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知道一棵樹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技能目標 瞭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熱愛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知道一棵樹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活動難點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

物質準備

指偶

活動過程導入:

1、教師有聲有色的講故事。

提問:故事中有誰?小蜜蜂採到又香又甜的.蜂蜜了嗎?

(故事中有小蜜蜂、梨樹公公、梨花姐姐、樹葉哥哥、樹幹大叔)2、教具演示,串講故事,啓發幼兒說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進一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提問:

(1)蜜蜂採到香香甜甜的蜂蜜了嗎?在什麼地方採到的?

(採到了,在梨花上採到的。)(2)梨花爲什麼開的又香又美麗、(樹葉哥哥每天用陽光和水分製造成養料送給梨花,所以梨花開的又香又美麗。)(3)小朋友能摘梨花嗎?

(不能。要愛護樹木)(4)梨樹怎樣才能結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果農叔叔給梨樹澆水、施肥、捉蟲、梨樹才能結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

活動延伸課後組織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於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

(二)教師啓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1)幼兒評價:拼得是什麼圖形?誰拼得好?爲什麼?

(2)教師評價:表揚會應用公用邊的原理、注意用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較多圖形的幼兒。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好嗎?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爲什麼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爲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說是很難說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說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瞭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小百科:趣味,漢語詞彙。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愛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梨子小提琴》是一則融文學欣賞與音樂欣賞爲一體的童話故事。通過閱讀這個故事,孩子充分感受被音樂旋律與意境的美所打動並激發真、善、美的情感。設計該活動時,我把優美的意境貫穿始終,以此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設計該活動時,首先由老師帶領孩子共同閱讀,起到引領作用,然後由孩子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故事的情節發展,同時還鼓勵孩子運用表演這一形式來閱讀,並理解故事。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講講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會自主閱讀圖書內容,大膽講述並積極參與表演。

3、激發孩子孩子真、善、美的情感。

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幼兒用書每人一本,《夢幻曲》音樂

活動過程:一、出示半個梨子,激發興趣。

看,這是什麼呀?是怎樣的梨子呢?你覺得這半個梨子可以用來做什麼呢?(幼兒發散性想象)

這半個梨子到底可以做什麼呢,祕密就藏在這本大圖書裏,想看嗎?

二、師幼共同閱讀1—3副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第一副圖:在什麼地方?是誰?看到了什麼?這裏的字寶寶是怎麼講的呢?(及時表揚、鼓勵)

第二副圖:小松鼠把梨子揹回家後,是怎麼做的?

第三副圖:小松鼠把梨子全部吃完了嗎?還是怎麼樣的?(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小松鼠真的把半個梨子做了一把小提琴,拿樹枝和自己的鬍子,做成一把琴弓,小松鼠在樹旁拉起了小提琴。聽音樂來了(電腦中播放《夢幻曲》音樂。

你覺得這音樂怎麼樣?(優美、美妙)

三、幼兒自主閱讀4—6副,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小松鼠美妙的琴聲真好聽,還帶着一股濃濃的香味,傳得很遠很遠,這時候,森林裏誰來了,會發生什麼事呢?老師爲大家準備了每人一本小書,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輕輕地講講,如果有什麼不懂得可以和夥伴商量,也可問老師,好嗎?

幼兒自主閱讀,師巡迴指導。

(書寶寶要休息了,等幼兒全部安靜好了再開始)森林裏誰來了?發生了什麼事?(幼兒回答)那這件事在哪一頁呢?請小朋友來找找看。

它們在幹嗎?(大獅子在追小白兔,小白兔邊哭邊跑)它是一隻怎樣的'大獅子?小兔子吃掉了嗎?爲什麼?誰願意把這副圖完整的講一講呢?

那我們來把這一段驚險的事表演一下,現在我就是兇猛的大獅子,你們做害怕的小白兔。(同時播放音樂,第二遍再交換角色)

森林裏還有誰來了?發生了什麼事?(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下一副圖片)並請個別幼兒表演。

小松鼠拉呀拉呀,美妙的琴聲越傳越遠,小動物們都趕來聽音樂了(師翻到最後一頁)還有誰也來聽了?

這半個梨子的故事好聽嗎?那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呢?

四、師幼完整閱讀圖書。

下面我們再來完整地看這本書,並且大聲的講出來,好嗎?

五、延伸活動:小松鼠拉呀拉呀,突然一粒小黑子掉下來了,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猜測)那我們在區域活動的時候,把它畫下來,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隻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裏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裏?它們都在幹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纔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班幼兒對故事有較強的體驗願望,但在觀察畫面、思考畫面與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繫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我們注重了幼兒的拓展體驗活動,希望幼兒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體驗故事中的情節。

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會非常投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以實踐、操作、體驗的活動形式,創設與讀本中的動詞相關的遊戲場景,引導幼兒在騎車的遊戲活動中,理解、感悟動詞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騎自行車(三輪自行車)的.體驗活動,理解“騎”“越”“趟”“衝”等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完整敘事要素,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一件事。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騎自行車。

2、物質準備:大書及幼兒用書、適宜幼兒騎車遊戲的場地、自行車越過的障礙物。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騎車遊戲,理解故事中動詞的意思。

難點:體會動詞的含義並能正確使用。

活動過程:

1、大書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都喜歡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有什麼感受?爲什麼?(幼兒回答問題時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2、大書圖畫閱讀。

教師出示已被遮住文字的大書,引導幼兒逐頁猜想畫面內容。

教師:畫面上的小朋友騎自行車都經過了哪裏?每到一個地方,他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l:書上的小朋友騎着自行車經過大樹、小橋、小水坑、山坡。

幼兒2:這個小朋友繞過大樹;趟過小水坑;騎上山坡。

教師:小朋友們在騎自行車時做過這些動作嗎?

幼兒1:我也騎着車繞過大樹,繞就是車把向一個方向圍着大樹轉一個圈。

幼兒2:我騎車時,遇到小水坑就會加速趟過去。

幼兒3:我騎車經過小橋時是越過去的。

3、大書文字閱讀。

(1)教師指讀文字,每指讀一頁,可以先請幼兒傾聽,然後再請幼兒跟讀。

(2)結合文字,引導幼兒說一說:書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間去騎自行車的?

(3)重點強調書中的動詞:“騎”“繞”“越”“趟”“衝”,每講到一個字請幼兒模仿,加深印象。

(4)請幼兒觀察、思考書中每一頁的句型有什麼聯繫,並發現:每一頁的句型都會重複前一頁的地點併到達一個新的地點。

(5)請幼兒仿照書中的句型創編出自己在一週之中都做了些什麼事。例如,星期一,我……星期二,我……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

幼兒1:五一假期時,我和爸爸去旅遊。星期一,我們去了北海公園;星期二,我們去了天安門廣場;星期三,我們去了遊樂園;星期四,我們去了長城;星期五,我們去了動物園;星期六,我們去了回龍觀公園;星期日,假期快結束了,我們在家休息,準備第二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幼兒2:我幫媽媽做家務,星期一,我掃地;星期二,我擦桌子:星期三,我爲花澆水;星期四,我洗碗;星期五,我自己洗襪子;星期六我發碗筷;星期日,媽媽誇我是乖孩子。

(6)引導幼兒指讀小書,找出反覆出現的文字:星期、我、騎自行車。

4、拓展學習。

(1)引導幼兒來到戶外活動場地,觀察場地上已佈置好的各種障礙物,猜測活動內容。

(2)一名幼兒騎着自行車出現在幼兒面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幼兒分成四隊,分別騎自行車用書中提到的各種動詞穿越地上的障礙物。在通過後,大聲說出:“我……過了障礙,我勝利了!”引導幼兒通過實踐進一步感受詞彙所表達的含義。

幼兒l:我騎着自行車繞過飲料瓶。

幼兒2:我趟過皺紋紙做成的小水坑。

幼兒3:我衝過大門。

(4)幼兒創新活動:創新騎自行車越過障礙的方法,並用語言表述。

幼兒1:我越過了地板塊做成的小橋!

幼兒2:我繞過了椅子做成的樹樁!

幼兒3:我衝過了柱子門1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讓幼兒熟練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節奏型。

2、培養幼兒反應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十六宮格、小落葉的圖片若干,呼啦圈六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場,要求幼兒的腳步隨音樂的變化而迅速改變師:秋天到了,小樹葉們從樹上落了下來,跟着秋風姐姐跳起了舞。

l、聽,風越吹越慢了,我們該怎麼飛呢?

2、喲,風又大了,我們該怎麼飛呢?

3、真累,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

二、理解並學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樹葉長得真漂亮,有幾片小樹葉也想飛上來玩一玩,你看,這片大樹葉“*”的一聲,就飛到天上去了。這片小樹葉也想上來,可它有點害怕,於是又找了一片小樹葉,兩個人“**”兩聲也飛到了天上。

提問:

a、大樹葉是怎麼飛上來的?(*)我們把大樹葉飛上來的節奏叫一拍。

b、小樹葉是怎麼飛上來的?(**)小樹葉很靈活,所以一下子就飛上來了。

c、一共有幾片小樹葉飛上來呢?(2片)我們把一片小樹葉飛上去的節奏叫半拍,用手來拍拍看。

2、大樹葉和小樹葉飛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我們用手拍一拍。原來,樹葉們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聽的節奏了。(幼兒練習用手拍節奏)

3、落葉的節奏還會變呢!看,把他們的位置換一下,就變成什麼樣的節奏了?

4、誰能上來讓落葉變成不一樣的節奏呢?(請個別幼兒變換節奏,其餘幼兒練習)

三、遊戲:小落葉回家

l、師:秋風姐姐帶來了六間小房子(呼啦圈),你們想不想進來作客?不過一間房裏最多隻能站兩片小樹葉。現在我們一起唱歌(歌曲附後),被秋風姐姐點到的小樹葉就可以飄到小房子裏了。(遊戲第一遍)提問:這間小房子裏有幾片小樹葉?應該怎麼拍?那間小房子裏有幾片小樹葉?應該怎麼拍?

2、原來:小樹葉站在房子裏,也是一句好聽的節奏。除了拍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3、你們想不想也變成節奏?誰來當秋風姐姐?(遊戲第二次)

四、認識十六宮格,學拍並創編十六宮格中的節奏

l、師:小樹葉們快回來,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森林裏要舉行舞蹈比賽,請小樹葉們編一個好看的舞蹈。怎麼編呢?秋風接姐姐編了一個,你看:(出示十六宮格如圖一)

a、一片大樹葉表示什麼?

b、一片小樹葉表示什麼?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麼?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2、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練習節奏

a、這麼多的格子連起來,就是小落葉的舞蹈了,我們從紅色格子開始來拍拍看

b、加點音樂好不好?跳舞沒有音樂可不行。

c、參加比賽光用手可不行,我們讓腳也動起來!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齊一點就好了。

e、你們這麼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讓我的小格子翻個身,從綠色格子開始,就變成不一樣的舞蹈了,我們再來跳跳看。師:原來,從不同顏色的格子起拍,節奏會變得不一樣。

3、師:風姐姐的舞蹈編好了,你們的任務還沒完成呢!看,那邊地上有許多小樹葉,你們六人一組,商量一下,編一個好看的舞蹈來跳跳看。(請幼兒合作,將樹葉貼到十六宮格紙上,並商量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出不同的節奏。)

4、師:小落葉們,把你們的舞蹈帶過來!

a、這是哪組編的?誰來跳給大家看一下?(請一位幼兒跳)

b、這是誰編的舞蹈?(請幾位幼兒同時跳)

c、這又是誰編的?(請這組幼兒一起跳)

5、師:每一組小落葉都編得這麼好看,到底誰去參加比賽呢?這樣吧,我們把這三個舞蹈連起來一起去參加比賽。第一段用什麼動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體幼兒把三段舞蹈連起來跳)五、師:森林裏的舞蹈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落葉們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聽音樂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節音樂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在歌唱時能控制聲音的輕重和節奏的快慢,能夠表現出小樹葉的`不同情感。爲達成此目標,我在圖譜的設計上做了一些改進,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來表明小樹葉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傷心、亮色表示開心;背景色塊形狀上高矮、長短的不同代表聲音高低和節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節奏快聲音高、矮長的表示節奏慢聲音低。在實踐操作中,我發現這個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過簡單的圖譜一方面幫助幼兒理解了歌詞含義、另一方面又讓幼兒掌握了歌曲節奏,真是一舉多得。

歌唱活動主要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幼兒學會唱這首歌,讓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感受這首歌。爲此,我在設計活動過程時,也是一步步深化,讓幼兒先從感受歌曲開始,接着再瞭解歌曲,然後纔是學唱歌曲,最後能夠扮演角色表現歌曲。

在感受歌曲環節中,幼兒通過聽老師有情感的演唱,發現兩段歌詞所表現的情緒是不同的,瞭解小樹葉爲什麼要這樣歌唱。在小朋友的敘述中,他們基本都能夠清晰感受到小樹葉離開媽媽後的傷感,還有回到媽媽身邊的高興,還有個別幼兒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傷心的哭了起來。在瞭解歌曲環節,幼兒再次欣賞歌曲,說說聽到了什麼,老師出示圖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訴,通過引導讓幼兒發現圖片傳達的含義,理解歌詞內容以及圖譜含義。然後在學唱部分,我用對比分明的兩種狀態演唱歌曲,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最後的角色扮演本來在設計時是分組演唱,可在教學中發現小朋友的情緒很高,於是臨時添加修改了這個環節,分別邀請兩個小朋友來扮演黃樹葉和綠樹葉,我來扮演大樹媽媽,請大家給他們伴奏演唱,他們來表現不同的兩段內容,小朋友的表現力真不錯,表演黃樹葉的幼兒很傷心的離開了,飄落到了別處,綠樹葉高興的回到了媽媽身邊。活動本該到此就結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興趣很濃,於是我在延伸活動中,讓小朋友繼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選好搭檔邊唱邊演。

通過這次音樂活動,我感受到要想讓幼兒學會一首歌,首先得讓他了解歌曲的背景、裏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過圖譜輔助手段幫助他們記憶歌詞,當然圖譜不是簡單的歌詞的呈現,也可以包括節奏和情感;最後對歌詞內容的動作神態表現,讓他們更進一步理解歌曲的涵義。我相信只要我們平時教學時多用心,肯定還能發現更多更加恰當的方法,讓幼兒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會唱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藉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活動準備

1.課件:搖籃曲

2.課件:哭聲

3.布娃娃每人一個,把桌子佈置成小牀。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娃娃哭聲。

教師:你們聽什麼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小娃娃爲什麼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

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

《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並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着這首歌曲你們想幹什麼呀?

(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啓發、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

《搖籃曲》是爲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

三、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教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麼動作呢?

(引導幼兒嘗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

老師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教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麼樣?

3.教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牀”(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們放到小牀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

並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

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

(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

搖籃曲的優美、溫柔和寧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通過剪貼對水中、陸地、天上的動物進行分類,大膽表述自己分類的理由。

材料準備:

兩個交集圖,與交集相配套的動物卡片,剪刀、糨糊人手一份、小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動物住的地方都一樣嗎?請你舉個例子(如:魚喜歡住在水中;小狗喜歡住在陸地上;鳥喜歡在天上飛……)

二、送動物回家

1、觀察第一組動物,將動物剪下,分別將它們粘貼到該進入的圈內,並大膽說明理由。

陸地上生活的動物:豬、狗、雞

水裏生活的動物:蝦、魚、

陸上水裏都能生活的動物:龜、鴨、鵝

2、觀察第二組動物,將動物剪下,分別將它們粘貼到該進入的圈內,並說明理由。

會飛的動物:蜜蜂

會走的動物:兔、狗、羊、牛、猴、

又會飛又能走的動物:大雁、麻雀、丹頂鶴、鴿子

三、討論檢查

幼兒間互相檢查動物居住的地方是否正確,自由談論進入交集處動物的.理由。

四、延伸活動:添上其他的動物,試着分一分,畫一畫、說一說。

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爲幼兒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首先,第一個環節我讓小朋友幫每棟樓貼上門牌號碼。幼兒對樓層與樓層之間的房間號碼不懂得其真正的含義。而我也正忽略了這個問題。導致幼兒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出現很大的困惑。

第二個環節幫小動物分類並送小動物回家,我在房子上貼上了各類小動物的圖片。這個是我有欠考慮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限定了想幼兒的思考能力。

本次活動對幼兒來說總體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參與性也比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時幼兒接觸這樣的操作機會比較少,在實際操作起來遇到了較多的困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主題說明:

幼兒天生就具有和自然親近的本能,能夠以自身的感受體驗自然的喜怒哀樂。因此,對老師來說,能夠和孩子分享自然界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幼兒所能學到的關於自然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然界是充滿美好和神奇的。說到了神奇,孩子們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就表現出了他們對神奇的自然的嚮往。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我們可以去放風箏、去郊遊,尋找春天的景色,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找春天》是這一主題的一部分,藉以這個活動,讓幼兒瞭解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關注自然的不斷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環境創設:

1、教師與幼兒共同佈置教室,增添有關春天的畫面。

2、在植物角中培育種子。

3、設立氣象角,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觀察天氣,在氣象角中給予記錄。

家園共育:

1、家長在週末的時候帶幼兒出去遊玩,到公園中散步。

2、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尋找有關春天景色的圖片。

3、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瞭解春天這一季節的天氣變化。

區域活動:

1、美工區:

撕貼畫:小樹發芽了。

紙 工:美麗的花朵

繪 畫:漂亮的蝴蝶

2、語言區:

看圖講故事:三隻蝴蝶

3、觀察區:

種子發芽了:觀察植物角的種子發芽情況,並做記錄。

活動名稱:找春天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用完整地句子說說春天,感受春天的.到來,瞭解春天。

2、引導幼兒在鈣塑板上作畫,以鈣塑版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情感與體驗。

3、通過繪畫,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

活動準備:故事《響亮的大鼓》。

鈣塑板人手一塊、塗好顏色的底版、油墨、滾筒、及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小故事《響亮的大鼓》

青蛙在洞裏睡大覺,他已經睡了一個冬天了。突然,外面響起了轟隆轟隆隆的聲音,把他吵醒了,他伸伸懶腰問:“是誰在敲大鼓呀?”洞外沒有聲音。

青蛙只好爬出洞,看見一直螃蟹問道:“是你在敲大鼓嗎?”螃蟹說:“沒有呀!”

青蛙看見一隻蝸牛就問:“是你在敲大鼓嗎?”蝸牛說:“不是呀!”

青蛙來到小河邊,看見遊着的一條紅鯉魚又問:“是你在敲大鼓嗎?”紅鯉魚說:“不是,不是,是雷公公敲大鼓告訴大家,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

青蛙聽了,高興地唱起歌來:“呱呱呱,呱呱呱,春天來了,天氣暖和啦,快出來玩吧!”

二、討論

“是誰那麼吵”,小草叫嚷着鑽了出來:“哎呀,是春天來了,真是太好了,我又可以快快長大了。”

春天了,除了小草以外,還有誰也出來了呢?

春天的天氣真暖和,我們來找找春天吧。

三、創造要求

小朋友,把你找到的春天畫出來。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將畫面畫滿,然後用點、線充實畫面。

2、提醒幼兒在繪畫時,注意線條要有痕跡。

3、完成構圖的幼兒可以上油墨,將畫拓印出來。

4、引導幼兒上油墨要上的均勻,避免拓印出來的效果不好。

五、引導評價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小朋友都找到的春天,看看美麗的春天。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春天區角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