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1

活動目標

1.會靈活協調地兩人夾球走。

2.能堅持合作,體驗遊戲的快樂。

3.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小皮球若干個、裝球的球框。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人手一個小皮球,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進場,活動身體各個部位。

2.幼兒自由玩球。

(1)教師出示皮球,說:“今天我們要用手中的球來鍛鍊身體,看誰想的玩法多、想的玩法好。”

(2)幼兒自由玩球。

(3)教師巡迴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玩的方法。請會玩的幼兒示範,帶領全班幼兒玩。

3.幼兒進行兩人合作玩球的活動。在請會玩的幼兒示範兩人合作玩球后,教師指導幼兒練習夾球走。

(1)教師講解夾球走的玩法。

(2)請幼兒兩兩合作練習。

4.幼兒遊戲活動“同心協力——夾球走”。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教師提醒幼兒在遊戲中遵守規則:必須用雙臂夾球,不得用胸部頂着球;若球掉在地上,應從原地撿起,加好後繼續前進;必須將球放進球框。

(2)幼兒以隊爲單位先練習夾球走。

(3)幼兒玩遊戲,對勝利的一組進行表揚。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進行放鬆活動“給小球按按摩”,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我們的小球寶寶今天也累了,我們來當按摩師給小球按按摩吧!將球放在手、肩、膝、腳、腿各部位輕輕敲打。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樂趣。

2、培養幼兒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3、多種走法,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呼拉圈、皮球、繩子、沙包、套圈、絲巾、綢子、軍帽、廢舊紙箱等適量道具。

2、多媒體課件(模特步、正步、機器人步和秧歌步等)。

3、活動音樂磁帶。(《高人與矮人》、《走路》、《法國男孩》、《歡慶秧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鬥牛士》。)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播放音樂模仿高人、矮人走路進活動室。

師問:剛纔,我們是怎麼進活動室的?你還想怎麼走?(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自由探索活動

(1)鼓勵幼兒自由創造多種走法。(小鴨子走、八字步走、老爺爺走、踮起腳尖走、蹲走等。)

(2)利用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引導幼兒練習多種走法。

具體玩法:請一名幼兒作示範者邊做邊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其他幼兒模仿並說:“我就跟你這樣做”當示範幼兒說:“木頭人”時,幼兒停止動作並擺出一個漂亮的造型,依此類推,選出走法特別的幼兒作示範者,遊戲繼續。

3、多媒體展示。(教師依次播放各種步法的課件,請幼兒說一說分別叫什麼步並讓幼兒試着走一走,讓幼兒關注各種走法的特點。)

4、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走法展示。(教師出示絲巾、綢子、軍帽、廢舊紙箱等道具,讓幼兒自由選擇道具裝扮自己,選擇喜歡的走法進行配樂表演,模特步配合音樂《法國男孩》,秧歌步配合音樂《歡慶秧歌》,軍人正步走配音樂《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機器人步配音樂《鬥牛士》。)

5、合作行走擂臺賽。

(1)教師提供輔助材料呼啦圈等,鼓勵幼兒合作行走。

(2)選相同材料爲一組舉行合作行走表演賽。

6、放鬆整理,活動結束

(1)好朋友互相作放鬆運動。(幼兒自由組合,跟隨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放鬆運動。自編兒歌《好朋友》—你幫我來捶捶背,我幫你來揉揉肩,團結友愛轉個圈,我們都是好朋友。兒歌內容隨動作的變化而變化。)

(2)教師帶領幼兒學小動物走路走出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到日常活動中尋找好朋友可以一起做的事,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貫徹《綱要》精神的基礎上,本着幼兒活動以遊戲爲主設計了活動《你走、我走、大家走》。

本活動主要分三個環節:幼兒自由探索、練習各種走法——多媒體展示並模仿表演喜歡的走法——幼兒自由探索、創造合作的走法。

在第一環節中,活動開始模仿高人走、矮人走激發幼兒興趣。以人爲本,讓幼兒充分探索各種走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並以幼兒耳熟能詳的遊戲進行鞏固練習。第二環節,利用生動活潑、鮮明的課件,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各種走法的特點,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走法進行表演,此時進入活動的高潮,充分張揚了孩子的個性。第三環節,幼兒自由選擇夥伴及道具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走》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3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進入幼兒園已有一年的時間,各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人際交往方面,兒童開始發現,交朋友的一個重要內容來自於我們有相同的東西,比如相同的愛好和興趣,或者我喜歡他,或者他喜歡我,或者雙方能夠相互理解。受幼兒年齡和交往水平的影響,孩子在交往活動中又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爲此,應及時開展一次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活動,以幫助幼兒及時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與自己不同性格和愛好的小朋友交朋友,知道好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2、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發生的小矛盾時,能夠自己初步使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如與彼此進行溝通等,處理小矛盾。

3、喜歡和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小朋友做朋友,並且願意與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快樂,深入體驗與好朋友相處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喜歡和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小朋友做朋友

活動難點:能夠初步使用一些簡單方法獨立處理小矛盾

活動準備

小故事《小胖熊吹氣球》,挖好兩個洞的報紙若干張,小兔子,小貓,小豬,小猴子的頭飾若干個,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述小胖熊吹氣球的故事,並提問: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其他小動物和小胖熊發生矛盾時,小胖熊是怎樣做的呢?(該部分旨在引發幼兒的興趣以及思考,不用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有哪些好朋友,爲什麼喜歡和他們做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小故事中發現小胖熊有很多的好朋友,那小朋友們先想想,然後告訴老師你們有哪些好朋友?

幼兒:XXX是我的好朋友師:你爲什麼喜歡跟他做好朋友呢?

幼兒:他和我一樣喜歡。,他懂得很多。,他很喜歡幫助別人,他喜歡給我吃好吃的......

2、引導幼兒思考要想和別人做好朋友,自己應該怎麼做?

師:小朋友們知道小胖熊爲什麼有那麼多好朋友嗎?

幼兒:小胖熊喜歡幫助別人;小胖熊可以幫助不乖的小豬;小胖熊很善良......

師:小朋友們要想有很多很多好朋友的話,應該怎麼做?

幼兒:要幫助有困難的好朋友;有不乖的,和自己不一樣的小朋友,也應該和他做朋友......

3、引導幼兒思考應該怎樣和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小朋友交朋友。

師:有小朋友發現了,就算有不乖的,有和自己不一樣的小朋友有困難時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們,和他們做朋友。那我們應該怎樣和他們做朋友呢?

幼兒:有困難時幫助他們;有好吃的分給他們;跟他們一起玩兒......

師:嗯,我們小朋友都很善良,都願意,也知道怎樣和自己不一樣的小朋友做朋友。

4、引導幼兒思考,當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時應該怎麼做?

師:那要是有一天,你和其他小朋友鬧矛盾了,比如,其他小朋友太喜歡的玩具不給你玩,搶你的小板凳,或者不給你看你喜歡的圖書,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幼兒:生氣;不開心;不想和他玩了......

師:有小朋友說,不和他一起玩了,可是老是覺得呀,這樣做的話沒有解決問題噢,我們一起來想想,怎麼做呢?

幼兒:要告訴老師;要告訴那些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這樣的寶寶......

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跟我們不一樣的人,但是,只要我們喜歡和他們做朋友,願意在他們有困難時幫助他們,我們和他們也可以成爲好朋友。但我們要知道,和好朋友發生矛盾時,要懂得相互謙讓,互相幫助,這樣,我們就可以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三、結束部分

講述遊戲規則,幼兒尋尋找新朋友組隊,進行遊戲活動。

1、講述遊戲規則。發給幼兒頭飾,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幼兒必須選擇和自己頭飾不相同的小朋友爲一隊,組好隊後,開始進行連體遊戲。

附:連體人遊戲規則。兩人一組,將挖好兩個洞的報紙分別套在兩個人的脖子上,將兩人連在一起。兩人一組沿指定路線走,跑。如果報紙中途破碎,則停止遊戲,以報紙不破碎者勝。

2、教師總結遊戲的意義,通過該遊戲,讓幼兒懂得和不同類型的人進行合作,體驗遊戲的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呀,玩遊戲都很棒噢,都能夠和自己的新搭檔一起完成遊戲啦,都能夠像小胖熊一樣,能夠和自己不一樣的做好朋友了。那這個週末呢,我們小朋友就邀請自己的新朋友到自己的家裏去做客,我們小朋友肯定都是熱情好客的小主人。

活動延伸:

幼兒社會教育,幼兒到朋友家做客的一些禮儀以及在準備接待客人時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活動反思:

1、幼兒能夠基本學會與自己不同性格和愛好的小朋友進行交朋友,能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務。

2、幼兒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體驗和分享成功的快樂

3、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以層層遞進提問的引導方式,讓幼兒逐步理解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小朋友交朋友的意義。

4、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簡單的說教,而要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並進行思考和體驗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如本次活動中,幼兒各個環節都有有效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