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一、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二、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3、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四、活動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學習小樹葉勇敢、關愛媽媽的精神。

2、感受樂曲2拍子和附點的節奏性。

3、理解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用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的歌聲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1、音樂《小樹葉》、鼓一個。

2、經驗準備: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樹葉被風吹落飄動的樣子,傾聽樹葉發出的“沙沙”聲,與幼兒共同討論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的心情。

活動過程

一、入室活動。

1、節奏遊戲。

——教師用鼓敲出歌曲《小樹葉》的節奏性,重點是歌曲中第二和第七小節的節奏性。

——請幼兒跟着教師的`節奏一起做拍手、跺腳等不同的表現形式。

2、請幼兒說一說它和學習過的節奏遊戲有什麼不一樣。

二、歌曲學習。

1、欣賞音樂《小樹葉》,感受音樂節奏。

——請幼兒說一說聽過歌曲後的感受。

——請幼兒聽一聽歌曲《小樹葉》的節奏,說一說它是幾拍子的?

——邊聽邊拍手,重點感受歌曲中的附點和短音節奏性。

——請幼兒說一說,歌曲中的節奏性除了可以用鼓、拍手錶示,還可以用什麼樣的形式表現。

——教師播放音樂,大家一起來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中節奏性。

2、理解歌詞。

——歌裏面都唱了些什麼內容?

——小樹葉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小樹葉離開媽媽之後說了什麼?

——教師出示電子大書,引導幼兒一起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內容。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唱歌曲。

——歌曲的第一段大樹媽媽難過的心情,我們應該用什麼聲音來唱?第二段小樹葉用什麼聲音來唱?引導幼兒分別用輕柔,響亮的聲音唱兩段歌曲。

3、音樂遊戲。

——教師根據幼兒們喜歡的歌唱形式進行反覆演唱,提示用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的歌聲表現歌曲。

三、音樂遊戲。

播放音樂,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樹葉蹲在大樹旁邊,然後請幾個幼兒扮演大風。唱到“秋風起來了”時,就讓大風慢慢跑向大樹,用手摸小樹葉的頭,被摸到的小樹葉跟大風一起做各種飄的動作向四周散開。第二段音樂,小樹葉隨音樂舞蹈,最後回到大樹媽媽身邊。

活動應變

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活動學習用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的歌聲表現歌曲,第二次活動創編動作和遊戲。

活動延伸

可以進行樹葉拓印、樹葉拼貼畫等活動。

區角活動

音樂區:投放音樂和樹葉、大風的頭飾,讓幼兒邊唱邊跳,來感受歌曲的美妙,激發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科學區:收集各種樹葉供幼兒觀察、實驗。如用放大鏡觀察葉脈,將各種葉子進行分類,記錄樹葉枯萎、腐爛的過程等。

環境創設

戶外活動時請幼兒撿一些樹葉,製作樹葉拓印畫或樹葉拼貼畫裝飾主題牆。

家園同步

1、組織家庭成員玩一玩《小樹葉》遊戲。

2、和幼兒一起動手,把撿回來的樹葉,製作成不同形態的動物拼貼畫。

隨機教育

教育幼兒外出時,如果跟爸爸媽媽走散了,一定要勇敢學會請求幫助,找相關的服務人員等。

附錄:《小樹葉找媽媽》

秋天到了,一片楓葉飄落在地上,小兔子拾起來幫它找媽媽。

小兔子來到銀杏樹前,問:“銀杏樹媽媽,這是您的孩子嗎?”“不是,我的孩子是黃色的,像扇子一樣。”

兔子來到梧桐樹前,問:“梧桐樹媽媽,這是您的孩子嗎?”“不是,我的孩子比它胖,是黃色的。

小兔子來到松樹前,問:“松樹媽媽,這是您的孩子嗎?”“不是,我的孩子像針一樣,是綠色的。”

小兔子來到楓樹前,楓樹媽媽正在找孩子,看見被風吹跑的寶寶又回來了,楓樹媽媽笑了,小兔子也笑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圖譜提示理解歌詞內容,唱準“嘀嘀嘀嘀嘀嘀——答”樂句。

2、感受三拍子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活動準備:

1、課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節奏。

2、《小籬笆》歌曲 磁帶。

3、圖譜。

活動流程:

1、遊戲導入

師:“春天來了,開出你們的小汽車跟老師一起去郊遊好嗎”。(老師帶領幼兒用《小籬笆》中的旋律唱“滴滴滴滴滴滴——答”模仿汽車開動的聲音)

2、引導幼兒傾聽,感受歌曲

(1)、播放一遍歌曲錄音

提問:“歌曲中提到了什麼?”“唱出了春天的哪些變化?”

(2)、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

(3)、再次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驗證自己的想法。

3、圖譜學歌詞

(1)、出示圖譜

提問“誰能用好聽的句子說出這幅畫中有什麼?”

(2)、老師邊指圖譜邊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4、引導幼兒分析歌曲的節奏特點

(1)、“這首歌聽上去有什麼感覺?”

(2)、老師彈奏樂曲,讓幼兒隨音樂做拍肩、拍腿等動作。感受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體驗樂曲舒緩的感覺。

5、老師帶領幼兒通過遊戲學唱歌曲

(1)、老師帶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圓圈,通過跳圓舞曲的形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啓發幼兒想象;微風吹進小籬笆給人的感覺很連貫,很優美。幼兒自由創編三拍子的`舞蹈動作,老師帶幼兒把動作加到歌曲當中集體或分組演唱歌曲。

小結及反思

1、在看圖譜環節沒有讓幼兒之間以不同的形式互動交流。

2、在幼兒基本會唱歌曲後,讓幼兒表演了幾個單一的動作後就集體展示了,個別小朋友的興奮狀態還未被完全激發,應該再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孩子自由唱唱,表演表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練習繞口令,練習發準易混淆的字音"關(guan)","誇(kua)","瓜(gua)",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通過看圖文以及輪流接唸的方式學習繞口令。

3.樂意參與遊戲活動。

二、活動準備

1.圖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標記:西關隊、東關隊、誇各若干。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學習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活動難點:發準易混淆的字音。

3.指導要點: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圖文、注意傾聽、積極參與遊戲,在看圖文、玩遊戲的活動中學會準確念讀繞口令。

四、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交代規則:老師把"關"字說給一排的第一個人聽,一直往下傳,傳到最後一個人時大聲念出,若唸對那全體幼兒就跟着練習發"關"字的音。(同樣方法練習發"誇、瓜"字的.音。)

2.學習繞口令。

(1)教師朗誦繞口令。(提示幼兒聽一聽繞口令中有剛纔我們傳字遊戲中的哪個字)

(2)繞口令講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3)教師帶領幼兒朗誦繞口令1到2遍。

3.繞口令遊戲

(1)分組開展遊戲。

將小朋友分成"東關隊"、"西關隊"兩隊,採用輪流念繞口令的方法,進行遊戲活動。(提示幼兒念繞口令時,聲音響亮、清楚、正確的一隊就添上一個瓜,如果說錯了,就不給瓜。最後,數一數、比一比、哪一隊的瓜最多,就是勝利的生產隊。)

(2)教師和幼兒扮演角色,輪流接說繞口令,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遊戲規則。

教師:西關隊種冬瓜。

幼兒:東關隊種西瓜。

教師:西關隊誇東關隊的西瓜大。

幼兒:東關隊誇西關隊的冬瓜大。

(3)分組一對一開展遊戲。

分別請兩隊的幼兒,一對對地輪流接說繞口令。

教師和其他幼兒評判,教師分別在黑板上添畫冬瓜和西瓜。

教師帶領幼兒數一數"東關隊"的西瓜和"西關隊"的冬瓜數量,評出勝利者,並給予掌聲獎勵。

交換生產隊,遊戲重新進行。

4.小結你發現這個繞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關、誇、瓜)教師小結:原來,繞口令是由許多讀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詞組成的句子,念起來較拗口,念快時容易唸錯,只要我們平時多多練習就會讀得又快又準又好。

五、評價要素

1.是否積極主動參與遊戲。

2.是否念準、念清楚易混淆的字。

六、活動建議

1.日常生活動經常與孩子玩繞口令遊戲。

2.家長與孩子在家中玩類似遊戲。

附:繞口令

瓜兒大西關隊種冬瓜,東關隊種西瓜。

西關隊誇東關隊的西瓜大,東關隊誇西關隊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西瓜大,冬瓜大,今年的瓜兒個個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比較不同物體的下落速度,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2、提高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3、願意在自己的親自實驗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體驗探索科學奧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小塑料玩具、軟球、小沙包、手絹大小的布片等。

海報紙、記錄筆。開闊的場地。

活動過程:

1、遊戲:“誰扔得高?”爲幼兒提供多種材料的物品,讓幼兒試着扔一扔,看看什麼東西能扔得高?(引出幼兒對物體下落現象的經驗回憶,知道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落到地上。)

2、討論: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並作好記錄。

⑴你剛纔扔了什麼東西?它落下來的速度怎樣?

⑵再試一次,比較一下什麼東西落地最快。

⑶讓幼兒將自己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和幼兒一起統計各種物體下落的情況。

3、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然後討論:物體下落的速度與什麼有關呢?

⑴引導幼兒使用材料相同、形狀不同的物體,觀察它們扔上去和落下來的情況是怎樣的?(得出:物體的形狀會改變下落的速度。)

⑵引導幼兒使用相同形狀、不同材料的物體,觀察它們扔上去和落下來的情況是怎樣的?(得出:物體的材料會影響下落的速度。)

⑶引導幼兒比較剛纔使用的兩組材料,哪一個重,哪一個輕?(得出:物體的重量會影響下落的速度。)

4、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⑴我們有什麼辦法讓下落的物體比原來下落的速度慢一些或快一些?

⑵幼兒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的速度也快些;將玩具上放一個小手絹做成小降落傘向下落得慢些。

5、討論:你剛纔玩的什麼東西?你是怎樣改變它下落的速度的?

6、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和我們今天的發現相似呢?(如降落傘)

活動延伸:

1、活動區中,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對生活中的落體運用現象進行新的設計。

2、鼓勵幼兒繼續收集有關於落體現象運用的資料,並進行統計。

3、引導幼兒對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進行分類。(改變形狀、改變結構、改變重量等)

大班科學優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預設目標:

1、發現動物爲了生存而採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個捉迷藏的遊戲,我數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爲什麼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瞭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後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動物,它躲在了哪裏?

(觀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鑽到草叢中的動畫。)

2、 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鑽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麼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爲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現。

4、啓發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裏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麼保護自己的?

(講出一種,點擊出現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蝟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狸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幹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着音樂玩一玩,咦!怎麼了?老虎出來了,怎麼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所喜歡或參加過的運動項目。

2、藉助圖片和人物動作的表演,用簡單的線條表現不同人物的動態。

3、體驗將美術作品編成小故事的成功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幼兒晨練錄象、體育項目圖片(正面和側面形態)、黑色勾線筆、繪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錄象,並進行自由討論。

教師:你看到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在做哪些運動?

2、觀察運動圖片,感知人物的動態。

----教師: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運動?他的四肢是怎樣的?

----請個別幼兒上來模仿圖片中的運動,做一個身體動作給大家看(正面或側面的形象),引導幼兒觀察四肢的姿態。

----教師簡筆畫的方式在黑板上描繪出小朋友鍛鍊的身姿。

3、幼兒嘗試畫出自己所喜愛或參加過的運動項目,教師巡視。

鼓勵幼兒自由選擇,畫出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教師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在畫紙上畫出自己和同伴一起參加運動的情景。

4、遷移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運動場上,小朋友積極參與運動鍛鍊身體的情景。

觀看錄像有點吵鬧,所以我在放錄像之前提了要求。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觀看,去尋找。

活動反思:

在美術活動的講評時,我嘗試改變策略,讓評價活動不再以老師爲主角,而是注重體現幼兒的主體性,用信任的眼光尊重他們的看法,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變換採用幼兒個體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以及師生間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通過這些積極互動的.方法,鼓勵他們在美術作品中大膽的展開想象,自由的展現自我,釋放出各自的與衆不同,在欣賞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快樂中,激發幼兒和老師、和同伴之間的共同交流與分享,在輕鬆、友善、鼓勵、肯定的氛圍中,互相學習,相互發現,在共享成功的喜悅中共同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開展小組合作探索與交流分享活動,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

2、進一步瞭解各行各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熱愛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的情感。

活動準備:

事先構建三個合作小組、幼兒圖畫、與交通警察事先聯繫並攝像、投影儀、字卡(預檢——掛號——門診——配藥<付費>等。

活動流程

談話導入——幼兒交流分享——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最近,我們一起了解了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知道了每種職業所從事的工作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我們還成立了三個合作探索小組:超市小組、醫院小組、交通警察小組。大家還一起分頭進行了調查、尋找資料,今天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二、幼兒交流活動:

1、超市小組:

1)超市裏的購物順序是什麼?(幼兒圖畫)

2)超市裏賣些什麼東西?

3)幼兒交流:我們周圍有很多超市。(邊講邊出示相應的超市裏的塑料袋)

4)超市裏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分別是做什麼事情的?

5)超市裏發現的黃、白標籤各代表什麼?(出示實物、認識價格、比較價格)

6)介紹超市裏舉行的一些“買一送一”活動、發宣傳單、抽獎活動。(展示一些小資料、幼兒經驗介紹)那爲什麼要舉行這類活動?小組幼兒問: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們嗎?

:有了超市,我們大家購物方便了很多,超市裏的工作人員爲了我們的方便每天都辛苦地工作着,所以我們要做個文明的購物者,尊重他們的勞動。

2、醫院小組:

1)幼兒介紹看病的順序:預檢——掛號——門診——配藥(付費),看病爲什麼要預檢?

2)醫院裏有哪些工作人員?分別是幹什麼的?(瞭解醫院裏的一些科室

3)(幻燈)出示一幅幼兒的“問題畫”,由幼兒介紹畫面的意思。(共同解決問題)

4)我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那麼你們覺得是瘦好還是胖好?

5)出示一張憂鬱的圖片,問:圖片上的人怎麼了?(心裏不太高興,很憂鬱。)師:如果人經常很憂鬱的話,會得心理方面的病,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心裏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要告訴大人,或告訴朋友,這樣你就會心裏舒服一些。

:所以,我們大家知道了人的健康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健康,一種是心理健康,看身體方面疾病的醫生可以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心理醫生就可以保障我們的心理健康,只有身體與心理都健康,這樣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健康快樂的人。

3、交通警察小組:

1)共同觀看攝像:

2)幼兒分別交流問題(如果馬路上有車或有人闖紅燈或撞車了,那麼交通警察是怎麼處理的?如果天下雨交警叔叔還站在馬路上指揮交通嗎?交通警察在上班時做些什麼事情?小朋友該怎樣過馬路?……)(先幼兒之間問答,再請交通警察小組成員回答。)

教師:交通警察叔叔很辛苦的,不論颳風下雨都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爲交通秩序公正執法、堅守崗位,保障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保障了城市的交通暢通!

三、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他們的辛勤勞動保障了大家幸福的.生活!設計思路:近階段,我班正在進行《各行各業》的探索型主題活動,同時又結合“五一”勞動節,將“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這一教育目標結合起來,在班級中產生了三個不同的探索內容:超市、醫院、交通警察,孩子們能根據興趣自主結對,由此形成了三個合作探索小組,在小組合作活動中,通過教師引導、組內成員共同收集資料,對已有經驗回憶,對於各自探索的活動內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瞭解,通過本次的交流活動以達到經驗共享的目的,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