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心聲》有感

讀《心聲》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道德品質的基礎是尊重自己和他人及被人尊重;每個社會人都有權利、責任實行這三種尊重。

讀《心聲》有感

——題記

老師培育祖國未來的花朵,但卻不能挑剔與放棄那普通平凡甚而凋零的幾枝花兒;老師澆灌祖國以後的樹苗,但卻不能只精選那最高、最壯以及最繁茂的幾株……每個人,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可以最可愛;不是最聰明,也可以最充實;不是最順利,也可最樂觀……

從希臘的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知曉,教師公正是建立良性師生關係、促進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根源。在中國的孔子的“有教無類”領悟,教師公正是實現“大同社會”、產生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美談的重要基礎。

從《心聲》文章中李京京受到的來自其老師的不平等待遇,更讓我們對教師公正對待每個孩子的問題而深思熟慮。教師個人的性格、風度、素質不同,而引出了他們對調皮搗蛋的壞學生及乖巧懂事的好學生的態度及言行全然不同。因此,這“不公平”三字便由此而發。

學生的能力有限,被老師認爲不思進取;學生的勤奮有度,被老師認爲貪玩好樂;學生的智商有異,被老師視爲愚蠢之極。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裏,“成績”似乎變成了可上天遁地的通行牌。只要成績好,作違反校規之大事可不予深究;只要成績佳,做違背良心的壞事可隨心所欲。而那些成績差的人,只要不小心踐踏草坪,被視爲“破壞環境的罪人”、只要不注意,衣着襤褸,就會被貼上“邋遢如鼠”的標籤。學校裏,一有壞事,首當其衝被調查的是他們;老師一有煩悶,“一馬當先”被當出氣筒責罵、訓斥的亦是他們。成績好的人與成績差的人之間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在這條深溝裏便會出現那可怨可艾的事物。

但那兩面青山中難道不能搭建一座橋而逾越穿過這鴻溝麼?那被人在行爲上踐踏、精神上鄙夷的差生難道不能靠自己努力爲走上那個受人奉承、被人尊重優生之路而鋪上一層由石板鋪成的平坦之路麼?爲什麼,我們要站在一旁對老師的不公平待遇責罵、怨艾、諷刺,卻不會利用這段時間來爲成爲優生而奮鬥、努力,與那無可挑剔的優生分庭抗禮、並駕齊驅呢?當我們受到那般尊重,便有資本批判差生不被人尊重的弊端,這不是件益事麼?

尊重,要靠自己來獲取;尊重,要靠自己來抓取。但,當我們躋身於這備受尊重的“上層學生”時,我們也不能去譏笑、去打擊、去諷刺曾與我們又相同經歷、相同地位的保守不尊重的“下層學生”。否則,這與曾經你所討厭的人又有何異呢?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人必自辱而後人辱”的千古佳句永記吾心,無敢忘卻。

尊重是人類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不斷演變而形成的。這種最基本的價值理念是傳統中華美德的核心內容。而那平等,是現代社會中人們交往的基礎。但如果沒有尊重,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