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們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有感700字

讀《我們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有感7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我們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的作者是史鐵生,我們從課文《我與地壇》中瞭解過他。我們知道了他是個殘疾人,知道了他的主要經歷和主要成就。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母親,在《我與低壇》中,我被深深打動了,這是位多麼偉大而苦難的母親。於是,我看了這本《我們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希望發現更多關於史鐵生的事,當然還有他的母親。

讀《我們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有感700字

他在《我與地壇》中寫到: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文字間透着哀傷和悔恨,因爲當他意識到這一點時,母親已不在,他已不能再做一點作爲子女該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哀嘆和回憶。

他回想起小時候,他問母親:“你給大夥買過糖吃嗎?”母親回答:“爲什麼我要給大夥買糖?”“那你結過婚嗎?”母親大笑,揪着他的耳朵說:“我沒結婚就敢有你了嗎?”而當時他怎麼會懂得這跟他有什麼關係。每次想起這些,他總是禁不住笑起來,然後望着天空,眼中閃過淚光。我想不只是他會這樣,任何一個瞭解他、關心他的朋友,甚至讀者都會爲之感慨。

史鐵生的印象裏,年輕時的母親漂亮,且天性浪漫。她有過很多願望,而願望多的人似乎註定生活的不快樂。史鐵生的姥爺在他未出生前就離開了人世,也因此,他的年輕的母親沒上成大學,很多夢想隨之消散。長大後的史鐵生還未有工作卻已雙腿癱瘓,以後他便悄悄的學寫作,他的母親知道後,跟他說:“我年輕時的夢想也是寫作。”但她說這話時,是那樣慚愧地張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陽,看院中的老海棠。

在史鐵生四十六歲那年,他第一次回自己的涿州老家,去看母親出嫁前的那間小屋,他想:那時我在哪兒?那時是不是已經註定,四十多年後她的兒子纔會來看望這間小屋,來這兒想象母親出嫁時的情景?

他幻想自己在拒馬河畔,看見一個19歲的年輕姑娘,那就是他的母親,在橋上邂逅了他的父親。然而這一幕只是虛幻,即使它是真的,那也只是發生在四十多年前。現在母親已經走了,走了二十年了。

史鐵生的一生能說坎坷,而他的母親何嘗不是呢?

當他再次想起小時侯調皮的問母親“你結過婚嗎”,然後愜意餓一笑,在含淚望向天空時,是否會看見天上映出的那張飽經風霜卻扔微笑着的母親的臉,擦乾眼淚,微笑着,像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