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詞三百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1

每個人總會有一兩本忘記了的書,時光流逝,偶然再會,才懊悔曾經的錯過,也許,那不是錯過,只是相遇的時間不對。彼時,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不知愁滋味,無法領悟《宋詞三百首》的韻味與境界,而今再讀,甚感這是一次美好的遇見。幸好,我們還是遇上了。

“詞之爲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王國維先生一語道盡了詞與詩的區別。的確,相較二者,在給人的感觸印象上,詩剛,詞柔;在表達的手法上,詩直,詞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詩顯,詞隱。

物慾橫流,風雲變幻的時代,讀上這樣一本書,如心靈淨化,身心俱潤。合上書,閉上眼,那些詞句情景如現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邊。到如今,才發現宋詞原來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接下來,我就道一道,從《宋詞三百首》旖旎的詞章中體味的淡淡情懷。人世間最能讓人感動而又讓人淚下的莫不是一個“情”字,“情”的描寫透露於字裏行間:“枯藤老樹昏鴉”的蒼涼,“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婉約。正是因爲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筆下的文字,纔會撩撥人們喜怒哀樂的心絃,引起共鳴。在詞中,我讀到了情怨、幽怨與哀怨,無論是“別來不寄一行書”、“漸行漸遠漸無書”,還是“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妻子對書信的渴求那是對丈夫無聲的關切,也許大丈夫當修身、治國、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賴更與何人說。在詞中,我明白了有一種等待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一種思念叫“衣帶漸寬人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種期望叫“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有一種欣慰叫“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一壺香茗飲出詞話。品一句“心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道一聲“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思一段“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的款款柔情。心中,似無雜念。原來,詞,是可以養性的。

品讀宋詞,就是在品讀一種風骨,品讀一段人生,品讀一個時代。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語言的韻味雅緻一流;賀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原來男子也可以這般柔情;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國難當頭,奇女子也只能無限哀嘆;朱淑真“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盡顯剛烈性情;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才情出衆卻未得以施展;蘇東坡世事滄桑,仍葆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豁達……斯人雖已逝,但他們留下的一首首小詞在優美的,雋永的,歷史的塵埃中綻放。而我們,已然融化在這樣的小詞中。

時光清淺,詞之境界永恆!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2

有那麼一本書,你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它,但在你心裏它總是最好的。而在我眼中,《宋詞三百首》就是那本最好的書。

《宋詞三百首》只是一本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書,因爲我們班幾乎沒人沒有這本書。也正是這樣,同學們都不在怎麼讀這本書,幾乎就是老師讓背宋詞的時候應付一下,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本書,這本書自然成爲了我們班的“土書”。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書——《宋詞三百首》。

這本書不僅僅只是宋代詩人寫的詩,這裏面還記載了那些寫詩人的心情,讓我們更瞭解古人。例如陸游的“一彈指頃浮生過,墮甑浮空當破。去去醉吟高臥,獨唱何須和?殘年還我從來我,萬里江湖舸。脫盡名利僵鎖,世界原來大。”這首詞不僅僅是一首詞,它還記錄了宋代詩人陸游當時感嘆、心情。這本書對我可謂是受益匪淺,我在這裏確定了自己明確的目標。這本書還能在困惑裏的人豁然開朗,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如果這本書不被當選世界名着,那真是太可惜了!《宋詞三百首》是本非常好的書,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3

經過上次與孩子共讀古詩詞以後,發現孩子對古詩詞比較感興趣,於是這次又安排孩子讀《宋詞三百首》。雖然孩子年紀小,一時不能理解很多宋詞的含義,但是古詩詞平仄有序,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琅琅上口,悅耳動聽,多讀多誦能體味韻律美,音樂美。反覆誦讀,大膽想像,能領略意境美。詞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誦,體驗情感美。

歐陽修在《生查子》中寫到:“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這首詞描寫相思,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語言通俗自然,饒有民歌風味。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如夢令》中寫到:“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人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問收拾房屋,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此詞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中有這樣一段:“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詞人運用對仗手法,“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過大量誦讀古詩詞,積累着詩詞的語言,感受着詩詞的'情懷,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領悟詞句中比喻、誇張、對比的精妙之處,賞識能力得到提高,語言底氣就足了。有了底氣,纔有靈氣,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思路更加開闊,想像力進一步增強,行文下筆輕鬆,語言流暢,直至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4

最愛徜徉書海,聽那花開的喜悅,聽那雨落的輕愁,聽那詩人詞人得意時的振臂高呼、失意時的踽踽獨行。翻開《宋詞三百首》聽那雨落宋朝的典雅之韻,精巧宮麗的、悽婉優柔的、抑或豪放曠達的……

綠肥紅瘦李清照

她曾在那百花深處逢着撲蝶的人,她曾在那微醺的雨夜中夢到一滴冰冷的淚,可抖落歷史的塵埃總見她在薄瘦的西風中捲起同樣瘦弱的花簾,嗔怨着過庭的朔氣。

“蹴罷鞦韆”一個鏡頭留下了少女如燕般輕快的身影,將那份盪鞦韆的愉悅天真爛漫流香了千年。“起來慵懶纖纖手”的細節刻畫了那慵懶可人的嬌憨。“露濃花瘦”薄汗溼輕衣,以靜寫動以花喻人將她的嬌美襯托得淋漓盡致。下片“金釵溜”的“溜”字生動準確地描繪出了少女急忙迴避客人的嬌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則將她羞怯的大膽、清純的嫵媚永遠流傳。(《點絳脣》)

蕭蕭的寒日爬上鎖窗,染上了詞人的百無聊賴與孤寂。“喜”“宜”二字給酒闌夢醒之時的薰香更染清冷孤寂。“莫負東籬菊蕊黃”,雖無心閒適仍痛飲樽中美酒,只求換得片刻的沉醉來忘記現實。(《鷓鴣天》)

千年之後,人們依然能聽到那曲調中的歡樂與憂傷起伏成不老的傳說……

多情才子柳永

瀟瀟,淅淅,澌澌,瀝瀝……雨是多情人的季節,聽雨落在纖細的柳葉上,宛若晶瑩的淚,滴滴流入你的心中,吟筆哀弦與雨聽!

“寒蟬”“長亭”“雨”無處不淒涼,無處不傷懷,戀人將要遠走,蘭舟催發,帳飲怎不無緒?“相看淚眼”“無語凝噎”於無聲中見真情,。“千里”“煙波”,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捨的別情。“暮靄沉沉楚天闊”更顯離情之深之遠。酒醒於“楊柳岸、曉風殘月”以虛景寫真情,何等淒涼。“經年”與“今宵”相對,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幾多傷感“更與何人說”!(《雨霖鈴》)

聽,瀟瀟,淅淅,澌澌,瀝瀝……雨,幽幽淺吟着花間悽婉優柔的離愁。

豪放曠達蘇軾

從“揀盡寒枝不肯棲”到“也無風雨也無晴”,再到“此心安處是吾鄉”,同樣的情形,多份曠達的心境,即是不同的境界。

把“明月幾時有”向青天問之,氣勢恢宏豪放,將豪放派詞人的氣勢展露得淋漓盡致。“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着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寫詞人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其曠達顯而易見。(《水調歌頭》)

又一箇中秋,又一次月圓人不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合上書卷,心頭再次縈繞宋詞之韻,精巧宮麗的、悽婉優柔的、抑或豪放曠達的……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5

我所教的科目是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廣泛涉獵專業知識外,我更喜歡文史方面的著作。有時候知識就是這樣,“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是堅信“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的。當你講解我國34個省區簡稱由來的時候,當初哪裏會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渝州”就是古時的重慶。閱讀後無意間收穫的驚喜無形中又爲我提供了攀登“人類進步階梯”的動力。

漫長的暑假,提供了寶貴的閱讀時間,我願在書的海洋中度過這段時光,樂此不疲。宋詞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早在學生時代,“枯藤老樹昏鴉”的蒼涼,“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婉約,無不在我心中種下了求知的種子。而今,當一本《宋詞三百首》捧在手時,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她神祕的面紗。

人世間最能讓人感動而又讓人淚下的莫不是一個“情”字,“情”的描寫透露於字裏行間。在詞中,我讀到了情怨、幽怨與哀怨,無論是“別來不寄一行書”(晁衝之《臨江仙》)、“漸行漸遠漸無書”(歐陽修《木蘭花》),還是“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晏幾道《阮郎歸》),妻子對書信的渴求那是對丈夫無聲的關切,也許大丈夫當修身、治國、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賴更與何人說。

有一種等待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李清照《元日》),有一種思念叫“衣帶漸寬人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有一種期望叫“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有一種欣慰叫“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正是因爲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筆下的文字,纔會撩撥人們喜怒哀樂的心絃,引起共鳴。

除“情”的描寫細膩外,宋朝的詞人們,在文字的推敲方面,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賀鑄《蝶戀花》中“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向人們展現的是“微風輕吹,淅淅瀝瀝的小雨已經停住;夜色朦朧,一彎淡月靜悄悄地懸掛空中,雲彩在幽幽地飄來飄去”的景象,一個“約”字,風雨相約,風來雨住,映射出一種和諧的美。宋祁《木蘭花》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擬人化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幅爭春、鬧春、春意盎然的畫卷。

張先也是一位工於詞句的典範,他在《千秋歲引》中也寫出了“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的佳句,正是梅子青青的季節,雨點輕輕,風卻狂暴。不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擅長對“影”的描寫,“張三影”的由來便是因爲以下詞句:

a、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

b、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青門引》

c、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木蘭花》

瀏覽詞句之餘,意外的收穫總是有的,讀書的樂趣有時也在於此。有一首歌叫《寂寞沙洲冷》,蘇軾在《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有這樣的句子“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不正是歌名的出處嗎!?那麼當你讀到歐陽修《蝶戀花》中“庭院深深深幾許”、張先《千秋歲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時,你會不會想到瓊瑤劇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書的海洋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也能體會到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我願乘一葉扁舟,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三更有夢書當枕,半牀明月半牀書”也許會是每一個讀書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