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3篇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3篇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1

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機緣,有幸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新書——《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

徐老師從課堂教學的內在教育使命,教學方法的選擇藝術,到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有效組織合作學習,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演繹課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饋評價提升課堂質量,"互聯網+"時代變革課堂,顯示着徐潔老師深刻的實踐和思考。

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作爲一名歷史老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在課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節包裝45分鐘,善於及時捕捉學生信息,並進行精心引導。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爲真正的主人,就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使課堂生活成爲師生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成全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有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課堂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簡,要大道歸一……一句句,一字字,都盪滌着我的心靈,潔淨着我的心靈。

一、真誠,發自內心

這應該是教師課堂評價的出發點,也應該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虛情假意,數行應付,這樣的評價不但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師形象,淡化師生關係,一時應付卻後患無窮,以誠相待,以心交人,真誠地評價學生,才能打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眼中有自己,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激情。

二、始終抱有期望

衆人皆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讓我們對期望有了絕對善意的期待,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論,教師的積極期望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課堂評價將老師的期望信息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共鳴,並轉化爲學生的自我期望,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

三,緊扣教材不脫離文本的價值取向

新課程提倡多元化解讀和個性化閱讀,這必然導致學生的多元反映,但學生多元反應並不都是正確合理的.,教師在價值觀的導向上無所作爲是不可取的,教師既要給學生平等寬鬆的學習氛圍,又要對學生的學習反應進行點評引導。

比如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人物、戰爭的分析,需要站在多個角度,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客觀、公正的進行分析評價。所以說,在歷史教學中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但同時也不忘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間的相互作用融爲一體。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當課堂真正成爲教師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麥田,成爲學生種植夢想、收穫知識、豐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2

在課改的潮流下,如何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是所有人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書作者基於學生立場,聚焦課堂教學改革,系統總結自己近30年的教育研究和思考,從課堂設計、教學方法、學習組織、課堂生成、課堂評價、課堂變革等方法,闡述瞭如何搭建理想課堂的教育圖譜,兼具專業性與實操性,爲一線教師如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站在課堂正中央提供了有效的指導意見。

學習主動性的這個問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爲教師會經常面臨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爲此也傷了不少腦筋,但是在實踐中又有着許多無可奈何。通過閱讀徐潔老師的《把課堂話給學生》,讓我在這方面的教學上有了一些感悟。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但我們也會發現每當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總有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在學習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有的學生甚至會有“我就是學不好某某科了”這樣的消極想法,徐潔老師的書中提到這些都是“習得性無助”的表現,產生的根源就在於學生在學習中經歷過太多次失敗,或者根本沒有體驗過成功,由此可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謹防過度懲罰,要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更多的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在動機,幫助學生在不斷進步中樹立信心。

讓學生主動學習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採取的教學方法也十分重要。書中徐潔老師講述的運用不同方法教學的游泳教練的例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教練能夠長久的存在下去就有存在的理由。類比於在學校的教學,教師的“一言堂”和課堂改革教學就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游泳必須下到水中才能學會,學習也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多,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再豐富,學生自己沒有領會到位,也無濟於事,學生的自學能力纔是考查學生真正優秀與否的重要指標。課堂改革以來,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閱讀一本好書更是相當於享受一場營養盛宴,通過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本書,我在教學觀念上有了轉變,教師應當擺正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位置,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本書不僅對教師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於學生和家長也是一本不錯的讀物,值得大家一讀!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3

這學期,我們學校發了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建構理想課堂》的書,看到還給學生這幾個大字讓我想到了葉聖陶先生的話,他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他強調“自讀自悟”。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語文新大綱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自主學習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它符合以人爲本的教學觀。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更“真”更“實”呢?

面對着各種考試,如何讓孩子提高閱讀能力,學會自主學習呢?在語文上,我想要從最基礎的習慣抓起。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了好的習慣,辦事容易辦好,學習也能得益。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是很難提高的。也就是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1)、要求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閱讀。看書不能走馬觀花、草草而過。爲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我要求學生“情緒要穩、讀音要準、邊讀邊想,弄懂詞句”。

(2)、主動查字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爲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3)、圈點批註的閱讀習慣,也就是讀書時,要圈住自己不認識的字,畫出不理解的詞。再讀課文時,標出自然段序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認爲比較重要的句子,並以小組的形式互相啓發討論。這樣學生讀一次,畫一次,動手做一次,越讀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學生的體會也就越深等等。

(4)、提倡學生多讀、反覆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課堂上講課文,我堅持講前讀、分析時讀、講完後讀、老師師範讀、學生交流讀,課後要求學生抽時間讀。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爲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這樣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再加以閱讀方法的訓練就足以能夠鍛鍊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了,那麼課堂上學生就會有話說,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樣才能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自感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