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篇一: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前不久,一位熱心的家長向我推薦了這麼一本書《情商與影響力》。剛拿到手的一剎那,粗粗翻了一下,覺得裏面蘊藏的都是一個個空洞的大道理,因而並沒有激起我閱讀的慾望。閒下來,仔細品讀了幾段,才發覺這本書有非同尋常之處,閱讀的慾望頓然而生,幾天下來我就把它“啃”了個遍。

《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確立了“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個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與理念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話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第四章中的處事理念——操之在我。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或者吃虧的事情,面對這種境況時,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調節,從問題的另一方面去考慮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許可以變成好的事情。換句話說,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會爲你歌唱,小草會爲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會發現開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

書上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

吃虧的人說:“吃虧就是福。”

丟東西的人說:“破財免災。”

膽小的人說:“出頭的椽子先爛。”

受壓抑的人說:“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退職的人說:“無官一身輕。”

被炒魷魚的人說:“我把老闆炒了。”

掉進水塘也不必沮喪,沒準兒會有魚進兜裏。

看完之後恍然大悟,這不正像我們以前課文中學過的阿Q精神嘛,原來這阿Q精神也能成爲新時代的潮流理念。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將危機變成機會,將仇恨變成愛心,將失望化成希望,將嘆息化成歡呼……“操之在我”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將受益無窮。就說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經積起了一個個小水塘。早晨,我打點好一切,撐着雨傘就出門上班了。豆大的雨點打下來,噠噠作響。惡劣的天氣使人難以行走。正當我抱怨這討厭的鬼天氣時,從我身後飛馳過一輛小汽車。“啊!”伴隨着一聲尖叫,只感覺一身涼意,等我睜開眼發現我的臉上、衣服上已經水跡斑斑。“這該死的司機!”我的火氣立刻冒了上來,“怎麼這麼倒黴!”沒辦法,只能折回家中,換套衣服再出門了。

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發泄在了老公身上。老公聽完我的牢騷,一邊幫我擦水,一邊說:“幸好,離家還不遠。”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轉念一想:是啊,我還得慶幸呢!萬一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再折回來,不但心情更糟,上班還遲到呢!這樣一比較,我的心裏頓時舒暢了許多。換好衣服,我就趕着去上班了。

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經常碰到類似的事情。比如說,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見成效,有人會開玩笑似地安慰道:“沒有努力,或許連現在的成績都沒有呢!”撰寫了很久的論文沒有得獎,心中一陣失落,但馬上又對着同事們歡呼:“太好了,有人請客吃飯了,掏腰包的卻不是我。”同事之間談論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這麼簡單看輕自己,馬上自我安慰道:“比別人白白多一身肉,我還賺了。要知道,市場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塊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學到登峯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說,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如果你選擇痛苦,對自己說我怎麼這樣倒黴,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選擇幸福,對自己說我是一個幸運兒,你一定會是一個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說: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責,會使你活得會更加輕鬆。閱讀《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能使人心情舒暢,情緒良好。相信它能成爲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幫助人和人之間締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篇二:《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

1月份的讀書會上,基於格調及立意偏低的原因,我收回了《做人不要太老實》這本書(我相信以我們公司的文化,不會叫老實人吃虧)。這一個月來,我一直在考慮,該拿本什麼樣的書獻給大家才合適,直到看到這本書。這是去年在南寧培訓時認識的一個老哥送給我的,他說這本書對他的影響非常大,要我好好閱讀。謹遵他命,我拿到後很快地看完了一遍,感覺有所收穫,但又沒吃透,因此緊接着又看了第二遍。直到本月,進行了第三次的閱讀。

常聽到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看過身邊的很多人,很多事率性而爲,有好有壞。而據調查,美國曆任總統中,有成就的都是壞脾氣的總統,因此我頗爲疑慮。近看一個人,我們看到的是一件事,一句話,一個面,但在職場中評價一個人,通常是多面綜合的,很多人會因爲“處事不夠成熟”、“溝通能力欠缺”、“心態不夠積極”或是“羣衆評價不良”而失去機會。看完本書後,我感覺,決定命運的其實不只是簡單的性格因素,而是作者所說的綜合因素-情商。

作者對情商的概括爲五大方面的能力:認識自身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

作者開篇先講到習慣,人大都生活在習慣裏,如果沒有外力協助,並輔以強大的自我約束,很難改變,但如果自身想改變,願意去改變的話,還是很簡單的。

在個人魅力與自信篇中,感覺這與其他勵志類的書大同小異。但我非常認同他提到的“移情”(P27),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並同時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觀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簡單說來,可以說移情就是理解他人的深層次的情感需求,並給予恰當的迴應。如果這種能力欠缺,就會出現作者所說的情感失聰的情況,誤解別人的情緒,說話不恰當,對別人的感受無動於衷。在我們生活當中,有遇到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失聰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爲沒有“移情”引起的。當然,爲個人私利所矇蔽而引起的“拒絕移情”當屬例外情況。

本書的第四章專門講述“操之在我”的方法,我感覺非常有益,他先提到了操之在我的必要性,接下來分析與“操之在我”相對的“受制於人”的差別,並詳細介紹了操之在我的方法,最後還澄清了:“操之在我”並非“一味忍讓,被動接受”。我想,這可能會是大多數人對“操之在我”的認識誤區。根據作者的意思,我想“操作在我”可以總結爲:“不爲他言所激,不爲他行所傷,保持樂觀,活在當下”。

第五章的影響力原則,比起《影響力》那本書而言講得比較淺顯,從對上、對下和平級溝通三方面闡述,還是非常實用的。因此,我希望看完這章以後,我們的同事今後永遠不說:“我又不是他領導,我怎麼能叫得動他”之類的話。只要用心溝通,距離不是問題。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勵志類的好書,作者組織的方式非常淺顯易懂,其中的很多故事也值得收藏,還有一些精煉的句子很值得我們記錄。

如果要說不足的話,有兩點:一是其中的一些故事,由於敘述與資料背景的原因,真實性顯得不足。二是作者做爲清華大學的博士(清華由於留學成風,大抵是一流本科,二流研究生),自我優越感太強了一點,書中多次提到博士如何,清華大學如何,這與作者的年紀尚輕,工作經歷不夠豐富(從學校到學校,並留在學校任教)有關。但總體說來,瑕不掩瑜!

  篇三:情商決定命運——《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情商與影響力越來越爲人們所重視。本書從培養習慣、締造個人魅力入手,通過精闢入理的分析、具體典型的實例,爲讀者打造個人影響力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在模擬的情境中走出對幸福、成功的迷思,獲得完美人生。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充分認可與喜愛,前兩版暢銷不斷,作者在此基礎上推出第3版,對情商的構成因素以實際案例爲背景,面向應用進行了解釋,提出以下概念:情緒彈簧、情緒單級化、情緒免疫力,等等。還增加了職場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幫助讀者創造和諧的職場氛圍與個人生活。

常聽到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看過身邊的很多人,很多事,有好有壞。而據調查,美國曆任總統中,有成就的都是壞脾氣的總統,因此我認爲有能力的人可能都有脾氣。近看一個人,我們看到的是一件事,一句話,一個面,但在職場中評價一個人,通常是多面綜合的,很多人會因爲“處事不夠成熟”、“溝通能力欠缺”、“心態不夠積極”或是“羣衆評價不良”而失去機會。看完本書後,我感覺,決定命運的其實不只是簡單的性格因素,而是作者所說的綜合因素-情商。

作者對情商的概括爲五大方面的能力:認識自身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

作者開篇先講到習慣,人大都生活在習慣裏,如果沒有外力協助,並輔以強大的自我約束,很難改變,但如果自身想改變,願意去改變的話,還是很簡單的。

在個人魅力與自信篇中,感覺這與其他勵志類的書大同小異。但我非常認同他提到的“移情”(P27),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並同時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觀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簡單說來,可以說移情就是理解他人的深層次的情感需求,並給予恰當的迴應。如果這種能力欠缺,就會出現作者所說的情感失聰的情況,誤解別人的情緒,說話不恰當,對別人的感受無動於衷。在我們生活當中,有遇到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失聰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爲沒有“移情”引起的。

本書的第四章專門講述“操之在我”的方法,我感覺非常有益,他先提到了操之在我的必要性,接下來分析與“操之在我”相對的“受制於人”的差別,並詳細介紹了操之在我的方法,最後還澄清了:“操之在我”並非“一味忍讓,被動接受的軟弱”。我想,這可能會是大多數人對“操之在我”的認識誤區。根據作者的意思,我想“操作在我”可以總結爲:“不爲他言所激,不爲他行所傷,保持樂觀,活在當下”。

第五章的影響力原則,從對上、對下和平級溝通三方面闡述,還是非常實用的。因此,我看完這章以後,我們今後永遠不會說:“我又不是他領導,我怎麼能叫得動他”之類的話。只要用心溝通,距離不是問題。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勵志類的好書,作者組織的方式非常淺顯易懂,其中的很多故事也值得收藏,還有一些精煉的句子很值得我們記錄。

一個人擁有“情商與影響力”,至少可以福廕三代人:上到父母、下到子女、中間自己同輩。建立健康、愉快、和諧的心智模式,有利於生活和職場上的和諧與成功。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情商只是一個工具,用這個工具培養一個人的三種心智模式———移情、自信、開朗,實現人與人的和諧。

人按習慣做事

一隻小雌貓愛上了男主人,它想嫁給他,但是貓沒有辦法同人結婚。它找到愛神維納斯幫忙,愛神同情它,把它變成了美女,男主人一見鍾情。新婚之夜,愛神想:這個外形是人的貓,內心是人還是貓呢?試驗一下。愛神放出一隻老鼠,這個美女立即憑本能撲上去準備吃掉老鼠。愛神發現這個美女內心還是隻貓,於是施了一個法術把它變了回來。通過這個故事,也就是說習慣的改變是痛苦的,你多少年來形成的習慣讓你一下子改掉是不是不好改變呀?你比如有些人愛發火,點火就着炮筒子機關槍,不讓人說話,他常勝將軍從來不會說:“我錯了”,說我錯了那多沒面子呀?哈,越是這樣的人,到最後他越沒面子。

人按習慣做事,爲什麼?因爲習慣具有力量,習慣的力量叫做慣性。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所以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習慣助人成功,壞的習慣使人受挫。所以有必要建立好習慣,克服壞習慣。比如:有些人不愛上學,到頭來造成後患無窮的麻煩,現在我們在溝通時有的朋友就說:“我就是不愛看書,一看書我就睡着了,我們說你不學習你能進步嗎?不能進步你就不能改變你的壞習慣,改變不了壞習慣你就實現不了你想要的結果’對嗎。

思想決定命運

思維習慣和行爲習慣,改變行爲之前先改變思維習慣,思維發生在行爲之前。思維改變隨之改變了自己的信念,你就改變了自己的行爲。拒絕或接受變化,取決於你選擇相信什麼。

信念可以激勵人去搬山,信念比鎖鏈和監獄更能禁錮人。人由兩部分構成:有形和無形,即肉體和思維。這兩部分互相影響,而且要保持一致,人才不至於痛苦,內外不協調會導致人不舒服。這就是內外協調,表裏一致。所以思想、行爲、習慣、命運之間就有了高度的聯繫。辦事認真,對原則不喜歡妥協的人可以做審計;對數據敏感而不厭煩枯燥的人可以做會計;善於同人打交道,能夠在短時間內把陌生人變成熟人、把熟人變成朋友的人可以去做營銷員。這就是性格同命運的關係。

一個剛剛畢業來到企業的大學生,喜歡抽菸,又捨不得把好煙分給別人抽,因此在他的煙盒內裝有兩種檔次的香菸,高檔的自己抽,低檔的給別人抽。結果這個人的結局比較尷尬,沒有幾個朋友,沒有晉升,沒有影響力。所以習慣豈止決定命運,習慣就是命運。 如果有時候你鎖門,有時候你不鎖門,結果有一次你最後一個走出家門,匆忙上了飛機或者火車之後,你突然想起來一個問題:“門鎖上了沒有?”使得你憂心忡忡,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患了“精神強迫症”。其實如果你養成了一個習慣,就可以相信習慣的力量會幫助你解除擔心。 改變習慣需要動力一個智者把三個膽量不同的人領到了山澗的旁邊,跟他們說:誰能夠跳過這個山澗,我承認誰膽子大。第一大膽的人跳了過去,得到了智者的讚美。其他兩個人不跳。這時智者拿出一塊金子,說誰能夠跳過去我給誰金子,第二大膽的人跳了過去。第三個人還是不跳。這時此人後面出現了一頭獅子,他發現如果不跳生命即將結束,一用力,也跳了過來。這三個人都能夠跳過來,但使得他們能夠發生跳過來的這個行爲的動力不同。一個人的競爭力表現在學習力上。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掌握將來。懂得從任何的細節、所有的人身上學習和感悟,並且要懂得舉一反三。學習的實質是學與習兩個字,學就是搞懂,習就是做到。學一次,習一百次,才能真正掌握。學、做、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只有達到教的程度,纔算真正吃透。而且在更多時候,學習是一種態度。只有謙卑的人,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大海之所以成爲大海,是因爲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養成現在行動的好習慣:行動等於“行了就動”,否則會被惰性和其他事情沖淡,不能唱“明日歌”。

關注結果:看到新習慣帶來的好結果,對自己是一個鼓勵。《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小矮人唧唧,在尋找新奶酪的路徑中,用大量想象中的奶酪來激勵自己。如果你的目標結果可以衡量,那麼這個結果會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 養成控制情緒的好習慣 在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着這樣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精神煥發,也可以使你委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冷靜理智,也可以使你暴躁易怒;它可以使你從容安詳地生活,也可以使你惶惶然而不可終日。總之,它可以加強你,也可以削弱你,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滿甜蜜與歡樂,也可以使你的生活抑鬱、沉悶、黯淡無光。 這種能使我們的感受產生變化的神奇力量,就是情緒。情緒活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人皆有情緒。許多人至今對情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把情緒活動僅僅看做是一種因外部條件所引起的偶然的感情變化,是一種無關緊要的、暫時的精神狀態,順其自然,很少進行有意識的控制與調節,結果是積極健康的情緒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消極不良的情緒也得不到及時的調解,從而使人常常受到不良情緒的壓抑與傷害。所以人們應學會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們把控制與調節情緒的能力稱爲情商。情商包括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能力,調節自己與他人的能力,運用情緒信息去引導思維的能力。注重培養情商不僅對日常生活有益,而且有助於提高你的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影響他人的能力,領導者是具有影響力的人,領導者擁有追隨者,領導者擁有權力。權力是現在採取行動的能力。一個領導者首先應該是一個自信的人,心胸豁達的人。懂得讚美鼓勵別人、擁有激情和良好心態的人,纔有可能感染別人、影響別人。要培養個人魅力,成爲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需要從現在起養成好習慣。

對於跳遠運動員來說,眼睛要看着遠處,纔會跳得更遠。戴高樂說過: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會達到的地方。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們要做出偉大的事情,所以樹立培養高情商的目標,培養高情商的思維習慣,就可以獲得完美人生。所以妥善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或不安,而這方面能力匱乏的人常常與低落的情緒交戰。調控自如的人,則能很快走出命運的低潮,重整旗鼓。妥善管理情緒,要努力做到操之在我,自己把握並影響情緒的變化,這樣能夠始終保持理智,避免感情用事。自我激勵 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能夠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具有較高的效率。內心涌動着激情,方能堅持不懈並高效地成就自己的事業。對於領導者而言,善於自我激勵並保持高度熱忱能夠使員工滿懷信心地工作。認知他人情緒在人際交往中,認知他人的情緒並順應他人的情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換位思考、感情移入是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它要求人能在認知他人情緒的基礎上,採取相應措施,與他人建立並維繫良好關係。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關係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常能成爲社會上的佼佼者。所以我們要自知之明,肯定自己的前提下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是你課講得多好,沒人聽你說的多好而是要看你做得如何,有些人說爲團隊付出,結果關鍵時刻找不到人了,還有別人約時間溝通,不是到時候沒來,就是即便當時有時間也要說沒時間做另行安排,爲的是讓別人敬重他,就得聽他安排時間,你說這有必要嗎?那沒有不透風的牆,當一旦對方得知當初,得知你的爲人的感受,你說人家還服你嗎?敬重你嗎?還有的是來不來就生氣了,耍大牌,唯我獨尊,不管別人付出了多少辛苦目中無人唯我獨尊,你有什麼呀?豈不是在對方心目中大打折扣了嗎?就算是你人比別人多倆,將來還不知道誰樂在最後呢。對嗎各位。情商對我們做人脈的網絡是多麼重要呀?

認識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別人就更不可能相信你。成功學告訴我們成功是有公式的: 成功 = 想法 + 信心

當受到外界壓力或外界不承認的時候,比如說:談判時別人(故意)指出你一些很不重要的缺點(以打擊你),在公司有時出現的冷嘲熱諷(如這個事怎麼做成這樣,而事實上你已經在客觀條件的允許下做到了最好),你是否對自己的能力提出懷疑,進而出現不自信?

基於情商的自信是在正確認識自己和理解別人的前提下獲得的,因此是有堅實基礎的自信。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但拒絕領獎的薩特說:“一個人想成爲什麼,他就會成爲什麼。”如果你認爲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真的被打倒了。如果你想贏,但是又認爲自己沒有實力,那麼你就一定不會贏。如果你認爲自己會失敗,那麼你就一定會失敗。如果你不認爲自己聰明,那你就不會成爲一個聰明人。如果你不認爲自己心地善良,即使他人認爲你是一個善良人也無濟於事。勝利始於個人求勝的意志和信心,勝利屬於有信心的人。一個不能說服自己做好被賦予任務的人,不會有自信心。 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的看法影響。不要把自己想成一個失敗者,而要儘量把自己當成一個贏家。人生來沒有什麼侷限,無論男人或女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不要自我貶低,我們都有力量變得強大。

自信—就是要從點滴的進步開始。

自信—就是要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勇於改正。

自信—就是要爲自己鼓掌加油。

自信—就是勇敢地面對失敗,百折不撓。

自信—就是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斷閃光。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對自身發展充滿希望。

自信的三種理解,我們對自信的理解是:自信是一種心態,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非能力的信任和潛能力的信任。

能力自信 自己能做的事,就相信自己能做,勇於將自己的能力體現出來,該出風頭時就出風頭,不懼人言。這種自信是保證將自己的能力正常而充分發揮的前提,是自信的第一個層次。如果你擁有這份自信,又沒有任何外界影響,那麼你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做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事。 有個小夥子,參加工作在車間實習的時候,跟隨一名老師傅在車牀上學習加工零件,“學得真快”、“幹得好”是這位師傅對他用的最多的詞語,很快他就可以單獨加工一些零件了,並且沒出過廢品。一次車間主任見他獨自在加工零件,就走過來對他說:“你自己行嗎?師傅不在不要瞎幹,出廢品怎麼辦?”結果那天他果然出了好幾件廢品。

在一次足球比賽中,靠點球取勝。一個一流的足球名將竟然把球踢出了門外,教練問他爲什麼會失敗?他說他滿腦子想的就是千萬別踢出門外。

自信心影響一個人的能力,一位心理學家想知道人的心態對行爲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首先,他讓七個人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七個人都成功地穿了過去。然後,心理學家打開房內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這些人看清了房子內的一切,都驚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的地面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橋,剛纔他們就是從小木橋上走過來的。

心理學家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沒有人回答。過了很久,有三個膽大的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

了過來,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心理學家又打開房內的另外幾盞燈,燈光把房裏照得如同白晝。

這時,人們看見小木橋下方裝有一張安全網,只是由於網線顏色極淺,他們剛纔根本沒有看見。“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問道。這次又有五個人站了出來。“你們爲何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這張安全網牢固嗎?”這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讓你戰勝恐懼。失敗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還沒有上場,精神上先敗下陣來。樂觀的心態能夠讓你戰勝恐懼,成功地通過一座座險橋。

一個女孩長相很醜,因此對自己缺乏自信心,不愛打扮自己,整天邋邋遢遢的,做事也不求上進。心理學家爲了改變她的心理狀態,讓大家每天都對醜女孩說“你真漂亮”、“你真能幹”、“今天表現不錯”等讚揚性的話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人們驚奇地發現,女孩真的變漂亮了。

其實,她的長相併沒有變,而是精神狀態發生了變化。她不再邋遢了,變得愛打扮、做事積極、愛表現自己了。怎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其根源正在於自信心。因爲她對自己有了自信,所以使大家覺得她比以前漂亮了許多。

大膽地表現自己讓自己與衆不同,一個年輕人的學習成績挺好,畢業後卻屢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對社會感到非常失望。他爲沒有伯樂來賞識他這匹“千里馬”而憤慨,甚至因此傷心絕望。懷着極度的痛苦,他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正當他即將被海水淹沒時,一位老人救起他。老人問他爲什麼要走絕路。年輕人說:“我得不到別人和社會的承認,沒有人欣賞我,所以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老人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隨手扔在了地上。然後對青年人說:“請你把我剛纔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撿起來。”“這根本不可能!”青年人低頭看了一下說。老人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隨手扔在了沙灘上。然後對青年人說:“你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嗎?”“當然能!”“那你就應該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認識到,現在你自己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要別人承認,就要想辦法使自己變成一顆珍珠才行。”年輕人低頭沉思,半晌無語。

有的時候,你必須知道自己只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你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有出類拔萃的資本才行。要使自己有別於海灘上的沙粒,就要使自己成爲一顆珍珠。

爲什麼高情商贏得信賴情商高的人總是能夠獲得別人的信賴,一句話就可調動對方的情緒,並很容易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讚美和認可是打開影響力通道的第一步。人們對於讚揚和認可總是不設防的,往往一句簡單又看似無心的讚揚、一個認可的表情恰恰是良好關係的開端,人與人的距離由此而拉近。在未來施加影響的過程中,讚美和認可總是能有效地起到激勵和調節情緒的作用。當別人自卑時,用他的某部分優點鼓勵他;當別人有過失的時候,用認可使其恢復自信和自尊,由此建立患難真情;當別人開始牴觸時,嘗試用認可樹立雙方的共同立場,減少對立。

作爲領導,當下屬做事不成功、工作業績不佳時,常常埋怨下屬不勤奮、不努力、不好學、不聰明……但是否想到過自己是不是給了下屬足夠的支持?這些支持並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或者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有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語就可能讓下屬充滿自信和鬥志,而勝過任何物質上的幫助,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相反,有些領導習慣於“指出下屬的不足”,這本無可非議,可是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打擊並挫傷了下屬的自尊心,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真正的領導者需要具有使下屬建立自信、自尊以及充滿激情的能力,那些與下屬溝通中無視他人感受的領導,絕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基於情商的激勵是鼓舞對方最好的方式,溝通時認真地聆聽、詢問、鼓勵,雖然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讓對方的能力和水平立即得到實質性的提高,但你給對方的感覺是肯定的—我很重要,我已經取得了成績,而且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這便是個人和團隊走向成功的開始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