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5篇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語言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5篇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水娃娃漫遊記》,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狀態。

2、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水娃娃漫遊時變化的順序。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冰塊、紙杯、筆、紙。

2、材料操作包《水娃娃漫遊記》人手一份。

3、童易軟件--天氣與自然想象一--小水滴旅行記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水娃娃漫遊記》

1、教師介紹故事名稱(見P.60)。談論:什麼是漫遊?

2、安靜地聽教師朗誦故事(見操作材料包"水娃娃漫遊"),邊聽邊想:水娃娃去哪裏漫遊了,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教師輕聲重複故事以提示幼兒,注意不打擾已有想法的幼兒。

二、介紹、談論

1、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水娃娃去哪裏漫遊了。

2、比較各自採用的不同的記錄方式。

3、將一些片段的記錄按照水娃娃漫遊的順序加以排列。

4、談論:水娃娃的漫遊經過哪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變成哪幾種模樣?水娃娃爲什麼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模樣?

三、水的小遊戲

1、瀑布(幾個紙杯倒放摞高,把水從頂部倒下,形成"瀑布")。

2、噴泉(在盛滿水的紙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從洞裏溢出,形成"噴泉")。

3、玩冰塊。

4、說說自己在遊戲中的有趣發現。

活動延伸:

將以上游戲內容放在區域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玩,讓他們在玩中不斷獲得新的發現。

反思:

從活動來看材料比較適合大班幼兒,活動中梳理水娃娃漫遊的過程是重點和難點,活動一開始我採用了自主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先看前5頁,然後翻到想和同伴交流的那一頁。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對於水娃娃如何進行三態變化的還很模糊,這時王家蓉正好想說第一頁,就這樣我順勢就將水娃娃漫遊的過程和幼兒一起梳理了。後面自主閱讀的環節我用了老師指導的方式在幼兒看書的過程中和幼兒做一個簡單的互動這樣就能節約時間體現活動的重難點。在最後幼兒操作的環節老師提供的材料可以再多樣化一點,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大多數孩子能夠簡單的將水娃娃漫遊的過程用圖示表達,這也正好驗證了前半部分幼兒是否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個別化學習中讓幼兒再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水娃娃漫遊記得書。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桃花的外形特點來想像它對於一些動物的不同用處。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根據桃花的外形特點來想像它對一些動物的不同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小動物圖片(毛毛蟲,小貓,兔子,鴨子,蜜蜂,螞蟻)

2.各種用途的桃花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桃花

1.出示桃花妹妹,請幼兒觀察後說出桃花長得什麼樣?

2.請幼兒說一說爲什麼喜歡桃花

二.桃花找朋友

出示小動物圖片(毛毛蟲,小貓,兔子,鴨子,蜜蜂,螞蟻)讓幼兒分別說出它們的名字。

3.請幼兒猜一猜爲什麼小動物都願意跟桃花做朋友?

4.桃花還能當什麼用?

5.幼兒討論準備用“紙桃花”在做些怎麼樣極漂亮又有用的物品在遊戲活動中使用。

教學反思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選擇“桃花”這個素材點來開展一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討論內容是合適的。從活動中幼兒們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對關於桃花的用處討論很踊躍,能夠大膽和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幼兒在老師出席圖片提示下,把小動物使用桃花的方法——說清楚.

小百科:桃花可製成桃花糕、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經絡、滋潤皮膚的藥用價值。其花語及代表意義爲:愛情的俘虜。每年3~6月份,各地會以桃花爲媒,舉辦不同的桃花節盛會。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傾聽並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利用路邊的一些標誌性建築物或設施幫助認路。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準備:初步瞭解過家裏到幼兒園的路線。

教師經驗準備:熟悉幼兒園周圍的路線環境,知道某一幼兒從家到幼兒園的路線。

材料準備:故事課件、從家裏到幼兒園的簡易路線圖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師:今天,我帶來了一位我的朋友,(出示老鴨)它是誰?(老鴨)我的朋友老鴨開了一家店,生意可好了,可是今天他告訴我,他的店丟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過渡小結: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老鴨的故事,看看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故事前半段)二、理解故事(故事前半段)師:老鴨的店真的丟了嗎?(沒有)他爲什麼會覺得自己的店丟了呢?(他越走越遠,看不到自己的店了;他迷路了迴應:你們聽得真仔細)師:老鴨急的滿頭大汗,你們能幫幫迷路的老鴨麼?(幼:記住出去時候的路迴應:你的辦法不錯幼:開一輛小車帶他回家迴應:你想到了用交通工具,也是好辦法幼:請警察叔叔幫忙迴應:求助別人也是一個好辦法)誰還記得老鴨出發時到底經過了哪些地方?(銀杏樹、樹林、小山坡)師:老鴨先經過哪裏?再經過哪裏?最後到了哪裏?(操作課件:箭頭標記)師:我們知道了老鴨出發時經過的地方,那怎樣才能幫助老鴨找回自己的店呢?(記住出發時經過的每個地方,再按照原路返回)師:往回跑時,先經過哪裏?再經過哪裏?最後看見什麼就能找到老鴨的店了。(操作課件:老鴨先路過一片樹林,再經過小山坡,最後看見銀杏樹,就找到店了)師:你們的辦法真不錯。看看這樣到底能不能幫助老鴨找到回家的路呢?

(傾聽故事後半段)小結:當我們從一個地方出發去另外一個地方時,一路上總會經過一些容易記住的標誌,記住這些標誌能幫助我們認路。你們用這樣的辦法幫助老鴨順利找到了回店的路,老鴨很感謝你們。

三、情境經驗師:你從家裏出發到幼兒園時,會經過哪些容易記住的地方?(銀行、家樂福、車站等)師:這是琪琪小朋友的家,看看從她的家出發到幼兒園,會經過哪些地方?(幼兒跟着老師一起看簡易路線圖說一說)師:如果我從巴黎春天出發,怎樣到達幼兒園?(我先經過xx,再經過xx,最後到達xx)小結:除了記住一些特別的房屋,我們還可以記住看一些路牌、門牌號、交通標誌等,幫助我們認路,還能去幫助更多迷路的人呢。

目標:

1、學習傾聽故事,嘗試按順序和倒序說出故事中的老鴨分別經過的地方。

2、瞭解、利用路邊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可以幫助認路。

3、體驗標誌性建築給我們認路帶來的方便。

重難點:嘗試按順序和倒序說出故事中的老鴨分別經過的地方。

準備:PPT、幼兒園附近地圖、標誌性建築、標誌等

過程:

一、欣賞故事

1、教師講故事前半段(一邊講便出示單個場景的PPT):

提問:

(1)老鴨的店真的丟了嗎?

(2)他爲什麼覺得自己的店丟了呢?

(3)原來老鴨乘綠蓬船經過了很多地方,現在離店很遠了,看不到自己的店了,所以以爲自己的店丟了,那你們知道老鴨的綠蓬船經過了哪些地方呢?(出示老鴨經過的三個地方的PPT)

(4)怎樣才能找到它的店呢?

2、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裏是怎樣的(講故事的後半段)

提問:

(1)那小白兔和小黃狗又是怎麼把老鴨送回去的呢?先經過?再經過?最後經過?(也讓孩子嘗試着說先……再……最後……)

(2)老鴨乘綠蓬船的時候先經過了一顆老銀杏樹,又經過了小山坡,最後漂過了一片樹林,小動物把它送回來的時候是先經過小樹林,再經過小山坡,最後經過老銀杏樹的,來的時候和回去的時候走的路有什麼不一樣呀?(老師邊提問邊指着PPT上的圖片)

小結:哦,原來我們學會了一個新方法,記住每個標誌性的建築物或標誌,認路可就方便了,老鴨你明白了?出去時認清路,先經過一顆老銀杏樹,又經過了小山坡,最後漂過了一片樹林,回家時,倒過來,按着順序往回走就不會迷路了。

二、回憶經驗

1、看地圖找標誌性建築物

師:看,李老師這裏有我們幼兒園附近馬路的地圖,你們知道有哪些熟悉的地方和標誌,在我們幼兒園附近嗎?裕龍四區在哪呢?(讓孩子看地圖說方位,說完一個貼一張標誌性建築的照片

2、遊戲:回家的路

師:來幼兒園做完遊戲,我們還要回家呢,你們知道怎麼回家嗎?該先經過……再經過……最後經過……小朋友一定比老鴨聰明,誰來說說,你該怎麼回家呢?

小結:記住了一些標誌性的建築物,我們就能找回自己家的路,真方便呀!

附故事:

老鴨的店到了中午,賣貨的人就少了。“天真熱,我去湖裏涼快涼快。”老鴨關了門,掛上了“暫停營業”的牌子,向湖邊走去。

老鴨在湖裏摘了一片荷葉,浮着,像一隻綠蓬船。輕風吹來,綠蓬船先漂過了湖邊的一顆老銀杏樹,又漂過了湖邊的小山坡,最後漂過了一片樹林,越飄越遠,老鴨的店不見了。

老鴨掀開荷葉一看:“哇,天都快黑了,我得回店了。”老鴨上了岸,覺得不對勁兒“我的店丟了,這可怎麼辦呀?”老鴨哭了,小黃狗和小白兔正路過,問:“你怎麼躲在這哭了?”老鴨咧着大嘴說:“我的店丟了,我不想活了。”小黃狗伸手摸摸老鴨的腦袋,說:“你沒病吧,來,我們把你擡回去。”

它們擡着老鴨往回跑。跑過了一片樹林,又經過了小山坡,最後見到了那顆銀杏樹。老鴨見到樹,就叫起來:“我的店,我的店找到了。”

老鴨說:“謝謝你們,下回我的店找不到,請你們還擡着我跑。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先後對目標、教學過程進行了調整,隨後通過對活動內容的理解,製作了生動有趣的ppt課件,幫助幼兒解讀故事內容,完成活動目標。

成功經驗:

1、目標達成度高。大多數幼兒能夠比較準確的說出老鴨經過的地方。還能說出一些描述倒序的詞語。如“往回走,拐個彎,倒着走”。我在此做了小結,提升孩子們的方位經驗,可以描述爲“原路返回”。

2、對話設計的調整是有效的。孩子們通過不斷的設問和追問,理清了故事中老鴨所經過的地方,體現了孩子們在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月亮媽媽"表情的不同變化,體驗夜晚景色的美好。

2、知道夜晚會出現月亮,月亮會有不同的變化。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播放"搖籃曲",教師帶領孩子們哄寶寶睡覺)

1、提問: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從哪裏看出來是晚上?

2、教師總結:因爲天好黑好黑,屋子裏開着亮亮的燈,我們唱着歌兒哄寶寶睡覺,告訴我們晚上到了。

二、閱讀繪本,理解繪本內容

(一)教師帶領幼兒共同閱讀繪本

1、"月亮媽媽"露出了笑臉咦,屋頂上亮起來了,是誰來了?(跟月亮媽媽打招呼)

2、"月亮媽媽"露出了難過的表情

(1)看看月亮媽媽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她爲什麼不開心了?

(出示"烏雲"圖片)

(2)誰來了?烏雲遮住了月亮媽媽的臉,你們想對它說什麼?

(教師帶領幼兒說出繪本中的語言對話)不行,不行,烏雲,你別過來,別過來,月亮會哭的!

對不起,對不起,剛纔我和月亮說了一句話,現在我要走了,再見!

(3)烏雲說它不是存心要遮住月亮媽媽的笑臉,它是要跟月亮媽媽說一句悄悄話,現在它走了,我們原諒它好嗎?

3、"月亮媽媽"眯着彎彎的眼睛,露出了快樂的笑臉重點提問:月亮媽媽露出了怎麼樣的表情?

教師總結:烏雲走了,月亮媽媽又露出了笑臉,不過這一次因爲有了你們的幫忙,

所以月亮媽媽比剛纔笑得更甜、更開心了,謝謝你們!

(二)情感遷移重點提問:

你想對月亮媽媽說什麼?用一句好聽的話告訴她。

三、音樂延伸

播放"搖籃曲",教師扮作月亮媽媽哄孩子們睡覺。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畫面內容大膽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變化。

2、感受家的溫暖與快樂。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座小房子》教學掛圖、課件。

2、幼兒學習資源②第1—5頁。

活動過程

1、出示草建的房子圖片,問幼兒:這個房子什麼樣的?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再分別出示石頭房子、木頭房子、樓房,問幼兒是什麼材料做成的。小朋友咱們一起去看看這些房子裏面都有什麼吧!(幼兒一起回答)這些房子都開心嗎?爲什麼會開心?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座房子,小朋友們看看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咱們看看房子裏都有什麼?那你們想一想小房子的心情是怎樣的?之後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幅圖。

3、出示圖二,提問:圖上都有誰?小房子會對他們說什麼?小動物們會說什麼?之後教師進行講述。

4、出示圖三,提問:後來誰到了房子裏?小房子還是空空的嗎?請小朋友連起來將這幅畫講一講,之後教師進行講述。

5、出示掛圖四、五,提問:小熊仔房子裏都幹什麼了?小房子的心情怎樣?讓幼兒分組講一講這兩幅,之後教師進行講述。

6、小房子有了小熊一家人的陪伴心情怎樣?爲什麼小房子會開心?那小朋友在家的時候會開心嗎?爲什麼會開心?

教師小結:因爲家裏有爸爸媽媽還有很多的親人,他們都非常的愛你。

7、那小朋友說一說在家裏你的爸爸媽媽開心嗎?爲什麼?咱們怎樣讓爸爸媽媽開心?

教師小結:咱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愛小朋友,咱們小朋友也應該學會去關心爸爸媽媽,這樣咱們的家纔會更加的幸福開心。

8、幼兒自由閱讀幼兒學習資源,互相進行講述。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蒲公英是春天開的一種野花,有很特別的花朵和有趣的莖,葉子.2.用自己的認識表達對蒲公英的認識.3.樂意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活動準備: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選擇蒲公英盛開的季節,尋找蒲公英較多的戶外場地。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猜猜這是什麼花?團團絨毛輕又輕,隨風飄飄像傘兵,風呀風呀樂悠悠,處處安家把根生。

教師:誰知道蒲公英是什麼樣子的?

2.與幼兒一起尋找認識蒲公英.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尋找蒲公英,你們認識它嗎?蒲公英是野花,我們每人摘一朵,看看他的花是什麼樣子的?你發現了什麼?

3.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外型特徵.教師:蒲公英的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的莖是什麼樣子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

4.一起玩吹蒲公英的遊戲.教師:讓我們來吹吹蒲公英吧?看看他的種子被吹到那裏去了.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蒲公英”這個名字說出來,孩子們都有點懵,但在觀看圖片的時候,有部分幼兒發現自己看過這種植物,然後興致勃勃的說着自己所知道的。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孩子們很認真,但我發現,下載下來的視頻不是很完整,沒有風吹過後,蒲公英被吹散來,蒲公英的種子飛向大地的這一段,如果有這一段的話,孩子們可能對它的生長過程瞭解的更透徹。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認真的去創作,但在同伴之間進行合作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該去找誰進行合作,需要老師一個個的去幫助他找小夥伴,最後還是很不錯的完成了《蒲公英》創作。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需要多多引導。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遊戲表演中體驗繞口令的趣味性。

2、練習發準易混淆的字音"毛"、"白貓"、"黑貓"。

3、初步學會朗讀繞口令《黑貓白貓》,理解繞口令的主要內容。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貓圖片、繞口令PPT、白貓與黑貓頭飾

活動流程:

一、謎語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我們來玩猜謎語遊戲,看看哪個小朋友回答的最快?

謎語

1、八字須,往上翹,說話好像娃娃叫;只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幼兒答不出時進行第二個謎語)

2、頭像老虎不是虎,腳穿軟鞋捉老鼠,夜裏眼睛圓又大,說話好像小娃娃。

小朋友們快快動起你們小腦袋,好好想想。

預設答案:

a、"是貓。""哇哦!!對了,是貓。我們班那位小朋友家裏養了貓啊!好,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小貓咪哦!"(出示圖片,進入下一環節)

b、"不知道或是其他。""我們在想想,這到底是什麼呢?它是抓老鼠的哦,想到了沒有?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出示圖片,進入下一環節)

二、出示黑貓白貓的圖片並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出示第1、2張PPT,"周老師將小貓們帶來了,我們一起看看"讓幼兒獨自觀察圖片

2、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顏色不同""......"(對小朋友的回答做個總結,根據當時情況而定。)

3、今天周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關於貓的繞口令,等下老師要聽聽那個小朋友的聲音最好聽。

三、出示《黑貓白貓》PPT並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讀繞口令

1、出示第3張PPT,題目《黑貓白貓》

2、出示第4張PPT,"有隻/黑貓/長黑貓"並引導幼兒一起朗讀,(要求:慢讀、吐字清楚、有節奏。)

3、後面的句子同第4張PPT出現的形式一樣。

4、最後出示一張完整的繞口令,並引導幼兒朗讀繞口令。(要求:慢讀、吐字清楚、有節奏。)

四、故事情景表演並朗讀

1、請出配教老師表演

2、以角色扮演用故事的形式進行講述繞口令黑貓:大家好,我叫黑貓,這是因爲我長了一身的黑毛。但是我一點都不喜歡黑色的毛,別人看見我都躲得遠遠的,都不願意跟我玩。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白色的毛,那樣大家就會喜歡我了。

白貓:大家好,我叫白貓,大家看到我這身毛髮就應該知道我叫什麼了把。但是我一點都不喜歡白毛,因爲我的主人說我不愛乾淨,給我洗的乾乾淨淨的不到五分鐘就把白毛弄髒了。所以我想要一身黑色的毛髮。

旁白:這天白貓和黑貓都跑出來找吃的,他們倆撞到了,你看看他,他看看你。這時黑貓開始向白貓打招呼了。

黑貓:你好,我叫黑貓。你叫什麼名字啊。

白貓:你好黑貓,我叫白貓。

黑貓:哇哦,白貓,你的毛髮好漂亮啊,雪白雪白的。我好喜歡。

白貓:黑貓,你的黑毛也好漂亮。我也很喜歡。我們來交換把,你喜歡我的白毛,我送給你。

黑貓:好的,來給,我的黑貓給你。

旁白:黑貓把黑毛脫下送給了白貓,白貓也脫下白毛送給了黑貓。他們給自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黑貓白貓一起來帶讀繞口令)

五、情景表演

請幼兒上來進行情景表演並一起有節奏的進行朗讀繞口令結束課程

六、課後延伸

告訴小朋友要學會與好夥伴分享。並在課後與小朋友以遊戲形式來玩繞口令,也可以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改編繞口令。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

2、願意表達已經上幼兒園的心情。

3、體驗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查看課件

小班語言課件《愛上幼兒園的小豬》PPT課件

活動過程:

1、課件導入。

(1)教師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看。

(2)教師提問幼兒:

①畫面中的小動物是誰?

②小豬揹着書包去哪裏?

2、欣賞故事。

(1)教師播放課件,PPT課件畫面,教師講述故事。

(2)幼兒傾聽故事。

3、理解故事(三層次提問)。

(1)教師提問幼兒故事的內容:小豬什麼時候去的幼兒園?除了小豬還有準和他一起上幼兒園?小豬在幼兒園爲什麼這麼開心?

(2)幼兒討論並回答問題。

(3)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小豬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4、活動結束。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9

目標:

1、能用判斷、推理的方法,知道六個矮兒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2、懂得小朋友長大了,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準備:

自制教學掛圖,故事錄音磁帶,字卡。

過程:

一、先引出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嗎?”

二、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1、師:“小矮人多麼可愛呀!他們不僅可愛而且非常能幹呢!今天呢,我們也要來講一個和小矮人有關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六個矮兒子”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並出示字卡。

2、幼兒完整聽故事錄音一遍。

提問:這個故事和我們以往聽的故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六個小矮人到底靠什麼生活的呢?我們再來聽了猜猜看。”

三、邊結合圖片邊分段講述,瞭解六個矮兒子不同的生活方式。(謎底)1、從“老奶奶”到“養活自己”。

提問:矮兒子對媽媽是怎麼說的?(學學矮兒子說的話)2、從“一年過去了”到“可以賺不少錢呢”。

出示圖1:a.第一個兒子靠什麼養活自己?(幼兒自由猜謎,出示答案,識字:螃蟹)b.螃蟹長的什麼樣?它是怎麼爬的?學一學。

3、師:“那第二的兒子又是靠幾隻腳生活的呢?他又是怎麼說的呢?一起聽聽。”

出示圖2:第二個兒子養了什麼?(識字:蜜蜂)他爲什麼要養蜜蜂?

4、第四個兒子。

出示圖3:a.第三個兒子養的是幾隻腳的東西?猜猜是什麼?(識字:豬)b.豬寶寶多可愛呀!那豬是怎麼叫的?那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呀?

c.還有什麼動物也是四隻腳?

5、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矮兒子。

依次出示圖4、5、6:這幾個兒子又什麼本領?(識字:雞鴨、蘑菇、魚)6、結尾,歸納主題。

a.老奶奶聽了怎麼樣?她說了什麼?

b.爲什麼老奶奶說他們是聰明勤勞的孩子?

c.你喜歡六個矮兒子嗎?爲什麼?

四、完整聽故事錄音,幼兒跟述。

五、延伸:如果你長大了你會靠什麼生活?講給爸爸媽媽和客人老師聽。

附:六個矮兒子老奶奶有六個矮兒子,六個總是長不高的兒子。

有一天,矮兒子對老奶奶說:“雖然我們長的矮小,可是我有聰明的頭腦,我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一年過去了,六個矮兒回來了。老奶奶笑眯眯地問:“你們是靠什麼養活自己的呀?”

第一個矮兒子說:“我一天到晚都八隻腳個不停。每當深夜的時候,我就能在池塘裏捉到許多隻的東西。早晨拿到集市上去賣,還能賣到不少錢呢。”

第二個矮兒子說:“我靠六隻腳養活自己,春暖花開的時候,六隻腳就開始忙着採花釀蜜。”

第三個矮兒子說:“我專門靠四隻腳過日子,每隻都被我養的肥肥壯壯的。”

第四個矮兒子說:“我養了幾百只兩隻腳的東西,它們有的尖嘴巴,有的扁嘴巴,每天,還能生下許多蛋呢?”

第五個矮兒子說:“我用稻草搭了一小房子,撒上菌種,鋪上馬糞,沒過一天,一隻腳就長出了,白白的,象一把把小傘。”

第六個矮兒子慢悠悠地說:“我呀,專門養沒有腳的東西。”

“沒有腳的東西?”大家都就的很奇怪。

老奶奶聽了六個矮兒子的話,高興地嘴都合不攏了:“好,好,你們都是些聰明勤勞的好孩子。”

小朋友,請你們猜猜看,六個矮兒子到底是靠什麼養自己的?

活動反思:

《六個矮兒子》是語言,社會相結合的一節課,它的目標是:仔細聽辨故事,對故事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知道六個矮兒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並讓幼兒懂得小朋友長大了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這次活動前,我爲本課準備了教學掛圖和故事錄音。在活動中,爲了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我先找了一名小朋友和老師進行高、矮比較,讓幼兒說說是小朋友高還是老師高?誰矮呢?並告訴幼兒高、矮是相比較而言的,它們是一對反義詞。然後再出示教學掛圖,並向幼兒介紹故事名稱,爲什麼叫他們矮兒子呢?它們這麼矮和小朋友差不多高,有沒有小朋友的本領大呢?離開媽媽,他們能生活嗎?要求幼兒仔細聽老師很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一遍。故事講完後,我問幼兒:“這個故事中的六個矮兒有什麼本領呀?”幼兒都搖搖了自己的小腦袋,這個故事和我們以往聽的故事是不同的,讓幼兒知道這個故事中有許多猜謎、編謎活動。

爲了進一步讓幼兒知道老奶奶的六個矮兒子是靠什麼生活的,我又邊出示教學掛圖邊講解故事內容。許多孩子只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才知道老奶奶的六個矮兒子分別是靠什麼來養活自己的,他們都沒有需要別人一點兒的幫助,孩子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老奶奶的六個矮兒子是很聰明、勤勞的好孩子,也都說出了要向六個矮兒子學習的決心。爲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我說:“假如你也是一個矮兒子,你會靠什麼來養活自己?”幼兒在很有興趣中結束了這節課。

課後反思了一下,這節課幼兒雖然知道了故事內容,並能很有表情的表演六個矮兒子高興的分別向媽媽說出是靠什麼來養活自己的,但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沒得到很發的發揮,思維力、想象力被控制了。如:第一個矮兒子說:“我從早到晚爲八隻腳忙個不停,第天傍晚提着燈籠,在河邊投一根粗粗的繩子,八隻腳看見燈光,就沿着繩子往上爬,到了半夜我就能捉到二十多隻腳的東西。然後到集市上去賣,可以賺不少錢呢?”我把這句話說完後,問幼兒:“這個矮兒子養的是什麼呀?”什麼東西是八隻腳呢,竟沒有一個孩子回答對的。我在這時不應該早早告訴他們答案,應該讓幼兒大膽想象,自由的說說這是什麼?爲什麼猜它?你是怎麼想到的,它有什麼特點,平時生活在哪裏的。向幼兒提出一系列問題後,再出示螃蟹的圖片,這樣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猜謎語有一定的興趣。

第二個矮兒子說:“我只靠養六隻腳生活。春天天氣暖和了,他把小箱子搬到田頭,六隻腳就開始忙活了,它們彩花釀蜜。啊!生活是多麼美好呀!”由於幼兒很少見到蜜蜂,更不用說知道它有六隻腳了。我啓發幼兒想想在春天什麼會在花叢中採蜜呢?我看到幼兒都沒猜中,又迫不急待的告訴了幼兒。其實想想應該先讓幼兒聽歌曲《蜜蜂採蜜》後,在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再出示蜜蜂,讓幼兒數數有幾隻腳,記住了蜜蜂的特徵了。

對於第三個矮兒子的活,幼兒一看圖並聽說是四隻腳,許多幼兒都搶着回答說是“豬”了。反思後覺得不能因幼兒猜中就高興,而應讓幼兒學着編謎語,首先讓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四隻腳的動物,如:狗、貓、兔子、牛、馬等讓幼兒大膽、自由的回答,看誰說的多,同時應啓發幼兒說出與別人不同的動物,然後再說說這些小動物的特徵,讓幼兒編謎語。如:我養了四隻腳的東西,它有紅紅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比如我家養了四隻腳的東西,愛吃骨頭,喜歡汪汪的叫,幫我看家的好本領等等。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大膽的編謎語,老師及時加以表揚、鼓勵。

第四個矮兒子的話,幼兒剛聽完,就爭先恐後的`說出了小雞,小鵝,小鴨子。但當聽到讓說出它們區別時,小朋友就不說話了,這時應該先講《小雞、小鴨去散步》的故事,讓幼兒從故事中知道它們的區別在哪。這時老師應引導幼兒看排列表:說說第五個兒子應該靠養幾隻腳來養活自己呢?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光能說出是蘑菇,還應讓幼兒畫出大大小小的蘑菇來。當幼兒從表中想第6個矮兒子是靠養幾隻腳來生活的時候,更應該讓幼兒大膽想象,不應直接告訴謎底。再引導幼兒說說魚有哪些種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畫出魚或折出魚。(看誰畫或折的種類多)

最後,當老師提問:“假如你也是一個矮兒子,你會靠什麼來養活自己?”許多幼兒都說了自己養的小動物,沒有幼兒說出在當今時代應該靠什麼來養活自己,應該引導幼兒知道現代科技的需要。即使是太矮的人都有許多事情做。如:電腦、電子廠,許多許多高科技的先進技術,都需要人才,但必須要認真學習,纔是今後養活自己的必經之路。總之,這次活動存在的不足,將在以後的教學中起到一定的導航作用。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0

活動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學學、玩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學兒歌、編兒歌,體會文學活動帶給小朋友的快樂。

2、通過小朋友對於喜愛的小動物的熟悉度嘗試仿編兒歌,從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力。

3、幼兒嘗試與同伴交流、與成人交流。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幾種動物的叫聲、習性、特徵等。

2、教具準備:兒歌圖譜,小雞、小鴨、小狗、小羊、小貓胸飾若干,以上動物媽媽頭飾各一。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教師做律動《我愛我的小動物》進教室坐好。

二、出示小雞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老師提問:今天呀我們小三班來了幾位動物寶寶,快看這是誰呀?(小雞)

小雞是怎麼叫的?(幼兒學學小雞的叫聲)小雞最喜歡吃什麼呀?(米粒)

小雞最喜歡吃米粒啦,她吃到米粒就怎麼樣呀?(很高興很高興我們用一個詞來表示:歡歡喜喜)

三、學兒歌、編兒歌。

1、我們爲小雞說一首兒歌:

小雞小雞,嘰嘰嘰嘰,吃到米粒,歡歡喜喜。(出示圖譜,朗讀兒歌)

2、(出示小鴨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看,又來了一隻小動物,它是誰呀?(教法同上)

小鴨小鴨,呷呷呷呷,吃到小魚,歡歡喜喜。

3、出示小狗,教法同上

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吃到骨頭,歡歡喜喜。

4、小雞、小鴨、小狗聽到小朋友爲他們說的兒歌真高興,還有兩隻小動物等不及了,想請小朋友們也給他們編一首兒歌,快看看他們是誰?(出示小羊、小貓圖片)幼兒討論仿編。

四、幼兒看圖譜集體朗讀兒歌

五、幼兒帶上胸飾表演兒歌。

六、玩遊戲《小動物找家。》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區分五個福娃,知道他們的名字及特徵。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創編詩歌的興趣。

3、知道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是中國北京,爲奧運能在中國舉行而感到自豪。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關於奧運五福娃相關的圖片、背景圖、宣傳片、卡片;音樂磁帶;幼兒每人一幅福娃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我們聊一聊,今年是2007年,明年就是?2008年將要舉行奧運會,奧運會在哪裏舉行呢?

在我們中國的首都——北京。你們聽了心裏覺得怎樣?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什麼?有幾個?今天呀,老師帶小朋友一起來認識一下福娃,好嗎?

二、認識福娃、瞭解福娃。

1、知道五個福娃的名字及特徵(逐一出示福娃圖片、卡片)

我們來看看第一個福娃,他身上是什麼顏色?頭上這裏像什麼?他的名字叫貝貝。請個別幼兒說說下面的幾個福娃的名字及特徵。

貝貝——小魚晶晶——熊貓歡歡——聖火迎迎——藏羚羊妮妮——燕子

2、把五個福娃的名字連起來說一說。

現在我們把五個福娃的名字連起來說一說,注意只說名字中的一個字就行。(北京歡迎您!)

福娃們都是從不同的地方來到北京的,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分別來自哪裏?也就是說他們的家各自在什麼地方?請欣賞《快樂福娃》。

3、遊戲:“找家”

欣賞完了,老師請看得認真、看得仔細的小朋友來找福娃的家,福娃的家究竟在哪裏呢?(出示背景圖)

①欣賞福娃的宣傳片。

②請個別幼兒找福娃的家。

③再次欣賞福娃的宣傳片,進一步瞭解福娃。

小結過渡:在你們的幫助下,每位福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心裏真高興,謝謝你們!小朋友覺得福娃的家怎樣?好,下面請你們把福娃和他們的家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好嗎?

三、創編詩歌。

1、利用圖片,讓幼兒創編詩歌。

2、連貫地朗誦幼兒自編的詩歌。

3、以問答的形式朗誦詩歌。

4、爲詩歌起名字《福娃的家》。

5、教師用打擊樂器伴奏,幼兒拍手朗誦。

6、配樂朗誦。

活動延伸《爲奧運加油!》

活動反思:

福娃的角色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他們能用比較完整地語言講述福娃的特徵。在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特別是在創編詩歌的時候,能用“波濤洶涌”來形容大海,“一望無際”來形容草原等,非常的貼切、形象。最主要是,他們能夠合作創編完整地詩歌,並給它起名字。通過活動,他們瞭解了奧運,爲2008奧運能在中國舉辦而自豪。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語言的節奏韻律,並且學會這首《顛倒歌》。

2、讓幼兒瞭解《顛倒歌》“故錯”的手法,也就是說把事物的特徵往反方向說;並藉此首《顛倒歌》讓幼兒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3、感受《顛倒歌》所帶來的快樂,並讓幼兒嘗試仿編顛倒歌。

活動準備:

1、顛倒歌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圖片,做成PPT。

2、節奏輕鬆活潑的歌曲。

活動過程:

1、導入: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幾幅奇怪的圖片,裏面有很多可笑的事情。我們班的小朋友腦袋很聰明,眼睛也很厲害,馬上我就來考考你們,可笑的事情,你能說出幾件來!”鼓勵幼兒動腦筋,大膽表達。幼兒:好!

2、 PPT出示圖片,讓幼兒找出圖片上奇怪的地方。(請幾個小朋友簡單說一下,引起他們的興趣。)

3、引出歌詞:

老師:其實呀,這些圖片還有好聽好玩的歌呢!小朋友們想聽嗎?

幼兒:想!

4、學習歌詞,理解歌詞內容。

老師邊指着圖片邊說出歌詞,並讓幼兒說出歌詞的樂趣,瞭解顛倒歌的特點。老師:老師剛纔在說歌詞的時候,發現呀有幾個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們在笑什麼啊?讓我們也分享分享你們的快樂啊!

幼兒:獅子是大王。

幼兒:大象扛大樹,螞蟻沒力氣。幼兒:小老鼠不會飛。幼兒:小鳥不會游泳。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得真好!其實啊顛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徵往反發向說。

5、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分別在相應位置擺放圖片,理清角色名稱和出現順序(強調小小老鼠,大獅子,小小魚兒,小鳥兒,尤其大獅子和小鳥兒的切分多練習。幼兒如回答不完全就再播放一次動畫)。教師朗誦歌詞,幼兒傾聽,並回答問題。老師:“老師把你們發現的可笑的事情都變成了一首兒歌呢!”教師邊指圖片邊幫助幼兒回憶歌詞內容。

6、引出完整的《顛倒歌》請幼兒欣賞,並讓幼兒學習《顛倒歌》。

老師:剛纔我們一起分享了歌詞的快樂,那小朋友們想不想學習這首顛倒歌啊?

幼兒:想。(老師帶領幼兒學習兩到三遍顛倒歌,讓幼兒嘗試自己說出來,老師從旁適時提醒。)

活動遷移:

1、讓幼兒將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重新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徵。

老師:前面我們小朋友都找出了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幫老師重新組合一下,讓它們跟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看到的一樣啊?

2、讓幼兒嘗試仿編歌詞。

老師:小朋友們,顛倒歌好玩嗎?

幼兒:好玩!

老師:那想不想開動自己的小腦筋,也來編一編歌詞啊?

幼兒:想!

老師:其實啊我們就可以根據圖片上小動物的特徵來編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長,那我們就可以這樣編啊“小松鼠耳朵長,愛吃蘿蔔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見了松子笑哈哈”。

延伸:

讓幼兒學會觀察,善於觀察身邊事物的特點。

老師:今天小朋友的眼睛真厲害!把顛倒歌裏的錯誤都找出來了!

看來我們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以後我們小朋友也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小眼睛來觀察事物哦!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3

教學目的:

1、能認真傾聽故事,並能理解故事內容。

2、體驗故事角色心裏的變化,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感受幫助別人帶來的愉悅心情。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

這是什麼呀?(搖籃)搖籃裏躺着誰呀?(小寶寶)那寶寶長大之後還躺在搖籃裏嗎?(不會)對呀?可是有一隻小猴匹克,它長大了還是睡在搖籃裏呢

二、結合圖片,欣賞故事

1、第一段至想讓匹克自己走

如果你是小猴匹克,你會怎麼樣呢?(幼兒自由講)

那小猴匹克會怎麼做呢?

2、講述……爬坡呢?

原來匹克直嚷嚷:“我還小,我還不會爬坡呢!”還是讓媽媽推,你覺得匹克這麼做對嗎?(不對)是呀?匹克長大了一點兒多不關心媽媽,你們喜歡匹克嗎?(不喜歡)爲什麼?那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卻讓匹克改變了。

3、講述故事:這時……小毛頭嚇得哇哇哭。

如果你是匹克你會怎麼做呢?(幼兒自由講)

那我們來看看匹克是怎麼做的?

4、再講述故事

匹克是怎麼做的呀?(幼兒講)那位媽媽是怎麼對匹克說的?

5、講述故事……到最後。

小朋友你們說匹克長大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匹克長大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老師把這件事事情編成了一個故事〈小猴長大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匹克嗎?爲什麼?匹克長大了,能救小毛頭,還能幫助媽媽拎東西像個男子漢了。

四、遷移談話。

你們長大了嗎?你們會做什麼事嗎?幼兒講

你們也長大了,你們能幫助老師的忙嗎?(能)請你們把老師借來的東西的還回去好嗎?誰來幫忙。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4

目標:

1、傾聽故事,嘗試用簡單的語言說說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能夠做的事情。

2、喜歡親近父母,樂意用行動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準備: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引起興趣,提出問題師:今天呀,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快樂的夢》,到底是一個怎樣快樂的夢呢,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觀看課件,分析故事重點提問:

第一遍:

1、故事裏有些什麼人呀?(小熊和小熊媽媽)

2、小熊的媽媽怎麼啦?(生病了)

3、媽媽生病的時候,小熊爲媽媽做了些什麼事情?(三件事情)

第二遍:

1、熊媽媽做了一個怎樣快樂的夢?熊媽媽做夢夢到了什麼?

2、你們說小熊乖不乖?爲什麼?

3、小熊爲媽媽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媽媽心裏覺得怎麼樣?

三、討論:

1、小朋友回憶一下,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自己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可以爲她做些什麼事情?

3、小結: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要安慰媽媽,請媽媽不要擔心,我們要讓她多休息,小朋友可以自己安靜的遊戲。

四、再次觀看課件,師生一起講故事"快樂的夢"。

附:故事《快樂的夢》

熊媽媽生病睡着了。小熊想:"我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哦,媽媽醒來會渴的,他就倒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哦,媽媽醒來會餓的,他就拿了一塊甜糕,放在茶杯邊。哦,媽媽喜歡小熊,醒來會找小熊的,"我就坐在媽媽的牀邊吧。"媽媽醒來了,媽媽說她做了一個快樂的夢。夢見喝到了涼涼的水。夢見吃到了甜甜的糕。還夢見親愛的兒子一直坐在身邊陪着她。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選擇的教學內容《彩色的夢》目標較全面,也較具體,且目標的難度適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這個活動的目標體現了語言活動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活動開始,向幼兒介紹小草、小花、白雲也喜歡做夢形式創設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的學習興趣。在此活動中,我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也爲以後引導幼兒想象奠定了基礎。活動時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在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的環節中,我能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且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爲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爲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我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我也把此活動有意識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畫面表現的內容展開想象進行講述,培養觀察和聯想能力。

2、學習用“因爲……所以……”的句式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與同伴分享交流。

二、活動準備:

1、圖片5幅(1號房沒有門和窗,2號房沒有瓦片,3號房傾斜有裂縫,4號房隔壁有小貓,5號房外型完美)。

2、小老鼠圖片一張(正面爲不高興的表情,反面爲高興的表情)。

3、各種小圖片若干,如樹、草、花、商店等。

三.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表情不高興的小老鼠,講述故事引入。

(老師講述故事: 小老鼠皮皮住在鄉下一所舒適的小房子裏,有一天,下起了一場大雨,把小老鼠的房子給淹沒了,小老鼠沒房子住了,它四處找房子,它找呀找,找到了1號房子,看了看,轉身就走了; 接着皮皮來到2號房子,走了進去,擡頭看了看,搖搖頭走了出來,不一會兒,皮皮又找到了三號房子,在跟前看了好久,最後還是離開了,向前走了不遠四號房子出現了, 皮皮一見就激動地蹦起來,“吱吱吱吱,四號房子實在不錯,我就要它,便從倏地一聲鑽了進去,剛進去一會,就看見皮皮全身縮成一團滾了出來,小老鼠找了四間房子,都不滿意,到底是爲什麼?)

2、爲幼兒提供1―4號的房子,讓幼兒自由觀察,交流看法。

師:小老鼠皮皮爲什麼不喜歡這些房子?

3、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細節部分討論分析,指導幼兒聯想小老鼠的心理活動,並學習用“因爲……所以……的句式大膽講述自己的理由。

4、出示5號房子,引導幼兒圍繞問題進行觀察並連貫講述。

(1)你覺得5號房子小老鼠會喜歡嗎?爲什麼?

(引導幼兒掌握一定的順序進行連貫講述)

(2)小老鼠看了看房子覺得不錯,但看看房子周圍又嘆氣了,爲什麼呢?它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嗎?

(啓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自己看法)。

5、爲幼兒提供樹、草、花、商店等小圖片,讓幼兒爲小老鼠美化5號房的環境。

6、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佈置的內容。

小老鼠高興地住進新房子,並向大家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