充溢着力感的風聲、只是喜歡飛翔的姿態,只是喜歡這短暫的忘卻一切雲淡風輕的自由。

這澄澈、這由澄澈帶來的微笑,卻只有十秒。十秒過後,我又開始爲接下來的一千米耐力考驗惴惴不安,同樣的,吉諾也該爲最心愛的人之間相互殘忍的報復傷害而難受。所以,張悅然將這個故事以最美麗的姿態定格於這十秒中,定格於吉諾微笑騰空的那一瞬間。於是,《吉諾的跳馬》不是一出愛恨情仇牽扯不斷的校園倫理劇,不是一篇少年成長堅強的青春勵志小說,它不是迤邐的長卷,而是精緻小巧的靜止畫片。如託斯陀耶夫斯基小說情節並不起決定性作用,張悅然的講述的故事也不復雜,一言概括,就是主人公之間糾結着複雜的怨與爲難。所有的情節都是畫片四角填充的底紋,一切敘述都是聚焦於文末吉諾越上跳馬的那一瞬。

凝於一瞬。託翁講故事爲了道德說教,張悅然卻是分享一種真而美的情感體驗。很多孩子對於美的詮釋一如吉諾起初的想法“跟最愛的人在一塊”。然而,張悅然告訴我們,並不是這樣,這樣的美麗很多時候是距離屏蔽掉了美之後的欠缺:“他”與女孩青澀的愛戀很快變成讓人沉溺的歡愛,“燒壞了他們的頭腦”;“他”的單親母親固然對他無微不至關愛,在面臨女孩和孕育中的小生命時,這份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偏執地體現拒絕一切“背叛”的霸道;清麗脫俗的母親爲了讓兒子別無選擇,不惜委身粗俗的體育教師,只爲尋機謀害女孩和未出生的孩子;吉諾的爸爸,這位理應爲人師表關愛學生的體育老師,出於私心私慾給了女孩蓄意的一推,並且巧妙地將一切打扮地像一場意外;女孩愛腹中的孩子要給他生存的權利,孩子卻成爲“不動神色的瘤,關鍵的一刻要了她的命”,致使女孩死於流產;吉諾眼中溫文爾雅的“他”轉瞬因爲仇恨變得粗暴不堪……張悅然想展示給我們的美麗是精神暫別瑣屑平庸的那一自由的感覺——對於吉諾而言,自然就是在跳馬上騰空的瞬間簡樸的幸福——我們無需鑽牛角尖,非要倫理學家的挑剔指責吉諾逃避現實云云,因爲這本身就是一個故事。閱讀《吉諾的跳馬》,真正應當領悟的哲理或許是在生活中要有超越、要因爲超越獲得自由。畢竟,瑣屑平庸的生活明處暗處不是全部,如文中所示再似是完美的人與事日久都會看到其背後的陰影,唯有尋得一處精神密室,才能真正體味到自由帶來的快樂。

正是對於自由、對於這種快樂的渴望,吉諾纔會和男子一間一間在佈滿灰塵的器材教室中尋找事故發生後被學校禁絕的跳馬、抹去上面十五年留下的灰塵;正是對於自由、對於這種快樂的渴望,我會翻開這本書,在這個故事中尋求精神的滿足與感悟;也正是對於自由、對於這種快樂的渴望,你纔會翻開這一期的《新讀寫》,爲自己迴歸閱讀、迴歸精神家園的跋涉尋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