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精選5篇)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精選5篇)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1

我被這部小說打動了。打動我的有兩點:一個是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另一個是安娜與弗龍斯基的愛情和列文與基蒂的愛情。

我被這部小說打動了。打動我的有兩點:一個是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另一個是安娜與弗龍斯基的愛情和列文與基蒂的愛情。

在閱讀小說名著之前,我一般都先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安娜卡列尼娜》寫於列夫托爾斯泰對新思想的複雜的探索時期,這個時期正處於新舊交替的動盪時期:資產階級的衝擊,封建制度的腐朽……正如列文所說:“一切都是混亂的,一切都正在建立。”在這部小說中,列夫托爾斯泰提出了每個時代的人都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人究竟應該怎樣生活才能得到幸福?安娜用她的方法來追求自己的幸福,列文也以他的方法去經營自己的愛情。

安娜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高貴的、優雅的,像女神一般。但越往下讀,我看到了她身上的矛盾性。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她是叛逆的、無畏的,在愛情與理智道德面前,愛情佔了上風,儘管在我看來是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可她雖愛弗龍斯基,卻又礙於倫理、親情等等,不願與丈夫離婚,還要盡一切努力保持弗龍斯基對她的“新鮮感”。這種愛是感性的,面對弗龍斯基的瘋狂追求,她以爲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幸福,並甘願爲這幸福拼盡全力。她一廂情願的認爲愛情必然是雙方奮不顧身,全心全意,所以才無法接受弗龍斯基的社交應酬;相反,弗龍斯基卻不願因安娜而喪失自己的獨立性,這樣,兩個人的矛盾不斷積累,安娜一次次地竭斯底裏最終導致二人分道揚鑣。安娜即便認識到自己在這段愛情中的自私和佔有慾後,仍沉迷於想象的“理想的愛情中”,最終決然地撇下了一切,選擇永遠離開。

可能在很多人眼裏,安娜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但我不喜歡這樣的愛情。我更喜歡列文與基蒂之間的愛情。列文的愛情觀是理性的。我非常喜歡這個人物,因爲在列文身上我感覺看到了作者自己,理性而深刻。列文與基蒂的愛情也更符合我的愛情觀。含蓄的列文第一次向基蒂求婚,選擇在沒有別人在場的時候,被拒絕後默默承受、慢慢調整,仍舊一如繼往地深愛基蒂;在他們即將結婚前夕,他將自己的日記送給基蒂,裏面記載着他的初戀和他已經不是處男的事實。他認爲愛情不應該有欺瞞,應該坦蕩;當他不喜歡客人向基蒂獻殷勤而嫉妒時,也是選擇直接告訴客人他不喜歡這樣,並表示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將客人趕走。這樣的列文很可愛。

我認爲列文比安娜幸福,列文並沒有將愛情當作自己唯一的追求,與基蒂的愛情更是相互欣賞與理解;安娜將愛情當作她的唯一追求,愛情破滅了,她也被摧毀,最終只留下一場人生悲劇,令人惋惜。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2

六年級剛開學時,李老師就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就買了一本。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中的其中一本。這本書的構思很精妙,條理簡潔明瞭,文章很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記敘的是戰爭年代發生的故事。戰爭年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這本書也很好的反映了戰爭年代的不和平與殘酷。

我體會最深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這位夫人。她是一個家境富裕,身世非同小可的人物。但是她從來都不開心,從來對自己不是很關心。她總是在關心別人,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出了什麼事情,她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捨,她憑藉自己的頑強毅力,不斷進步,事業最終蒸蒸日上。這也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人也是這樣,她也有缺點,但是她的優點是常人無所能及的。她的親姐妹有很多,當她墮落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從來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她也很少對別人品頭論足。她的這個優點在她之後的事業上使她事半功倍。我們也要做到不對別人品頭論足,爭取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個年代是一個戰火瀰漫,混亂的年代,是一個法西斯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年代。貧窮的人家,上一頓飯吃飽了,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在哪裏。我們現在吃穿住行根本不用愁。這本書和我們現在的時代有着明顯的對比,我們不能揮霍自己的人生,不能隨意糟蹋金錢,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當的地方。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3

醞釀好睡意,和朋友道了晚安,放下手機準備睡覺。剛眯上眼睛又忍不住摸出手機,刷朋友圈,刷微博,逛豆瓣。從睏倦狀態到清醒狀態,十分睡意只剩一分,想起前幾天看完《安娜卡列尼娜》一直想寫未寫的讀後感,便坐起來打開電腦。

睡覺這件事兒倒是和碼字有幾分相似,它們都有即時性。如果不趁着自個兒特別困的時候入睡,之後便再難入睡。如果不趁着靈感光臨之時多碼幾個字,之後怕是很難憋出想要的內容。

文化碎片化的時代,每天被微博微信數不清的垃圾信息覆蓋,我們都進入了一個淺閱讀的狀態。安安靜靜地看完一整本書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地鐵站慌張的步伐,人們永遠在趕時間。

所以我更喜歡回老家時隨手備幾本書。因爲沒有比在家那種沒有煩惱慢悠悠的節奏更好的閱讀環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我老媽所說,回家的我簡直變成了她的寄生蟲。不用洗衣做飯,不用收拾打掃,一切家務都被我那勤勞貼心的老媽承包了。

看完一部長篇小說,就好像和其中的每一個人物完成一段長長的旅程。共同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臨末分別,悵然若失。

女主安娜,美麗大方,身段迷人,舉止就是上流社會的女人們的高貴優雅。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很難不會喜歡上這樣一位可人兒。這樣的美麗剛好是導致她悲劇的基礎。

安娜在十七八歲就嫁給了老公卡列寧。一個優雅美麗的女士配上一位事業有成的男子,無論在誰看來都是極好的組合。十幾歲不懂愛是什麼的安娜就這樣迷迷糊糊的嫁給了卡列寧。每天穿上精緻的禮服穿梭於聖彼得堡的各種舞會。直到她在火車上遇見了弗倫斯基。

用現在的話說,弗倫斯基就是一位頂級的高富帥。英俊的外表,豐厚的俸祿,並且有着軍官的驍勇。兩人第一次相見,就被對方深深吸引。如果問我是否相信一見鍾情,我相信。只不過,一見鍾情從來都是男神和女神之間的遊戲。

安娜遇見弗倫斯基就像一本好書落入一個能讀懂她的人,一架鋼琴遇上一個真正能用她彈出美妙旋律的人。她開始意識到她和卡列寧之間並不是愛情,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爲了結合而結合。卡列寧只是把她當作拿得出手的花瓶,可以傳宗接代的妻子。弗倫斯基卻把她當作一個真正的女人看待,愛慕她,欣賞她,疼惜她。這恰好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最爲需要的。

隨着和弗倫斯基的愛火越來越旺,擺脫卡列寧束縛的慾望便越來越強烈。實在難以忍受痛苦的安娜選擇主動和卡列寧攤牌,而老公卡列寧的處理方式更加使她厭惡。爲了保全自己的名譽,卡列寧向安娜表示只要安娜願意斷絕和弗倫斯基的關係,他可以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陷入愛河的安娜無法做到,兩人的關係陷入了僵局。

不顧世俗的眼光,在沒有離婚的情況下,安娜和弗倫斯基公開出現在各種宴會上,淪爲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資。相對於男人,那個時代對於女人要嚴格得多。在大家眼裏,弗倫斯基是又征服了一個女子的極具魅力的男士,安娜則是一個拋夫棄子的墮落的女人。漸漸地,安娜被上流社交圈孤立,貴族們都以和她交往爲恥,除了幾位極其要好的朋友。

然而壓垮安娜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對弗倫斯基的猜忌。弗倫斯基仍然流連在燈紅酒綠的宴會舞會,安娜只能獨自呆在家中。久而久之,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將她吞噬。她害怕弗倫斯基愛上其他女人,她害怕自己對於他沒有了吸引力。這種害怕後期近乎畸形。

在安娜看來,她爲了弗倫斯基背叛了丈夫,扔下她心愛的孩子。而他怎麼能愛上別的女人。爲了報復他,讓他後悔,她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火車站結束了生命。

安娜自殺後,弗倫斯基完全變了一個人。從風度翩翩侃侃而談變得沉默不語,如同行屍走肉。戰爭爆發後,他毅然決然前赴戰場。因爲,他的心早已隨着安娜死去。

很多看過小說的人都喜歡安娜,認爲她美麗勇敢,敢於面對自己的感情。可我就是喜歡不上來。在我看來,安娜這個角色過於自私,且不理智。因爲她的勇敢直接或間接導致了這個故事中所有相關人的悲劇。老公卡列寧,兒子謝遼查,弗倫斯基。結局安娜一死了之,留給弗倫斯基的卻是永久的悔恨,足以徹底毀掉他。當然,作爲男主介入別人家庭的弗倫斯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罪有應得。

我更喜歡小說的另一對列文和吉蒂。可以說,吉蒂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也是自己想要成爲的那種女生。

她雖然魅力不及安娜,但在遇見安娜之前,花花公子弗倫斯基也是爲她傾倒。她有女人的美麗,也有女孩兒的善良天真。在丈夫列文因爲別人對她的仰慕吃醋時,她沒有怪丈夫小心眼兒,而是嘗試理解他的感受,並且答應了列文將客人送走的無理要求。弗倫斯基轉而追求安娜後,吉蒂生了一場大病,每每想到自己向弗倫斯基示愛沒有得到迴應就無比羞愧。一個美好的女孩當有這樣的自尊自愛。

我一直相信安娜的悲劇是註定的。一個沒有嚐到過愛情滋味的如此尤物穿梭在光怪陸離的社交圈,她怎能全身而退。

生活沒有偶然,所有結局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4

縱觀安娜的婚姻,可以說她經歷了兩段完全不同的婚姻:封建包辦的名副其實的婚姻,還有因愛情結合的有實無名的婚姻。她在婚姻中的勇於探索、勇於反叛,是值得我們分析思考的。

封建包辦的婚姻,安娜可以說是在不理解愛情的情況下,被家長包辦,嫁給了比她大二十歲的丈夫——卡列寧。卡列寧不僅虛僞、僵化、生命意識匱乏,還是一個工作狂。他每天的工作持續到睡覺前。他只和生活的映像打交道,妻子是他思維中的妻子,她只是一個符號,只是一個附庸。他不考慮自己的情感需要,也不考慮安娜的情感需要。當安娜和他之外的男人交談的火熱,他並不在意。可他發覺大家都在意時,他就覺得不正常了。他對妻子缺少關心,對真實的生活一味避讓,在安娜看來:“他不是一個男子,是木偶!是一架機器”。

安娜這個感情真摯的人,遇到了處處以虛僞爲生活準則的丈夫。她試着去好好地愛自己的丈夫,可一次次遭遇失敗之後,特別是當她把自己細膩的情感全部轉移到兒子身上後,他把對丈夫的感情封閉了起來。她不和丈夫交流自己的喜好,不再在乎他是否關心自己的喜怒哀樂,她身上彷彿披了一件戳不破的鎧甲,裏邊包裹着她的希望被尊重、被愛的情感,還有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安娜學會了用理智拜託苦惱。於是,他們的家庭就沿着符合宗教和道德規範的軌道“正常”的運行着。她和丈夫之間沒有爭吵,只有和諧。而這種靠虛僞建立的和諧,缺少情感依託。

這兩個性格上完全對立的人,在彼此適應的過程中,放棄了他們的感情紐帶,丈夫沒有考慮過妻子的`情感、思想、願望,妻子也不能領會丈夫的痛苦,他們的交集已變成空心。這樣的婚姻只能是岌岌可危。他們的婚姻生活中最終出現了第三者。在他們的婚姻處於存亡危機時,我們看到靠虛僞建構起來的婚姻是經不起推敲的。安娜在感受到追求者給她帶來的快樂時,他開始用審視的眼光看這個與她朝夕相處了八年的伴侶:他的樣子是可笑的,他的性格是卑劣的,他簡直就是虛僞的代名詞。當妻子告訴他,有男子向她求愛,他告訴妻子,他相信妻子懂得分寸,這屬於正常的事。

當他意識到妻子出軌時,他害怕妻子的坦誠。他不願意也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樣的事情。他覺得那是妻子的良心問題,他的寬宏大量就是在拯救妻子。他在婚姻中的不作爲,他無視妻子情感的存在,他的漠然,最終讓安娜徹底失望了。他不懂愛,只是冠冕堂皇。安娜感覺他是與自己的婚姻不相關的人,是外人。面對他的虛僞,安娜憤怒了,她想撕破這一切,她討厭虛僞,厭惡謊言。當弗倫斯基的愛情幫他燒,她甘願冒犯法律和傳統習慣。她對舊婚姻的背叛、對愛情的勇敢追求,從本質上說,是對整個俄國貴族社會的背叛。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讀後感5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嚮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感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着幸福的生活,她纔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期望和寄託,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感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衝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齊。

但是,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後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將粉碎,經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着。

我敢堅信在此刻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實給不了。

感情是什麼?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齊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後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現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正因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後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生的結局,悲慘是這個女生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好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