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木製實物

活動過程:

1、提問幼兒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個關於樹的節日嗎?(3月12日植樹節)爲什麼要種樹呢?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樹的作用》。

2。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瞭解到的關於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3。組織幼兒觀看蒐集到的一些圖片ppt,引導幼兒討論樹的作用。

教師小結:(1)淨化空氣:樹木多的地方空氣清新。

(2)美化環境:樹木可以把環境打扮得很漂亮。

(3)減少噪音:樹木可以讓噪音減少。

(4)擋風固土:樹木可以爲我們遮擋風雨,樹的根可以穩住泥土鬆弛。

4。認識常見的木製品。

教師出示木製品實物(圖片)提問:你認識這些物品嗎?

它們叫什麼名字?

它們是用什麼製作的?

教師小結: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製品,都是用樹木製成的,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

5。瞭解保護樹木的方法(幼兒互相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給樹澆水、給樹施肥、給樹修剪枝丫、給樹防蛀防凍等等……)

6。教師評價總結。

7。活動延伸:

觀察周邊的環境,與同伴、爸媽、老師分享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想想做做,感知門框寬窄與門洞大小的關係。

2、技能目標:能仔細觀察,自主看圖示操作,並大膽表述探究發現。

3、情感目標:勇於嘗試,樂於分享,體驗探究的樂趣。

重點難點:幼兒自主探索如何用A4紙剪出大小不同的門洞。

活動準備

1、教具:二個不同大小的玩偶(喬治玩偶小於A4紙,佩奇玩偶大於A4紙),大門洞範例,操作圖示PPT。

2、學具:小的操作圖示每組一份,A4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小框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剪剪玩玩,感知門洞邊框寬窄

1、引出話題。師:今天小豬佩奇和它的弟們班和大家一起玩,可是它們通往咱們的時空門是一面紙牆,它們過不了怎麼辦?(幼兒討論)

2、提出要求。師:佩奇說了請你們在紙牆上爲它們剪一個門洞,它們就能過來了,剪的門洞有兩個要求,一是能讓它和弟弟穿過來,二是門洞的四個邊框都不能斷,如果斷了它們的時光大門就再也開啓不了了。操作時有三個要求,一是不搬椅子,二是安全使用剪刀,三是聽到音樂迅速拿着你的門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檢驗、展示。教師逐一用佩奇和喬治對剪好的門洞進行檢驗,並讓幼兒把大、小門洞掛到黑板上。感知邊框的寬窄與門洞大小的關係。

二、觀察操作,探索門洞變大的祕密

1、提出任務。師:喬治可以從門洞過來,可佩奇比喬治大,它過不了,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佩奇也能穿過來,你們能行嗎?佩奇的身體大大超過了這張紙,咱們能剪出它穿得過去的門洞嗎?讓我們先剪剪試試。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

3、範例引導。師:你們有沒有剪成功?小羊蘇西剛開始也和你們一樣,沒有成功。它堅持不放棄,天天想辦法,不斷嘗試剪門洞。終於有一天,它剪出了一個能讓佩奇也順利穿越的門洞。

出示大門洞範例,師幼合作讓佩奇穿過門洞。師:爲什麼門洞比原來的紙大?

4、尋找祕訣。師:小羊蘇西是怎麼剪成超大門洞的呢?他把這個剪超大門洞的祕訣拍了下來(出示操作圖示PPT),請大家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剪超大門洞的祕訣。

把小的操作圖示分發到每組,幼兒自主觀察。

師:如果你已經有了發現,可以拿一張紙試一試。我們有五分鐘時間,看你能不能變出這樣神奇的大門洞。(爲每組提供足夠多的A4紙)

5、交流難點。師:有些小朋友成功了,但有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難,誰來說一說你遇到的問題?或許其他小朋友可以幫你解決哦。

幼兒逐一提出自己的困惑,師幼共同探究解決辦法。如果沒有幼兒主動提問,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

小結:按圖示剪,能讓門框紙條不斷變長,這樣就會變出一個遠遠大於原來紙張的超大門洞。

三、再次嘗試,挑戰剪出超大門洞

1、提出新的挑戰。

師:佩奇邀請我們大一班小朋友去它家玩,可是我們去它家同樣要穿過這面紙牆,讓我們爲自己剪一個能穿越的大門洞吧。

師:你準備怎樣剪能穿過的大門洞呢?(鼓勵幼兒把準備操作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

師追問:剪特別大的門洞,要注意什麼呢?(邊框儘量剪窄一點)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3、檢驗

第一個剪成的門洞,由一位幼兒試着穿越。後面剪好的門洞,請小朋友自己穿越檢驗。檢驗好的門洞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掛在“超大門洞”展板上。

師:爲什麼門洞會越來越大?(引導幼兒回答:因爲邊框越來越窄)

4、集體穿越門洞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你們剪的最大的門洞能讓我穿過媽?哪個門洞最大?讓我試一試。

四、延伸活動,增強幼兒的成就感

大家都能去佩奇家玩了,讓我們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穿越紙牆去佩奇家轉轉!請大家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穿越紙牆。

活動總結

此次科學活動“穿越紙牆”的教學嘗試,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幼兒的興趣性體驗與自主性體驗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游戲情境的設計,一要考慮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年齡特點,儘可能地賦予教學活動一定的角色性情境;二要考慮幼兒自身遊戲的需求,儘可能地把幼兒的參與設計到遊戲情境之中。從爲喬治、佩奇剪門洞到爲以及小朋友自己、老師剪門洞,孩子們的遊戲興趣被調動起來,這是爲孩子們自主探究“剪線長短、相間距離與門洞大小關係”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學習支撐,由此激發起幼兒的自主學習意願,使之充滿愉悅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之中。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自己探索製作“小鳥進籠”遊戲,能正確把握小鳥身體的比例。

2.會玩小鳥進籠遊戲,發現轉動速度與小鳥入籠的關係。

3.體驗自制玩具的快樂,感受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

【活動準備】

白色硬卡紙、小木棍、水彩筆、雙面膠、剪刀

【活動重點】

掌握自制遊戲的做法。

【活動難點】

知道“視覺暫留”現象的原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吸引幼兒探索製作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小鳥進籠”遊戲用具,請幼兒自由探索製作方法。

(1)在一張硬卡紙上畫上小鳥,重點指導幼兒畫小鳥時要掌握身體的比例。提醒幼兒給小鳥圖上漂亮的顏色。

(2)在另一張紙上畫鳥籠,在兩張紙的中間夾上小木棍粘貼在一起即可。

2.引導幼兒玩遊戲,雙手來回搓動小木棍,即會出現小鳥入籠現象。

三、結束部分:

在玩的過程中發現手的轉動速度與小鳥入籠的關係,體驗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感受。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美工區尋找材料,製作更多的同原理遊戲,投放到益智區,探索不同遊戲轉動的祕密。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4

活動目標:情感目標:幼兒體會與同伴遊戲時候的歡樂,喜歡做遊戲。認知目標:會認讀數字寶寶1-5。能力目標: 能大聲地讀出數字1-5中的某一個簡單的知道數字寶寶的筆畫.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幼兒能認讀出數字1-5.教學難點:幼兒能夠大膽的讀出數字1-5之間的任何一個。

活動準備:數字寶寶卡片1-5各一張、數字寶寶的紙手套若干、數字掛圖、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手指遊戲,引導幼兒認識手,並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數量。

基礎部分

我們有兩隻小手,每隻小手上有5根手指頭。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教師導幼引兒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師一起數一數。)數完手指以後,出示數字卡片。請小朋友來認一認這是數字幾。鴨媽媽生了5個鴨蛋,最近要孵出鴨寶寶了 。請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幾隻。按照這樣的程序從一到五鴨媽媽孵出了五隻鴨寶寶。把相應的數字1-5貼在鴨寶寶的下面。教師把數字掛圖以及相應的有數量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帶領幼兒說兒歌,識記數字1-5.兒歌:1像粉筆會寫字、2像小鴨水裏遊、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能買菜。(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幼兒可以很上口,便於記憶)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遊戲,請幼兒將紙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數字的夥伴,並且唱出找朋友的兒歌。然後帶領幼兒說兒歌。整理教具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選課的內容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點點的偏難。只是簡單的認識數字1就可以了!這節課的內容其實可以作爲主題教學,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節內容。大部分的孩子對於數字1-3記憶的比較清楚,到數字4、5的時候就有點難了,有些孩子記不清楚順序,這就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老師需要下去在更深層次的研究本節課如何讓孩子能儘快的認讀出數字1-5.上課期間,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緊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課堂上的反映情況。都是教師需要改進的地方。本人自己覺得這節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識和自己的目標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歡的教學方法都是這節課的弊端。以後上公開課,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們更喜歡什麼樣的上課方式以及孩子們對課程的方式方法喜歡的程度來設計主題教育。這節課整體還可以,沒有考慮到用更好的更直觀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可以試圖用一下PPT做一個課件,再加上直觀教具我想這節課或許會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讓小班的孩子知道簡單的筆畫應該是中班的課程了,此觀點不提倡。

活動設計背景:我園小班幼兒多居於鄉下,個別幼兒不會數數、不會按順序讀數、有些幼兒喜歡讀數可是老把數字的順序搞混淆。孩子們的年齡偏小,農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時間,針對鄉下的種種侷限因素,爲了使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科學領域的數學部分,設計了這節課。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5

活動目標:

1.對物體在斜面滾動的現象感興趣,初步感受物體移動的速度與坡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2.能大膽地運用語言交流、表達,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樂趣。

3.養成細緻觀察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奶粉罐、茶葉罐、廢舊小輪胎、積木、木片等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油桶搬上卡車的方法。

引導語: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想辦法。你有什麼辦法把這些大油桶搬上車呢?

小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呀!我們請來了斜坡來幫忙。有了斜坡我們可以更輕鬆的將這些大油桶搬上車。

二、說一說,斜坡在生活中運用

引導語:小朋友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斜坡呢?

小結:是的,小朋友的玩的玩玩梯、住宅門口供自行車、摩托車上下臺階的斜坡、還有馬路上的斜坡。這些斜坡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試一試,利用材料玩斜坡

教師介紹遊戲材料,嘗試開展不同的遊戲

鏡頭一:搭建斜坡大比拼

在已有搭建斜坡的基礎上,萱萱和皓皓小朋友用奶粉罐、茶葉罐和竹片搭建斜坡。萱萱小朋友用奶粉罐和一條約50釐米長的PVC管搭了一個斜坡,皓皓小朋友則用一條約1米長的PVC管架在奶粉罐上搭了一個斜坡。他看了看萱萱搭建的斜坡,說“萱萱,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長呢。”萱萱聽了後,連忙說我也可以搭的很長。說完搬來許多材料繼續搭建斜坡,有竹片、茶葉罐、木塊等。這次,萱萱用木塊和3片約1米長的竹片搭了一段斜坡,並將這段斜坡與原來搭建好的斜坡連接在一起,搭好後她對皓皓說“皓皓,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長了吧。”此時的皓皓,仍然用PVC管搭建着斜坡,斜坡長約2米左右了,而且他還在不同方向搭建出了3個斜坡。皓皓聽了萱萱的話後,回答道“我的斜坡雖然比你的短,但是比你多呢。”萱萱仔細看了看皓皓的斜坡,說“我也會啊!”說完,也開始搭建起多個斜坡。而皓皓則想辦法延長他的每一個斜坡。一開始,他們倆在教室裏面搭,等到教室沒有空間搭建斜坡後,便跑到了走廊繼續搭建。倆人的斜坡越搭越多、越搭越長。有的斜坡從另一個斜坡底下穿過,有的斜坡則從另一個斜坡的上面飛過,許許多多的斜坡交織在一起,坡面與坡面之間的連接處則高低不平。

教師分析:

從搭建斜坡的遊戲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不少斜坡,他們對斜坡的基本結構有一定的瞭解,對於斜坡的搭建有一定的經驗,他們知道搭建斜坡需要有坡面,需要有支撐點,即一個坡面和一個支撐點就可以構成一個斜坡了。從孩子們搭建好的作品來看,雖然他們能搭出長長的斜坡,能在不同方向搭建出多個斜坡,但是他們的搭建還是比較粗糙的,主要體現在坡面與坡面之間的連接比較隨意,連接處凹凸不平。幼兒並沒有意識到坡面與坡面之間連接的重要性,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並沒有把斜坡當成“玩具”,而是隻把搭建好的斜坡當成自己的“作品”。

調整做法:

教師與幼兒一同收集各種汽車和各種小球。當有了小球和小汽車後,孩子們開始探索在斜坡上如何讓小汽車或小球下坡、上坡。這一遊戲的探索,也將使他們認識到坡面之間緊密連接的重要性。

鏡頭二:斜坡上的小汽車

涵涵小朋友在操場上用5條長方形碳化積木和長條坡面搭建好了一個斜坡,這個斜坡有下坡,也有上坡。搭建好之後,她便拿起新投放的小汽車,將小汽車從斜坡的起點處往前推,讓小汽車利用慣性前進。小汽車下坡之後,在即將上坡的時候卡住了,不動了。涵涵不氣餒,她仔細觀察了每一段斜坡後,用手將前後的兩個坡面調整對齊,接着她又拿起小汽車繼續遊戲,這次,小汽車沒有被卡住,而是跑過了一段坡面停下了。涵涵見狀,跑過去拿起小汽車重新回到起點準備第二次嘗試。她使出了更大的力氣將汽車往前推,結果,小汽車跑到了比之前更遠的地方了,卻在上坡的坡面上停下了。予涵小朋友再次仔細觀察了坡面,又把第一段坡面進行了調整,她把用來當支架的木塊立了起來,讓第一段斜坡變的更陡了。調整好斜坡後,涵涵拿起小汽車繼續玩下坡、上坡的遊戲。她使勁兒將汽車往前推。汽車前進的以更快的速度前進着,先是下了坡,接着爬上了坡,最後又下了坡了。見到此景,涵涵開心到尖叫起來了。(錄音)

教師分析:

在這個遊戲中,涵涵通過不斷的調整坡面和坡度獲得了斜坡的一些新經驗。她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起初,她搭建好斜坡,就想讓汽車下坡,卻不知道汽車能否順利下坡與坡面的銜接是否密合有關係。通過嘗試與觀察,她終於發現小汽車之所以在下坡的過程中被卡住,是因爲兩個坡面之間沒有連接好。當她發現這一問題後,立馬調整了坡面之間的連接處,成功的讓小汽車下坡了。另外,從遊戲中可以發現涵涵還了解到了要讓一輛小汽車連續下坡,上下坡,推力和坡度是非常重要的。推力即慣性產生的力,推力越大,速度越大;坡度越陡,速度也將越快。在幾次的嘗試之中,涵涵最後獲得了斜坡遊戲中汽車速度與推力、坡度關係的相關經驗。

調整做法:

關於斜坡還有很多遊戲,與孩子討論還可以利用斜坡玩哪些好玩的遊戲呢?

與孩子商量後,我們增加小木片、紙杯、易拉罐等材料

鏡頭三:斜坡我還能這麼玩

新增了彩色木片後,孩子們搭建好斜坡,便在斜坡的出口處將木片拼搭成各種形狀,有的用木片拼搭房子,有的則將木片拼搭成一個三角形。有一次,哥哥將木片橫放在坡面的邊緣上,擺成一列,試圖用彈珠將木片擊倒。這一次,彈珠並沒有擊倒任何木片,而是從橫放的木片下方滾到了斜坡的末端。發現木片沒有被擊倒的哥哥拿來一個直徑約3釐米的小木球,繼續着剛纔的遊戲。不到一會兒功夫,木球成功的擊倒了所有木片。哥哥欣喜若狂的歡呼着。童淮、林尹皓等小朋友被哥哥的歡呼聲吸引了過來。看到哥哥發明的擊倒木片的遊戲這麼好玩,他們也嘗試着在離斜坡最末端處約50釐米左右的地面將木片擺成一列,再讓小木球從斜坡上滾出去以便擊倒木片。可惜的是,小木球沿着斜坡滾到最末端處到達地面後,便朝着另一個方向滾去,與木片擦肩而過,木片並沒有被擊倒。老師一旁的林尹皓想了一會兒後說“我知道爲什麼木片沒有被擊倒了,因爲離的太遠了。”說完,林尹皓用手將木片推倒,在緊挨着斜坡末端的地面重新搭建起木片,童淮見狀也來幫忙搭建。搭好一列木片後,林尹皓再次從斜坡上扔出小木球,只見小木球順利的通過了斜坡後,成功的擊倒了3片木片,還剩5片木片沒被擊倒。此時,一旁的老師提出了問題“有沒有辦法能擊倒全部的木片呢?”童淮摸了摸腦袋想了想後,將木片重新排列,並拿來一個大木球繼續遊戲。這一次,大木球成功的擊倒了所有的木片。此時,我又問“還有辦法能擊倒更多的木片嗎?”童淮和林尹皓想了一會兒後,拿來了更多的木片,將木片搭成“井”字形,搭到10層高之後,再次拿起木球放在坡面上滾下來,當大球順利的擊倒斜坡末端的所有木片後,童淮開心的跟我說“黃老師,你看,這麼多木片都被擊倒了。”

教師分析:

從擊倒木片這個遊戲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非常專注,不怕困難,當木球沒有擊倒木片時,孩子們能夠認真觀察、思考,並進行調整,直到成功的將木片擊倒。大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當孩子們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問題爲導向,不斷的引發他們思考遊戲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推進遊戲向更深層次發展。在孩子們不怕困難的探究精神以及老師的問題引導下,擊倒木片的遊戲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有趣。從遊戲中,可以發現孩子們對於力的大小的經驗有一定的基礎。通過遊戲,他們瞭解了木片的排列離坡面越近,越容易被擊倒;撞擊力越大,能擊倒的木片將越多,反之則越少;同時木片的排列方式也會影響木片被擊倒的片數。木片排列的越集中,越容易被擊倒,反之,越不容易被擊倒。

鏡頭四:未完待續······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6

設計意圖

空氣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世間萬物的蓬勃生長都離不開空氣,在這一基礎上,選取與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載體(即空氣)展開課堂,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知道空氣無處不在並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同時,隨着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周圍的環境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糕,呼籲幼兒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看不見、摸不着,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2.技能目標:發展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重點:讓幼兒認識空氣的特性。

難點:嘗試獨立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準備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個。

2.乾淨紙巾、手帕、水。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小小手,放膝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遊戲,請大家閉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開,請小朋友說說剛剛做遊戲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引出空氣)

師:那你們知道爲什麼會這樣嗎?我們要呼吸,我們有呼吸才能維持生命。那我們吸進的是什麼呢?引導小朋友說出空氣。

師:那空氣是怎樣的呢,哪位小朋友來說說?引導小朋友逐一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展開

(1)教師演示

師:空氣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師變個小魔術來看看空氣究竟神奇在哪裏。

教師演示紙巾不會溼的實驗。教師將紙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現在帕溼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紙巾沒溼後,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紙巾會溼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溼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爲什麼第一次紙巾沒有溼,第二次紙巾又溼了呢?

(2)幼兒操作

分開兩組,讓幼兒帶着疑問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後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紙巾沒有溼是因爲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沒有溼;而第二次是因爲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溼了。

(3)教師演示

把紙巾換成手帕,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溼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手現在帕溼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沒溼後,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手帕會溼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4)幼兒操作

同樣分開,讓幼兒操作把紙巾換成手帕的實驗。

教師小結:杯子裏的紙巾和手帕會溼跟材料無關,都是因爲空氣的關係,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

3.活動結束

教師請幼兒簡單說明自己理解的空氣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師:老師剛剛觀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裏後,把杯子移來移去到最後紙巾也沒有溼,鼓勵這位小朋友還發現空氣另外的神奇之處。

師:(實驗結束)大家看到空氣的神奇的地方了嗎?老師把實驗的工具放在區域活動裏,想做這個實驗的小朋友可以取來做。

活動總結

結合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我對本節課總結如下:

1.幼兒求知慾望較強,積極性高。兒童對空氣和探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循序漸進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

2.注重安全,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動手操作,教具採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師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的預知工作不夠全面,教師未考慮到孩子們也喜歡玩水,場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師共同協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7

教材分析】

火車是很多家長帶幼兒出遊時經常選擇的一種交通工具,爲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多數大班幼兒都有過乘坐火車的經歷,所以對火車的特徵以及火車票上的信息既熟悉又好奇。《指南》也指出,要讓幼兒“感知和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爲此本活動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人手,結合課件,創設“小丁丁坐火車”的生活場景和“我來坐火車”的遊戲情境,鼓勵幼兒細心觀察、交流對火車及車票的認識,瞭解乘坐火車的過程,進一步感受火車給出行的人們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標】

1、瞭解乘坐火車要經過購票、檢票等程序,知道火車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2、能細心觀察火車票上的信息並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3、感受火車爲人們的出行帶來的方便,樹立安全乘車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提前請家長豐富幼兒關於火車及火車票的經驗。

2、“幼兒學習材料”——《身邊的科學》,《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3、教師自制車票,創設火車車廂的遊戲情境。

【活動建議】

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談話,使幼兒初步瞭解火車的外形特徵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1)演示課件,聽火車鳴笛的聲音,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聲音?什麼開來了?它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火車是由車頭和一節節車廂組成的,每節車廂上有編號。

(2)出示鐵路分佈圖,弓丨導幼兒瞭解乘坐火車的便利。

提問:你坐過火車嗎?坐火車去了哪裏?

小結:中國的鐵路線四通八達,坐着火車可以到全國各地。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火車票,瞭解車票上的相關信息。

提問:這是什麼?上面都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火車票上有很多信息,包括火車的車次、出發地和目的地、乘車時間、車廂號和座位號、票價等等。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列車員的工作及火車上的設施。

(1)請幼兒幫助檢查小丁丁是否找對了車廂及座號。

(2)引導幼兒簡單瞭解乘務員的工作:是誰幫助小丁丁把行李箱放在了行李架上?乘務員還可以幫助旅客做什麼?

小結:在火車上遇到問題或是困難的時候可以請列車員幫忙。

(3)引導幼兒簡單瞭解火車上的餐廳、臥鋪及洗手間等設施及其作用。

(4)引導幼兒討論:乘坐火車應該怎樣做一個文明的小乘客。

4、引導幼兒瞭解不同類型的火車,進一步感知火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的方便。

提問:你還見過什麼樣的火車?動車、高鐵與普通快車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火車越來越先進,速度越來越快,給我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5、組織幼兒玩遊戲“坐火車”。

(1)介紹遊戲規則:根據車票的信息找到自己的車廂和座號。

(2)組織幼兒玩遊戲,幼兒坐好後,進行個別交流。

例如: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嗎?你的車廂和座號是多少?(教師以乘務員的身份對幼兒的座號進行檢查,看是否找對。)

【活動延伸】

請幼兒自主閱讀《身邊的科學》第21頁,進一步瞭解、講述乘坐火車出行中的快樂發現。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8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

3、探索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情況也不同。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落下來,樹葉落下來是怎麼樣的?

(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探索並討論。

1、幼兒猜想並嘗試

教師:你桌上東西落下是怎麼樣的?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

教師: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手裏的東西落下來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交流

(1)你有什麼發現嗎?(幼兒自由交流)

(2)爲什麼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4、教師小結: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師演示一張皺紙和一塊積木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三、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教師:請你再去試一次,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你這些東西按照落下的路線記在紙上。

2、每組派一個孩子交流各組的發現,並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教師:你是怎麼記錄的?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3、教師簡單小結:

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

幼兒猜想:你可以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

2、幼兒自己嘗試,教師引導幼兒將紙折成不同的形狀

3、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

五、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9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爲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培養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在活動結束創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爲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製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爲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出聲音,並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釦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兩顆釦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並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爲什麼會發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出的聲音還是釦子發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麼樂器在歌唱,並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製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於大班幼兒生理、心理髮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並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爲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製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並在活動中還佈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麼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並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麼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0

設計意圖

分類是指將一組事物按照特定的標準加以區分,並進行歸類的過程。

學前兒童分類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1.能按事物表面的、具體的、簡單的特徵進行分類;

2.能根據事物內部特徵進行抽象概括但脫離不了具體情景和功用;

3.開始根據本質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能抽象出事物的多種屬性和特徵。

基於《指南》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繫的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生成了《有趣的分類》這節教學微課。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活動,讓幼兒感知事物的特徵,瞭解分類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多角度分類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準備

1.情景類物品準備

2.動畫課件準備

活動過程

、創設情景以疑激趣

以幫小白兔整理雜貨鋪爲線索,引出分類活動。

1.小白兔店裏的東西太多,亂七八糟,小兔忙不過來。小花貓根據自己的經驗幫助它進行了簡單的分類。

2.爲進一步幫助顧客準確、快速地找到商品,小白兔提出:“怎樣將貨架上的商品再進行更細緻的分類呢?”

、學習分類感知方法

以富有動畫的課件演示,激發幼兒按蛋糕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興趣,感知多角度分類的方法。

第一次:按顏色進行分類

第二次:按形狀進行分類

第三次:按蠟燭進行分類

第四次:按水果進行分類

三、迴歸情景歸納提升

1.將花小貓簡單分類的貨品,再次細緻分類。

2.對比發現:通過再次分類後,雜貨鋪的商品更有序了。

四、遷移延伸快樂體驗

活動區角里的材料擺放有些凌亂,請小朋友們分類整理一下,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1

教學目標:

1、瞭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數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繫,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及指導策略:

(一)測量並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保健教師依次按次序給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字表示身高?哪個數字表示體重?應該怎麼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引導幼兒辨認兩位數和三位數,並區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字從左至右寫。)

(二)小組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迴瞭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裏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儘量爲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較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字(兩位數),先從左邊的數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美術三原色、三間色及兩兩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膽嘗試動手操作、調配顏色、並記錄。

3.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體驗認識色彩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魔法瓶三個、PPT課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礦泉水、一瓶牛奶;調色杯人手一份、顏料水共14份(紅、黃、藍)、記錄單、筆。

2.經驗準備:幼兒有認識顏色的經驗。

3.環境準備:適宜操作的室內環境。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美術三原色、三間色。

2.難點:能準確的用"兩兩等量相加"調試出三間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渲染活動氣氛,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裝有白水的礦泉水瓶,請幼兒察驗後開始變魔術,依次變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

2.這三個顏色寶寶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嗎?幼兒回答……

3.教師:現在老師來告訴你們,他們共同的名字叫做"美術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顏色,而其他顏色卻不能還原出本來的的色彩。我們通常說的美術三原色,即紅、黃、藍。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顏色)

4.你們來猜猜老師爲什麼去學這個魔術,然後今天在這裏表演變魔術?幼兒回答……

5.師:因爲這三個美術三原色寶寶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圖。

1.師:但是想進彩色城堡必須打開城門。怎麼才能打開城門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麼說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歡迎你們來彩色城,如果要打開彩色城堡的門,必須要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三角形組成的風車門才行。現在你們的老師已經變出了紅、黃、藍三種顏色。)

2.教師提問:

(1)現在只有三種顏色,城門能打開嗎?爲什麼呀?幼兒回答……

(2)請你們猜猜看,剩下的3個地方,有可能分別需要哪些顏色呢?幼兒回答……

3.到底是什麼顏色,我們還是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麼說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這3個地方,可不是隨便什麼顏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等量相加後出現的顏色才行,小朋友們,快點幫幫美術三原色寶寶們吧。")

4.師:什麼是"兩兩等量相加"?幼兒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礦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礦泉水,現場請幼兒演示、記錄,特意確定如何"兩兩相等"。)現在你們學會了"兩兩等量相加"這個本領了。

5.師:你們願意幫助美術三原色寶寶們嗎?那請你們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個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調色杯及你們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間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水,根據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們一定要將這些顏料水兩兩等量相加調試在一起才行。不然我們就進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兒操作、記錄、播放音樂,讓幼兒進行調色並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小朋友們有順序的排隊到下面的桌子去操作、然後填好記錄單。你是用哪個顏色和哪個顏色兩兩等量相加得到什麼顏色的,請你在記錄單上連好線哦,小朋友們需要合作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務。我們來比一比,看看那個小組的做的又快又準確,好嗎?

(四)小結、講解。

1.師:請小朋友講解自己調出來的顏色以及自己用到了哪兩種顏色。你們調出來的顏色是不是開鎖需要的?那我們來問一問彩色城堡的主人,好不好?(1)紅色和藍色兩兩等量相加在一起時是紫色、(2)紅色和黃色兩兩等量相加在一起時是橙色、(3)黃色和藍色兩兩等量相加在一起時是綠色。

2.當幼兒發現顏色量多或少,配出來的顏色也會盡然不同時,支持、鼓勵幼兒的新發現,同時做進一步的規律總結。如:"紅色+藍色",當藍色配多時,會變成紫紅色等。

(五)介紹"三間色"。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彩色城堡的主人讓我們找的三種顏色全都找到了。你們知道嗎?紫色、橙色、綠色,這三種顏色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美術三間色"。原來,這些美術三原色(紅黃藍)兩兩等量相加後還可以變出綠、橙、紫這些美術三間色呢,真神奇呀!

2.現在,6種顏色全都找到了,那我們可以進去了嗎?問問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們可真厲害,6種顏色全找齊了呢,請進來吧。")

3.師:彩色城裏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裏大豐收了,裏面收穫了許許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師選出了三種水果,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分別是什麼?西瓜、茄子、橙子。它們是什麼顏色的?(綠色、橙色、紫色)。

4.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美術三原色和三間色,哪位認真聽課的小寶貝能告訴羅老師美術三原色是那三個顏色?幼兒回答……美術三間色是那三個顏色?幼兒回答……

活動總結、延伸

師:因爲今天你們上課表現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們,我們來聽聽是什麼任務。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的表現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給你們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你們回到你們班教室用今天你們學習到的美術三原色和美術三間色來裝飾你們班的教室,我相信你們會完成得很好的"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務呢?那現在請小朋友們有秩序的排隊回教室思考思考要怎麼裝飾,一會兒羅老師回教室時請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哦。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調製顏色的時候,積極性更高,一邊調製,還結合經驗說調製出的顏色與生活中所見到的哪些事物的顏色是相同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祕的好奇心。

3、激發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孕婦、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錄音機、磁帶,幼兒每人一張紙,勾線筆若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討論————看圖片————討論

1、教師:昨天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一個寶寶,問他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今天我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嗎?

2、教師:"這位阿姨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麼地方?——幼兒議論並按自己的意願回答。

二、觀察圖片,瞭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

1、教師:在每個媽媽的肚子裏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裏。(出示圖片)

2、教師: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麼長大呢?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

3。教師: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議論——教師小結:這時媽媽就走到醫院,請醫生把寶寶接出來

三、寶寶長大了。

1、教師:寶寶出生以後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爲寶寶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師: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

四、幼兒繪畫來感謝爸爸媽媽(可以請老師幫忙寫一句感謝的話)

結束:帶着畫畫去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在備課時看到這個內容,我有點吃驚。沒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關於孕育生命的知識。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幼兒知道寶寶是在媽媽子宮裏孕育出來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幼兒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萌發幼兒對於母親的愛。

活動之前,由於自己經驗與學識的不足,我上網查閱了一些有關知識,在充實自己之後再上這個活動心裏就有個底了。活動開始是以提問的形式來導入主題的。在通過幼兒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媽媽是如何孕育寶寶這個問題。當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表着自己的意見,聽着還挺有條理的,現在回想起來回答的很有條理的幼兒都有一個弟弟或還未出生的妹妹。當問到他們“你們知道我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嗎?”他們的回答都特別的奇特,而對於他們的回答我沒有給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兒就反問我道:“老師,你說我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啊?”於是我出示了課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幼兒對於時間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楚,當我說到“寶寶在媽媽子宮裏要生活10個月”的時候,他們就問道“那要多久?”“時間很長嗎?”。而我通過課件來解釋,讓他們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讓他們愛媽媽,關心媽媽,知道媽媽的偉大。很多幼兒聽了之後都紛紛討論要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我是怎麼去關心媽媽的。聽着他們的討論聲,我知道這個活動所要達到的要求已經出來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最後我們在歌聲中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在歌聲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4

【設計意圖】

飛行是一門很奇妙的學問,它牽涉到力、氣流、飛行器的構造等因素。在這次製作活動中,我們想通過紙、吸管等簡單常見的材料,製作飛行器。看哪種飛行器能飛、飛得最遠,並分析其原因。幼兒要想做出一個看似簡單的飛機要經過多次的製作--試飛--推測--修改,這有助於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學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自然地習得科學方法。

【活動目標】

1、設計、製作吸管飛機,並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影響飛機飛行的因素。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玩紙飛機,體會紙飛機滑翔的感覺。

2、材料準備:吸管、大紙環(長18cm、寬2cm)、小紙環(長14cm,寬2cm)若干;剪刀、透明膠、雙面膠、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飛機嗎?飛機是什麼樣子的?

2.幼兒討論。

3.師:看來大家對飛機都有一些瞭解。今天,我就要請小朋友們自己做一架飛機。這裏有吸管,大紙環、小紙環,用這些材料作一架什麼樣的飛機才能飛的很遠呢,現在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吧!

二、製作與試驗

1.幼兒嘗試製作吸管飛機,教師瞭解幼兒製作情況。

2.幼兒試驗飛機性能,並嘗試找出問題,改進設計。

師指導:

①你的飛機是否能飛?飛得遠嗎?爲什麼?

②你的飛機怎樣改進纔會飛得更遠呢?

3.教師製作飛機,並與幼兒的飛機進行對比試驗。

師指導:

①爲什麼這架飛機飛得最遠?

②你能用三個零件,製作一架飛得遠的飛機嗎?

4.幼兒製作、試驗新飛機。

5.幼兒以圖畫的方式,記錄製作方法、實驗情況與實驗結論。

三、展示、分享經驗

1.幼兒展示飛機,分享實驗結果。

師: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製作了什麼樣的飛機,它的飛行情況和你的發現。

2.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師:這裏有幾架飛機都是用一根吸管和二個紙環製作的,它們會飛得一樣遠嗎?爲什麼?

四、課後延伸

請幼兒試驗用一根吸管和二個紙環製作的各式飛機,瞭解紙環位置與飛機飛行速度的關係,並嘗試分析原因。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爲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活動目標:

1、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係。

4、培養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興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蔔,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佈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遊戲。

一、 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複習4的組成

1、遊戲“開火車”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裏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麼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遊戲“又有蘋果、又有梨”複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麼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遊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遊戲“對數”

剛纔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麼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蔔豐收了,請兔寶寶跟着媽媽到地裏去拔蘿蔔,每個寶寶拔4個蘿蔔,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麼多蘿蔔,我們把蘿蔔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隻手上的蘿蔔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蔔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採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採到了花,一共採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裏的花舉起來,看看兩隻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隻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後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着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幹,不會編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爲對於這些幼兒,老師日常活動中多加以個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