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1

一本書或者一堂課只要有一句話能觸動我們,那就是一本好書、一堂好課了。如果把一次觸動比喻爲一朵浪花,那麼,在讀這本書時,你會覺得波濤洶涌,浪花翻滾!在閱讀前,下了很大決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來仔細領悟,因爲總認爲和哲學相關的書籍都是深奧、晦澀難懂。但當我翻開書時,吃了一驚,因爲它娓娓道來,通俗易懂,且翻譯本的文筆優美,引人入勝。

裏面很多觀點並不新穎,但卻分析透徹,且加以佐證,有理有據,使人覺得言之有理,絕無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裏,亦非介紹叔本華時,提到他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從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無常”,此書字裏行間也流露出來了。但這樣也會覺得叔本華也和我們常人一個樣,一下子拉近了距離,總的來說,本書內容還算正面、積極向上,讀完後可以提升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喚醒藏在我們內心的那份激情!“人們在世間有何種感受,主要在於人以什麼方式來看自己所處的世界”。

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是逛街、參觀,但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感受,對同一個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提醒我們要注意學習,不斷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時,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斷對錯,而應該順藤摸瓜,找到產生這個觀點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別人的意見,錯和對都不是絕對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變的並不是財富而是人格”,這是亞里斯多德的名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狗改不了吃”,由此可見,人格會伴隨我們走過一生,意義非凡!從小的方面來說,人格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中國命相學上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人的人格好壞決定了他對社會是貢獻還是損害,而人格不會因爲財富、學識、能力的多寡強弱而改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那麼他擁有的能力越強,只會增加對社會的威脅,因此,科學是把雙刃劍,關鍵就看它掌握在誰的手裏,所以我們常強調做事先要學會做人。

這就像武俠小說裏的大反派,他們擁有超人的能力,卻不造福人類,反而殺人如麻、貽害江湖,結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健全他們的人格,金庸筆下的變態殺手、江湖怪人就會大大減少。中國的教育在這方面做得工作很少,並不怎麼關心孩子心理的成長、人格的培養,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親朋好友聊天時,一旦提及他們的小孩,我都不會問學習怎麼樣,也不關心他是否愛學習,是否中途輟學,因爲在這百花齊放的社會,在學校讀書並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徑。相反,我往往會問他懂事不,是不是經常思考,有沒有考慮過人生,有沒有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而並不是一時衝動,“讀書明理”纔是關鍵所在。

“人生的幸福與悲苦,關鍵不在於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自身的感受是什麼樣。”,“我們更容易抵禦來自外界的苦難,但卻很難承受自身性格缺陷所帶來的痛苦”。從古至今,流傳着許多苦中作樂的感人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角度看,當我們面對苦難、挫折時,應該坦然、樂觀面對,因爲人生本來就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缺一不可,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們的態度。人最大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不足,勇於戰勝自己。在這次公司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中,第一場和超聲對決,我參加單打,結果輸了,關鍵就在於很少參加正式比賽,心理太緊張了,而在後續的比賽中,自己過了這道心理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贏得精彩,輸,雖敗亦無憾!戰勝自己的感覺真爽!一個人幸不幸福,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要求多少,知足就會常樂,叔本華也開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維敏銳,樂觀進取,爽朗大方,體格強健這些人自身所應該具備的美好的品德才是獲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本書中還有許多浪花,比如:

“心靈空虛是厭倦的根源”。

“幸福主要是來自於心境的平和以及其滿足感”。

“在女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她和男人的關係”。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想法上,是一種不幸”。…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2

邁着沉重的步伐,我們走過了2020年的三分之一時間。這是災難的一年,鉅變的一年,也是奮鬥中的一年。逆流中,我們思考與尋找,不斷堅定信念……

在疫情中,我見到了許許多多頑強的英雄,同樣見證了無數普通人堅守、堅強的故事。作爲一名交通行業從業者,每當我看到我們守護的交通動脈,每當看到辛勤工作的同事們,我心中的自豪感與責任感油然而生。

在這短暫而又無比漫長的抗疫征程中,我相信,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激盪着思考與疑問。是的,天災猶如一面鏡子,照亮了人性中的閃耀和光輝,也展露了我們生活與精神的脆弱。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不乏迷茫與焦慮,我們是否應該返璞歸真。

帶着這些思考,我投入了屬於我們高速行業的“抗疫”戰爭中。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我的2020,我相信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堅持”,在疫情中堅守職責,在業餘時間裏堅持閱讀。在這段艱苦奮鬥的日子,文字無疑爲我帶來了許多力量。其中給我帶來最大震顫與激勵的是叔本華所著《人生的智慧》。在艱苦的奮鬥路途中,坎坷與困難無疑是常態;在面對困難枯燥的抗疫工作時,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動搖與懷疑。尤其是在我們面對到以我們一己之力無法掌控與預測的天災人禍時,正如加繆在《鼠疫》中講到那樣:“當未來成爲了觸不可及的彼岸時”在不安中如何掌控我們自身的精神,成爲了我在疫情期間的思考。而《人生的智慧》中的觀點讓我窺見了端倪:理性的人不追求快樂,只求擺脫痛苦。正如書中所提到:沒有真正的需求,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唯有摒棄個人的惰性與趨利避害的自我心理,在實現個人意義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們纔不易誤入歧途。

隨着疫情發展,我這本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想要收穫價值與成就,唯有將自身的精神與價值投入到真正有意義的工作與事業中,我們纔會收穫那“肯定”而“確切”的滿足。一次次耐心的排查,一個個忘我的晝夜……我們在思考,我們在前行。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3

1、人生經驗並不等於人生智慧。

2、人生的意義在於免於痛苦和無聊,獲得屬於自己的安寧、閒暇和獨立。

3、幾個問題:如何看待自身;如何與他人相處;對身外之物採取什麼態度。

4、拒絕過度社交,擁抱屬於自己的那份孤獨。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5、利用好自己的閒暇時間,活在當下,把握現在。

6、閒暇不是目的,而是促進幸福的手段。

7、總想着未來的規劃會讓人憂心忡忡、等待未來會讓人焦慮,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則容易無法自拔。只有現在纔是唯一真實和真切的。

8、入世而出世,學會冷漠和無動於衷。

9、生命在於運動。

10、相信自己,他人的意見或看法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對別人的抨擊和詆譭保持寬容和容忍。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輩,並沒有什麼真知灼見。

11、財富和地位是身外之物,內在的富足纔會帶來真正的幸福。

12、財富的作用,在於抵禦可能發生的災禍、維持穩定而安全的生活,而不是用於享受和揮霍。人應該是自己的主人,而非金錢的奴僕。

13、關於地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14、從年輕到衰老,不同階段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4

花了一天的時間,拜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現在欣賞到大師級的文字、音樂,常常由衷的發出敬佩的感受。人類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羅素說過,女人對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產生嫉妒,男人則通常對同行的男人產生嫉妒;幸好,上帝還賦予了人類另外一種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夠多發展敬佩這種感情,也許將來會有時間和意願去欣賞藝術、美術、雕塑之類的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書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內涵也最豐富的藝術形式。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被叔本華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雖然這本書完成的時代在叔本華的後半生,但在這本書中,叔本華常常表現的像個自負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異常熱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學思想爲個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註解。舉幾個讓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見解:

痛苦和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死敵。每當人們遠離其中的一個,就靠近了另外一個;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與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亞里士多德說過,理性的人們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沒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樂,其本質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質確實肯定的。舉個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順利的,你很少感受到這些順利給你帶來的快樂,即使有,也只是轉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說牙疼、損失少許錢財,這個痛苦都會時時的拜會你,給你帶來深刻的印象。因此,快樂只是表象,無法持久,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世上人們都去追求快樂,感官上的,情慾上的,權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與其追求快樂,不如避開痛苦。

獨處的好處,一個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豐富,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少,才能從獨處中自得其樂,而獨處對於天才而言,則更是必需的部分。一個無法忍受,無法從獨處中獲得快樂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貧乏的,是這世上大多數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開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會好好享受獨處的好處。

哲學家,是探索人類靈魂的先行者,是人類思想文明的開拓者,他們的思想往往遠遠領先於他們的時代,不被當時所理解,但最終真理就是真理,即使過了幾百年,也會被重新認定;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在當代就被大家讚揚的傑出人物,往往死後會被遺忘。因爲天才就是引領人類的火把和旗幟,他們永遠前行在大多數人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