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7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感受夜晚時分與父母在一起的溫馨和快樂。

2、體會散文中安寧、祥和的意境。

準備:幼兒活動材料

過程:

一、我的夜晚。

--你喜歡夜晚嗎?爲什麼?

--晚上你會做些什麼?

--幼兒介紹自己在晚上的活動,晚上最常乾的事情,或者晚上喜歡呆的地方。

二、我喜歡長長的夜。

--有個孩子,他可喜歡夜晚了,你知道嗎爲什麼嗎?

--傾聽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兩遍。

--散文裏的孩子爲什麼喜歡夜晚?從哪裏聽出來的?

--討論:在長長的夜晚,你還想和爸爸嗎媽媽做些什麼呢?(如:聽爸爸媽媽讀故事、穿睡衣、和爸爸媽媽說話等)

三、閉目聆聽。

--請幼兒閉上眼睛,想象進入夜晚時刻。

--教師再次朗讀散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並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徵。

2.通過拼拼、貼貼、粘一粘、變一變等方法,表達對拼貼活動的喜愛之情。

3 觀察各種樹葉,知道它們大小形狀不同。

4.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活動準備:

前期有一些拼貼樹葉的經驗,PPT,各種形狀的樹葉,畫紙,漿糊,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觀察各種樹葉,知道它們大小形狀不同,能組合成各種圖形。

——散步的時候我們在地上撿了好多好多的落葉,這些樹葉的名稱和形狀我們都認識了。今天啊,這些樹葉要給我們來變魔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變了什麼魔術?

——你們看,他們變成了什麼? (金魚,傘)

——被你們猜出來了,樹葉又要變了,這回變成了什麼?(小貓)

——那如果把這片樹葉換一下呢,又變成了什麼?(帆船)

師小結:樹葉形狀有桃形、卵形、扇形、柳葉形、棗核形、圓形、掌形,……每一片樹葉和不同的樹葉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圖形。

二、教師師範樹葉的組合,幼兒一起想象。

——那今天老師也想來變一變這個魔術,把幾片樹葉放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麼。

——我們一起來幫老師想想看應該怎麼變,好嗎?

三、教師交代拼貼樹葉的方法和操作要求。

—— 小朋友可以先挑出樹葉,在畫紙上拼出圖形,拼圖時要注意,如果是拼一個物體,可以佈置在畫紙的中間部位,如果是幾個圖形,就要想好每個圖形的位置,要有疏有密,這樣纔好看。圖形拼好後,再一片片在樹葉後面抹上糨糊,貼在畫紙上,再用手壓一壓。最後,可以用彩筆添畫和裝飾,但不能太多,但不要塗在樹葉上,要突出樹葉拼圖的特點。

——幼兒操作,教師在旁指導。

四、講評,說說你的樹葉變成了什麼。

——你的樹葉變成了什麼?

——是由幾個樹葉在一起變成的?

——你是怎麼變的?

——有沒有誰也是變成了這個東西的,但是用了不用的樹葉變的呢?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瓢蟲特徵,體驗秋天之美。

2、區分同種深淺,嘗試對比配色。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範例,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這是什麼蟲?數數它身上有幾個小圓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兒?

小瓢蟲身上有幾種顏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什麼地方是紅色?

二、分辨深淺色

1、瓢蟲生活在哪兒? 怎樣讓葉子和瓢蟲的顏色豐富點呢?

2、引導幼兒找出顏色深淺的蠟筆(紅色和綠色蠟筆)。

三、幼兒創作

1、 瓢蟲的造型幼兒能否表現出黑點數量、腿的方向以及對稱。

2、 能否注意畫面的深淺配合。

四、引導評價

哪些地方深淺配合比較好?

活動延伸

瓢蟲是不是都是益蟲?

活動建議:

能夠啓發幼兒想象創作:在背景添畫上,不要注重強調深淺配合,而更應該引發幼兒想象瓢蟲生活的環境,添畫些葉子和草地等等,這樣作品更豐富,更美觀。

活動反思:

在美術活動中,評價也很重要,我儘可能提供給每個幼兒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允許他們之間存在不同之處,這對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不管美術活動結果怎樣,只要幼兒能認真對待並付出努力,那麼他們的作品就應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這樣有助於每個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活動無論是欣賞討論或者是示範講解,都凸現了瓢蟲特徵,什麼地方是紅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以及有幾個大小的圓點等。因此從作品中看,幼兒想象力豐富效果不錯。

小百科: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昆蟲,它的身體像半個圓球,頭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觸角很短,不太明顯,它的腳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爲它的翅膀有七個黑色的圓點點所以人們叫它七星瓢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運用比較的方法,感知空間,數量的變化。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發現變化。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教學準備:

教具:新增加玩具若干種,活動室桌椅,玩具櫃等擺設有所變化。

學具: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一頁“哪裏變了”,筆。

教學過程:

一,教室變了。

1,開學了,我們的活動室變了,換了一個新的教室,你們有什麼感覺?

能說說有什麼不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喜歡嗎?爲什麼?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發現活動室裏黑板,座位排放方向,位置的改變。

3,請你說說,怎樣放更好?

二,活動室裏的玩具變了。

1,活動室裏的玩具也有新變化,請你們把新玩具找出來,數一數多了幾種。

2,教師呈現其中一種新玩具(數量爲10個),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目測玩具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3,你是用什麼方法快速數玩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4,如果改變玩具的擺放方式,是不是能更快地數出總數?

5,幼兒將數量爲10個的玩具按某種方法擺放,並學習快速數出總數。如2個2個放在一起數,或5個一堆數。

6,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改變新玩具的排列順序,請幼兒說說與原來相比哪裏變了。

7,再次變換新玩具的排列順序,引導幼兒說出哪裏變了,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和判斷方法。

三,哪裏變了。

1,幼兒翻開活動材料“數學”第一頁“哪裏變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說說上下兩幅圖有什麼不同。

2,你是怎麼找到這些不同的?引導幼兒上下對應看。

3,一共有幾個地方變了?請幼兒將第二幅圖中有變化的地方圈出來。

4,說說這些不同點。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爲,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踊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並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遊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遊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遊戲,交待規則:

(1)遊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遊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遊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遊戲。

(3)共同進行遊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遊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遊戲,交待規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裏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遊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麼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並驗證本次遊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遊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並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幼兒討論:這麼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麼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並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幼兒興趣出發,對小班幼兒的“生成”內容進行探究

“有趣的豆寶寶”活動是在“春天”的主題背景下展開的。春天正是萬物復甦、播種莊稼的季節,幼兒也帶來了很多美麗、多姿的植物寶寶,教室裏的植物角越來越豐富。一天早晨,爲植物寶寶澆水的幼兒發現了一個露出一點點的紅薯芽,幼兒非常興奮,有的長時間地靜靜觀察,有的互相轉告……大家對此非常感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我們及時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 “有趣的豆寶寶”。

2、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挑戰性,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

結合小班幼兒發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標和要求,我們通過認一認、聞一聞、比一比等各種感知覺讓幼兒全面認識各種豆子。我們還增加新鮮的蠶豆、豌豆請幼兒剝豆,讓幼兒體驗豆子的各種特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在集體活動後,我們又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觀察門衛老伯伯種豆子,以及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種豆子,再次挑戰了幼兒對豆子特徵的觀察,並引發幼兒種植豆子的興趣,爲他們的繼續探索提供了空間。

3、親子互動,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分享活動的快樂

從幼兒帶豆子到幼兒園→觀察豆子→剝豆子→ 品嚐豆子,“有趣的豆寶寶”活動在教室裏開展得有聲有色,爲了讓幼兒更全面地瞭解豆子,觀察豆子的播種和生長過程,我們別具匠心地請幼兒種豆子。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並且與家長一起進行種植,能在家長的指導下仔細地觀察,所以決定讓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豆子。家長們十分配合,參與度很高,對於教師發放的“成長記錄”,很多家長都認真地以多種形式進行記錄,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有的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仔細看這些記錄的內容,可以體驗和感受到在這一過程中親子互動的成功。這樣的方式,不但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瞭解,而且還讓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分享與幼兒一起學習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喜歡花草樹木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對各種植物以及琳琅滿目的果實總是非常感興趣。幼兒願意親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根據幼兒的需求及興趣,我設計了“秋收樂”這一主題系列活動,意在讓幼兒觀察生活、熟悉生活、嘗試生活,激發幼兒探索秋天奧祕的興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幼兒在“農家樂”“有趣的果園”等教育、遊戲活動中,通過品嚐果實、收穫各種農作物、揀落葉、編織、粘貼、表演等,瞭解了植物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實現了做中學、玩中學,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一:農家樂

活動目標

1.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農作物的秸稈、玉米皮、玉米鬚,帶殼的花生、大豆、高梁。

2.各種碎布,即時貼,彩筆,膠棒等。

3.利用各種農作物粘貼好的作品。

活動過程

1.參觀欣賞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到事先佈置好的“農家小院”裏隨意參觀,萌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農家小院”裏有玉米皮、玉米鬚編織的辮子、玩具娃娃;花生殼、豆殼貼畫;用玉米秸、花生殼、廢紙盒、高梁秸製作的農家小籬笆等豐富多彩的作品。

2.認知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收集準備好的各種材料。

一組:帶殼的花生、大豆、高粱。

二組:各種植物葉子。

三組:高梁稈、玉米秸等。

四組:玉米皮、玉米鬚、各色碎布。

3.操作活動

請幼兒自己選擇活動小組,開始做“小小設計師”,動手製作、粘貼、編織各種作品,共同來裝扮自己的“農家小院”,教師巡迴指導。注意引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4.展示、表演活動

幼兒將作品擺放、組合或粘貼在“農家小園”中,告訴老師或小朋友自己作品的名稱,使每個幼兒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提高,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把“農家小園”裝扮得更加精彩。最後讓幼兒隨着音樂《好日子》自由表演,體驗和表達勞動的快樂、豐收的喜悅。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欣賞作品,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這些材料還能做成什麼?有的小朋友說:“咱們用玉米秸、高粱稈一起合作一個神舟飛船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感受樹葉的多樣性,認識一些落葉樹和常青樹,並且能進行分類。

2、 幼兒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常青樹和落葉樹的特徵。

3、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樹的見解。

4、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㈠落葉樹圖片:水杉,銀杏,梧桐,楊樹,白楊,柳樹等;

㈡常青樹圖片:松樹,萬年青,竹,羅漢松、香樟、桂花等。

2、課前請家長與幼兒一起上網、查閱資料尋找常青樹和落葉樹,並向幼兒介紹一種樹(名稱、生長環境、四季是變化、樹葉的形狀、樹的種類),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3、每個幼兒帶一張秋天常青樹或落葉樹的圖片。

4、《找朋友》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現在是什麼季節啊?(秋天)你看見了大街上什麼東西變化最大?(樹葉都飄落下來)其實,樹的種類有很多,有常青樹,有落葉樹。

二、師幼一起觀看PPT課件並討論。

1、出示水杉和松樹的圖片,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爲什麼到了秋天松樹的葉子還是綠色的呢?(一年四季都有綠葉的樹,我們就叫它常青樹;到了秋天樹葉變黃,從樹上掉落下來的,叫落葉樹。)

2、出示萬年青和銀杏的圖片,說說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這兩棵樹哪一棵是落葉樹?哪一棵是常青樹?爲什麼?

3、出示梧桐和香樟的圖片,說說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這兩棵樹哪一棵是落葉樹?哪一棵是常青樹?爲什麼?

4、出示楊樹和竹的圖片,說說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這兩棵樹哪一棵是落葉樹?哪一棵是常青樹?爲什麼?

5、出示白楊和羅漢松的圖片,說說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這兩棵樹哪一棵是落葉樹?哪一棵是常青樹?爲什麼?

6、出示柳樹和桂花樹的圖片,說說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這兩棵樹哪一棵是落葉樹?哪一棵是常青樹?爲什麼?

(依次出示PPT圖片,讓幼兒對比後從樹葉的形狀、顏色或是其他方面,說出兩棵樹的不一樣,從而得出是常青樹還是落葉樹。)

三、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樹的圖片。

1、你這棵樹的叫什麼名字?樹葉是什麼形狀?

2、這棵樹喜歡生長在怎麼樣的地方?

3、它是常青樹還是落葉樹?爲什麼?

四、遊戲《找朋友》

幼兒手拿收集好的樹的圖片,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去尋找與自己樹種相同的幼兒,音樂停時,教師檢查是不是每個幼兒都找對了,幫助找錯的幼兒及時糾正過來。

延伸:音樂活動

一半幼兒扮演常青樹,另一半幼兒扮演落葉樹。讓幼兒隨音樂表演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當到了秋天,扮演落葉樹的幼兒隨着秋天慢慢的表演樹葉飄落、搖動、翻滾的動作。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優點是在探索過程中,幼兒能通過看看、摸摸、聞聞等多種感官感知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異同,幼兒能積極地給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分類。在幼兒探索一遍後,老師能小結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不足,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如果在驗證落葉樹與常綠樹在同一時間有不同變化上,再有實驗操作,那樣就更具科學緊密性了。

小百科:秋天的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裏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涌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