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益思想讀後感

精益思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精益思想讀後感

精益思想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精益思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益思想讀後感1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讀了《精益思想》這本書了。記得第一次讀,還是在20xx年。那時,自己所在的公司剛準備推行精益生產,我作爲公司唯一的精益生產工程師,自然會對它倍加關注。於是我就讀了,於是我就盡然沒有讀懂。盡然是當時的感覺,但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當時的感覺這本書無非是本吹噓精益思想的書,很像是廣告,似乎裏面提到的案例是引導讀者去聯繫這些精益諮詢的機構。有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沒有講太多具體的操作方法。這對於當時初入道的我來說,是極其欠缺的。所以草草讀完,也就束之高閣了。

斗轉星移,數年之後,隨着經驗和閱歷的豐富,我覺得在具體的技巧方面已日趨成熟,正是如此,也越加使我對這個行業的發展,這一工作的終極目標和價值開始了深深的思考。依稀記得《精益思想》中提過一些前瞻性的文字,便到處尋找,不着,乾脆在噹噹網上買來本,居然還是珍藏版,當然,根本不知道和原來版本有什麼區別了。這次再讀,完全顛覆了我原來對本書的看法。4年的精益工作,有成功,更多的失敗和無奈。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問題,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困難,小公司有小公司的難處。美國公司有灑脫,也有侷限,而歐洲公司更求穩定,而常常舉步不前。而這本書的很多篇幅通過舉各個文化背景下的推行精益生產成功的公司,向大家宣揚的不只是信心,而是一種理性的思考。各種不同文化在接受精益思想的過程中,有長處也有短處,而這本書恰恰是耐心的解釋了這些。德國公司的技術強勢,但溝通差;日本公司的團隊性好,但技術沉澱淺;美國公司的能在資本領域玩的得心應手,但過於追求眼前利益成爲了他的`短板。本書提供了很多不錯的建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用最後一章的篇幅,重點展望了精益企業的未來,引導大家展開思考,並尋求新的突破。於是,我才明白,書的着重點不是落在具體的操作實務上,而是在講解精益歷史的基礎上,將精益的哲學娓娓道來。

因此,我建議如果您初涉精益,沒有太多的實戰和體驗,這本書可能並不適合你。而如果你已有一些這方面的經驗,這本書可以讓你在精益的道路上消除很多疑惑。而我想,如果你是個精益的專家,苦於尋找新的突破,或許再讀一遍,你會有新的發現。

精益思想讀後感2

通讀《精益思想》使工作中的一些瓶頸實物更加變得清晰,處理起來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條理性,在書中主要講述推行精益生產,何爲精益生產,精益生產又稱精良生產,其中的“精”標識精良、精確、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精益生產就是及時製造、消除故障、消除一切浪費,向零缺陷、零庫存進軍,其中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被稱爲精益生產的教科書。

在《精益思想》這本書中,它把精益製造定義爲包含五個步驟的作業流程:定義顧客的價值、定義價值流程、建立連續的作業流程即流動、拉動式生產方式、努力追求卓越即盡善盡美,想要成爲一個精益的製造業者,思維模式必須着重使產品的生產變成連續的附加價值流程(即單件流),採用根據下流顧客需求而決定上游環節產量的拉動生產方式——即上游環節只生產補充後續環節在短時間要領取的物料或零部件:同時,建立一種人人追求持續改善的公司文化。

精益思想必須從一種自覺的嘗試開始,通過與客戶的對話,爲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價格,提供的產品精確定義價值,這樣做就暫不考慮現有的資產和技術,而要在把強有力的專職生產團隊配備於生產線的基礎上重新考慮企業。這也需要重新定義企業中技術專家的作用。

定義價值流程即識別價值流,價值流使一件特定產品通過任何一項商務活動的三項關鍵性管理任務時所必須的一組特定活動,這一階段通常會暴露出大量的、錯綜複雜的浪費。

建立連續的作業流程,實際上就是在我們生產線上生產的產品,往小了說就是我們一條條生產線生產時均衡、穩定,沒有任何的停滯,往上,公司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中,所有的工序銜接均在流動的,沒有任何的停滯。

拉動式生產方式,即完全以客戶爲需求進行組織生產,客戶要什麼,我們組織生產什麼,外部環境的宗旨是拉動性生產。

《精益思想》的核心是一種思想,一種能夠評判自身修爲的境界的標杆,也是一種修煉的祕籍,雖然目前通過閱讀學習,對精益思想的理解還不夠深刻,隨着不斷的深入,不斷的改善,不斷地與實際結合進行提升學習壯大自身的修爲境界必能不斷加深和突破。(徐懷銀)

精益思想讀後感3

這本書是豐田生產方式(也叫精益生產方式)的創始人,大野耐一先生的親筆著作。他被擡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呢?據說可以跟彼得.德魯克並駕齊驅。因爲彼得.德魯克以理論和思考見長,大野耐一卻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從生產現場走出來的。切不論二者誰高誰下,就“精益”這種東西來說,你稱之爲生產方式也好,管理思想也罷,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之所以會對《豐田生產方式》這本書感興趣,也是因爲深深被軟件開發中的精益理念所吸引,想去深入瞭解下原汁原味的精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再加上之前看過《目標》、《豐田汽車案例_精益製造的14項管理原則》這兩本書,都有很多收穫,覺得精益是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事物。

本書的篇幅並不大,一共才一百三十多頁,但其思想卻非常深,對很多事物的探討,可以說到了直達本質的程度。所以我不建議初識精益者去讀,初學者在讀這本書之前,最好對汽車製造和精益思想先有所瞭解,這樣纔會更有收穫,對這類童鞋建議去看前面我提到的那兩本書。但如果你是對精益已經有了一定認識的人,那麼此書是很值得細細一讀的,精益思想讀書筆記 因爲從中你可以直接追溯到豐田生產方式背後的思想、起因、以及發展歷程。這些東西對於正確的理解精益,恰當地在自己企業中運用精益,都是非常有用而必要的。正如我們在軟件開發行業常見的最佳實踐一樣,你要引入它,首先要明白它能解決什麼問題,爲什麼它比較有效,而不應該簡單地因爲大家都這樣做而去跟風。所以對於喜歡直接把方法和工具拿來用的“拿來主義者”,尤其應該讀一下此書,在此書中你找不到具體的工具和方法,但卻能觸摸到該工具被設計出來的背後設想。

好了,就不再贅述了,希望這些分享對來訪者有用,也希望大家有緣能共同學習和探討。

精益思想讀後感4

《改變世界的機器》的這個中文版的書名改成了《豐田精益生產方式》,在導言裏,作者們介紹了他們是怎麼開始研究精益生產的。1984年的時候他們寫了一本書《汽車的未來》,通過這本書,他們發現汽車工業中的三種生產方式,於是就開始了對新的更能代表新生產力的精益生產進行了爲期數十年的研究。這就是他們的“國際汽車計劃”。他們在17個國家中,訪問了九十多個工廠(約佔世界總裝能力的一半),系統地收集了信息。它是在汽車行業或任何其他行業中從未進行過的、最爲全面的國際性調研活動之一。與大規模生產方式的對比便是最開始的方向。而這本書的一大特點也是引用他們調研中所獲得的資料。

彼德德魯克曾稱汽車工業爲“工業中的工業”,到1991年這本書初版的時候,汽車製造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每年約有5000萬輛新車問世,20xx年的汽車工業好像並沒有那麼好,它是受經濟危機衝擊最大的一個產業,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都出現了鉅額的虧損,連豐田都出現了許多年以來的第一次虧損。現在著名的汽車公司都在出環保車,也許那就是下一片藍海,比亞迪的王傳福也說到20xx年,他們計劃把比來迪做成中國汽車第一品牌,到20xx年做成世界第一。不知道汽車業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也許要選擇職業的話事先最好對這樣重要的行業都多瞭解一些。

“一戰後,亨利福特與通用公司的阿爾弗雷德斯隆開創了世界製造業的新紀元,把歐洲企業領先了若干世紀的單件生產方式轉變爲大規模生產方式。二戰後,豐田英二與大野耐一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首創了‘精益生產方式’的概念。當日本其他汽車公司與其他工業採用這一優越的體制後,日本很快達到了今天的經濟領先地位。”但是現在,當美國和歐洲亞洲都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豐田公司還是難免鉅額虧損現實。不知道精益生產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是否會真的像作者所說改變世界,但是我感覺還是有些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