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不失人情論》有感1000字範文

讀《不失人情論》有感1000字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醫學是一個重視人情與人性的醫學,早在兩千年前的《內經》中就已鮮明的提出了"不失人情".

讀《不失人情論》有感1000字範文

李中梓在三百多年前所寫的"不失人情論"一文,比較全面地總結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醫人之情",說明了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存在着多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而要處理好各方面的人情,的確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所以,他一而再地概嘆曰"戛戛乎難之矣"!

首先從病人方面來講,病人各自不一,病情也千差萬別,它牽涉到各人的藏氣、性情、好惡、交際、貧富、境遇、調治、成見、隱情(甚至隱私)等,十分複雜。

其次,從旁人方面來講,每一個病人都有一定的社會關係或親友近鄰。他們的地位、學識、與患者的親疏關係、對病情的認識,以及對醫生的瞭解程度等都不一樣,難免有時會衆說紛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疾病的診治。

再其次,從醫生方面來講,李中梓在本文中則着重批評了那些在醫德和醫術方面都有些問題或不大符合條件的醫生。如其中就有所謂"詭言神授"的欺詐之徒,還有那些孟浪的、膚淺的、嫉姤的、不敢承擔責任的等。這說明在中醫隊伍中歷來就存在着良莠不齊或朱紫混淆,有諸多不稱其職者。這就給病人擇醫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知醫不真,任醫不專".

所以,李中梓在文章的結尾說:"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故曰:戛戛乎難之矣!"這就說明,病情雖然是確定的,但人情卻是不確定的,不同的人情可能引導出不同的診治效果。還說明醫學是社會的醫學,人文的醫學,它始終脫離不了人情,疾病的診治過程必然受到各方面人情的影響。而有人說,中醫學就是人學,故研究中醫學就必定探究人情與人性。一個合格的中醫,必定是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的,而不應僅僅是"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而已。

由於中醫學歷來重視處理好複雜的人情,尤其是在治病的過程中十分注意人性化,不歧視病人,不傷害病人,不在病人身上牟利,特別是以慈悲爲懷,甚至一心撲救,所以往往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感激,從而營造出良好的醫患關係,故絕無傷醫事件的發生。這從歷代的醫藉中就可看出。下面試舉《王孟英醫案》中一則關於醫生之情的生動案例以說明之(卷一,外感門,治石誦羲案):

患者本爲一病久失治之危重病人,當初王孟英診斷爲"此暑熱始終在肺",曾爲之"三疏白虎而不用"——由於病家對此處方心存疑慮,怕石膏之性過涼,故不敢服,以致病情拖延多日。但王孟英對於患者及其家屬的這一做法卻並不介意,而是表示理解,也不放棄。當患者一家再次邀請他前往會診時,()他並未推辭,而是欣然應招,並且"不遑謙讓,援筆立案".此時病人家中已陷入了"求神拜佛,意亂心慌,殊可憐憫"的困境。王孟英面對如此危險之候,並未退縮,而是勇於擔當責任,"最肯出心任怨以圖之",這是需要何等過人的學識與熱腸。在會診中,他反覆向大家闡述自己對這個病的認識與分析,解釋自己爲什麼要那樣開處方。最後他的真誠說服了也感動了所有的人,而病家也採用了他的處方而病終得以全愈。難怪當時在座的醫生顧某都說王孟英"腸熱膽堅,極堪依賴";另外還有人說他"學識過人,熱腸獨具,凡遇危險之候從不輕棄,最肯出心任怨以圖之".——這就是一種最爲可貴的"醫人之情".具有他這種人情的醫生,你不得不尊敬,你不得不信任,相信也必然會建立起最佳的、最和諧的醫患關係。古代"種杏成林"的典故已經成爲了中醫歷史上一段衆人皆知的佳話,並將繼續留光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