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薦]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

[薦]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薦]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認識黃豆及製品,知道豆製品主要是用黃豆加工製成的,價廉物美。

2、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圖片:豆腐一塊,黃豆一把(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

2、黃豆爺爺頭飾一個。

3、幼兒操作材料黃豆爺爺找寶寶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⑴謎語: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營養很好,做菜做湯。

⑵出示豆腐,討論豆腐是用什麼作成的。(出示黃豆,讓幼兒知道用黃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東西叫豆製品)

2、遊戲“黃豆爺爺找寶寶”,認識其他豆製品。

老師戴上“黃豆爺爺”的頭飾,問:我的寶寶在哪裏?幼兒答:你的寶寶在這裏!(讓幼兒從操作材料中找出“寶寶圖”,如干絲、百葉、豆腐乳、麪筋、油炸豆腐果等)

3、幫助幼兒認識豆製品的價值。

引導幼兒討論:豆製品可以怎樣吃?

豆製品如果和魚肉放在一起燒,營養就更豐富、更全面了,請小朋友說說看,你吃到的豆製品是怎樣燒的?(千張卷肉、豆腐魚頭湯、豆腐果燒肉等)

讓幼兒知道經常吃豆製品,身體會更健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紙”的主題活動開展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小朋友們學習摺紙,婷婷折了個“紙盒”,引發了組內同伴有關“紙盒”用處的討論。當小桐說要用這個紙盒裝水喝時,大家開始爭論起來。有的說:“不行,紙盒不能裝水。”有的說:“可以,飲料就是用紙盒裝着的。”觀察到幼兒的這一興趣點,我從“紙”的主題出發,利用園內資源,設計了本次戶外科學活動“奇妙的紙”。

活動目標

1.通過“紙和水”的小實驗,進一步瞭解紙的特性、種類及其作用。

2.在對幾種類型的紙進行觀察、對比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科學就在身邊,樹立自信心,培養大膽操作、積極探索的意識和行爲。

3.體驗科學活動中合作和探索的樂趣,懂得愛惜紙,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在實施“紙”的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對紙的特性已有一定的認識。

(2)提醒幼兒活動過程中需進入戲水池,宜穿涼鞋參與。

2.材料準備:小紙盒(幼兒的美術活動作品、用普通紙製作)若干,特製紙盒(教師用廢舊軟包裝紙盒如牛奶盒製作)若干,小籃子2個,小盆或魚缸2~3個,小毛巾人手l條。

3.場地準備:園內的戲水池中投放若干小金魚;沿池邊的草坪上,以半圓形擺放幼兒的座椅。

活動過程

1.戶外情境觀察導入,調動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導入語:“今天,幼兒園的戲水池中來了一些小客人,是誰呢?一起去看看吧。”

(1)師幼來到戲水池前,圍圈坐在水池邊,師提示幼兒觀察水池裏的小金魚,鼓勵幼兒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感受,調動相關的生活經驗。

(2)師出示“小紙盒”,提出疑問,激發孩子探索“紙”的興趣。

師:“猜猜看,這些紙盒能幫我們把小魚從水裏邀請上來玩嗎?”

(3)幼兒圍繞問題展開初步的猜想和討論,師提議以實驗驗證。

2.情境探索活動之一:感知普通的紙遇水後的情形,瞭解紙的“吸水”特性。

(1)問題:“撈完金魚後這些紙盒有什麼變化?”

(2)操作要求:把鞋子脫後放好,帶着問題,自由取紙盒下水池裏撈金魚,隨時和身邊同伴交流觀察與操作的感受。

(3)師指導重點:

①提醒幼兒如果紙盒爛了不要灰心,可以拿新的紙盒繼續進行實驗。鼓勵個別膽小幼兒大膽嘗試。

②重視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操作時注意安全且不要弄溼褲子。

③滲透愛心、環保教育:要愛護小動物,不要用腳踢水或踩小金魚。懂得愛護環境、爛了的紙盒要及時放到指定的小籃子裏。

(4)結束探索,離開水池,擦乾手後坐在椅子上。

3.集中交流,引發進一步觀察與討論,激發再次探索的願望。

(1)引發幼兒回憶初次實驗過程,鼓勵幼兒交流感受並回答活動前提出的問題。

(2)鞏固實驗結果:出示裝爛紙盒的小籃子,讓幼兒嘗試表述並瞭解:因爲紙能夠吸水,吸了水後的紙盒容易爛,所以撈不到魚。

(3)啓發提問:“說一說你平時看到的紙吸水的現象。”(如,報紙會吸水等。)

(4)出示特製紙盒,持續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你們猜這些紙盒能夠幫助我們把小金魚從水裏帶上來嗎?一起再下水去試試看。”

4.情景探索活動之二:用特製紙盒撈魚,瞭解特殊紙的“防水”特性,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

(1)問題:“先用軟包裝紙盒撈魚,然後和上次撈魚的紙盒比比看,有什麼不同?”

(2)操作要求:

①自由選擇特製紙盒再次到水池裏撈魚,觀察撈魚後特製紙盒的變化。

②把撈到的金魚輕輕放到小盆或魚缸裏並點數,與同伴比多少,並用一個完整句式對同伴說:“我撈到了×條金魚。”也可以說:“我撈到了一條××顏色的金魚。”

③撈魚過程中要禮讓、不爭搶並愛護小動物。

(3)教師指導重點:和幼兒一起撈魚,引導幼兒注意撈魚的技巧,適時幫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兒,共同體驗撈魚成功的快樂。

(4)結束探索,將紙盒放入指定小籃子中,離開水池,擦乾手後坐在椅子上。

5.集體討論,瞭解特製紙盒能夠防水的原因,進一步認識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特性。

(1)引發幼兒回憶再次實驗過程,鼓勵其交流感受並回答活動前提出的問題。

(2)分別出示裝紙盒的籃子和裝了小魚的魚缸、小盆,啓發提問:“同樣是紙盒,爲什麼這次用的紙盒溼了後不爛呢?”

①師提議把特製紙盒撕開,幼兒觀察與探究紙盒能防水的“祕密”(見圖3)。

②出示裝了兩次實驗用紙盒的小籃子,引導幼兒對兩種紙進行比較並說說感受。

③經驗提煉,幫助幼兒認識有些紙能防水是因爲紙上加了一層防水材料如錫紙或塑料膜(適時出示幾種不同的防水紙盒讓幼兒觀察),而有了這些材料後,紙就不容易爛了並能防水、盛水。

6.經驗遷移:如何利用不同的紙的不同特性,使自己的生活更爲方便和美好呢?

師:“有了這些特別的紙,我們的生活就更方便了。你想用不同的紙做什麼呢?”

(1)啓發幼兒調動生活經驗和想象力,大膽講述。對於一些有創意的想法給予肯定。

(2)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歸納,進一步說明紙與我們的生活和環境的關係,提倡愛惜紙,保護環境。

活動延伸

1.投放更多類型的'紙盒進入區角,引導幼兒在調色、玩水等遊戲中探索更多紙的玩法,繼續感受不同種類的紙的特性。

2.在接下來的科學活動中,通過PPT等多種資源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紙的種類和特性,拓展知識面和思維。

活動反思

1.選材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徵。活動從本班幼兒的興趣點“紙盒的祕密”和“戶外有小動物的水池”人手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有效調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好奇心和求知慾。

2.創設支持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遊戲情境,寓教於樂。活動巧妙利用了幼兒身邊熟悉的環境和事物,創設了“紙盒撈魚”兩次遊戲情境,使科學小實驗輕鬆有趣,並結合層層深入的提問幫助幼兒在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中對比發現不同紙的特性,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科學。

3.注意在科學活動中整合其他領域的教育內容,尤其重視良好行爲習慣和品質的培養。讓幼兒在獲取成功喜悅的同時,既增強了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發展了多種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進入秋季,各種各樣的種子都成熟了。爲此,我們請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蒐集種子,準備在教室裏佈置一個“種子角”。在我整理種子的時候,小朋友們圍到我的身邊,爭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種子。有的孩子爲了驗證別人的說法,試圖用小手拿種子。大家擠成一團,差點沒把種子打翻。就在這時,一絲靈感閃現:對,何不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組織一次關於種子的活動,來拓展幼兒的經驗和知識呢?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給種子做標籤等活動,認識各種各樣常見的種子。

2、瞭解個別種子的生長習性,產生探索種子奧祕的慾望。

 三、活動準備:

貼有空白標籤的各種袋裝的.種子人手一份,數字標籤若干,水彩筆人手一支,展示板(圖一)、蝴蝶花記錄表(圖二)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

教師雙手合起來,請小朋友猜:“發揮你的想象,猜猜,老師的手裏有什麼?”“桌上的小筐裏也有許多種子,你找一袋,看看,它是什麼樣子?叫什麼名字?”

 2、認識、介紹種子

(1)請幼兒介紹自己手裏的種子。

師:“你找的是什麼種子?它是什麼樣子的?”

(2)給種子做標籤

首先,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種子發芽後的生長狀態。師:“XX種子發芽後,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然後,讓幼兒嘗試給種子做標籤。師:“每個袋子上都有一個標籤,請你動動腦筋,想個辦法,在標籤上做個標記,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種子。”

(3)給種子做數字標籤

師:“每袋種子的數量都一樣嗎?我們來數一數。數完後,找出相應的數字標籤貼在上面,好嗎?”

3、展示種子

(1)介紹展示板(圖一),重點向幼兒介紹數量、大小的匹配。

(2)把種子放到展示板的相應位置上。師:“讓我們根據種子的大小、多少,把它們送到展示板的相應位置上。”

4、瞭解個別種子的生長習性

(1)介紹蝴蝶花種子及它的生長習性(圖二)。師:“每樣種子都有自己的生長特點。這兒有一份介紹蝴蝶花種子的資料,我們來看一看。”

(2)介紹記錄表,請幼兒回家後完成。

師:“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這些種子的生長祕密。那我們用什麼方法能知道這些祕密呢?”“對了,我們可以問家長,可以查閱圖書,還可以上網查詢,更可以自己親自種一些種子……辦法很多很多,那我們就回去試一試吧!”

 5、活動延伸

關於種子的活動,可組織以上介紹的綜合活動,也可根據孩子的興趣,舉行種子收集、種子展覽、種子分類、種子遊戲(貼、穿、印、猜豆、做遊戲、做響罐等)、種子記錄(數量、標記、發芽)、種子猜想、種子探祕等等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小班教案《快樂的小兔》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體育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體驗遊戲歡樂的同時,培養要動腦筋的好習慣,通過多種玩法,引導幼兒發展爬、滾等墊上動作,鞏固幼兒雙手同時進行跳的技能,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快樂的小兔》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玩法,引導幼兒發展爬、滾等墊上動作,鞏固幼兒雙手同時進行跳的技能。

2、讓幼兒在體驗遊戲中歡樂的同時,培養幼兒要動腦筋的好習慣。

3、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墊子若干塊鋪成一片草地,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小兔,師生一起聽《小兔跳跳》音樂,模仿兔子跳和舞蹈,突出小兔活潑可愛。

2、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操節動作。(1)伸伸臂,除了向上伸還可以朝那個方向伸?(側平舉、後振、上舉等)(2)彎彎腰,還可以向什麼方向彎?(向後、向兩側)(3)踢踢腿,誰能和老師做的不一樣?(後踢、側踢)(4)蹦蹦跳,可以怎麼做的和別人不一樣?(單腿跳)

3、帶領幼兒跳過小河,來到草地,複習鞏固雙腳進行跳的技能,鼓勵小兔們想出許多辦法在草地上玩兒,然後分散到草地上玩耍。

4、集合,讓小兔分別說說剛纔是怎樣玩兒的,並個別演示,然後帶領幼兒做如下動作:(1)爬:雙手兩膝着地向前、先後、向兩側爬,注意動作連貫。(2)滾:象皮球一樣在草地上向兩側翻,要求動作輕巧連貫。

5、小兔分散到草地上自由進行爬、滾動作練習。

6、小兔躺在草地上,跟着兔媽媽做系列放鬆動作。

7、以小兔拔蘿蔔、回家吃蘿蔔結束遊戲活動。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圍繞目標,層層遞進,特別關注活動中細節的把握,致使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參與活動熱情高漲。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孩子們模仿小白兔去菜地拔蘿蔔的`過程中,有幾名幼兒在活動室來回跑,ldquo;孩子們,外面危險,快到媽媽身邊來rdquo;老師的一句話把所有孩子的目光吸引過來,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我覺得,教學細節的把握就決定着教學活動的成敗,願我們做幼兒教師的都來關注教學、把握細節,孩子們將會收穫更多。

小百科:兔是哺乳類兔形目兔科下屬所有的屬的總稱。俗稱兔子。生物學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兔形目。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爲什麼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④大公雞爲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⑥小弟弟爲什麼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纔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爲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爲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爲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爲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