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1

活動目標

學習用目測比較的方法區分兩個物體的高矮。

活動重點

能正確區分高矮。

活動難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操作卡、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初步瞭解比較高矮的方法

小豬和小猴是鄰居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倆爲一件小事吵了起來。

二、操作卡片,進一步學習比較高矮

請小朋友幫小豬和小猴比一比他們的房子、樹等物體,是誰的高,誰的矮,給高的物體塗上喜歡的顏色。

三、親自體驗,學會比較高矮

幼兒分成三人一組,兩個人比高矮,一個人做裁判,說說誰高誰矮。

四、小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比較物體的高矮,可高矮不是絕對的,會隨比較對象的不一樣而改變,我們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你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實踐成果:這節活動應用了專家所講的觀察認識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探究、觀察、自己動手嘗試,從而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受到了比較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上完後覺得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完成了目標。也用實踐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效果。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2

微課設計意圖:

本活動來源於小班科學領域教育內容。幼兒比較高矮的已知經驗和現有水平是通過目測對比較高矮,特別是兩個人比較高矮,並不能用正確的方法比較,而且在兩人比較高矮的過程中會出現踮腳、腿彎曲、身體不夠挺拔等現象,且日常教學中這一點很難直觀呈現。《指南》科學領域中也明確提出:34歲幼兒要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高矮。因此,設計了本微課,希望通過信息技術讓幼兒更便於理解。

活動目標:

1.用正確的方法判斷兩個物體的高矮。

2.嘗試在比較的基礎上對多個物體進行高矮排序。

3.積極思考,感知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重點:

用正確的方法判斷兩個物體的高矮。

活動難點:

能對多個物體進行高矮排序。

教學策略選擇:

情境展示法:用情境對話的方式呈現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直觀展示法:將正確比高矮的方法直觀呈現。

遊戲法:用遊戲激發幼兒的積極探索。

操作法:讓闖關遊戲中讓幼兒觀察、比較、操作。

驗證法:幼兒每闖一關,教師都會展示正確的結果,以便給幼兒驗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一)教師以貓頭鷹老師角色導入問題。

鼠小弟和鴨姐姐比高矮,誰高誰矮?引發幼兒思考。

(二)用鼠小弟和鴨姐姐對話的方式,呈現三種不正確的比高矮的方法。比如:幼兒在生活中比高矮會出現踮腳、腿彎曲、身體不夠挺拔等情況。

(三)引發幼兒思考、討論,三種比高矮的方法是否正確。

二.直觀呈現正確比高矮的方法。

第一種:直接比較的基礎上判斷鼠小弟和鴨姐姐誰高誰矮?

第二種:直接比較的基礎上判斷鼠小弟和鴨姐姐誰高誰矮?

第三種:用測量工具間接比較,判斷鼠小弟和鴨姐姐誰高誰矮?

呈現方法中,重點引導幼兒關注鼠小弟和鴨姐姐比高矮的三個要點:

(1)要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2)身體要挺直。

(3)頭頂處爲高度線。

三.比高矮遊戲大闖關。

創設三關遊戲,讓幼兒運用比高矮的正確方法進行練習。

第一關,讓幼兒將三隻動物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序。

第二關,讓幼兒將五隻動物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序。

第三關,讓幼兒將七隻動物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序。

四.活動延伸:比一比,排一排。

在生活和遊戲中實踐操作。

(一)和好朋友比比高矮。

(二)在區域活動中,將物品進行高矮排序。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高矮、長短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感知高矮的關係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秋天來啦,蘋果都熟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蘋果摘下來放到籃子裏,誰願意來?(學生摘到下方的蘋果,怎麼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蘋果。這時,老師輕鬆地將蘋果拿下來。)

小朋友爲什麼沒能摘到蘋果,而老師爲什麼能摘到呢?

對,老師和小朋友比,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高矮。(板書:比高矮)。

2、例舉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些物體能比高矮嗎?

二、體驗比較的方法。

1、學生活動,探討比較方法。

2、學生彙報,展示不同方法。

誰來告訴老師你是怎麼和身邊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請你和你的小夥伴出來演示給大家看好嗎?

學生每彙報一種,教師及時加以正確指導。

3、遊戲。

下面,咱們來做個小遊戲,請小朋友們猜一猜,誰長得高些?

看看,到底誰長得高些?

請你再看看是誰高?

他們比身高的方法對嗎?那你們說正確的應該怎麼比?

4、小結。

看來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較時必須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辦法比,也可以用面對面的辦法比;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着牆壁。現在你們會比身高了嗎?

三、活動鞏固。

我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來排排隊。誰願意來給他們排隊?

你是按什麼順序排的?誰最高?誰最矮?誰第二高?(老師加入)現在他還是最高的嗎?你能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小朋友嗎?

小結:小朋友們合作得很好,隊伍排得很整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排隊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練習.

1、小動物們看見小朋友這麼熱鬧,它們也想來比高矮,看!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長頸鹿)這是?現在你想讓誰和誰比?這時大象還是最高的嗎?三隻動物比,誰最高?誰最矮?

2、(出示三隻兔子圖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領獎臺上,怎樣才能比出他們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呢?用我們剛纔所說的比較方法行不行?爲什麼?怎麼比呢?

3、(出示圖片)汽車能從橋下通過嗎?要想使汽車順利通過大橋下,可以怎樣做呢?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比高矮)

請你在班級中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同學。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感知物體的高矮的相對性。

2、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磁帶(高人走和矮人走,找朋友),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幼兒遊戲,引入主題(音樂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氣漸漸的冷了,讓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跟着音樂一起來走路,好嗎?”

(幼兒學習高人走和矮人走,體驗高矮)

二、觀察圖片,討論正確比高矮的方法。

1、感知相對性米老鼠高還是矮?

小結: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觀察圖片提問:小猴說:‘長頸鹿,我比你高!’你同意嗎?爲什麼?

小猴和長頸鹿應該怎樣才能比出高低?

提問:兩隻木桶誰高誰低?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來?

師小結:物體放近一些,才能比出高矮。

三、朋友比高矮

1、觀察圖片有兩個好朋友,聽你們的話,靠近一些比高矮,誰高誰矮?應該怎樣比?

小結:站在同樣高的地方纔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2、音樂遊戲:找朋友比高矮(幼兒跟着音樂找一個朋友比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確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兩個小朋友願意先上來比一比?”“我們家幫助他們比比看,誰高誰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這句話說完整嗎?(引導幼兒說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馬上我們就跟着音樂一起來找一個好朋友比比高矮,當音樂停時,我們就說“比一比,誰是高來誰是矮”然後好朋友之間相互說一說誰高誰矮,好嗎?”

(3)“剛纔我們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林老師發現有的好朋友之間意見不統一,誰有好辦法,正確的比出兩個人之間的.高矮?

(4)幼兒討論:兩人必須站直了;我們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兒根據討論經驗再次與朋友比高矮。

3、設置情境,學習3以內正確的排序方法。

(1)“剛纔我們玩遊戲高興嗎?小動物們看到我們小朋友玩的這麼開心,他們也想來湊熱鬧。它們也想來比比誰高?誰矮?

(2)幼兒操作。介紹自己的經驗。

(3)幼兒討論三個物體如何比高矮: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

(4)幼兒再次操作,能力強的幼兒四個動物比高矮。

四、活動的延伸

“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動物寶寶也想比比高矮,你們願意幫忙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幼兒到區域中進行操作)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直觀比較兩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圖卡直接比較圖卡人物的高矮。

活動準備:

高矮不同的玩偶數個。

人物圖卡數張。

活動過程:

1、教師準備數個能站立的玩偶,拿出兩個(高矮差異大)提問:說說看XX和XX,誰高?

2、幼兒直觀比較兩玩偶的高矮,並回答。

3、教師請兩位幼兒到前面比較高矮。(先找兩位身高差異較大的,再找兩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種情況時,幼兒如果回答“一樣高”也可以。)

4、教師將幼兒每三人分成一組,請幼兒兩兩互相比較(以背對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個人輪流練習判斷。(教師可以到幼兒旁邊詢問誰高誰矮)

5、教師那出兩張大型的人物圖卡,展示在黑板上(兩人的距離放遠一點,不易直觀地比較出來)。教師提問:這兩個娃娃,誰比較高?

6、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代表地面,並說明:你們和其他同學比身高的時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圖卡要比身高,腳也要先對齊,再看誰比較高。

7、教師重複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圖卡重新布題。

8、請幼兒看幼兒用書。教師提問:有3個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書的娃娃和拿積木的娃娃哪個比較高?

9、請幼兒拿出娃娃圖卡,將手上拿故事書的娃娃和拿積木的娃娃圖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師提醒:比身高時,娃娃的腳要對齊框框中的底線。

11、幼兒任意選擇2個娃娃圖卡,重複練習判斷高和矮。

12、教師可以在角落擺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數個,讓幼兒不斷練習比較。

小結:讓幼兒瞭解和同學比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圖卡比較身高時,腳要對齊底線的做法。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感知物體的高矮的相對性。

2、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磁帶(高人走和矮人走,找朋友),幼兒操作材料活動過程:

一、幼兒遊戲,引入主題(音樂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氣漸漸的冷了,讓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 ,跟着音樂一起來走路,好嗎?”

(幼兒學習高人走和矮人走,體驗高矮)

二、觀察圖片,討論正確比高矮的方法。

1、感知相對性米老鼠高還是矮?

小結: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觀察圖片提問:小猴說:‘長頸鹿,我比你高!’你同意嗎?爲什麼?

小猴和長頸鹿應該怎樣才能比出高低?

提問:兩隻木桶誰高誰低?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來?

師小結:物體放近一些,才能比出高矮。

三、朋友比高矮1、觀察圖片有兩個好朋友,聽你們的話,靠近一些比高矮,誰高誰矮?應該怎樣比?

小結:站在同樣高的地方纔能真正的比出高矮2音樂遊戲:找朋友比高矮(幼兒跟着音樂找一個朋友比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確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兩個小朋友願意先上來比一比?”“我們家幫助他們比比看,誰高誰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這句話說完整嗎?(引導幼兒說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 “馬上我們就跟着音樂一起來找一個好朋友比比高矮,當音樂停時,我們就說“比一比,誰是高來誰是矮”然後好朋友之間相互說一說誰高誰矮,好嗎?”

(3)“剛纔我們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林老師發現有的好朋友之間意見不統一,誰有好辦法,正確的比出兩個人之間的高矮?

(4)幼兒討論:兩人必須站直了;我們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兒根據討論經驗再次與朋友比高矮。

4 設置情境,學習3以內正確的排序方法。

(1)“剛纔我們玩遊戲高興嗎?小動物們看到我們小朋友玩的這麼開心,他們也想來湊熱鬧。它們也想來比比誰高?誰矮?

(2)幼兒操作。介紹自己的經驗。

(3)幼兒討論三個物體如何比高矮:

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

(3)幼兒再次操作,能力強的幼兒四個動物比高矮。

六 活動的延伸“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動物寶寶也想比比高矮,你們願意幫忙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幼兒到區域中進行操作)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7

教學內容:

比長短、高矮

教學目標:

1、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體會到長和短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3、學生在不同的解題策略過程中,選擇自己認這最爲適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教學重、難點:

在比較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長短不同的繩子、鉛筆、紙條、玩具等

師準備:

三個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導入

(1)問:你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幹呢,爲什麼呢?因爲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主動探究

1、活動之一

老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學生認真觀察:

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用一句話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

2、活動之二

A: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B: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後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同桌互相說)

3、活動之三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隻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現了什麼?

板書:一樣長

4、活動之四

1、教師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學生上臺比高矮,並請小朋友說一說:誰高,誰矮?

2、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

(學生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5、活動之五

1、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後讓兩個小朋友背對着大家喝,然後問其中一個小朋友:

(1)你認爲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麼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爲什麼?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獨立思考:(學生評價)

A:讓兩個學生上臺比較高矮(故意讓其中一個學生踮着腳)學生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爲什麼不公平?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B: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看一看有誰能得到一張小笑臉。

1、自我評價。

2、學生互評

3、全班進行評價。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8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相對性。

2、練習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進行排序。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 活動準備

1、有高矮物體的大圖。

2、兩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高矮。

請一位大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說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觀察大圖比較高矮。

引導幼兒比較圖片上物體的高矮,並說出什麼東西是高的,什麼東西是矮的。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請幼兒給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5、排隊遊戲: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四、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並比較它們的高矮。

反思: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爲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爲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幼兒園小班比高矮教案9

活動目標:

1.體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排列順序。

2.大膽地用語言表述排列的結果。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繫好一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配合幼兒活動。(也可利用圖片的方式)

2.《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師:你家裏有幾口人?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高嗎?

2.遊戲:比高矮。

爸爸、媽媽和寶寶比高矮。提問:爸爸、媽媽、寶寶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說“高的、矮的、最矮的”。

請小朋友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三個人排隊。

換一個寶寶再次與爸爸媽媽比高矮。

3.幼兒做相關練習。

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中小動物的高矮,然後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乾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鼓勵幼兒互相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延伸:

提供四種高矮不一的物體,鼓勵幼兒比一比,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