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1

我最喜歡的書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書,在這裏面我最喜歡《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

這本書的作者是J.K.羅琳寫出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波特系列書共有7本,是英國作家J.K.羅琳寫的,這七本書分別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主要講了哈利與他的夥伴羅恩、赫敏對抗邪惡的伏地魔和與伏地魔手下切磋的種種故事,最後終於把一次次起死回生的伏地魔殺死了,演繹着光明與黑暗的次次較量;哈利大難不死的傳奇故事。

《哈利波特之死亡神器》的主要內容:還有四天,哈利就要迎來自己十七歲的生日,成爲一名真正的魔法師。然而,他不得不提前離開女貞路4號,永遠離開這個他曾經生活過16年的地方。

鳳凰社的成員精心謀劃了祕密轉移哈利的計劃,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隨者食死徒的襲擊。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

與此同時,捲土重來的伏地魔已經染指霍格沃茨,佔領了魔法部,控制了半個魔法界,形勢急轉直下。

哈利在羅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隱形遁跡。爲了完成校長鄧布利多的遺命,一直在暗中尋機摧毀伏地魔的哈利,意外地獲悉如果他們能夠擁有傳說中的三件死亡聖器,伏地魔將必死無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開始了尋找死亡聖器的行動,並派出衆多食死徒,佈下天羅地網追捕哈利……

哈利與伏地魔在魔法學校的禁林中遭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搶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死亡聖器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願以償,死亡聖器不可能戰勝純正的靈魂。哈利贏得了這場殊死較量的最終勝利……

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個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擁有了一個要與壞蛋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餘痕,因爲媽媽的犧牲把他的死亡減成了那道疤。他被姨夫收養過了一個很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着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過了11年。在他11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一個表面恐怖實際很溫柔的看守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證明他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巫師的命運。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知道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世界的事物。到了學校還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裏傻腦的羅恩,有一個同樣把哈利當孩子的媽媽。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有兩個平凡的麻瓜父母。(非魔法人士)他們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後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擡起頭、挺起胸勇敢的去面對,征服它。同學們,山中沒有筆直的路啊,然而,有彎曲,纔有雄壯,有秀美、有起伏,纔有波瀾,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纔有歌聲!我們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有起伏、坑坑窪窪的,但我們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向哈利-波特學習,做一個正直、正義、勇敢面對困難、藐視困難的人!勝利永遠是屬於堅韌不跋的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魔法、巫師是已經被衆多作家寫過的老題材了。但是羅林無疑是寫的最好的。把魔法界寫的如此真實,無數的細節交織成一片魔力的網。書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讓你如此意猶未盡,拍案叫絕。書中到處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衆多的細節中。正是這樣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人愛不釋手。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子裏,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的迴盪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要承擔拯救世界的責任,要面對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兒童一直被認爲是幼稚的代名詞,但是哈利告訴他們,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樣承擔責任。這大概是《哈利波特》對我最大的激勵。我可能會扔掉許多書,但是書架中總會有一套《哈利波特》;我也會買許多書,但是書架中也永遠有一個空隙。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2

“兩個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命運註定他們是水火不容的死敵,在《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中,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在一次次尋找魂器中,一點一點成長。

在最後,哈利與伏地魔的決鬥點,哈利可以丟下其它人,獨自逃走。可是他留了下來,與那個令衆人聞風喪膽的魔鬼決一死戰。這是一種擔當,他身上有着伏地魔的靈魂,註定的使命。哈利沒有如赫敏那樣的聰慧頭腦,其實他在這之前,也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卻要拯救所有人。

那一年,哈利懷着好奇進入霍格沃茨,六年後,他肩負了整個巫師界的命運,因爲母親,更因爲預言,他被捲入一次次危險旅程,他畏懼過,膽怯過,卻沒有退縮。魔杖射出魔咒,此起彼伏的慘叫聲。在衆人的熱切目光下,哈利終於真實意義上直面伏地魔。沒有了魂器。伏地魔只是一個殘魂,他一直都是錯的,老魔杖的主人是——哈利·波特。在那一剎間,勝負已決,邪惡終敵不過正義,那個世人中的邪惡真的死了。

可伏地魔就一定是邪惡嗎?不,沒有人天性如此,湯姆·裏德爾是一個孤兒,他很聰明,可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對他三觀的迫害,不才是邪惡嗎?正如斯內普教授一樣,對哈利母親的愛讓他成爲一個食死徒,又因爲愛,他一直保護着哈利,表面上卻是一個惡人。

所謂邪惡與正義的觀念,事實上是可以轉換的,哈利·波特的正義,食死徒的邪惡,不過是一個拯救,一個毀滅罷了。不同的觀念產生正負。在麻瓜的眼裏,那些穿着稀奇古怪的人是惡,麻瓜本身是正;在巫師眼裏,食死徒是惡;在食死徒眼中,而麻爪又是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念。正負之別的際線是思想。

書中一幕幕,爲所有人展現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也讓我受益匪淺……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3

你是否相信,死亡與重生是相互關聯的?

在讀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後,我相信了。這種似乎不可能的微妙的關係,其實存在於《哈利·波特》一書裏的每個角落,而且影響着書裏的主人公與書外的讀者。

當哈利躺在校長辦公室的地板上,看到了西弗勒斯,斯內普的思想,哈利想要冷靜地去被伏地魔殺死時,他似乎是走向了死亡。“死會疼嗎?他對活的願望總是比對死的.恐懼要強烈得多。”羅琳女士把人們對死亡的想法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其實哈利是走向了重生。他差點就被伏地魔打死了,然而恰好是伏地魔將哈利心中的伏地魔靈魂碎片消滅了。伏地魔幫助哈利走向了重生,重生後的哈利是屬於自己的,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

難道這種關係只存在於哈利身上嗎?不是的,像伏地魔,他渴望得到永生,誰不渴望永生呢?但是伏地魔太敏感,太殘酷了,他可以爲了得到老權杖的認可,殺死他的手下。因爲伏地魔的盲目,不擇手段,對永生的過分追求,他纔在“不死的男孩”哈利的魔杖下走向他所恐懼的死亡。

在《哈利》裏,更神奇的還有希望。在伏地魔打傷了哈利使他昏迷時,人們以爲哈利死了時,鳳凰社的納威·隆巴碩衝出人羣攻擊伏地魔。雖然他打不過伏地魔,但這表現了鳳凰社對戰勝黑暗的不懈努力。伏地魔以爲戰勝了哈利他便勝利了,打消了鳳凰社的一切希望,可他恰恰錯了。鳳凰社的希望與熱情是打不倒,哪裏有黑暗,哪裏就有鳳凰社所發射出來的光芒。希望會死亡嗎?我想大概會吧。可是希望更會重生,而且更耀眼。

讀完這書,我想,羅琳女士一定相信死亡與重生的存在,不然她怎麼會寫出這樣成功的作品。死亡與重生,本來就在一念之中。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讀後感4

我讀了史詩般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受益匪淺,我感到“友誼”這個詞受到了昇華。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封面描述了哈利·波特在右靈閣與好朋友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斯萊一起騎在龍上逃跑的情況。再翻列書的背面,描述的就是哈利與伏地魔的最終對決的情節,這還有一句話“兩個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個生存,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這句話是一句預言,也正是這句話,伏地魔纔要和哈利·波特作對,因爲只有殺死哈利·波特,伏地魔纔會活下來,可是邪不勝正,伏地魔最後還是死了。

在《哈利·波特》的全書中,有個“黃金三人組”他們分別是:哈利,赫敏與羅恩。他們在一起,並肩作戰了好多年,他們也有鬧過不和,如在《死亡聖器》中,羅恩與赫敏也有鬧過不和,但最後仍然是在一起,這就是友誼,即使有分手過,但過還能和好如初,彷彿沒有過不和,這纔是真正的友誼。

當然,有這點也不夠,還需要在關鍵時刻,在生死關頭,在千鈞一髮之際,也不會背叛好友,會冒着生命危險與你一起戰鬥,與你一起堅持到最後,還願意與朋友一起死,小天狼星也有說過——死了總比背叛朋友強,我們也會爲你這樣做的,正是做到了這些條件,“黃金三人組”纔會恆久成立,變得堅不可摧地,最終才能打敗伏地魔。

友誼讓一些人變得團結,變得強大,當有人有真正意義上的友誼,那他的團隊將會無堅不摧地,永不分裂。阿不思·鄧不利多說過——我們只有團結纔會強大,如果分裂,更不堪一擊。生活中,明明處處有友誼,但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友誼,卻十分難得。

友誼珍可貴,要抓準機時,保住友誼,讓友誼之花永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