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願意參加“送禮物”的遊戲,在遊戲中體驗當小主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甜餅、汽車、蛋糕模型、禮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圖片。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區分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情境講述,引發興趣。

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誰大誰小?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調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環節通過出示孩子喜歡的玩具:大熊與小熊,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初步有了:“大”與“小”的概念,爲下一步奠定了基礎。

(2)遊戲活動:分甜餅。

出示大小兩種甜餅,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甜餅有什麼不一樣?好吃的甜餅怎麼分?

引導幼兒將大甜餅和小甜餅分給客人吃,並用“大的........給大.......吃”的語言表述。

反思:利用遊戲,增加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釋放興趣。因有上一個環節的奠定了基礎,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爲大熊與小熊分甜餅,而且很樂意參加遊戲。

2、進一步觀察、比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探索發現:引導幼兒觀察並比較各式禮物的大小。

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2)互動遊戲:送禮物。請幼兒隨音樂自行挑選禮物,要求把大的禮物送給熊爸爸,小的禮物送給熊寶寶,引導幼兒用“大的........送給大的.......”。並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2、學習集中注意傾聽。

邊念兒歌邊遊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學習興趣,此遊戲的關鍵在於合作的人數可以靈活組合,從最初講解,兩人合作玩到最後示範,多人與老師一起玩,要讓幼兒明確鍋蓋只要一人擔任,頂鍋蓋的人數可以不限。

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鍋蓋把頂的人的手指攥緊不放或不回答“燒的什麼菜?”而導致遊戲停頓,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合作遊戲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材料與環境]

1、有鍋蓋的鍋子一個。

2、幼兒對菜餚名有一定的積累。

 [主要環節]

1、老師做炒菜狀,讓幼兒猜猜燒的什麼菜?

2、帶領幼兒一起學念兒歌,注意幫助幼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3、向幼兒講解遊戲玩法和規則。

(1)兩人合作玩遊戲:教師用手掌做鍋蓋,另請一人食指頂着手掌鍋蓋。

(2)必須唸完兒歌,手掌鍋蓋才能去抓頂着鍋蓋的食指,同時食指也要趕緊縮回,不讓鍋蓋抓住。

(3)若被抓住,就問:“燒的什麼菜?”,被抓住者必須說出一道菜名,雙方方能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4、請3——5名幼兒做頂鍋蓋 的人與教師玩遊戲。進一步講清遊戲規則。

5、幼兒自由結伴,進行遊戲,鼓勵幼兒流暢地講出各種菜餚,迅速敏捷地作出反應。

 附兒歌:頂鍋蓋

頂鍋蓋,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

噗!一口風。噗!二口風。噗!三口風。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3

活動背景: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小朋友看到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着採蜜,他們對蝴蝶充滿了好奇,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說:蝴蝶是從哪裏來?它怎麼會飛?它的衣服怎麼這麼漂亮等等?爲幫助幼兒能更好的瞭解蝴蝶,結合《美麗的春天》這一主題,我設計了這個語言活動,使他們對蝴蝶的生長過程有一個全面瞭解。

活動目的: 1、能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基本過程。

2、學習量詞:個、根、顆、塊、片;學說短語:我吃了……

活動準備 圖片教具:毛毛蟲一條,一個蘋果、兩根香蕉、三顆葡萄、四塊巧克力、五片樹葉;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教師頭戴毛毛蟲頭飾,告訴幼兒,老師今天變成了毛毛蟲媽媽,做毛毛蟲可好玩了,你們想不想做毛毛蟲,一起來跟着媽媽爬一爬。

2、分段講述故事,運用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毛毛蟲爬啊爬,爬地很累了,肚子餓了,就要吃東西了,我們聽聽毛毛蟲吃了什麼?分段欣賞故事,邊講故事邊放多媒體。

毛毛蟲的肚子餓了,吃了什麼?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重點指出吃的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水果,複習顏色,數數,學習量詞:個,根,棵,塊,片。

第一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個?是什麼顏色的?

第二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根?是什麼顏色的?

第三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顆?是什麼顏色的?

第四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塊?是什麼顏色的?

第五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片?是什麼顏色的?

根據幼兒回答重點學習量詞。

3、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毛毛蟲與蝴蝶之間的關係。(放多媒體)毛毛蟲吃了那麼多的東西,吃飽後它會做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毛毛蟲吃飽了,肚子怎樣了?(不再咕嚕咕嚕叫了)它做了個什麼動作(結個蛹把自己包起來好好地睡一覺)老師做動作,幼兒模仿。醒來後它發現了什麼?(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毛毛蟲就變成了什麼?(美麗的蝴蝶)小結:毛毛蟲吃飽後長大了,結了蛹,睡一覺後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4、情景遊戲,複習故事內容。

1)毛毛蟲跟着媽媽一起出發。

2)第一天我吃了什麼?引導幼兒學說“我吃了…”,然後邊爬邊找相應的實物卡片,模仿毛毛蟲吃東西,第二天——第五天遊戲相同。

3)毛毛蟲吃飽了,做了什麼動作?跟着老師一起模仿毛毛蟲團緊身體結蛹然後變蝴蝶的過程。

5、活動結束:

我們都變成了美麗的蝴蝶了,來,我們一起飛一飛,天氣真好,我們到草地上去飛一飛吧。”帶領小朋友去場地上做“蝴蝶飛”的遊戲。

活動反思: 相對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思維特點是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看到美麗的蝴蝶,想到的也是自己所看到的表面上的、比較直觀的外表現象。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扮演毛毛蟲,在具體的情景中、在有趣的故事中讓幼兒知道毛毛蟲是吃了東西、睡了一覺才變成美麗的蝴蝶。活動中,運用遊戲法讓幼兒對毛毛蟲五天吃的東西有了一個量的認識,在爬爬玩玩中學說短語,既符合幼兒好奇的天性,提高了口語能力,又達到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氣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與幼兒人數相等。

2、魚缸裏養一條活魚、土塊兒、三隻短蠟燭、火柴、兩個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塊、一盆水。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引入

1、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見 摸不到,沒有顏色和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

二、找空氣

出示實驗材料,教師指導幼兒操作,尋找空氣。

1、請幼兒把瘦氣球變成胖氣球,往裏吹氣,氣球吹鼓後問:“氣球裏面有什麼?”讓胖氣球減肥變瘦氣球,將吹鼓的氣球口放開,請幼兒觀察發生的情況(空氣跑掉了,氣球變瘦了)。

2、請幼兒用塑料管往水裏吹氣,有氣泡產生。說明人體有空氣。

3、 師:今天老師再用塑料袋變個魔術,認真看老師手裏的塑料袋會變出一個什麼祕密來?請看塑料袋怎麼樣了?(鼓起來了)誰能告訴我鼓鼓的塑料袋裏有什麼?(空氣)請幼兒用手摸一摸。

師:小朋友,剛纔你們都發現哪裏有空氣呢?(氣球、杯子、水、塑料袋。)

師:那就是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 3f

三、感知活動:空氣的特徵。

師:我們知道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麼空氣是什麼樣的呢?

1、請幼兒看一看杯子裏的空氣,身體周圍的空氣。

師:你看見空氣了嗎?(沒有。)

師:說明空氣是看不見的。

2、請幼兒摸一摸身體周圍的空氣。

師:你摸着空氣了嗎?(沒有。)

師:說明空氣是摸不着的。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氣了,誰能告訴我空氣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四、空氣的作用

師:我們知道了l

3、那麼空氣有什麼用途呢?

(一)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

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覺?(有點兒憋氣,很難受。)爲什麼?(不能呼吸到空氣。)

得出結論:人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人會死的。

(二)空氣還可以幫我們做什麼呢?

實驗:

教師點燃三支蠟燭,用大小不同兩個玻璃杯同時罩住兩支蠟燭,一支蠟燭不罩,看看有什麼變化?(蓋上小杯子的最先熄滅,蓋上大一點杯子的再滅,不蓋的一直燃燒。)

師:你看蠟燭怎麼樣了?爲什麼滅了呢?(空氣進不去,蠟燭就滅了。)

得出結論: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課下在家長的幫助下蒐集信息:那些物品是利用空氣原理製成的。(如:救生圈、風箏、輪胎等。)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玩塑料袋裝空氣的遊戲,以鞏固對空氣到處都存在的認識。

【活動反思】

通過實驗和操作,孩子們掌握了空氣的特徵和用途,同時孩子們也喜歡上了科學小實驗,特別是紙放進水裏不溼的實驗,孩子們反覆做了幾遍,才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只是在觀察土塊裏有空氣時,通過投影儀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讓孩子們座次擺成半圓形,做實驗時離孩子近一點效果會更好些。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5

兒歌《荷花開》

活動目標

1.瞭解荷花的各種特點,從而理解兒歌的含義。

2.啓發幼兒根據兒歌的資料想象並用動作來表演。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荷花(風荷麗日)

2.課件—照片:池塘裏的魚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花,幼兒說說荷花的主要特點和生長過程

課件:(動態)荷花

1、荷花長在什麼地方的呀?荷花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讓幼兒欣賞動態的美麗荷花)

2、想一想,荷花池裏還會有什麼呢?(小蝦,小魚)

幼兒根據自我的知識經驗講述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荷花開》出示圖片:池塘裏的魚、蝦

1、出示圖片:圖上有什麼?

(小魚、小蝦)

教師:池塘裏有小魚,小蝦還有風兒和荷花。

2、這幾張圖片上的資料能夠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聽嗎?

3、教師示範朗誦兒歌《荷花開》

演示荷花圖片:

兒歌裏說的紅色的大傘是什麼呢?(荷花)

三、啓發幼兒經過動作輔助,理解兒歌資料。

1、暖暖的風兒吹過來,能夠做什麼動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麼動作呢?

小魚、小蝦能夠用什麼動作表示?

2、教師帶領幼兒邊朗誦兒歌邊動作表演。

3、幼兒團體朗誦。

四、幼兒跟隨音樂,在兒歌表演中,自然結束。

附兒歌:池塘裏,

暖暖的風兒吹過來,

細細的小雨落下來,

小魚兒、小蝦兒游過來,

紅色的大傘,

一朵一朵打開來!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6

設計思路

幼兒園買了一些玩具打氣筒,投放在三樓走廊的“科藝廊”裏。提供玩具打氣筒時,我們僅僅是爲了鼓勵幼兒在擺弄中嘗試給氣球打氣,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慾望。

走廊裏來來往往的幼兒很多,許多幼兒都對這個玩具很感興趣,有不少男孩都會忍不住拿出打氣筒,放在地上,再伸出腳去踩幾下過過癮。有幾個幼兒曾經在路邊或公園門口的攤販處看見攤主使用類似的打氣筒給氣球打氣,自然就免不了跑來詢問:“可以給我一個氣球嗎?”“我知道這是用來打氣的!”……看到幼兒躍躍欲試的樣子,我連忙滿足他們。

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一個男孩在告訴同伴:“我爸爸說,打氣筒有一個進氣孔,還有一個出氣孔。”這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可以順應幼兒,讓他們掌握打氣筒的構造原理。可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真能理解“進氣”和“出氣”嗎?真能辨別玩具上的進氣孔和出氣孔嗎?

於是,我試着問了幾個幼兒,結果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對“進氣”和“出氣”的理解比較妥帖,只是真要他們在打氣筒上指認“進氣孔”和“出氣孔”就犯難了,他們要麼瞎蒙,要麼就直接搖頭……看來,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打氣筒上有一個“進氣孔”和一個“出氣孔”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於是,我決定基於幼兒的經驗,將這個原本設計爲自主探索活動的內容改編成一個集體學習活動,引領幼兒共同探究其中的奧祕。

活動目標

1.在實驗過程中瞭解玩具打氣筒有“進氣孔”和“出氣孔”。

2.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玩具打氣筒若干個(已經拆成兩部分),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問題

1.關鍵提問:“認識這個東西嗎?你在哪裏看見過這個東西?”

(有的幼兒直接回答:“打氣筒!”有的幼兒回想起了自己的經歷:“我在公園門口看見過,叔叔踩幾下就可以給氣球打氣了。”

有的幼兒說:“三樓科藝廊就有,上個星期我剛玩過!”)

2.關鍵提問:“這就是三樓科藝廊裏的打氣筒。以前玩打氣筒前老師都事先幫你們裝好了,可現在,打氣筒上的管子不小心被一些小朋友拆下來了,你們有沒有辦法幫忙裝起來?”

(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叫嚷着——

“這個簡單!把管子插上去就好了!”

“管子只要插在一個口子上,我覺得應該沒有難度哦!”

幼兒個個展現出駕輕就熟的樣子。)

【設計意圖:在幼兒以往的經歷中,他們見到或者玩過的都是安裝好的打氣筒,而這次實驗提供給他們的卻是拆分成兩部分的打氣筒。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教師僅僅將打氣筒拆成了兩部分。因此,實驗要求並未嚇倒幼兒,反倒激發了他們積極探索的慾望。】

3.教師拿出拆開的打氣筒,一字一句地說道:“仔細看哦,每個打氣筒上都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還有一根細細長長的管子。現在,我們要仔細考慮,這根管子到底該插在哪個口子上呢?”

二、幼兒預測安裝結果

(幼兒靜心觀察,他們發現,原來打氣筒上不僅有兩個口子,而且顏色也不一樣,一個爲紅色,一個爲藍色。可能是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對紅色有特殊的偏愛,班中16個幼兒居然有11人選擇要把管子插在紅色口子上。他們一邊說一邊做,轉眼工夫就紛紛跑來告訴我:“老師,我成功了!”“我裝好了!”)

關鍵提問:“你確定你裝好的打氣筒能用了嗎?”

(敏敏忍不住告訴同伴:“我和小玉都是插在紅色口子上,你插在藍色口子上肯定不對!”

更多的幼兒則請求教師:“有沒有氣球?如果有氣球,拿來試一試就知道打氣筒好不好了!”……)

【設計意圖:幼兒預測安裝結果時教師不動聲色,僅讓他們靜心互相觀察,這爲幼兒提供了實驗的空間,讓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進行操作,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

三、幼兒驗證安裝結果

1.教師提供多個氣球,供幼兒驗證自己的安裝結果,並要求他們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

(驗證過程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難,那11個幼兒很快敗下陣來,他們發現管子插在紅色口子上,不僅不能給氣球打氣,連那個打氣筒也像壞了似的,剛踩下去就徹底癟了。有不少幼兒第一個反應就是“打氣筒是壞的!”“科藝廊的打氣筒一腳踩下去還會彈回來,現在的這個怎麼不彈回來呢?”他們一邊說,一邊去調換打氣筒,可是,換來的打氣筒依舊不見起色。好在,過程中很快也有人獲得了成功,當他們歡呼時,一些幼兒發現那些成功的人是將管子插在藍色口子上的……他們又迅速將管子換到了藍色的口子上,這下終於成功了。)

2.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的實驗過程。

教師鼓勵已完成任務的幼兒去幫助沒有成功的.幼兒。

【設計意圖:對幼兒來說,能親自動手給氣球打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儘管有不少幼兒已經在幼兒園的科藝廊有過這樣的經歷,但這次是使用自己安裝的打氣筒,其成就感非同一般。其次,這次實驗也有一個操作難點,有些幼兒不能完全捏緊氣球,所以氣球沒有變大。此時,教師要助幼兒一臂之力,幫助幼兒獲得更大的成功。】

四、師幼共同探討

【設計意圖:幼兒實驗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坐在一起,共同圍繞實驗的過程及結果開展討論,這不僅爲幼兒提供了表達的機會,也能幫助幼兒在其中獲得一些關鍵經驗。】

1.關鍵提問:你們的實驗成功了嗎?

(統計結果,全部成功。)

2.關鍵提問:誰願意拿着自己的記錄紙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和結果?

(“我將管子插在藍色的口子上,結果一下子就成功了!”“我第一次實驗沒有成功,後來我看到卿卿的打氣筒和我裝的不一樣,我就學她的樣子,也把管子換到藍色口子上,結果就成功了!”“我的氣球老也變不大,是東東幫我捏緊了氣球,不讓氣逃出來,我的氣球就變大了。”……)

3.關鍵提問:你們都知道管子應該插在藍色口子上。只是,打氣筒有兩個孔,一個叫出氣孔,一個叫進氣孔。我搞不清楚哪個是出氣孔,哪個是進氣孔?你們覺得接管子的這個口,是進氣孔還是出氣孔呢?

(儘管,最終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但面對教師這樣的提問,很多幼兒還是犯糊塗了,他們之間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顯然,幼兒並沒有真正想過其中的奧妙。)

【設計意圖:此刻幼兒沉浸在探索成功的喜悅中,而對於打氣筒,他們多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時,由教師直接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其中的原理。】

4.關鍵提問:要是這邊不堵住管子,那邊我們不停地踩打氣筒,猜猜管口這裏能看到什麼呢?

(教師一邊踩打氣筒,一邊提示幼兒盯着管口看,幼兒什麼也看不見……

教師繼續踩,終於有幼兒領悟到:這裏有空氣出來,空氣是看不見的。)

5.關鍵提問:真有空氣出來嗎?能證明給大家看嗎?

(有幼兒用手湊上來,一下子叫起來:“是有空氣出來的!”有幼兒拿來氣球,說:“氣球放在這裏,氣球會變大!”有幼兒湊過笑臉,說:“我的臉上能感覺到冷風!”有幼兒拿來了教室裏的餐巾紙,放在管口,餐巾紙飄起來了。)

【設計意圖:這樣的觀察過程,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出氣孔。當然,教師應該有所預見,很多幼兒會覺得空氣流動是看不見的,所以,此刻教師不斷地追問幼兒:“能證明給大家看嗎?”旨在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驗證空氣流動的事實,這樣的“眼見爲實”能爲幼兒建構起“出氣孔”的經驗。】

6.關鍵提問:要是堵住管子,猜猜會怎樣呢?

(幼兒很自然地回答:“要是堵住管子,空氣就出不來了!”可當幼兒看到教師用手嚴嚴實實地堵住管子,而打氣筒變得鼓鼓囊囊,再也踩不下去時,他們大叫:“空氣出不來了,空氣被關在裏面了,打氣筒裏都是空氣!”)

7.關鍵提問:“現在,你覺得連接管子的口子,是進氣孔還是出氣孔呢?”

8.關鍵提問:“知道了出氣孔,就很容易地明白哪個是進氣孔。只是,空氣從進氣孔進去,又是怎麼從出氣孔出來的呢?”

(幼兒在回憶剛纔自己打氣的過程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個幼兒的話最形象,也最經典:“外面的空氣從進氣孔進入打氣筒,是我們用腳踩打氣筒,所以這些空氣沒地方待了,就只能從出氣孔裏跑出來。”)

9.關鍵提問:“如果,我在這裏畫一個打氣筒,畫上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你能用箭頭畫出空氣是從哪裏進來,又是從哪裏出去的嗎?”

(教師鼓勵幼兒修正自己的實驗報告,並用箭頭畫出空氣流動的線路圖。)

【設計意圖:當幼兒能夠在打氣筒上辨別出“出氣孔”時,對“進氣孔”的指認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鼓勵幼兒說說、畫畫“空氣是從哪裏進去,又是怎麼出來的”,能幫助幼兒在不同的表述中真正理解、掌握使用打氣筒時空氣流動的過程。】

五、師幼共同收拾實驗室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7

●活動來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過對物體的看、聽、摸、聞、嘗等感知和操作活動進行,它與幼兒的‘玩’往往是同一過程”。平時,我班幼兒在聽錄音機裏的故事時,聽過各種人物的聲音和有關動物的叫聲,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設計了這次重點培養幼兒聽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幼兒聽的興趣,嘗試運用聽、看等感官探究問題。

2.培養幼兒初步分辨不同聲音並進行對應的能力。

●活動準備

門鈴若干(小狗、小雞、小鴨),外觀一樣的彩色房子模型四個(其中一個是干擾)。

●活動過程

1.用遊戲口吻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初步感知聲音的不同。

師:今天有幾隻小動物來看咱們小二班的小朋友了。你們快來看一看,都有哪幾只小動物來了?

幼:小狗、小雞、小鴨。

師:小動物可喜歡小朋友了,它們特別想和你們做遊戲,你們快來和小動物們做遊戲吧。但是玩完遊戲後要告訴老師,你有什麼新發現。

幼:小動物能響。

師:小動物都能發出響聲,它們的聲音一樣嗎?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雞是“咣噹咣噹”的。

幼:小鴨是“叮噹叮噹”的。

2.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門鈴聲音,用操作嘗試的方法分辨不同的聲音。

師:三隻小動物是特別好的好朋友,它們在一片綠綠的草地上建了三棟一模一樣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樣。小動物們分辨不出到底哪個是自己的家。於是他們的媽媽就想了個辦法,把每座房子都裝上門鈴,每家門鈴的聲音都不一樣,每隻小動物身上都帶着一個和自己家門鈴聲音一樣的門鈴,這樣他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現在,你們趕緊猜一猜,這幾座房子都是誰的家。

幼兒晃動手中的小動物,將小動物身上的聲音與各房子的門鈴聲相對應。幼兒猜出門鈴聲後,教師播放與之相對應的小動物的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晃動小動物。

3.聽聲音送小動物回家。

師:小雞、小鴨、小狗已經和小朋友們玩了很長時間遊戲了,他們的媽媽想讓自己的寶寶回家休息一會兒。現在,請小朋友聽到門鈴聲後將動物寶寶送回家,可千萬別送錯家喲。

動物媽媽晃動門鈴叫小動物回家,幼兒送小動物回家,教師個別指導。

4.鞏固幼兒經驗,再次送小動物回家。

師:小動物們可喜歡小朋友了,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做遊戲。現在請小朋友把小動物再領回來,每個小朋友領一隻小狗、一隻小雞和一隻小鴨。(強調“一隻”)

教師引導幼兒領小動物。

師:剛纔動物媽媽趁小朋友領小動物的時候,悄悄地搬家了。還好,動物媽媽在搬家的時候把它們的門鈴也一起帶着了,咱們再來聽聽搬家後小動物家的門鈴聲音吧。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小動物,再送它們回家吧。

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送動物回家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互相糾正。如,這裏怎麼又有小狗又有小雞呢?咱們一起來聽聽這間房子到底是誰的家。晃動門鈴,引導幼兒將聲音進行對比。

●活動延伸

科學活動:門鈴聲音從哪來。

引導幼兒將門鈴拆開,感受制作材料,激發幼兒進一步操作和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創編部分圖譜,遷移使用圖譜記憶歌詞的方法練唱,並根據歌曲旋律仿編歌詞。

3、在演唱歌曲中,體驗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幸福感。

活動準備:

1、圖譜《小雨的夢〉

2、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音樂,並用手爲音樂伴奏。

2、教師用故事引出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這段音樂裏,還藏着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你覺得小魚幸福嗎?

(3)教師範唱歌曲《小魚的夢》,幼兒傾聽歌詞。

提問: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呢?

3、出示圖譜,學唱歌曲。

(1)這裏有一幅圖,你們看一看,圖上有什麼?和我們唱的歌詞有什麼關係?

(2)教師放慢速度,邊指圖譜邊唱歌曲。

剛纔老師在唱歌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誰願意來試試把空白處變完整?

(3)個別幼兒添畫圖譜,教師帶領其他幼兒邊看圖譜邊唱歌曲。

(4)引導幼兒看圖譜完整地演唱歌曲。

4、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旋律仿編歌詞。

(1)小魚做的是那麼甜美的夢,還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夢呢?

(2)帶領幼兒演唱新編的歌曲。

5、讓幼兒爲歌曲起名字。

6、跟着音樂做邊動作邊演唱歌曲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9

活動內容:4的加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使幼兒理解加法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4的加法。

2,在幼兒生動活潑的情景和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孫悟空頭飾、實物(1只青色的蘋果,3只紅蘋果,一棵貼有數字3的樹,一棵貼有數字4的樹)背景圖(一束花,紅色的兩朵,黃色的兩多,)寫有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的樹葉、火車頭頭飾,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法算式的火車票,1—4數字卡,“”卡、“=”卡。

活動過程:

一、準備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4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碰球的好嗎?

幼兒:好。

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你的1球碰3球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活動一:孫悟空變戲法

師:俺老孫來了,要和你們比賽,看一看誰的本領大?你們知道俺孫會多少變嗎?

生:七十二變。

師:對,你們看,我變出了什麼?

生:蘋果

師:幾個蘋果?

生:一個綠蘋果。

師:我又變了,現在變了幾個蘋果?

生:3個紅蘋果

師:對,我先變了一個綠蘋果,你們說用數字幾來表示?(1)

師:那後來變的3個紅蘋果用數字幾來表示呢?(3)

師:我一共變了幾個蘋果?

生:4個。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

生:加法,組成

師:什麼樣的加法?

生:13=4

師:他說得對嗎?誰來說說這道算式題表示什麼意思?

幼兒講述,並認讀算式題。

師:看到這道算式題,我們還能想到什麼算是題?

生:31=4

提問:你們是怎麼想的?

師:這兩道算式題,他們加號前後的兩個數,它們的位置相互交換了,它們的得數怎麼樣?(沒有變)對,在加法算式題裏,加號前後兩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得數是不變的,這就是加法的交換律,所以我們嫩個根據13=4這道算式題能想出31=4。你們還真綁,但我想再考考你們,看,我現在變成了什麼?

生:4朵花

師:你們是怎麼算的,能用一道算式題表示嗎?誰願意?

請一名幼兒講述。

提問:你的這道算式題是怎麼表示剛纔的一件事呢?

幼兒講述並認讀算式題。

小結:今天你們學會了什麼?(13=431=422=4)對,我們學會了4的加法,並知道根據加法的交換律由一道算式題想出其他一道算式題,你們真能幹。我很佩服,現在想請你們幫我寄信,寄給花果山的小猴子們,請他們也來參加你們的,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

師:你們看,信封上有什麼?(算式題)

師:你們會算出他們的得數嗎?(會)

師:請你們算出得數後去找跟他相對應的信箱,信箱上有數字,那個數就是小朋友算出的得數,你的得數若是3,那你就必須把信封投到貼有數字是3的信箱裏,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還有一件事就是請小朋友幫葉寶寶找到媽媽

(方法同上)

幼兒操作,教師巡撫指導。

師:做好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有沒有把他們送錯。

(幼兒齊讀算式題)

師:我今天太高興了,想邀請你們去水簾洞玩,你們去嗎?做火車去好不好?現在請你們從椅子底下拿出你們的火車票。你們算算自己是幾列火車,上與得數相同的火車,我們再請三個家長來做列車員,讓他們幫我們檢票,你們可注意了算錯的不能上車。

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0

目標:

1、鼓勵幼兒樂意嘗試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

2、體驗使用餐具品嚐美味食物的成功感及樂趣。

重點:

幼兒樂於嘗試使用各種餐具,品嚐美味食物。

難點:

用正確的動詞表達餐具的使用方法。

準備:

一名幼兒扮演小兔、生日蛋糕、各種食物、餐具、空盒子小毛巾。

過程:

一、導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看,兔姐姐爲我們準備了什麼?它們是怎麼樣的?

(引導幼兒自由的觀察食物及各種餐具,說說它們的名稱、形狀。)

二、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餐具品嚐不同形狀的食物,探索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

1、幼兒自由交流探索:你剛纔吃了什麼?你是怎麼吃的?請了什麼餐具幫忙?

2、幼兒說說餐具的使用方法並用肢體語言來表示,教師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動詞。

3、教師提出或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中啓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知道同一種食物可以用不同餐具來使用。

三、小兔推出生日蛋糕,全體幼兒爲小兔唱生日歌歡慶生日。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再次探索。

幼兒在已有的感性經驗基礎上去操作使用不同餐具,品嚐食物。

四、活動延伸

餐具“碰碰碰”,全體幼兒一起唱唱跳跳。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1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對蛋寶寶外形特點的認識準備

2、蛋殼、各種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蛋殼,並從中發現問題。

2、幼兒討論:爲什麼蛋殼會轉?(不一定要得出正確答案)

3、玩一玩,找一找:還有什麼會和蛋殼一樣轉轉轉?

要求:找到會轉的物體後找找它會轉的祕密。想想

爲什麼有的東西不會轉,有的能轉不停。

4、幼兒小結:蛋殼和圓積木會轉的原因是因爲它們的外形都是圓形的。

活動反思:

幼兒在認識了蛋寶寶的外形特徵以後,已經有了一定的前知識準備。一定的活動積累,讓他們對蛋寶寶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這個活動中,由於活動的材料並不繁多,而且活動目的明確,只要幼兒參與動手,就能找到蛋寶寶和圓積木轉動的祕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很積極,每個人都能動手操作,並講述自己的發現。科學活動中採用幼兒熟悉的材料,設立簡單易完成的探究任務,是比較適合小班小朋友的。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發現表面是圓的物體轉動的時間比較長。

2、能運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對比實驗,並在活動後陳述自己的發現。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3、在創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自制卡片式圖譜, 4個,小雨點4種各2個,︵2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老師,您好》。

二、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1、(出示圖片︵)教師邊指圖邊範唱,帶領幼兒學習彩虹唱歌。

師:這是彩虹,它會唱歌,讓我們聽一聽彩虹是怎麼唱歌的。

(教師範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師:彩虹是怎麼唱歌的呀?(幼兒隨樂演唱)。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雨點跳舞的聲音,並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後半部分。

師:(出示圖片小雨點)這是小雨點,它會跳舞,還有幾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圖片小雨點)。

師:小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它們跳舞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教師範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 答 滴 答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後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

三、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並學唱歌曲前半段。

師:我這裏還有許多小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範唱歌曲的前半段。

師:那小問號究竟唱了什麼?請仔細聽!

(教師範唱歌曲前四句)

3、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前四句歌詞,同時在繪畫活動中傾聽教師完整範唱。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師:小雨點可能會在哪裏跳舞呢?請你用勾線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想法。

2、幼兒交流繪畫作品,教師選擇適合的四幅答案貼在“?”處。

五、看教師指圖,完整演唱歌曲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師:有問號的地方我來唱,貼圖片的地方你們唱,好嗎?記住在我唱完四句話後你們再唱,行嗎?

2、教師更換四幅繪畫作品,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3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創編部分圖譜,遷移使用圖譜記憶歌詞的方法練唱,並根據歌曲旋律仿編歌詞。

3、在演唱歌曲中,體驗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幸福感。

活動準備:

1、圖譜《小雨的夢〉

2、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音樂,並用手爲音樂伴奏。

2、教師用故事引出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這段音樂裏,還藏着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你覺得小魚幸福嗎?

(3)教師範唱歌曲《小魚的夢》,幼兒傾聽歌詞。

提問: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呢?

3、出示圖譜,學唱歌曲。

(1)這裏有一幅圖,你們看一看,圖上有什麼?和我們唱的歌詞有什麼關係?

(2)教師放慢速度,邊指圖譜邊唱歌曲。

剛纔老師在唱歌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誰願意來試試把空白處變完整?

(3)個別幼兒添畫圖譜,教師帶領其他幼兒邊看圖譜邊唱歌曲。

(4)引導幼兒看圖譜完整地演唱歌曲。

4、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旋律仿編歌詞。

(1)小魚做的是那麼甜美的夢,還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夢呢?

(2)帶領幼兒演唱新編的歌曲。

5、讓幼兒爲歌曲起名字。

6、跟着音樂做邊動作邊演唱歌曲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輔導材料和你表現動物或人物。

2、初步嘗試自己的泥塑動物及人物上色。

活動準備:

1、玩具小動物,動物圖片、泥、泥工板、輔助材料(雪花片,牙籤、小珠子等)油畫筆,顏料。

2、幼兒已有使用油畫筆的經驗。

3、參觀動物園,對一些常見的小動物的外形有所瞭解。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回憶參觀動物園的經驗。

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它是什麼樣子的?身上的花紋是什麼顏色的?

二、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玩一玩。

1、仔細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重點請幼兒觀察頭、身體及其他特徵明顯的部位)

2、看看它身上有哪些顏色?

三、請幼兒說一說畫畫中的泥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如果你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怎麼解決?(可以看看玩具,圖片也可以請老師幫忙)。

四、幼兒嘗試製作。

1、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輔助材料。

2、幼兒完全製作好了再上色。

3、提醒幼兒上色時,注意保持小動物形象特徵的清新。

4、鼓勵幼兒捏一個以上的泥塑作品。

五、幼兒相互交流作品。

六、活動評價。

1、能用泥捏一個動物或人物。

2、幼兒能用顏色給自己的泥塑小動物或人物。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講成語故事比賽活動的開展,激發孩子積累成語的興趣。

2、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競爭的意識,在激烈與友好的比賽中,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有趣、學習的快樂、學習的重要。

3、活動的開展與拓展,學生靈活應能力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活動準備

1.自由組合,全班分成4個小組。

2.組內講故事,評出2名小組內的講故事能手,參加全班的比賽。

三、活動過程

1. 自我表現,激發趣味

(1)本學期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一說。

(2)你還知道其它的成語故事嗎?

(指名說說,表現各自的才華)

2、比賽開始

今天,我們又聽說了這麼多的成語故事,你們想知道這些故事都講些什麼嗎?接下來,我們進行一次友誼比賽,看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比較能幹,成語故事講得最好聽,讓我們大飽耳福。

老師主持

4個小組長評分,選出“講故事能手”。

3、活動小結:

通過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願我們的小朋友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思與學、積累更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