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天真生活》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天真生活》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天真生活》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天真生活》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天真生活》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真生活》讀後感1

天真,這個詞好象與成年人相行漸遠了。深諳世事而不世故,是對成年人最高的要求。當季老《天真生活》擺在讀者面前時,你是否發現這位老人雖然高齡,歷經歲月的風風雨雨,仍然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對生活、對人間、對世界。

以《成功》爲例,我們對於成功的認知,往往比詞典中複雜,但是複雜並不代表我們成功。季老對於成功或許是大題小做,但畢竟是見慣了秋月春風,懂得了取捨是非,於是以天資加勤奮加機遇等於成功這一簡約的公式去告知年輕人,我們不要太自以爲是,也不要太妄自菲薄,只有保持着對機遇的敏感,才能將勤奮用在最合適的地方,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去從事做學問、幹事業。

說到容忍,我們有着太多太多的淚水,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理智上,我們對於容忍二字缺乏“容忍”。正如蛋糕就那麼大,你得到多了自然歡喜,得到少了自然傷害,如果沒有比較,大約就是如此了,但是如果比較之下,獲得少者一定會對獲得多者憤懣不平,出現了容忍的困境。季老對此有着清醒的認知,雖然他也知道清醒本身就是痛苦的源泉。

季老在《容忍》一文中,開篇明義:人處在家庭和社會中,有時候恐怕需要講點容忍。不過,講點的“點”就是一種非量化的定義,對於不同環境成長的人,自然有高低是非之論。季老緊接着寫了一個故事,於史無稽的故事,那位在唐朝當着大官的張姓人,或許有之,或許無之,但是皇帝爲什麼要向他討教治家的道術呢?一則,皇帝好奇心爆發,二則,皇帝想以家爲國,提升治理能力乎?

說一千,道一萬,只要此事與自己無關,高高掛起是不難的,難的是這件事與自己有莫大的關係。季老舉例說自己出國,遇到別人將粗糙的鐵皮壺作爲首要檢查對象時,真實的心理描寫讓讀者如臨其境,也許是出於不信任,也許是出於故意爲難,但無論是哪種,季老的心平氣和並不來自於內在的修養,而來源於外人的提醒。或許,人生中遇到這種提醒,是一件可遇不可求之事。

對於生命,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知,不要有一日圖一日的快活,以至生命盡頭,發現除了生死,你沒有一點一滴的感動。季老非常溫和地告訴我們: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正因爲他活得長,所以對於衆生相,看得比平常人多,也深刻得多,不過他總體感覺還是嘆息多於鼓舞。從季老《談孝》中,讀者明顯感受到一種無言的壓力

對於孝,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說,而且要落實到行動中。從倫理角度上說,父慈子孝是一個對等關係,但現今我們只強調“孝”,而不談“慈”,究竟是親子關係的緊張,還是人倫價值的淪喪。畢竟從古至今,統治者都喜歡錶白以孝治天下,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更何況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反目成仇的事件!

談古人之孝,對於今人蔘考價值不足,但是父母年邁,子女贍養,本應天經地義,何必要拿來說說呢?似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或許是因爲經濟快速發展反而讓社會福利不足,長久以往,不僅是親子關係緊張,而且讓社會發展成爲笑談。即使不是爲他人計,生爲子女,我們也要爲自己未來去思量,不是嗎?

  《天真生活》讀後感2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讀書作甚?

直到現在,我還不能參透。不過,我知道至少明瞭自己——喜歡在書中感受到作者如指路明燈一般的引導,幫助我找到不同情況下思考的前進的方向;喜歡在書中找到共鳴,與作者對話,好像靈魂有了依屬;也喜歡將在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從而少走了一些彎路。

楊絳先生曾說:“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也許是名家的思想境界皆是如此吧,對待生活,季羨林也看得透徹。他在《九十述懷》中說過:“人生的道路很長,有時筆直順暢,有時卻蜿蜒曲折;有時道路上盛放着美麗的玫瑰花,有時路旁也荊棘叢生。”

當面對蜿蜒曲折或荊棘叢生的道路時,很多人會望而卻步,只有少數的人會迎難而上。望而卻步的人最終只會止步不前,只有迎難而上的人將抵達終點,收穫成功的喜悅。

我知道,這些“努力生活”“努力工作”之類的話大家都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了,我也如此。可我每每在生活中遇挫,每每再讀這句話,便又獲得了力量。

最近,我因爲學車苦腦不已,上車之前思路清晰穩定,一上車便不是忘了這個細節,便是忘了那個操作。雖然心裏明白,操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反覆練習,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可心裏總會備受打擊,十分着急。如此循環往復,反而更加學不好了。

追求又快又好的完美狀態,怕學不會丟了面子,原本簡單的學車流程也因爲內在外在的壓力變得複雜。

“也許你是太成熟了,纔會想那麼多。看我,破罐子破摔反而沒有壓力的開的更好了。”弟弟如是說。

轉念一想,弟弟的話貌似和季老的話意思大差不差嘛。

季羨林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直以來都給我很大的啓發。季老說:“成熟不是爲了走向複雜,而是爲了抵達天真。天真的人,不代表他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因爲見過,才知道天真的好。”

讀書生活,讀的是文字,修行的是態度。

對待學車這件事,我做不到破罐子破摔,我能做的,大概就是《論壓力》中,季老所說的:“主動的壓力來源於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爲。做事不嘀咕,借壓力生動力,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呢!”

有感而發地話說到這裏,顯得有些冗長囉嗦了。

在這本《天真生活》中,季老談了許多。生活態度、倫理敬孝、戰爭和平、老師友人、河山田園……每一篇文章都是這位國學大師人生的沉澱與智慧。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感動中國的頒獎詞這樣概括季老的一生。

季羨林經歷過怎樣的苦難,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可他的一生都在不斷地思索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並以身踐行着天真生活。我們作爲讀者,如果能從季羨林的《天真生活》裏,得到他從苦難時期挺過,凝結的智慧與精神,也不負了這翻開書頁的大好時光。

天真不是幼稚,不是愚笨。天真是一種成熟的超越,是了悟人間萬相後面對世事的一種智慧抉擇。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不違背自我。只有達到了這個層次,你才能豁達地觀視世界,遊戲人間。

願你歷盡千帆,仍能天真生活。

  《天真生活》讀後感3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所謂的醉,就是糊塗。人生難得糊塗,看淡榮辱得失、懂得取捨利弊,這種處世的態度才能享受天真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古有唐朝詩人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告訴我們名利都是身外之物,過於計較只會徒增累贅和煩惱。今有季羨林先生,這本《天真生活》帶我們走進他的精神世界,感受平凡生活的幸福。

在我看來季羨林先生這一生並不平凡,雖然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憑藉自己的努力學習最終考入了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在這之前就自學英文和德文,我們後來也看到老先生翻譯的許多外國著作和論文。在清華大學裏獲得德國交換生的資格,也就有了後來的留德十年。並不是他不想回國,而是經歷了戰爭。不僅在《留德十年中》有些記錄,在這本書中也有,可見這十年對季先生的影響至深。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在德國經歷了愛情。在出國前季先生已經在包辦的婚姻下有了妻女,在德國遇到的這段感情,他最終因爲對家庭的責任放棄了。不得不說,人生有太多意外和驚喜是我們不能掌控的。愛情也好,其他的也罷,能坦然的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屬於你的就不要強求。

我們每個人自從有了生命後,就一刻不得停歇,即使在睡覺的時候,身體也是活動的。人活着就是一刻不停在運動,我們的所見所聞,所說所看,所想所思,所遇見的所有人事物,都成了組成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能通過散文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人都是一本人生鉅著。讀季先生的散文,其實也是對照自己。看他談成功、談容忍、談素質、談撒謊、談遷就、談孝、談禮貌、談出國。又想和他論壓力、論恐懼、論朋友、論包裝,誰不想和這樣一個有內涵的老先生談天說地呢。

經歷越豐富,越想回歸平淡。就像人長大了,總是懷念小時候,看過世界的黑暗複雜,就越嚮往天真無邪的生活。知世故而不世故,我們總要長大成熟,平淡也不是指庸庸碌碌,它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境界,更是對人生的態度,正確的面對成功與失敗,人人都有不可避免的慾望和奮鬥的目標,而在挫折中能找回心裏平衡才最重要。即使沒有驚濤駭浪,沒有狂風暴雨,沒有濃墨重彩,也要在發現平凡中的美,看盡人世繁華,最終迴歸天真生活。

不是第一次看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了,聽一位近百歲的老先生娓娓道來,就像聽自己的爺爺講他過去的故事。生活就是由無數碎片組合而成,我們曾經忽略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烙印在時光的塵埃裏,一點一滴組成一條鏈子,將我們牢牢地與過去連在一起。人生不是一個行走的影子,即使是短促的蠟燭,熄滅了也會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