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大綱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人值得我們學習,海倫·凱勒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裏,這裏有山有水,有草有花,世界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這裏,有那流水的“嘩嘩”聲,有那樹葉落下的“沙沙”聲,有那狂風怒吼時的“呼呼”聲……我們用眼睛、耳朵去感受着世界之美。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像海倫·凱勒一樣,突然有一天失去了聽覺、視覺和說話的能力,你會怎麼辦?是靠手、腳摸索着去找爸爸媽媽,然後撞到了牆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嗎?我相信90%的人都會這樣做。在我們看來,變成一個盲、聾、啞人是一件極爲可怕的事,而海倫·凱勒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雖然和別人“不一樣”,但是也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對於海倫·凱勒來說,出生後的19個月是她一生中最最開心、自由的時光了,但是美好的生活是很短暫的。當她得知自己成了殘疾人後,便開始發狂,但漸漸地,她意識到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於是,她開始變得刁蠻任性起來,直到她與書本的相遇,使她打開了學習的大門。從此,她便愛上了書本。自從讀了書以後,她變得文靜起來,脾氣也沒那麼暴躁了。父母見她如此熱愛學習,便給她請了一個私人家教。

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到來,讓海倫·凱勒對人生燃起了新的希望,她坦然決定了:既然自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只有拼命的努力,總有一天,我會過上像他們那樣正常的生活。於是,她開始奮起直追,老師教她說話,可是她發不準音,怎麼也說不出來。但是經過了反覆刻苦練習,海倫·凱勒終於說出了第一個單詞。當時的喜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後來,海倫·凱勒還學會了一些其他國家的語言,並且順利進入了帕金斯盲人學校。交到了許多新朋友,又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她也創作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文學作品。各大媒體、新聞、報紙都刊登了她奇蹟般的人生。

海倫·凱勒用她坎坷的一生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告訴我們,要學會珍惜生活,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過,在我們美好的世界裏,以夢爲馬,莫負韶華,奮鬥吧,少年們!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一個在黑暗中度過一生的女子,卻寫作出一個個真實、動人的故事,她就是海倫·凱勒。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房間依然開着燈,我的手上依然捧着出自海倫·凱勒出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津津有味的讀着……

海倫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她卻很不幸。在她出生的19個月後,一場意想不到的生病卻讓她永遠的失去了光明和聲音。無論是夜晚還是早晨,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她現在只剩下了黑暗,她再也看不見色彩斑斕的世界了;再也聽不見動聽的聲音了。浸泡在沒有光和聲音的世界中,能唯一感受到只有寧靜。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海倫說道“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看來他寫書那時早已不像小時那樣的暴躁、任性和孤獨。已走出困境,已經走出她那漆黑的世界。對她的人生來說,已經成功了一半。”

可見,知識是多麼的偉大啊,能讓一個又聾又啞的殘疾人,可以寫作出如此精彩的文章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篇章。毛主席曾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還有很長的日子,與其渾渾噩噩地度過,一事無成,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認真學習。

人的一生總會有挫折,總沒有萬事都會如意,就像海倫,她依然樂觀向上。雖然看不見天空,但他仍然會勇敢地擡起頭,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向着明天精彩的生活出發。我們要學習海倫這種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這樣平凡的人生會綻放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海倫,一個多麼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名字。她激勵着我,讓我在人生的路上一步步向前邁進!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愛聲音”。這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在書中說過的一句話。海倫·凱勒,一個度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女子,卻擁有一顆非凡的堅強不屈的心。自從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就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所深深震撼了。

海倫是不幸的,在她 9個月的時候,就與外界失去了聯繫,這個幼小的生命嚐到了與世隔絕的孤獨感,於是開始莫名其妙地粗暴、無禮,直至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識字,纔打開了她心靈的窗口,從此,她像一塊海綿似的不斷吸收着知識的甘霖。她把學習當作攀登奇山險峯,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重新爬起來,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漸漸地,她登上了希望的頂峯。

她一生中都夢寐以求的三天光明,對於我們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了,可是對於她,卻意義非凡。在這三天光明裏,她要仔細看看那些善良人們的臉,她要看日出,觀日落,她還要周遊這個城市……這三天她計劃過的是如此充實,可儘管她是如此重視這僅有的三天光明,上天最終都未能滿足她這個願望。

其實世界上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像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有鋼鐵般意志的保爾柯察金;音樂界的強者貝多芬,阿炳;渴望能行走三天的張雲成;求上帝還他一雙手的和志剛……這些人用自己不屈的信念,彈奏了一首首命運的交響曲,奏出了與命運抗爭的最強音!

比起他們,上帝對我們是如此的恩惠,可我們爲什麼總是不知道滿足。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聲音?爲什麼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光明?爲什麼總是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充實生活,享受生活!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不屈不撓的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身體有缺陷不要緊,但心如果也跟着殘缺了,這個人就徹底殘缺了。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樂觀向上,永不言棄的精神,就能在“黑暗”中重見“光明”。

讓我們懷揣這種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進吧!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前幾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它主要講的是:主人翁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在她19個月的時候,一次意外的疾病奪走了她的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面對嚴酷的事實,海倫並沒有喪失信心,因爲,她有一位能引導她一生的好老師——安妮.莎利文,她爲海倫當了許多年的老師,在她的教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單詞、寫文章……最後,海倫成爲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我一口氣看完這本書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倫說過的一句話:“過了一段時間,逐漸擺脫一段不愉快的經歷給我投下的陰影。我小心謹慎,但卻不屈不撓地寫下去。

一個盲、聾殘疾人,爲何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呢?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爲一個可憐又無知的人。然而,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成爲一個知識淵博、受人尊敬、有利於社會的人。

想到這裏,我深刻地意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並不在於條件的好與壞,而是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平時,我在學習、生活中總是以條件差啦、困難多哪,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而這些困難與海倫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抱負併爲之不懈努力奮鬥,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由此,我想到了那次南湖小記者的徵文比賽。爲了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我用心準備,不斷修改,有時,我也曾因爲覺得修改太麻煩而退縮過,也有時,我會因爲老師講的太多而感到厭煩過。可是,當我想到海倫時,我就會爲此感到臉紅,面對如此大的困難,海倫能夠克服,何況我遇上的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呢?於是,我又拿起筆,認真修改起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次比賽中,我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我們應該在因爲事情困難而退縮時想: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事情難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不能退縮,否則事情永遠也做不好。

我們應該以海倫爲榜樣,學習她那堅定不移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永遠做生活的.強者。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不管是逐漸繁華還是即將枯萎,此時此刻纔是我們結結實實的人生。——題記

試問,你熱愛你的生活嗎?有的人說——沒有。我想,他們總束縛在了過去的恐懼中或未來的彷徨中。也有的人說——有。那麼,那纔是真正的人生,愛上了生活,愛上了當下,未來纔是晴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的,它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舉世名作,然而,你怎知那把辛酸淚呢?在她一歲多的時候,雙耳失聰,兩眼失明,最後連話也說不了。她就這樣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成長。但是,她並沒有苦苦悲痛於這些不幸之中,她坦然地接受着現實,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她會了手語,讀書,最終會說話,寫下了不朽名作。我想,很少能有像她那樣意志的人。命運的初頭就讓她落入了一個深深的懸崖之中,人在這樣境遇之中,多數人都喪失了求生的本能,哀其不幸,最終一敗塗地。但她享受在了這無人能忍的生活之中,跟着莎莉文老師不斷地學習,蹦蹦跳跳,誰能說她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像,不會有,因爲她的熱愛生命,對當下生活的享受,才造就了她。

他曾經說過,“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是的,在最後一天中,你何嘗不會去好好珍惜,享受呢?難道你會因爲過去的紛擾而愁眉不展,留下一個一生的嘆恨嗎?不會,人人都想在人生哪怕只是最後的零點零一秒鐘享受着。霍金又何嘗不是呢?

那被禁錮在了輪椅之上,頭朝右的人,不就是霍金嗎?雖然他全身癱瘓,但是他依舊不變的是對學習的追求。正是因爲霍金的堅持不懈,坦然面對於當前的生活,身殘志堅的他使人們對黑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纔有了《時間簡史》的暢銷於市。若他在病初期就放棄,天天鬱鬱寡歡,那麼他的人生將完全顛倒,但是因爲他對生活的熱愛,享受於當下,纔有如此輝煌的造詣。

生活,其實很美好,願人人能享受於它,不管未來是風是雨,最起碼你我還有頭上的晴空。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她在書中寫寫到:如果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會看人,會看莎利文老師,會看親朋好友;還會看她的房間及她的小狗。第二天,她會看動人的奇蹟,會看博物館;會看電影院;還會探索人類的靈魂。第三天,她會看人們經常去的地方,會看帝國大廈;會去玩耍;會回憶------

是呀,誰也不想失去光明,那麼就讓我們珍愛生命,珍惜造物主給予我們的一切吧!閒暇時,我喜歡讀書,常常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爲《列那狐的故事》中機靈的列那而喝彩,爲《逝者如渡渡》中已滅絕的動物而嗟嘆不已……但要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令我最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之人,但她克服了語言障礙,學會了說話;她用11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學之前的學業,順利考入了哈佛大學;她克服自己生活上的困難,爲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四處奔波。

當世界變得無光、無聲又無助時,海倫一次又一次克服了軟弱,選擇了堅強。面對生活的困境,她以超出常人的堅強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創造了奇蹟!她還說:“既然沒有通往黃金彼岸的捷徑,那我就心甘情願的走迂迴曲折的小路吧。儘管路上我曾跌倒好多次,有時剛爬起又會被隱蔽的障礙所絆倒,但我還是會振作精神繼續向上攀登的。”她的這種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不足: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從不想着去克服困難,害怕大家的嘲笑和譏諷。

我決定以後要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儘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每個人都有不完美之處,但這不完美往往決定了我們的一生,但不管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是向前進,勇敢的面對前方的危險;還是向後退,不讓自己受到一丁點傷害,都由自己來決定。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她再也看不見任何東西,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但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精心照顧和指導下,她成爲了一個作家。她就是偉大的盲女作家——海倫.凱勒。在書中我看到了海倫的堅強。我們知道一般人的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但是失明和失去聽力的小海倫,該怎樣去想象那些動作,那些語言的意思。

這種艱難是正常人難以想象的。我明白了做任何事只要我們的意志不被打倒,總會成功的。在書中我還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凱蒂和一個偉大的老師蘇利文。有一次,海倫趁她的媽媽在儲藏室裏找東西,偷偷地把媽媽關在了儲藏室裏面。

媽媽在裏面足足待了有三個多小時,有人聽見儲藏室裏面有聲音時,才把媽媽給放了出來。媽媽出來以後並沒有罵海倫不懂事。由此可見,母愛是偉大的,從小我們的成長就離不開母親的關懷和疼愛。小主人公以後的成功,和她母親有着密切的關係。

她的母親用自己的耐心,給海倫的黑暗世界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母親。我們的父母不僅僅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還關心我們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應該要感謝父母對我們的培育,更應該珍惜父母爲我們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努力學習,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回報社會。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專程從單位請假回來照顧我,餵我吃藥,忙東忙西,她自己都來不及吃飯就過來餵我吃飯。我非常感謝我的媽媽。海倫的父母爲了讓海倫受到正規的教育,幫她專門找來了一位可以教聾啞兒童的蘇利文老師。一開始,海倫似乎不願意和蘇利文老師交談,但是經過蘇利文老師的精心開導,海倫慢慢接受了老師,變得開朗起來。

海倫的老師教會了她許多知識。當老師去世的時候,海倫很傷心。我想,現在每一個成功的人都離不開自己的老師,當被老師責罵時,心裏或多或少都會怪老師,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現在想想,老師都是爲了我們好,爲了我們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社會上能夠立足。

讓我們心存一份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在感恩中幸福成長。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海倫.凱勒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而精彩的歲月。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是這樣寫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試圖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然而,正是這麼一個盲聾啞的人,竟畢業在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因處處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19個月的時候,失去了光明和聲音。海倫。凱勒六歲零九個月,她的老師——安妮。蘇立文來到她身邊,與海倫。凱勒一起學習,直到海倫。凱勒在黑暗裏摸索着,成功走進了“哈佛大學”。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這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憑藉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畢業於哈佛大學,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的角落,用生命的力量爲世界造福。”這是人們對她的評價。海倫。凱勒對生活充滿了熱情與希望,她能在黑暗裏堅持“光明就在前面”不向黑暗低頭的信念。

雖然海倫。凱勒一生陷進在黑暗的世界裏,但仍然珍惜着自己寶貴的生命,堅強地活着。生活中,有許多像海倫。凱勒一樣珍惜生命,在“黑暗”裏堅持的殘疾人,如,尹小星。他比海倫。凱勒幸運多了,沒有失去光明和聲音,只是失去了一條腿。可他憑着堅強的毅力穿過大沙漠,獲得衆人的歡呼。“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有的人四肢健全,又因爲有一點兒挫折就要去死。這樣不僅會給羣衆添麻煩,還會讓自己沒寶貴的生命。

海倫·凱勒,一個在黑暗裏不斷堅持的女性,給世人留下了多少寶貴的啓示:我們的生命是寶貴的,不要隨意去糟蹋它;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一點“黑暗”而使它變得沒意義!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個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這是馬克·吐溫說的一句話。是啊!她—海倫·凱勒,一個渡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麼一位幽閉在聾、盲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

海倫·凱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於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去鑽這種牛角尖。”看,像海倫一樣身體極度不自由的人,還能這樣樂觀地面對生活,向命運挑戰,而我們這些健全的人,又有什麼理由講命運是多麼苦呢?我們每天都用眼睛看東西,用耳朵聽聲—這一切好像都是那麼順理成章,理所當然。但是如果面對這樣的不幸—一個人的眼睛瞎了,耳朵聾了,而且由於聾與瞎的缺陷,妨礙了語言學習,進而變成啞。那麼這樣的人生多麼灰暗而寂寞啊!但是的確有人遇到了生命困境。她,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個重度殘疾人,但是她的父親並沒有放棄她,爲她找了一位老師—安妮·芬利小姐。這位老師不僅打開了海倫凱勒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幫助她在20世紀初期,順利地從美國哈佛大學分校畢業,成爲美國當代女作家。讀完後,我十分感動,萬分敬佩。記得在六七歲的時候,春遊時在草叢裏玩耍,胳膊被樹枝劃破了。然後,我便哭喪着臉,心裏不停地埋怨:老天爺真不公平,爲什麼偏偏又讓我受傷?唉,命苦啊!媽媽看到我的表情時,以爲是太痛,便不時安慰我。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不應該。就受了一點傷都這樣悲觀,長大後一定不是一個能吃苦的人。以後,我再也不會輕易落淚,並要能夠多吃苦,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讀了這本書,我被海倫·凱勒那驚人的勤奮打動了,我暗暗下定決心要重新開始,像海倫·凱勒那樣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我要珍惜自身的健康條件,並充分利用它,是自己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在我讀四年級的時候,我的班主任曹老師帶我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生於1880年6月,逝於1968年1月,被認爲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一生只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的海倫·凱勒,卻給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光明和希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部催人奮進,讓人感動落淚的名著,其中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辭藻雖不華麗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字裏行間體現着人文關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海倫·凱勒憑藉着不屈不撓的精神,永不放棄的信念,不斷地超越自身的缺陷。在莎莉老師以及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她插上了愛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她以超乎常人的想象的非凡毅力投入學習,最終完成在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的學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作者雖然身有殘疾,但品格、思想、見識、毅力卻高於常人。她用微笑面對困難與厄運。作者熱愛生命、渴求知識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她不但關心自己的理想,還向他人展示了自己的關愛與理解。這些都用淳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最樸實的情懷,讀這本書時更讓我唏噓不止……

作爲普通人,正常人的我,在工作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然而,這些困難比起殘疾人來說卻是薄弱乃微不足道的。在文字和語言中,我看見了以爲不斷與困難進行鬥爭的勇王,她是多麼樂觀、堅強、積極進取呀!

在我們班,也有以爲殘疾人,那就是宣奕而,她從生下來就不能走路,當看到別的同學都可以拿起筆寫字畫畫的時候,她心中是無比的羨慕。每天,她都會試着拿起筆,一天一天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可以拿起筆了,每天,我們只花了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她總是要寫五六個小時,不是因爲她笨,而是因爲她軟弱無力的手雖然握住了筆,但是寫起字來很慢,我十分敬佩她。

海倫的一生,是奇蹟的一生,是美麗的一生,這一生是豐富的!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1

在許多書裏,都有海倫?凱勒感人的事蹟,今天,我有幸讀到了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受感動。海倫一歲時,得了一場大病,大夫說可能不能醒過來,後來,奇蹟般的甦醒了,大家發現她既失聰,又失明,還不能說話,她的一生,就像一條鋪滿荊棘而又漆黑的路,但是,海倫是充滿希望地度過的。開始,海倫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常常摔東西,也不接受外界。自從海倫的生命中,出現了她的家庭教師——安妮?沙莉文後,她漸漸走向成功。

沙莉文老師攙扶着海倫走過滿是荊棘的路,是她的熱心,使海倫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興趣與信心。沙莉文老師從最基本的開始教海倫,海倫對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竟然想學說話。看到這裏,我對海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受了這種又聾又瞎的打擊下,能重新站起來,學習說話,是一件多麼不容易做到的事呀!因爲海倫聽不見聲音,只有把手放進沙莉文老師的嘴裏辨認口型,感受每個詞是怎樣發音的。在沙莉文老師的攙扶下,海倫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海倫這種不泄氣、愛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她面對困難,也不低頭嘆氣,海倫有着一股勇於攀登的精神,那種精神,一直鼓舞着她不斷學習,不斷攀登,有的時候,她碰上了大困難,想泄氣,是這股精神,這股用於攀登的精神鼓舞着她繼續前進,繼續攀登。因爲,她相信光明,她熱愛生命,不會被自己又聾又盲的絆腳石絆倒。

因此,她這種信念不斷在耳邊迴盪,不斷在她心中起伏,她心中有目標,就是要攀到頂峯。最後,海倫與沙莉文老師攜手並進,登到了頂峯,雖然,她看不見東邊的第一縷陽光,聽不見大家的歡呼,但是,她心中看到了這縷陽光。她渴望能有三天光明,渴望見到這縷陽光,看見自己的親人,看見這個世界,雖然,這無法實現,但是,在一個既盲又聾的人失落的心目中,有這渴望光明的純真的想法,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海倫這傳奇般的一生,是希望隨她行過,是困難使她磨練,是堅強使她度過難關,海倫這輩子,曾經的泄氣,被熱愛生命的信念打倒。海倫的心,永遠充滿希望,永遠信仰光明!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

父母,老師,經常教導我們:眼睛是心靈之窗,我們應該保護好我們的雙眼,不要讓它受到任何傷害。如果看看不見了,那麼你心靈之窗就永遠的關上了。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作者就告訴我們要愛惜雙眼,珍惜時間,可是你知道嗎?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又聾又瞎的殘疾人,她的名字叫海倫·凱勒。

海倫把自己對光明的渴望和對生活的嚮往都寫在了這本書中,使我深受感動,受益匪淺。

文中說過:“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爲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充滿熱情。”回首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時間,就像長江,黃河的水一樣滔滔不絕,但是我們的一生又能有多少時間呢?如果我們的歲月是無限的,那麼每天還會過的那麼充實,那麼有意義嗎?反正歲月是無限的,很多事情今天做不完明天還可以繼續做,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的歲月真的是無限的嗎?不,不是!時間就像一條載着寶藏的大船,只有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才你得到無盡的寶藏。我多麼想對你些浪費時間的人說:“覺悟吧!盲目沉淪於所謂歡樂的人們!”

還有一句話使我回味無窮,“那些耳聰目明卻從來不好好地去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人們視而不見,聰耳不聞,我任何鑑賞之心。事情往往是這樣,一但失去了的東西,人們纔會留戀,人得了病纔想到健康的幸福。”沒錯,我只有失去了某個東西纔會留戀它,就像你失去了光明,你纔會知道你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有多美麗,可是在你擁有視力的時候卻對這一切都是那麼的淡漠,這一切在你的眼中都是那麼的平庸。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視力這種天賦不過增添一點方便罷了,並沒有賜予他們的生活更多意義。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一拿到這本書,就被書名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海倫 凱勒。海倫在19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在她老師莎麗文的幫助下,她6歲開始學習說話和盲文讀寫,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啞殘疾人。

儘管海倫的眼睛看不見了,但她熱愛生活,喜歡讀書、旅行、騎馬、滑雪、下棋、參加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她一生寫下十四部著作,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爲殘疾人演講、募集資金,把人生毫無保留的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看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好佩服海倫呀!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她全做到了,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啊!

假如給海倫三天的光明,她說,第一天,要好好的看人。看她的老師和朋友,長久的凝望他們的臉,把他們外在和內在美的線條都銘刻在她的心裏;第二天,要在黎明前起牀,看那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還要去博物館欣賞人類的歷史和文明;第三天,要用來體會溫馨迷人的日常生活,到平民百姓最愛的地方去。海倫虛擬的三天光明,對我們正常人來說是多麼的易如反掌呀,而對她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認識到生理上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盲聾啞了,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海倫和她的老師莎麗文都是讀書有智障的人,而她們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閱讀。唯有讀書,才能喚醒心靈。和海倫比起來,我是多麼的幸福,我有健康的身體,好聽的聲音,明亮的眼睛,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我想海倫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將影響我的一生,她激勵我應該好好珍視光明、把握人生、關愛她人、珍惜生命。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4

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南部。十九個月大時,因爲一場大病,使得她從此失去了視力及聽力。六歲時,海倫的母親爲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小姐,並進入帕金斯盲人校學習。十六歲時,海倫進入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院學習。四年後,她如願進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一九六八年,海倫凱勒平靜的走完她艱辛又充滿榮耀的一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00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中,無不洋溢着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告我們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的短暫一瞬間。而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及的。而現在的學生中也有這麼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學習。對於學習,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而是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不費什麼工夫而一舉成名。海倫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去創造自己美好人生呢?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書的內容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我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一部好書能讓我們受益終生,它不但讓我們增長知識,還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努力追向自己的夢想.

在黑暗裏堅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

當花兒滿山遍野地開着,在陽光下綻放她甜美的笑容;當鳥兒在樹林裏嬉戲,演奏她優美的樂曲;當路邊的小草頂破泥土的束縛,張望這美麗的世界。當潺潺的泉水流出山澗時;當和煦的陽光灑滿大地時……這一切是多麼美好,但海倫卻看不見。

光明象徵着美好和希望。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我們就是幸運女神的青睞者,當她給我們第一縷陽光時,我們就擁有了這個美好的世界:陽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海倫凱勒卻是沒有得到幸運女神之吻的人,她被幸運女輕輕的“踢”了一腳。

海倫的童年,是一個無聲無色的童年,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優美的聲音,唯有黑暗帶給她的孤獨和憂傷。一場重病奪取了她的光明,隨後她也失去了聽力。於是,她從一個天真快樂的天使,沉淪爲一個性格孤僻的女孩,沒有誰能理解她的痛苦,從此,她一蹶不振。

我認爲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爲你打開一扇窗。這時,上帝就派了一位天使來拯救海倫,她就是莎莉文老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站起來了,她不再沉淪,不再氣餒。雖然她雙目失明,但她用手去觸摸石板上的凹凸不平的字跡,有時手指都磨出了鮮血,但她仍然堅持不懈。雖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她卻昂起頭向前走,絕不向厄運低頭,不管前方有多少荊棘,她都披荊斬棘,就算受傷也不輕言放棄。因爲她心中有一個信念:既然選擇了遠方,註定要風雨兼程!

正因爲她有這種不服輸,敢於與命運拼搏的精神,她與莎莉文老師一起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海倫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同時,她也去幫助和她境遇一樣的兒童。或許,幸運女神奪走她的光明,就是要賜予她堅強,而且,這種堅強在苦難和磨練中歷久彌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困難中汲取教訓。記得有一次考試考差了,晚上一個人偷偷哭泣。父母安慰我,從哪裏摔下去的,就從哪裏爬起來。不要氣餒,要與困難鬥爭到底,要做生活的強者。

失敗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是孕育成功的養料。只要我們在厄運面前不低頭,只要心中有堅強的信念,勇敢的向前走,就像海倫凱勒一樣,沒有氣餒,沒有畏懼。就一定能走上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