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班音樂活動:鑽泥巴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能用動作表現種子“鑽”出泥土的樣子。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種植種子,觀察其發芽過程。

2.《小豆豆發芽了》教師教學資源,《鑽泥巴》。

活動過程

1.認識小豆子。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什麼?(是豆子)你們知道小豆子是怎樣發芽的嗎?

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小豆芽,小朋友們來看一下,你看到的小豆芽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小豆芽的樣子。

2.瞭解豆子發芽的過程。

師:小朋友老師帶了一段有關小豆芽的生長全過程的.視頻,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小豆芽是怎樣發芽的。

教師播放課件《小豆豆發芽了》。

3.學唱兒歌,並初步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

師:小朋友,小豆芽是從哪裏鑽出來的?(泥土裏鑽出來的)誰能來學一學小豆芽鑽出泥土的樣子?(個別幼兒模仿一下)小朋友們學得真像,都能把小豆豆發芽的過程表現出來,那今天老師也把小豆豆從泥土鑽出來的過程編成了一首兒歌,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兒歌《鑽泥巴》。

4.組織幼兒學習兒歌《鑽泥巴》。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圖文並茂表現兒歌《鑽泥巴》,便於幼兒學習。(3遍)

(3)引導幼兒加上手的動作學說兒歌。

“小豆豆,種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發了芽,鑽泥巴”。(雙手合掌。)

“鑽一下,”(雙手合掌往上鑽。)

“動一下。”(雙手合掌左右扭動。)

“鑽呀鑽呀鑽得快,”(雙手合掌左右扭動)

“鑽出兩片小葉葉。”(雙手打開變成兩片小葉葉)

5.引導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種子發芽的經過。

6.請幼兒分組扮演小豆芽,邊念兒歌邊用身體隨音樂做有趣的動作,表現豆芽“鑽”出泥土的動作。

延伸:

師:請小朋友跟着老師到外面去種豆豆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家人、教師和同伴的愛。

2、學習發現他人的優點並欣賞他人,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獎勵品(貼紙)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你們知道自己有什麼優點嗎?(請能力強幼兒說說自己的優點)

教師:我認識幾個小朋友,我們來看看他們身上有什麼優點吧!

教師:(教師講述1——2個小朋友的事例,讓幼兒仔細聽,在聽的過程中發現小朋友身上的優點)

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叫小明,他會畫畫,還會游泳。但在幼兒園裏,他好像不太受小朋友們的歡迎,因爲他總是不太愛說話。有一次,一個小朋友摔倒了,小明趕緊將他扶起來,還把自己的椅子讓給他坐。

教師:誰來說說小明的優點在哪呢?(請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明的優點是他很有愛心,願意幫助受傷的小朋友,還把自己的凳子讓給受傷的小朋友坐。

教師:老師還認識一個小朋友,她叫丫丫,她很有禮貌,在幼兒園裏很受小朋友的歡迎。小朋友沒玩具了,她會把自己的玩具借給他玩,還會幫助老師整理玩具。上課也很認真,會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很喜歡她。

教師:你們知道,貝貝的優點在哪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丫丫的優點是,她會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會幫助老師做事情,上課也很認真。小朋友們要不要向小明和丫丫學習呢?

二、將這些經驗遷移到自己的班級中,引導大家發現不太愛表現的幼兒的'長處。

教師:其實,在我們班裏,每一個小朋友的身上都有優點,比如xx(幼兒的名字),你知道他身上有什麼優點嗎?

教師:(幼兒回答,教師擴展、補充幼兒的發言)現在老師要爲有優點的小朋友貼上貼紙,並鼓勵他們繼續加油。

三、請幼兒以“悄悄話”的形式傳遞自己對別人的喜愛。

教師:教師通過與一個幼兒表演“悄悄話”的形式來引起全班幼兒的注意。

教師:剛纔我和xx(幼兒的名字)在做什麼?我對xx(幼兒的名字)都說了什麼呢?現在請他來說一說吧。

教師:我和xx(幼兒名字)說悄悄話,我告訴他“你上課很認真,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回答的好。我想和你做遊戲。”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優點,你也可以像老師一樣用悄悄話的形式告訴你的好朋友。小朋友在班上也有自己喜歡的朋友吧,現在你們也去找他們說句悄悄話吧!(幼兒尋找自己的朋友,並和他說一說悄悄話。)

教師:誰能告訴我,你對朋友說了些什麼?別人又對你說了些什麼呢?教師:教師在幼兒園時,可以幫助幼兒理順語句,用合適的語句來表達。如“你畫畫畫得好,我想和你做好朋友!”

四、教師總結內容。

教師:今天我們在幼兒園裏和小朋友還有老師說了悄悄話,回家以後還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一說悄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學習目標:喜歡朗誦兒歌,並根據兒歌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幼兒製作的小船。一盆水。兒歌《小船搖》(《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4頁)。

形式:小組

活動過程

1. 出示《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與幼兒一起朗誦兒歌《小船搖》。

小船搖

小動物,坐小船,

小船水上搖呀搖,

大風吹,呼呼呼,

小船快到彩虹橋。

2. 與幼兒討論兒歌並嘗試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

3. 準備一大盆水,請幼兒把自己的`小船放在水盆裏,觀察自己的小船前進的情況。

4. 提議幼兒兩人一組,進行賽船比賽,請他們用嘴巴吹,看誰的船最快到終點。

5. 請幼兒用扇子扇動小船進行賽船比賽。

6. 完成後,請幼兒說說用嘴巴吹和扇扇子產生的風力有什麼不同,哪種風力能讓船走得更快。

活動評價

能朗誦兒歌《小船搖》。

能用不同的方法讓小船向前進。

能分享發現及表達自己的想法,知道哪種風力讓小船走得更快。

活動建議:

活動適合在比較暖和的時間和地方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我從語言角度出發,讓社會領域參與,經過掛圖激趣,逐句提問幫助幼兒完成活動目標並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以此培養幼兒的優秀品質。

活動目標:

1、知道兒歌的名稱——《花兒好看我不摘》。

2、初步瞭解兒歌的內容。

3、教會幼兒認識公園和紅色、白色,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品質。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師熟練地朗誦兒歌,正確地掌握髮音。

2、教具:貼絨或圖片、公園環境圖、紙花(白、紅)、絨布一塊,或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具,激發興趣。

2、問: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公園)

3、教師按兒歌的內容順序,運用兒歌的句子提問,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兒歌的句子和內容。

現在,老師再問大家,公園裏什麼開了?教師指花讓孩子們回答。(花開了)什麼顏色的花開了?(先指紅花,然後指白花)你們說,公園裏的花好看嗎?(好看)小朋友能不能摘花?(不能)對!花兒好看不能摘。今天咱們大家一起來學這首兒歌,名字就叫《花兒好看我不摘》,大家一起讀兩次。

4、教師將兒歌完整地朗讀一遍,再對着圖片念一次。

5、學念2遍,強調“摘、紅、花、裏”的讀音。

6、提問:今天學的兒歌叫什麼名字?

7、複習學過的兒歌。

8、小結與評價。

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知道有些物體會沉,有些物 體會浮,初步 感知沉浮現象。

2、製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小船,交流製作的體會。

活動準備: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車、塑料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

硬紙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紙、牙籤,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動形式:集體/小組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車,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車在水中的情況。(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況。(飄浮。)

3。 向幼兒提問:

把玩具車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觀察到了什麼?

車和船的外形有什麼不一樣?

船像什麼?

4。 出示塑料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請幼兒放在水中,看看哪些東西像船一樣浮在水面。

5。 老師示範利用紙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紙盒中央貼一小塊泡沫板;

用牙籤穿過彩色紙;

把牙籤插在泡沫板上。

6。 請幼兒嘗試自己做小船。

7。 請幼兒嘗試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來。

活動評價

能初步判斷哪些物體可以浮上來或沉下去。

能製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玩具船。

活動建議:

教師在組織本活動時儘量更多地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隨時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動。

將此活動延伸到家庭中,開展親子游戲,鼓勵幼兒探索家中各種物品的沉浮情況,並把新發現帶到幼兒園,和同伴、老師分享。

活動適合在暖和的時間或地方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和平衡能力。

2、鍛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3、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四個乒乓球板、兩個小球、障礙柱6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下樓之前,先在操場佈置好遊戲場地,選擇運球的兩條途徑,沿路各擺好3個障礙柱。

2、小朋友下樓後,讓他們有秩序地在操場邊上站好,老師告訴小朋友今天玩的遊戲叫做運小球。然後拿出兩個乒乓球板和另一個老師相互合作示範如何運送小球,講明遊戲規則。

3、將全班小朋友平均分成兩組,每組兩邊平分,對運小球。

活動提示:

1、手不能觸碰小球。

2、沿途如果小球掉下,需在撿回後從原來的位置繼續運球。

活動反思:

情景描述: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一開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排在後邊的小朋友總是往前擠,從而導致隊伍起點不斷地向前靠攏,縮短了運球路程。並且有些小朋友不懂得接力的規則,隊伍亂排,以至於最後隊伍並不是平均分配,很難有比賽的性質。

活動分析:

遊戲過程中出現一些混亂的情況多數是因爲規則不明確和遊戲重複性高時間過長造成的。

反思調整:

1、應該在起點設立一個標誌物,標示起點。

2、遊戲中出現規則模糊時需要再一遍跟小朋友們講明規則。

3、障礙設置應該更加豐富一些,最後有難度的遞進。

小百科:球體在任意一個平面上的正投影都是等大的圓,且投影圓直徑等於球體直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觀察認識不同形狀的被子,感知理解太陽曬過的被子是香香的、暖和的、鬆軟的。

2.通過連線給動物找被子的活動,感知認識不同顏色的被子以及有趣的故事內容。

3.喜歡玩尾巴游戲,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捉尾巴游戲的快樂。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認識不同形狀的被子,感知理解太陽曬過的被子是香香的、暖和的、鬆軟的。

難點:通過連線給動物找被子的活動,感知認識不同顏色的被子以及有趣的故事內容。

教學活動準備:

1、經驗:教師和幼兒一起曬被子,幼兒有感知太陽香的'經驗。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圖片:小豬、小貓、小山羊、小兔、小松鼠。

(一)教學過程:

預設環節設計意圖

一)一幼兒自主閱讀故事《香香的被子》,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你摸過、聞過香香的被子嗎?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一篇故事《香香的被子》。

--引導幼兒翻至相應的頁碼,鼓勵幼兒自主閱讀故事,教師巡迴觀察瞭解幼兒的閱讀情況。

--教師:故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二)欣賞故事,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

(三)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連線給小動物找被子,重點感知認知不同形狀的被子。

--教師:你看到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曬得被子的什麼嗎顏色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分別出示小動物圖片,並在小動物的下方分別畫出不同顏色的被子(不按順序排列),然後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用連線的方式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被子。

--教師:故事裏的小動物爲什麼要曬被子?我們爲什麼要曬被子?

--帶領幼兒看圖片講述故事。

在開始導入部分,第一次我選用了第三人稱"小豬",讓它來引出故事,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出示掛圖,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出示掛圖時,我沒有讓幼兒仔細看圖,只顧自己講述故事,幼兒的興趣就不是很濃導致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不是很透,對於引出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鋪墊的也不是很明顯,第三環節是完整欣賞故事,由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不透在這一環節角色的對話,幼兒就很難完整的說這句話了,最後我是用了一個角色表演,幼兒自由選小動物練習故事中的對話,孩子們對於小動物很感興趣,但是不能完整的說故事中的話,孩子的注意了就轉移到了動物的圖上,整節課在重點練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體現的不是很明顯。

(四)遊戲《捉尾巴》

教師:小松鼠有一條鬆軟的被子尾巴,你們有尾巴嗎?老師送你們每人一條尾巴,我們一起來玩捉尾巴游戲好嗎?

遊戲的加入,讓孩子在太陽下快樂的學習。

教學反思:

《香香的被子》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而且故事貼近幼兒生活,知道曬太陽的作用,培養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對於曬被子的好處經驗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知道被子放久了,上面會有很多細菌,要讓太陽公公用陽光消滅它們。被子溼了,也要用太陽光曬一曬。在故事講述時,幼兒聽的很認真,很快知道故事裏的三個主人公的大致對話,我也讓幼兒嘗試跟着老師講故事,說說主人公在裏面的對話,幼兒還是樂意說說的。並將ABB形式的形容詞作爲本次活動語言學習的重點,孩子們一開始對這樣的詞覺得很滑稽、有趣,於是我就藉機將孩子的這個發現強調,幫助孩子理解,豐富了孩子詞彙,並嘗試運用這些語言,孩子們興趣濃厚。

在活動中,重點的不突出,對於故事的不理解,孩子在練習角色表演時,對話就不是說的很好,第二次把圖片出示先讓幼兒觀察,再講述,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就吃得透點,對於動物的對話就做好了鋪墊,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有生活來的故事,再有故事回到生活,把活動昇華,讓幼兒的經驗也有所提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引導幼兒學會唱《小貓歌》。

2.讓幼兒體驗2/4拍節奏特點。

3. 培養幼兒感受與同伴之間交流的快樂。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貓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貓媽媽頭飾一個;

經驗準備:認識貓咪的外部特徵及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一)導入師: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出示小貓頭飾)小朋友們,老師手裏面拿的是什麼?對了,是小花貓,今天我們要學唱一首新歌,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小貓歌》,在唱歌之前我們先來練聲。

(二)練聲

二、基本部分1.老師範唱幼兒欣賞。

提問:(1)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2)歌詞裏唱了什麼?

(3)小花貓是怎樣叫的?

2.再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節奏及歌詞內容;(1)教師範唱第一段歌曲。

提問:①歌詞裏都有誰?(小花貓)②小花貓在做什麼?(和貓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師:好的.,現在小花貓躲好了,貓媽媽要來找小花貓了,那貓媽媽有沒有找到小花貓?

(2)教師範唱第二段歌曲。

①貓媽媽有沒有找到小花貓?

3. 帶領幼兒熟悉歌曲節奏。

(1)教師和幼兒邊練歌詞邊打節奏。(按照歌曲節奏拍手,練習2遍)(2)教師按照歌曲節奏教給幼兒動作。(練習根據幼兒學習情況定)4.學唱歌曲。

(1)教師分句教唱。(教唱時一邊拍手一邊唱歌)(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唱歌;(3)教師帶領幼兒跟着伴奏完整唱歌(4)帶領幼兒跟着伴奏完整唱歌,一邊唱歌一邊表演。

5.複習歌曲。

(1)教師扮演老花貓,幼兒扮演小花貓戴上頭飾演唱歌曲;(2)按歌曲分兩組接唱,邊唱邊做動作,一組扮演小花貓,一組唱扮演老花貓;(帶上小花貓和老花貓的頭飾)(3)鼓勵幼兒自願表演分角色接唱。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對幼兒的歌唱表現進行評價,對幼兒進行適當的表揚。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邊唱歌一邊玩"捉迷藏"的遊戲。

活動反思:

我們發現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躲貓貓這個遊戲,因爲它具有神祕感。在這個活動中,可以充分體現良好的師幼互動並培養了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在聽完《小貓歌》之後,老師以貓媽媽的身份進入遊戲,更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雖然它是一個簡單的音樂遊戲,但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玩,也知道大概的意思。我們先讓幼兒表演小貓是怎麼走路的,通過遊戲幼兒知道了小貓走路是輕輕的。遊戲開始時,我們先說清楚遊戲規則、遊戲範圍。如果離開這個範圍,貓媽媽就找不到小貓。第一段是小貓的音樂,讓孩子模仿小貓的動作,當唱到相應的歌詞時,能夠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第二段是貓媽媽出場,唱到歌詞的最後找出小貓。在這節課上,孩子都能主動的參與到遊戲中,大部分幼兒能跟着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