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優]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優]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漱口的方法,懂得餐後漱口的重要性。

2、知道漱口是爲了保護牙齒。

3、能積極參與互動。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5、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嘟嘟熊、奧利奧餅乾、盤子、大牙蟲圖片、鏡子、幼兒每人一個小杯子、水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嘟嘟熊要邀請小朋友去他家做客。

(二)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今天是嘟嘟熊的生日,嘟嘟熊請小朋友吃奧利奧餅乾。

導語:奧利奧餅乾是黑的,牙齒會變黑嗎?

2、嘟嘟熊家有鏡子,我們一起來看看牙齒會變黑嗎?

提問:牙齒上怎麼會有黑黑的東西?是什麼呢?如果不把奧利奧餅乾從牙齒上趕走,時間一長牙齒會不會生病呢?

3、嘟嘟熊牙痛表演,這時大牙蟲出現。

4、討論:嘟嘟熊多難受呀!你們喜歡大牙蟲嗎?

教師:你們牙齒上也有奧利奧餅乾,時間長了也會長出大牙蟲,我們趕快想個辦法趕走它!

教師小結:牙齒上有髒東西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方法,可是幼兒園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你們會漱口嗎?

(三)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幼兒自由嘗試漱口,教師觀察。

2、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3、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4、請個別幼兒示範。

5、幼兒集體模仿漱口動作。

教師提醒幼兒:水喝到嘴裏馬上就吐出來,可不行,應該讓水在嘴裏上上下下衝洗幾次,才能把髒東西沖走。

6、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水池裏。

7、照鏡子看看誰的牙齒最乾淨。

(四)初步形成飯後漱口的意識。

引導語:小朋友們學會了漱口的方法,就能保護你們的牙齒,在幼兒園中什麼時候漱口呢?

教師小結:我們吃完飯一定要漱口,不然大牙蟲就出現了。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小百科:漱口是利用液體含漱從而清潔口腔的方法。通過漱口可清除食物殘渣和部分鬆動的軟垢,以及口腔內容易藉助含漱力量而被清除的污物和異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乒乓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

2.探索使乒乓球在斜面上站穩的方法,並表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3.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毛巾,積木,壓歲包,蓋子,毛線,塑料袋,沙包,橡皮泥;大統計表一份。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的滾動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幼兒自由玩球

師: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等會兒老師要請你們每個人都去玩一玩乒乓球,然後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玩的。

現在,請小朋友拿着你的小球回到座位上,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玩的,並且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2.幼兒將球放在桌子上面,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動的現象。

師:孩子們,小球悄悄的跟老師說它玩的有點累了,我們把它放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吧。

3.師:剛纔我們發現小球在桌子會怎麼樣?

二、提出問題,幼兒想象

1.師:小球爲什麼站不穩?

桌子是傾斜的,小球是圓的,會滾動。

2.師:小球在傾斜的桌面上站不穩,你們有什麼好的方法讓它站穩嗎?

3.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當有孩子提出拿掉桌子的墊片時,師: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今天我們來挑戰一下,就要讓小球在傾斜的.桌面上站穩。

4.師:孩子們的想法真不少,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小幫手,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用小幫手來操作。

介紹材料。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師:給你旁邊的小朋友看看,你是怎麼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方法。

3.幼兒演示,講述自己使用的材料,以及做法。

師:誰的小球站穩了?快來告訴大家,說說你的好方法,演示看看。

教師:把小球放在毛巾上面,是增加了小球的阻力,所以小球可以在斜面上站穩。把小球放在積木,蓋子上面,信封,塑料袋裏面,是把小球固定住了,所以小球可以站穩。

四、遷移活動

小朋友真聰明,通過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困難。我們生活裏還有很多材料能讓小球站穩,你們以後可以再去試一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藉助音樂發揮想象,並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體會遊戲的樂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點難點

重的: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

難點:掌握、搓、揉、甩、拍、捏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朔料袋若干。

2、牆飾提供別人玩朔料袋的一些圖片、照片。

3、音樂《加伏特舞曲》。

活動過程

導入:

以玩手指遊戲“小孔雀”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1、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變魔術啦!我變,我變,變變變”一一演示塑料袋變成: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

幼:我也要變、我要變、

2、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師:“誰來說一說你把朔料袋變成了什麼“

幼:我把塑料袋捲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來回折就像摺扇子

3、、自由探索塑料袋發出聲音的方法。在環境中提供一些圖片支持、給幼兒充分的嘗試空間、讓幼兒玩起來。

師:“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示範搓袋子,發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纔是用什麼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還有什麼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拿出你的'朔料袋試一試、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新玩法。)

4、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1)你剛纔是用什麼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5、師:“你們想出了這麼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着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奏地唱歌吧。小朋友們真棒我們再玩一次吧!這一次老師不用朔料袋了,請你用你自己的方法讓朔料袋唱歌好不好?”(播放《加伏特舞曲》

小結、

師:“寶寶們太棒了、有那麼方法讓袋”寶寶們‘唱歌還會變魔術呢!袋寶寶很喜歡和你們玩,可是它們也累了,讓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好嗎?

幼:“好”

引導幼兒整理好朔料袋放到紙箱裏,自然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如果這節活動又不適合幼兒的我會隨機應變,調整活動的內容。

通過這節活動課的展示後,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這節活動課,總的來說還不錯,不僅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師幼配合的非常好,通過這次的活動,歸納了搓、揉、甩、拍、捏使小班幼兒獲得最初步的感知體驗。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這次活動我抓住了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把握了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一很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限度的發展。

3、對師幼互動反思:本次活動,幼兒能很好的和老師配合,我也會因幼兒的需要調整活動內容。

整個活動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就連平時不愛參加活動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這次的活動中來。不足之處在於活動的時間沒掌握好,有點短了;其次這次活動的的內容對幼兒來說還不夠,還應再加點其他的遊戲。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還會再加一些環節比如:環保方面或者提供顏色、大小不同的朔料袋對應顏色的紙箱讓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達到比較大小、分辨顏色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遊戲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稱和數量,瞭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這些器官。

4、對臉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五官的名稱·用途

2·活動難點:能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五官

活動準備

1·男孩頭像一幅、2·鏡子若干、一瓶香水(供幼兒聞氣味)、3·一副沒有五官的頭像圖片,耳朵·眼睛·鼻子·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麼?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的名稱及數量。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給幼兒小鏡子,讓幼兒從鏡子裏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1、幼兒拿小鏡子自己觀察。2、教師提出:從鏡子裏看看你的'臉。教師引導幼兒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隻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裏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三、讓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1、通過嘗試,讓幼兒聞香水,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麼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麼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引導幼兒知道如何保護五官:

(1)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髒東西。

(2)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摳鼻子。

四·出示沒有五官的頭像圖片和耳朵·鼻子等圖片,鼓勵個別幼兒上來給頭像貼上五官,再引導全部幼兒鞏固五官的數量。

五·競賽遊戲: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教師依次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兒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誰反應得又快又準。

教學反思

1·幼兒積極參與,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2·思路明確,師幼互動,能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

3·活動過程整體效果較好,幼兒積極性高,特別是講到五官有何用途的環節,幼兒很感興趣,回答發言積極。

4·在幼兒嘗試活動的環節中,供幼兒嘗試的物品和方式太少,不能使幼兒得到鞏固練習,應在課外開展拓展練習

教師評語:

建議此活動做成一個綜合主題活動,你的目標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很難在一個活動中完成,在活動的導入時可以律動等導入,引發幼兒的興趣。

小百科:臉初指兩頰上部,到唐宋時期開始指整個面部,另外又指表情,面子和物體的外部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數鴨子》是一首頗具說唱風格、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童謠歌曲。歌詞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鴨羣遊過大橋、興奮地數鴨子的情形。歌曲前後皆有數板,說唱結合,表現出兒童活潑可愛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們在門前大橋下數鴨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爺爺風趣幽默的口吻教育孩子平時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別貪玩忘了上學,還形象地告訴孩子們考試時千萬別抱回“鴨蛋”,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鴨子拌嘴》是民間打擊樂器合奏,以小鑔爲主要演奏樂器,另外還有大鑼、大鑔、水鑔、排木魚、小云鑼等等。

教學目標:

1、能以自然放鬆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歌唱《數鴨子》,進行歌表演。

2、欣賞《鴨子拌嘴》,感受民間打擊樂器採用力度變化所表現出的不同的情緒和不同的音樂形象,體驗民族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數鴨子》,在歌唱中注意靈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穩定,尋找生活中的“巧嘴巴”。

難點:感受打擊樂器以敲擊快慢、輕重的節奏來體現鴨子拌嘴的`場面。教具準備:打擊樂器、頭飾、樂器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

用一個你喜歡的字來跟着琴唱一唱。

三、節奏導入

1、“我是李老師。”

學生可以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張永強。”

再請名字是兩個字的同學說一說:“我是何帆。”

2、幻燈片出示:X X XX X | XX XX X 0 | XX XX XX X |

XX XX X 0||

請學生們用一個“呀”來讀一讀這段節奏。

四、新歌教學

1、在導入2的前提下,爲這段節奏填詞。幻燈片出示說白部分的歌詞:“門前大橋下,游來一羣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提示學生可以根據歌詞的停頓來讀一讀)

2、簡介這段說白的出處,同時簡單介紹童謠歌曲的組成。

3、播放錄音伴奏,老師範唱(自然地用動作表現歌曲)

4、初聽歌曲旋律,跟着有表情地哼唱。

5、聽唱法教學歌曲

6、在歌唱中瞭解反覆記號的運用,和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7、播放《數鴨子》,邊聽邊找一找其中的人物和動物有哪些?(鴨子、老爺爺、小孩)

8、跟着錄音,自主地進行歌表演(由模仿到再現到創造)

9、以小組爲單位,角色分配,再上臺演一演(一組表演,另外幾組歌唱)。

五、欣賞

“小朋友們,看到過鴨子吵嘴嗎?”

1、初聽樂曲,思考:是用什麼樣的樂器演奏的?

2、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小鴨子拌嘴的旋律,感受一下像不像小鴨子拌嘴?

3、開動腦筋:小鴨子是怎麼拌嘴的?帶上鴨子頭飾,扮演小鴨子拌嘴的情形。

4、拿起身邊的打擊樂器,模仿鴨子拌嘴的敲擊。

六、拓展

1、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紹作曲家安志順作曲的背景。

2、多媒體播放安志順《老虎磨牙》,感受老虎磨牙的神態。

3、思考: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打擊樂器?幻燈片出示《老虎磨牙》中的樂器,認一認。

七、課堂小結

1、用你身邊的打擊樂器,給《數鴨子》伴奏。

2、結束課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花籃上的數字,在花籃內裝上相應數量的小花,嘗試5以內的'按數取物。

2、通過裝花的遊戲,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圖片、自制各種小花、籃子若干、抹布、糨糊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我們寶寶都知道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因爲在春天裏我們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花寶寶,對嗎?

幼兒:對。

師:小狗也喜歡美麗的春天,所以它打算開一家花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幼兒:好。

師出示圖片1——

師:好漂亮的花呀!怎麼沒有人去買呀?怎麼辦?

幼兒:誰要買花呀?

師出示圖片2——

師:你們說的辦法真好,一下子來了那麼多的顧客,這下可把小狗忙壞了,我得去幫幫小狗。小狗小狗我怎麼幫你呀?

二、裝花

1、引出操作要求:

(1)看看籃子上的數字是多少?

(2)在花籃裏放上一樣多的小花。

2、師示範,請幼兒一起幫忙。

師:“才一個花籃,只能賣給一隻小動物,可是還有那麼多小動物怎麼辦?引發幼兒去幫忙。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檢驗操作情況。

(1)你的籃子要裝幾朵花?

(2)全體幼兒一起幫忙檢驗。

(3)小結:一邊貼一邊數,數到和數字一樣你就裝好花了。

三、活動結束

師:“小狗說謝謝我們寶寶,爲了謝謝你們幫它裝花,他準備給我們每個寶寶一朵漂亮的小花,你們喜歡嗎?想對小狗說什麼?(謝謝小狗)

師:“我們下次再來找小狗玩,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懂得在家庭中主動與長輩分享食物。

2、幼兒初步掌握“請您吃……”的句式,並能主動的運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請、謝謝、不客氣。

活動準備:

故事:“小兔子分蘑菇”掛圖、蘑菇卡片每人大的兩個;小的一個、白筐若干、兔爺爺、兔奶奶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活動步驟

一、 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小兔子分蘑菇”。

1、引導瞭解故事的人物、地點。

2、啓發幼兒結合已有經驗思考應該如何分食物?應該使用哪些禮貌用語?

3、引導幼兒學習使用簡單的`分食物的禮貌用語。

4、啓發幼兒給兔奶奶分蘑菇應該說什麼?

5、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幼兒補充禮貌用語:“請你吃蘑菇。”

6、幼兒觀察剩下了一個什麼樣的蘑菇,應該分給誰?

7、引導一名幼兒示範分蘑菇的方法以及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8、請幼兒分蘑菇,教師個別指導。

活動延伸:戶外遊戲“採蘑菇”。

家庭活動:“我爲家人分水果。”

教師的話:

今天,我們要一起到森林裏的小動物家去做客,小朋友看看來到了誰的家?

小兔子的家裏都有誰啊?

他們在做什麼?

讓我聽聽他們在說什麼,哦!讓我聽聽,原來小兔子說要給大家分蘑菇那。小朋友們,你們說,小兔子會怎樣分呢?

你在家裏給大家分過東西嗎?是怎樣分的?你說了什麼?

讓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分的!小兔子給爺爺分蘑菇,他說:“爺爺,請你吃大蘑菇”,爺爺說:“謝謝。”。小兔子給爺爺分蘑菇時說了什麼?爺爺是怎樣分的?

小兔子把蘑菇分給奶奶,他會怎樣說那?奶奶會說什麼?

小兔子把蘑菇分給爸爸,他說:“……”,爸爸說:“……”。

小兔子把蘑菇分給媽媽,他說:“……”,媽媽說:“……”。

看,小兔子還剩下一個什麼樣的蘑菇了?這個蘑菇他會分給誰那?

現在,我請一隻小兔子給兔爺爺、兔奶奶分蘑菇。兔爺爺、兔奶奶快從房間裏出來吧!

這裏有兩個大蘑菇、一個小蘑菇,你會把大的給誰那,應該怎樣說?

現在,小朋友們扮演小兔子,請你給兔爺爺、兔奶奶分蘑菇。給兔爺爺分蘑菇一定要說:“……”給兔奶奶分應該說:“……”。

現在我們只剩一個小蘑菇了,請小兔子們和我一起到外面做採蘑菇的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