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2.初步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徵與其傳播方式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種子供幼兒觀察。

2.《種子的旅行》PPT

3.蒲公英、蓮子、蒼耳、豌豆、野葡萄、鳳仙花、柳樹、榆樹、黃豆、油菜花種子等圖片。

活動過程

1.遊戲“種子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外部形態,猜測、討論種子的傳播方式。

討論:這些種子都是什麼植物的種子?它們長的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是怎麼傳播的?

2.請幼兒觀看課件《種子的旅行》,瞭解蒲公英、蓮子、蒼耳、鳳仙花、野葡萄的傳播方式。

(1) 播放蒲公英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蒲公英種子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傳播的?

遊戲:小傘兵。

請幼兒做蒲公英種子,教師扮演風,風大飛的幅度大,風小飛的幅度小,風停種子落地找到了新家。

(2) 播放蒼耳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蒼耳種子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傳播的?

請幾個幼兒將蒼耳種子放到衣服頭髮上試一試,直觀感知蒼耳種子外部形態特徵與其傳播方式的關係。

(3) 播放蓮子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爲什麼蓮子會隨着水流去旅行?

(4) 播放鳳仙花、野葡萄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像鳳仙花的種子一樣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傳播的?

遊戲:彈射豆莢,請幼兒做豆莢,教師扮演太陽,豆莢成熟後將豆子彈出。

小結:原來種子們有許多種傳播的方法,由於它們的外形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所以傳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樣很輕的種子,可以藉助風的力量旅行;像蒼耳一樣身上長滿刺的種子,可以藉助粘在人或動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蓮子一樣生活在水的地方的種子,可以藉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鳳仙花一樣的種子可以藉助太陽的暴曬,用自己的力量彈射出來去旅行。

3.遊戲:考考你

出示柳樹、榆樹、油菜花、水葫蘆、蒺藜等植物的種子圖片,請幼兒通過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徵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

4.觀看視頻《植物的生命脈動》,幼兒討論:種子爲什麼要去旅行?

引導幼兒瞭解種子旅行是爲了繁殖後代。

5.結束活動:我帶種子去旅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目標:

1、學習在表格中根據單個圖形勾畫特徵,以及根據勾畫的圖形特徵畫出具體的圖形。

2、發展幼兒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感受在遊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二、準備

教具:表格圖兩張、大小顏色形狀標記若干。

學具:彩色圖形人手一個、(大小顏色形狀)的標記卡、操作材料人手、幼兒人手一支鉛筆和一盒油畫棒。

三、過程

1、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有許多彩色的圖形寶寶來找我們小朋友玩遊戲了,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看看它們是誰呀?,(自由交流、個別介紹,引導幼兒將三種特徵完整表達:如大的紅色的正方形、小的藍色的圓形……)

2、遊戲《找朋友》。

師:圖形寶寶要跟小朋友玩個“找朋友”的遊戲,它們的標記朋友在哪兒呢?(在椅子上)我們聽着音樂一起去找找看,找到後就坐下來,看誰找得快。(幼兒玩遊戲三遍,規則是玩過一次後圖形寶寶要交換,接着在玩。)

3、根據單個圖形勾畫特徵

(1) 師:圖形寶寶可厲害了,它們還會玩“跳格子”的遊戲呢,看這裏有哪兩位圖形寶寶呀?在圖形寶寶的前面有兩個跑道,每個跑道里有好多小格子,跑道上面有什麼呀?這個遊戲該怎麼玩呢?它們的規則是:每個寶寶只能在自己的跑道里跳三個格子,不過可不能亂跳,跳錯你就犯規輸了,假如你是這位圖形寶寶,你會怎麼跳呢?誰來試試看?(請個別幼兒來試一試,並在跳過的'三個格子裏打“√”的記錄下來)

(2) 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師:小朋友,真聰明,這麼快就看懂了,你們會玩這個遊戲了嗎?那好,現在我們來個比賽,你要扮演兩個不同的圖形寶寶,跳一跳,並用“√”記錄下來,看誰跳的又對又快。(分蘋果、西瓜、香蕉、草莓四個組進行比賽)

(3)展示幼兒操作材料

師:我們看看,全鉤對了嗎?(小朋友檢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給正確的一組獎勵紅五星。)

4、根據勾畫的圖形特徵畫出具體的圖形。

(1)師:圖形寶寶可真調皮,它們躲起來了,又來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了,你們知道是誰躲起來了嗎?(引導幼兒看一看讀一讀每一行中的特徵標記,然後說出是什麼圖形,並在該行最前面的空格中畫出圖形)

(2) 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看特徵畫圖形。(提醒幼兒圖形的大小畫的時候看起來要明顯)

5、活動

展示幼兒操作材料,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情況,鼓勵幼兒在操作中要專心、細心,操作後還要說一說,養成自己檢查的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這個班級是剛剛接手的,對於這幫孩子來說對我還是比較陌生的,而我也是一樣。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下來,我發現這羣孩子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拖拉。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喜歡慢吞吞的,喜歡拖拉。所以, 就設計了這麼堂課《等明天》,通過故事、圖片、動畫的形式讓孩子知道“今天的事情必須今天做,不能做等明天”和一些時間上的名詞。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小猴子坐等明天,所以一直蓋不成房子,教育幼兒今天的事兒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2、學習詞“昨天”、“今天”、“明天”,詞組。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重點、難點

1. 讓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一去不復返的, 感受時間的價值,體會時間的寶貴。

2. 教育幼兒做事情不能拖拉,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頭飾和手偶:小猴、小松鼠、青蛙、大象、刺蝟、狗熊、小兔;故事背景;故事圖片;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 森林裏,大雷了、閃電了。我們知道那是要幹嘛了呀?(下雨了)對啊!於是呀!我們的故事也要開始了。教師講述故事《等明天》第一段;開始到等明天,天晴了我就造一幢大房子!

提問:森林裏怎麼了?(下雨了)

誰急得在那兒轉來轉去呀?(小猴子)

最後它上誰家了?(小松鼠)

小松鼠問它爲什麼不回自己家的時候,小猴子是怎麼說的?(我 我正要造呢?等明天,天晴了我就造一幢大房子!)

二、 繼續聽故事 至 “第二天到等明天吧!”

問:這第二天,果然是一個大晴天,可是這個小猴子在幹嘛呀?(睡覺)

小松鼠推推它說了什麼?(小猴子,小猴子你的大房子呢?)

小猴子是怎麼說的?(我 我困死了,等我睡好了,就來造房子。)可是後來小猴子的房子有沒有造好呀?(沒有)你是怎麼知道的?(恩,今天是來不及了,等明天吧)

三、 聽第三段“第三天到最後”

提問:第三天,當小松鼠碰到小猴子的時候,小猴子在幹嘛?(在樹林裏閒逛)

經過小松鼠的提醒後小猴子開始蓋房子了嗎?(它東轉轉,西溜溜;一會兒盪鞦韆,一會兒吃野果。)

結果它有沒有蓋成房子呀?(沒有)它是怎麼說的(糟糕!天都要黑了,怎麼造房子呀!沒辦法了等明天吧!)

一個月過去了,大夥都颳着臉蛋羞它,小猴子聽了氣的要命,決定要造一間大大的房子給它們看。它又是砍樹,又是割草,忙的滿頭大汗。可是,房子造成了嗎?(沒有)它幹什麼去了呀?

最後,小猴子的房子有沒有蓋成呀?(沒有)

得出結論: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完成。

四、觀看錄象《等明天》 。

教學反思

首先:在教材方面準備的很充分;但是,整堂課下來,教師講述的過多,和孩子的互動過少;

其次:整一堂課氣氛不夠熱烈,也許是教師的重點不明確。

最後,以幼兒最喜歡的動畫片爲教材引起孩子的注意這點很新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瞭解小屋快樂的內涵。

2.欣賞並感知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課件、空白小房子兩間、若干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鵝卵石吸引幼兒注意,並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呀?(鵝卵石)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就用這些漂亮的鵝卵石搭了一間小屋,並給他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快樂的小屋”,你們猜一猜爲什麼叫“快樂的小屋”呢?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詩歌,感受了解快樂小屋的內涵。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優美的詩歌,聽完這首詩歌你就知道他爲什麼叫“快樂的小屋”了。小朋友可要認真聽呀!裏面都有誰來到了快樂的小屋(播放詩歌)?

欣賞完後提問:詩歌當中是誰給小屋帶來了快樂?

幼兒回答,教師再帶領幼兒二次欣賞。

師總結:小屋得到好朋友的幫助變成了快樂的小屋,小動物們也因爲利用自己的特殊本領幫助了小屋而感到快樂,咦,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小屋和他的好朋友們來到了我的教室。(出示課件,師朗誦詩歌)

(二)利用課件再次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欣賞完後教師總結:聽完這首詩歌,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啊?對,今天小屋因爲得到好朋友的幫助變得很快樂,而小動物也因爲自己的'特殊本領幫助了小屋也覺得很快樂,那我們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別人有困難,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別人得到我們的幫助會很快樂,我們也會覺得快樂。在這麼快樂的時刻,我們小朋友就跟着老師一邊大聲朗誦着詩歌一邊表演好看的動作吧!(放音樂、幼兒圍圓圈跳舞)

(三)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師:小朋友,你快樂嗎?那趕快回到座位上去,老師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呢!其實還有許多朋友,今天也想讓小屋變得更快樂,你們想他們會是誰?他們是怎樣讓小屋更快樂的?(幼兒回答,四個幼兒一組進行仿編詩歌並帶領全體幼兒表演、兩組)

(四)引導幼兒裝扮小屋,感受快樂,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師:哇,我們小朋友都變成了小詩人了,可是,你們看那邊有兩間小屋想讓自己變得更漂亮,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讓小屋變漂亮的物品,我們小朋友趕快動手來幫助他吧!(幼兒動手操作,過程中教師提問幼兒引導仿編詩歌中的句子)

【結束部分】

師:現在小屋變的這麼漂亮,小朋友你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幫助了小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現在就把我們快樂的心情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本課在教學設計時,儘量尋找一個結合點,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首先是改變了過去單一開掘人文價值的做法,在教學中儘量輔以對字、詞、句、段的訓練與品讀,同時在訓練中蘊涵對學生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本文寫作方法上始終以兒童視角、兒童語言、兒童心理敘述故事。同時,他賦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個簡單的搬遷,寫得充滿了濃郁的感傷和牽掛。

但是在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對小屋的情感時,處理得比較簡單,不夠細膩,應該逐步分析每一個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從孩子的視角,體味“懷念”這種情感。

此外,在本課教學導入時,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較爲成功。但在後面的教學中沒有延續這種做法,教學效果就不夠圓滿。應該圍繞“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就會使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訓練達到雙贏的效果,更加圓滿地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小百科:快樂,漢語詞彙,讀音爲kuài lè。快樂是人類精神上的一種愉悅,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是由內而外感受到的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比喻人的一種開心、高興的狀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學習辨別物體的輕重,並進行排序,瞭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學會使用輕重的詞彙來表述事物的特性。

教學準備:

1. 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物品(最好同樣大)如磚塊(半塊或三分之一塊)、木塊和泡沫塑料塊各一塊;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裝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樣大),裏面可分別裝小石頭、豆子和稻子(帶殼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稱一個(可以用筷子和繩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 幼兒每兩人一盤小石頭、一盤鈕釦、一盤木塊(數量相同)、一個天平稱(自制,也可不要)。

3. 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教學過程:

1. 比較兩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磚塊和木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怎樣才能知道?(用手掂)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重的交給教師。教師再出示木塊和泡沫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輕的交給教師。

(2)教師請幼兒找找活動室內有哪些物品比較重,有哪些物品比較輕,也可以回顧在生活中碰到過哪些不同輕重的物品。

2. 比較三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請幼兒猜一猜: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較重?哪包最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比較的結果。教師出示天平,講解如何用天平看輕重,然後用天平稱一下上述三種物品,驗證輕重給幼兒看。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三包物品同時比較時,怎樣來說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輕重,幼兒討論過後,教師小結: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時比較時,可以說最輕的,比較重的,最重的。然後請一名幼兒上來,再做比較,將三包物品從輕到重排隊,其他幼兒做評判。

(2)幼兒兩人一組,用手掂或用天平稱的方法比較手裏的小石頭、鈕釦和木塊的輕重,先找出不同輕重的物品,再按輕重排隊,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在天平上稱給幼兒看,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後,教師把最輕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與比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較,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後,教師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相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在兩包比較中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較時可能是輕的(或重的),在兩包比較中較輕的包,和另一包比較時可能是重的(或輕的)。所以說物品的輕重,要看和誰比。

3. 操作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4頁上的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班幼兒對故事有較強的體驗願望,但在觀察畫面、思考畫面與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繫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我們注重了幼兒的拓展體驗活動,希望幼兒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體驗故事中的情節。

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會非常投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以實踐、操作、體驗的活動形式,創設與讀本中的動詞相關的遊戲場景,引導幼兒在騎車的遊戲活動中,理解、感悟動詞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騎自行車(三輪自行車)的體驗活動,理解“騎”“越”“趟”“衝”等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完整敘事要素,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一件事。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騎自行車。

2、物質準備:大書及幼兒用書、適宜幼兒騎車遊戲的場地、自行車越過的障礙物。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騎車遊戲,理解故事中動詞的意思。

難點:體會動詞的含義並能正確使用。

活動過程:

1、大書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都喜歡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有什麼感受?爲什麼?(幼兒回答問題時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2、大書圖畫閱讀。

教師出示已被遮住文字的大書,引導幼兒逐頁猜想畫面內容。

教師:畫面上的小朋友騎自行車都經過了哪裏?每到一個地方,他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l:書上的小朋友騎着自行車經過大樹、小橋、小水坑、山坡。

幼兒2:這個小朋友繞過大樹;趟過小水坑;騎上山坡。

教師:小朋友們在騎自行車時做過這些動作嗎?

幼兒1:我也騎着車繞過大樹,繞就是車把向一個方向圍着大樹轉一個圈。

幼兒2:我騎車時,遇到小水坑就會加速趟過去。

幼兒3:我騎車經過小橋時是越過去的。

3、大書文字閱讀。

(1)教師指讀文字,每指讀一頁,可以先請幼兒傾聽,然後再請幼兒跟讀。

(2)結合文字,引導幼兒說一說:書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間去騎自行車的?

(3)重點強調書中的動詞:“騎”“繞”“越”“趟”“衝”,每講到一個字請幼兒模仿,加深印象。

(4)請幼兒觀察、思考書中每一頁的句型有什麼聯繫,並發現:每一頁的句型都會重複前一頁的地點併到達一個新的地點。

(5)請幼兒仿照書中的`句型創編出自己在一週之中都做了些什麼事。例如,星期一,我……星期二,我……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

幼兒1:五一假期時,我和爸爸去旅遊。星期一,我們去了北海公園;星期二,我們去了天安門廣場;星期三,我們去了遊樂園;星期四,我們去了長城;星期五,我們去了動物園;星期六,我們去了回龍觀公園;星期日,假期快結束了,我們在家休息,準備第二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幼兒2:我幫媽媽做家務,星期一,我掃地;星期二,我擦桌子:星期三,我爲花澆水;星期四,我洗碗;星期五,我自己洗襪子;星期六我發碗筷;星期日,媽媽誇我是乖孩子。

(6)引導幼兒指讀小書,找出反覆出現的文字:星期、我、騎自行車。

4、拓展學習。

(1)引導幼兒來到戶外活動場地,觀察場地上已佈置好的各種障礙物,猜測活動內容。

(2)一名幼兒騎着自行車出現在幼兒面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幼兒分成四隊,分別騎自行車用書中提到的各種動詞穿越地上的障礙物。在通過後,大聲說出:“我……過了障礙,我勝利了!”引導幼兒通過實踐進一步感受詞彙所表達的含義。

幼兒l:我騎着自行車繞過飲料瓶。

幼兒2:我趟過皺紋紙做成的小水坑。

幼兒3:我衝過大門。

(4)幼兒創新活動:創新騎自行車越過障礙的方法,並用語言表述。

幼兒1:我越過了地板塊做成的小橋!

幼兒2:我繞過了椅子做成的樹樁!

幼兒3:我衝過了柱子門1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的:

1.複習有關漢字。

2.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及綜合分析能力。

3.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準備:

1.棋盤一張。

2.25張用硬紙片做的棋子(稍小於棋盤格子),分別寫有漢字。其中水果類5張,如:梨、蘋果、桃、杏、西瓜;乾果類5張,如栗子、核桃、棗、花生、榛子;蔬菜類5張,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黃瓜;農作物5張,如玉米、小麥、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張不寫字。

玩法:

1.將棋子字朝下,打亂擺放在棋盤的'粗格子裏,4位幼兒分別站在棋盤的一方,每人認一類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乾果、丙找蔬菜、丁找農作物)。

2.幼兒輪流翻棋子,翻時不能讓其他幼兒看見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後,就把字翻過來,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側的格子裏;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處,記住下次不去翻它。反覆輪流翻棋,誰最先找夠自己5枚棋子,誰爲勝。

提示:

1.爲提高遊戲難度,可將5枚空棋子寫上不屬於上述四類的其它漢字擺在棋盤中。

2.根據遊戲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寫其它類物品的名稱,如家禽類、植物類、文具類、樂器類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複習9以內的加減,提高幼兒的運算速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團結、協作、機智的品質。

活動準備:

自制大棋譜一張、骰子、操作卡、筆、投影儀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都愛下象棋,那你們下過旅行棋嗎?我們一起來下棋,來比賽,好嗎?

二、講解示範行走規則

幼兒分組,爲COCO隊和DUDU隊。

擲骰子,按點子數前行。每過一個關口,必須答出其中的題目,答對了繼續前進,答錯了則後退。

兩隊輪流進行,依次闖過各個關口。看哪一隊先到目的地。

三、幼兒闖關

A填空――在空格中填入相應的數字、點數

B虛擬購物――8元錢可以買哪2樣東西?花9元錢,你可以買到哪幾樣東西?

C趣味換算--幫助幼兒看懂圖意,學習簡單的換算

D看圖列式――學習連加、連減

E看圖列式――看示意圖列出加法或減法題並計算。

同隊的.幼兒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題目。

(同組幼兒合作完成各關的題目,大家共同作檢查,教師作適當的提示)

到達終點,城堡主人遇到難題了:他把房間的鑰匙混在一起了,讓我們幫他找出來。

四、幼兒找鑰匙配對

1、明確找鑰匙的規則:如何配對、塗色、做標記

2、幼兒按規則配對,看看誰找得快又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欣賞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韻之美。

2、鼓勵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大膽創編,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引導幼兒感受體驗助認爲樂的快樂情感。

4、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詩歌的理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螞蟻、蜜蜂、蜻蜓、颳風、下雨、天黑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放一段打雷下雨的音樂讓幼兒欣賞。聽完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讓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問:“打雷下雨了。小朋友們會怎麼做呢?”

3、小昆蟲們回怎麼做呢?讓我們聽聽詩歌裏的小昆蟲是怎樣做的?

二、師幼互動。

理解詩歌內容,韻律結構,擬人手法,感受詩歌中媽媽的關心和愛的情感。培養幼兒助人爲樂的品質。

三、完整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播放錄音詩歌,讓幼兒完整欣賞。

2、幼兒聽完後,提問:詩歌中講到了哪些小動物幫助了別人?

四、視聽結合,理解詩歌內容。

1、學習第一段。感受小樹葉和媽媽之間的愛以及小樹葉助人爲樂的品質。

1)、教師生情並茂地朗誦詩歌第一段,幼兒認真欣賞。

2)、聽完後教師提問:要颳風了,樹葉媽媽在擔心什麼? 小蜜蜂落水後,誰來幫助它的?怎樣幫它的?幼兒回答時,展示小蜜蜂站在小樹葉上在河中隨風飄蕩的畫面讓幼兒欣賞。

3)、幼兒跟教師學唸詩歌第一段後,再出示畫面,讓幼兒給畫面配音朗誦第一段。

2、學習第二、三段,

1)過度語:小蜜蜂在小樹葉的幫助下,安全地回家了。小蜜蜂看到別人有困難是,它會幫助他們嗎?那詩歌中的小蜜蜂和蜻蜓有沒有幫助別人,它們幫助了誰?是怎樣幫助的?

2)出示第二、三個小蜜蜂和蜻蜓幫助別人的畫面工幼兒欣賞。

出示問題:

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擔心什麼?小蜜蜂和蜻蜓分別幫助了誰?是怎樣幫助的?

3)集體交流: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擔心什麼?小蜜蜂和蜻蜓分別幫助了誰?是怎樣幫助的?

4)幼兒學唸詩歌,再請幼兒根據畫面配音朗誦。

5)教師小結;在大家的互相幫助下,媽媽的娃娃都平安地回到了家。

完整地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1)幼兒視聽結合,感受教師的配樂朗誦詩歌。

2)幼兒配樂學唸詩歌。

五、學習創編詩歌。

1、天下雨了,還有許多小動物沒有回家呢?他們會是誰呢?誰會去幫他們呢?怎樣幫助我

們呢?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楚地講述。

2、我們用詩歌中好聽的.句子送他們回家吧?先自由討論,再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好的創編集體朗誦。

教學反思

詩歌《回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小溪與大海、白雲與大山、寶寶與媽媽、等一對對依戀關係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瞭解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歸屬關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