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

設計意圖

空氣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世間萬物的蓬勃生長都離不開空氣,在這一基礎上,選取與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載體(即空氣)展開課堂,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知道空氣無處不在並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同時,隨着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周圍的環境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糕,呼籲幼兒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看不見、摸不着,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2.技能目標:發展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重點:讓幼兒認識空氣的特性。

難點:嘗試獨立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準備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個。

2.乾淨紙巾、手帕、水。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小小手,放膝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遊戲,請大家閉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開,請小朋友說說剛剛做遊戲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引出空氣)

師:那你們知道爲什麼會這樣嗎?我們要呼吸,我們有呼吸才能維持生命。那我們吸進的是什麼呢?引導小朋友說出空氣。

師:那空氣是怎樣的呢,哪位小朋友來說說?引導小朋友逐一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展開

(1)教師演示

師:空氣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師變個小魔術來看看空氣究竟神奇在哪裏。

教師演示紙巾不會溼的實驗。教師將紙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現在帕溼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紙巾沒溼後,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紙巾會溼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溼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爲什麼第一次紙巾沒有溼,第二次紙巾又溼了呢?

(2)幼兒操作

分開兩組,讓幼兒帶着疑問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後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紙巾沒有溼是因爲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沒有溼;而第二次是因爲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溼了。

(3)教師演示

把紙巾換成手帕,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溼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手現在帕溼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沒溼後,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手帕會溼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4)幼兒操作

同樣分開,讓幼兒操作把紙巾換成手帕的實驗。

教師小結:杯子裏的紙巾和手帕會溼跟材料無關,都是因爲空氣的關係,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

3.活動結束

教師請幼兒簡單說明自己理解的空氣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師:老師剛剛觀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裏後,把杯子移來移去到最後紙巾也沒有溼,鼓勵這位小朋友還發現空氣另外的神奇之處。

師:(實驗結束)大家看到空氣的神奇的地方了嗎?老師把實驗的工具放在區域活動裏,想做這個實驗的小朋友可以取來做。

活動總結

結合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我對本節課總結如下:

1.幼兒求知慾望較強,積極性高。兒童對空氣和探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循序漸進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

2.注重安全,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動手操作,教具採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師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的預知工作不夠全面,教師未考慮到孩子們也喜歡玩水,場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師共同協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蒐集關於樹的多種用途的資料;錄象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瞭解到的關於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2、組織幼兒觀看蒐集到的一些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樹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小結:樹根可以吸收、儲藏水分和養分,抓住泥土,使樹幹牢固;樹根可以雕刻成工藝品,有的可以入藥、治病。樹幹能爲樹葉輸送養分;樹幹可以做傢俱、工具、造紙,有的樹幹還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膠樹的樹幹汁可以做膠鞋、輪胎。樹葉可以給草食動物做食物,還可以遮陽、做書籤、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藥、有的可以做種子。

3、引導幼兒討論森林與人類、動物及環境的關係。

(1)與動物的關係: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舒適的居住場所。

(2)與人類的關係:調節溫度,爲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藥材、食物。

(3)改善環境:防風固沙、防暑降溫、減低風速、保持水土、淨化污水、減少噪聲等。

4、組織幼兒觀看錄象,進一步瞭解樹木的作用。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對物體在斜面滾動的現象感興趣,初步感受物體移動的速度與坡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2.能大膽地運用語言交流、表達,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樂趣。

3.養成細緻觀察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奶粉罐、茶葉罐、廢舊小輪胎、積木、木片等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油桶搬上卡車的方法。

引導語: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想辦法。你有什麼辦法把這些大油桶搬上車呢?

小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呀!我們請來了斜坡來幫忙。有了斜坡我們可以更輕鬆的將這些大油桶搬上車。

二、說一說,斜坡在生活中運用

引導語:小朋友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斜坡呢?

小結:是的,小朋友的玩的玩玩梯、住宅門口供自行車、摩托車上下臺階的斜坡、還有馬路上的斜坡。這些斜坡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試一試,利用材料玩斜坡

教師介紹遊戲材料,嘗試開展不同的遊戲

鏡頭一:搭建斜坡大比拼

在已有搭建斜坡的基礎上,萱萱和皓皓小朋友用奶粉罐、茶葉罐和竹片搭建斜坡。萱萱小朋友用奶粉罐和一條約50釐米長的PVC管搭了一個斜坡,皓皓小朋友則用一條約1米長的PVC管架在奶粉罐上搭了一個斜坡。他看了看萱萱搭建的斜坡,說“萱萱,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長呢。”萱萱聽了後,連忙說我也可以搭的很長。說完搬來許多材料繼續搭建斜坡,有竹片、茶葉罐、木塊等。這次,萱萱用木塊和3片約1米長的竹片搭了一段斜坡,並將這段斜坡與原來搭建好的斜坡連接在一起,搭好後她對皓皓說“皓皓,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長了吧。”此時的皓皓,仍然用PVC管搭建着斜坡,斜坡長約2米左右了,而且他還在不同方向搭建出了3個斜坡。皓皓聽了萱萱的話後,回答道“我的斜坡雖然比你的短,但是比你多呢。”萱萱仔細看了看皓皓的斜坡,說“我也會啊!”說完,也開始搭建起多個斜坡。而皓皓則想辦法延長他的每一個斜坡。一開始,他們倆在教室裏面搭,等到教室沒有空間搭建斜坡後,便跑到了走廊繼續搭建。倆人的斜坡越搭越多、越搭越長。有的斜坡從另一個斜坡底下穿過,有的斜坡則從另一個斜坡的上面飛過,許許多多的斜坡交織在一起,坡面與坡面之間的連接處則高低不平。

教師分析:

從搭建斜坡的遊戲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不少斜坡,他們對斜坡的基本結構有一定的瞭解,對於斜坡的搭建有一定的經驗,他們知道搭建斜坡需要有坡面,需要有支撐點,即一個坡面和一個支撐點就可以構成一個斜坡了。從孩子們搭建好的作品來看,雖然他們能搭出長長的斜坡,能在不同方向搭建出多個斜坡,但是他們的搭建還是比較粗糙的,主要體現在坡面與坡面之間的連接比較隨意,連接處凹凸不平。幼兒並沒有意識到坡面與坡面之間連接的重要性,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並沒有把斜坡當成“玩具”,而是隻把搭建好的斜坡當成自己的“作品”。

調整做法:

教師與幼兒一同收集各種汽車和各種小球。當有了小球和小汽車後,孩子們開始探索在斜坡上如何讓小汽車或小球下坡、上坡。這一遊戲的探索,也將使他們認識到坡面之間緊密連接的重要性。

鏡頭二:斜坡上的小汽車

涵涵小朋友在操場上用5條長方形碳化積木和長條坡面搭建好了一個斜坡,這個斜坡有下坡,也有上坡。搭建好之後,她便拿起新投放的小汽車,將小汽車從斜坡的起點處往前推,讓小汽車利用慣性前進。小汽車下坡之後,在即將上坡的時候卡住了,不動了。涵涵不氣餒,她仔細觀察了每一段斜坡後,用手將前後的兩個坡面調整對齊,接着她又拿起小汽車繼續遊戲,這次,小汽車沒有被卡住,而是跑過了一段坡面停下了。涵涵見狀,跑過去拿起小汽車重新回到起點準備第二次嘗試。她使出了更大的力氣將汽車往前推,結果,小汽車跑到了比之前更遠的地方了,卻在上坡的坡面上停下了。予涵小朋友再次仔細觀察了坡面,又把第一段坡面進行了調整,她把用來當支架的木塊立了起來,讓第一段斜坡變的更陡了。調整好斜坡後,涵涵拿起小汽車繼續玩下坡、上坡的遊戲。她使勁兒將汽車往前推。汽車前進的以更快的速度前進着,先是下了坡,接着爬上了坡,最後又下了坡了。見到此景,涵涵開心到尖叫起來了。(錄音)

教師分析:

在這個遊戲中,涵涵通過不斷的調整坡面和坡度獲得了斜坡的一些新經驗。她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起初,她搭建好斜坡,就想讓汽車下坡,卻不知道汽車能否順利下坡與坡面的銜接是否密合有關係。通過嘗試與觀察,她終於發現小汽車之所以在下坡的過程中被卡住,是因爲兩個坡面之間沒有連接好。當她發現這一問題後,立馬調整了坡面之間的連接處,成功的讓小汽車下坡了。另外,從遊戲中可以發現涵涵還了解到了要讓一輛小汽車連續下坡,上下坡,推力和坡度是非常重要的。推力即慣性產生的力,推力越大,速度越大;坡度越陡,速度也將越快。在幾次的嘗試之中,涵涵最後獲得了斜坡遊戲中汽車速度與推力、坡度關係的相關經驗。

調整做法:

關於斜坡還有很多遊戲,與孩子討論還可以利用斜坡玩哪些好玩的遊戲呢?

與孩子商量後,我們增加小木片、紙杯、易拉罐等材料

鏡頭三:斜坡我還能這麼玩

新增了彩色木片後,孩子們搭建好斜坡,便在斜坡的出口處將木片拼搭成各種形狀,有的用木片拼搭房子,有的則將木片拼搭成一個三角形。有一次,哥哥將木片橫放在坡面的邊緣上,擺成一列,試圖用彈珠將木片擊倒。這一次,彈珠並沒有擊倒任何木片,而是從橫放的木片下方滾到了斜坡的末端。發現木片沒有被擊倒的哥哥拿來一個直徑約3釐米的小木球,繼續着剛纔的遊戲。不到一會兒功夫,木球成功的擊倒了所有木片。哥哥欣喜若狂的歡呼着。童淮、林尹皓等小朋友被哥哥的歡呼聲吸引了過來。看到哥哥發明的擊倒木片的遊戲這麼好玩,他們也嘗試着在離斜坡最末端處約50釐米左右的地面將木片擺成一列,再讓小木球從斜坡上滾出去以便擊倒木片。可惜的是,小木球沿着斜坡滾到最末端處到達地面後,便朝着另一個方向滾去,與木片擦肩而過,木片並沒有被擊倒。老師一旁的林尹皓想了一會兒後說“我知道爲什麼木片沒有被擊倒了,因爲離的太遠了。”說完,林尹皓用手將木片推倒,在緊挨着斜坡末端的地面重新搭建起木片,童淮見狀也來幫忙搭建。搭好一列木片後,林尹皓再次從斜坡上扔出小木球,只見小木球順利的通過了斜坡後,成功的擊倒了3片木片,還剩5片木片沒被擊倒。此時,一旁的老師提出了問題“有沒有辦法能擊倒全部的木片呢?”童淮摸了摸腦袋想了想後,將木片重新排列,並拿來一個大木球繼續遊戲。這一次,大木球成功的擊倒了所有的木片。此時,我又問“還有辦法能擊倒更多的木片嗎?”童淮和林尹皓想了一會兒後,拿來了更多的木片,將木片搭成“井”字形,搭到10層高之後,再次拿起木球放在坡面上滾下來,當大球順利的擊倒斜坡末端的所有木片後,童淮開心的跟我說“黃老師,你看,這麼多木片都被擊倒了。”

教師分析:

從擊倒木片這個遊戲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非常專注,不怕困難,當木球沒有擊倒木片時,孩子們能夠認真觀察、思考,並進行調整,直到成功的將木片擊倒。大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當孩子們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問題爲導向,不斷的引發他們思考遊戲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推進遊戲向更深層次發展。在孩子們不怕困難的探究精神以及老師的問題引導下,擊倒木片的遊戲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有趣。從遊戲中,可以發現孩子們對於力的大小的經驗有一定的基礎。通過遊戲,他們瞭解了木片的排列離坡面越近,越容易被擊倒;撞擊力越大,能擊倒的木片將越多,反之則越少;同時木片的排列方式也會影響木片被擊倒的片數。木片排列的越集中,越容易被擊倒,反之,越不容易被擊倒。

鏡頭四:未完待續······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天氣變化。

2.會用圖形符號來進行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春天到了,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春天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小朋友們,假如明天我們要出去旅遊,旅遊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呢?

幼:七嘴八舌討論。

師:大家都說得對,出去旅遊前,我們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還是要了解天氣。現在老師呀,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明天會是什麼天氣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陰天)。

師:小朋友們,你們猜的這些天氣都是你們猜出來的,到底準不準呢?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哦,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平時都是從哪裏瞭解到天氣預報的信息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那還有誰和他不一樣的?

幼:看天氣預報。

師:你是從哪裏看天氣預報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我們可以從電腦上、電視上、手機上、同樣看報紙、收聽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氣預報的信息。這些信息呀,都是氣象臺的叔叔阿姨用他們的氣象武器預測出來的。那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除了可以從這些媒體上了解天氣信息外,還可以從哪裏瞭解天氣的變化呢?

二、故事師:

哦!動物也能預報天氣嗎?那沈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PPT講故事,故事附在後面)。

師:故事中哪些小動物會預報天氣呢?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對!故事中,小烏龜、小蜻蜓、蜘蛛都會預報天氣,它們是怎麼預報天氣的呢?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小烏龜是怎麼預報天氣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哦!下雨前,小烏龜背上會有許多圓圓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後看到小烏龜的背上有許多小水珠,說明要下雨了。

誰來說說第二個小動物,小蜻蜓是怎麼預報天氣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這些小朋友說得很好,原來下雨前蜻蜓都飛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飛得很低說明要怎麼啦?

最後一個會預報天氣的小動物是誰呢?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原來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網,那我們以後看到小蜘蛛收網,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來除了我們人能從媒體上預測到天氣的信息,動物也能感受到天氣的變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應。動物也能預測天氣,是這樣吧。

三、記錄師: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請我們小朋友用符號或圖像將這三種小動物預報天氣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們的反應記錄在旁邊的方框內。

幼:填寫記錄表。教師巡視指導。

四、總結延伸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小烏龜、小蜻蜓還有小蜘蛛是怎麼預報天氣的,課後請我們小朋友查一查資料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會預報天氣,它是怎麼預報天氣的,然後我們再一起交流好嗎?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記》

喜洋洋要出門去旅行。它剛出門遇到了烏龜,烏龜說:"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氣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門。"喜洋洋奇怪地問:"你怎麼知道天會下雨?"小烏龜說:"你看見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嗎?快要下雨之前,空氣中的水汽比較多,這些水汽碰到我涼涼的背,就慢慢結成了無數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繼續往前走。碰到一隻蜻蜓。那隻蜻蜓飛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問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氣好嗎?我想去旅行,能去嗎?"蜻蜓說:"今天天氣不好,要下雨啦。""你怎麼知道會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問。

蜻蜓說:"你看我不是飛得很低嗎?下雨之前,空氣裏的水汽特別多,我的翅膀上沾滿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飛。"喜洋洋還是不行將信將疑。

蜻蜓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問問前面樹上的蜘蛛。"喜洋洋向前走去,問樹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會下雨嗎?我想去旅行,能去嗎?"在樹上收網的蜘蛛說:"今天天氣不好,快下雨了,請你不要出去啦。""你怎麼知道會下雨呢?"喜洋洋問,蜘蛛一邊收網一邊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蟲都飛得低低的,我的網織在高處捉不到昆蟲,只好把他收了。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處織網。"喜洋洋這才相信了,它決定不去旅遊了,趕忙轉身回到屋裏。不一會兒,真的下起雨來了。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數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繫,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及指導策略:

(一)測量並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保健教師依次按次序給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字表示身高?哪個數字表示體重?應該怎麼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引導幼兒辨認兩位數和三位數,並區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字從左至右寫。)

(二)小組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迴瞭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裏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儘量爲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較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字(兩位數),先從左邊的數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6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雲朵,知道天空中的雲朵是可以變來變去的。

2、能對雲朵的形狀展開想象,體驗想象的樂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製作課件、棉花與粘貼材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談話

寶寶們,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你們知道哪裏有星星嗎?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會有什麼?

2、擴散思維活動:雲彩爲什麼會變色?

師:寶寶們知道雲彩爲什麼會變成黑色嗎?雲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麼顏色?(出示火燒雲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雲彩還可以變成其他的顏色)

你想讓雲彩變成什麼顏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3、觀察內容:雲彩像什麼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雲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述)

4、模範活動:模仿雲彩的樣子

師:剛纔我們說了圖片中的雲彩像什麼樣子,你能表演出來嗎?來學一學吧。

5、創新想象

師:你覺得雲彩除了會變成剛纔的樣子之外,還能變成什麼樣子?你想讓雲彩變成什麼樣子?

6、操作活動與讚賞激勵

師:寶寶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讓雲彩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們來試一試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小手進行創意粘貼。

7、結束活動

請幼兒互相觀看並介紹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最後把我們的雲彩送上天空,讓它們一起飛走吧。

活動反思:

幼兒的年齡小,對世界充滿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觀察事物時,僅能關注事物的表面現象,但自身是潛在着創造力的。設計了讓小班幼兒所熟悉內容,利用不斷變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礎上讓幼兒盡情的暢想。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的環節,容易爲幼兒所接受,活動進行的順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美術三原色、三間色及兩兩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膽嘗試動手操作、調配顏色、並記錄。

3.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體驗認識色彩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魔法瓶三個、PPT課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礦泉水、一瓶牛奶;調色杯人手一份、顏料水共14份(紅、黃、藍)、記錄單、筆。

2.經驗準備:幼兒有認識顏色的經驗。

3.環境準備:適宜操作的室內環境。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美術三原色、三間色。

2.難點:能準確的用"兩兩等量相加"調試出三間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渲染活動氣氛,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裝有白水的礦泉水瓶,請幼兒察驗後開始變魔術,依次變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

2.這三個顏色寶寶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嗎?幼兒回答……

3.教師:現在老師來告訴你們,他們共同的名字叫做"美術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顏色,而其他顏色卻不能還原出本來的的色彩。我們通常說的美術三原色,即紅、黃、藍。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顏色)

4.你們來猜猜老師爲什麼去學這個魔術,然後今天在這裏表演變魔術?幼兒回答……

5.師:因爲這三個美術三原色寶寶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圖。

1.師:但是想進彩色城堡必須打開城門。怎麼才能打開城門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麼說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歡迎你們來彩色城,如果要打開彩色城堡的門,必須要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三角形組成的風車門才行。現在你們的老師已經變出了紅、黃、藍三種顏色。)

2.教師提問:

(1)現在只有三種顏色,城門能打開嗎?爲什麼呀?幼兒回答……

(2)請你們猜猜看,剩下的3個地方,有可能分別需要哪些顏色呢?幼兒回答……

3.到底是什麼顏色,我們還是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麼說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這3個地方,可不是隨便什麼顏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等量相加後出現的顏色才行,小朋友們,快點幫幫美術三原色寶寶們吧。")

4.師:什麼是"兩兩等量相加"?幼兒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礦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礦泉水,現場請幼兒演示、記錄,特意確定如何"兩兩相等"。)現在你們學會了"兩兩等量相加"這個本領了。

5.師:你們願意幫助美術三原色寶寶們嗎?那請你們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個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調色杯及你們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間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水,根據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們一定要將這些顏料水兩兩等量相加調試在一起才行。不然我們就進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兒操作、記錄、播放音樂,讓幼兒進行調色並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小朋友們有順序的排隊到下面的桌子去操作、然後填好記錄單。你是用哪個顏色和哪個顏色兩兩等量相加得到什麼顏色的,請你在記錄單上連好線哦,小朋友們需要合作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務。我們來比一比,看看那個小組的做的又快又準確,好嗎?

(四)小結、講解。

1.師:請小朋友講解自己調出來的顏色以及自己用到了哪兩種顏色。你們調出來的顏色是不是開鎖需要的?那我們來問一問彩色城堡的主人,好不好?(1)紅色和藍色兩兩等量相加在一起時是紫色、(2)紅色和黃色兩兩等量相加在一起時是橙色、(3)黃色和藍色兩兩等量相加在一起時是綠色。

2.當幼兒發現顏色量多或少,配出來的顏色也會盡然不同時,支持、鼓勵幼兒的新發現,同時做進一步的規律總結。如:"紅色+藍色",當藍色配多時,會變成紫紅色等。

(五)介紹"三間色"。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彩色城堡的主人讓我們找的三種顏色全都找到了。你們知道嗎?紫色、橙色、綠色,這三種顏色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美術三間色"。原來,這些美術三原色(紅黃藍)兩兩等量相加後還可以變出綠、橙、紫這些美術三間色呢,真神奇呀!

2.現在,6種顏色全都找到了,那我們可以進去了嗎?問問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們可真厲害,6種顏色全找齊了呢,請進來吧。")

3.師:彩色城裏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裏大豐收了,裏面收穫了許許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師選出了三種水果,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分別是什麼?西瓜、茄子、橙子。它們是什麼顏色的?(綠色、橙色、紫色)。

4.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美術三原色和三間色,哪位認真聽課的小寶貝能告訴羅老師美術三原色是那三個顏色?幼兒回答……美術三間色是那三個顏色?幼兒回答……

活動總結、延伸

師:因爲今天你們上課表現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們,我們來聽聽是什麼任務。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的表現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給你們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你們回到你們班教室用今天你們學習到的美術三原色和美術三間色來裝飾你們班的教室,我相信你們會完成得很好的"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務呢?那現在請小朋友們有秩序的排隊回教室思考思考要怎麼裝飾,一會兒羅老師回教室時請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哦。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調製顏色的時候,積極性更高,一邊調製,還結合經驗說調製出的顏色與生活中所見到的哪些事物的顏色是相同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通過觀察比較各種指紋,並能說出不同;

3、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的快樂,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指紋畫、指紋類型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塗色或發現過指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指紋畫,激發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那平時你們是用什麼來畫畫的呢?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很特別的畫,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指紋畫ppt)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2、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瞭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類型。

(1)教師講解示範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並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每個人的指紋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把指紋分成了三大類。第一種叫箕形紋,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樣;第二種叫弓形紋,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第三種叫鬥形紋,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渦。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並看看每種指紋類型各有幾個。

我們認識了三種不同的指紋類型,那現在請小朋友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一數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鬥形紋。

三、瞭解指紋的作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麼用處呢?

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爲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徵的記號。

指紋是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調節溫度。

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四、製作指紋畫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指紋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裏。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9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

3、探索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情況也不同。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落下來,樹葉落下來是怎麼樣的?

(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探索並討論。

1、幼兒猜想並嘗試

教師:你桌上東西落下是怎麼樣的?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

教師: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手裏的東西落下來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交流

(1)你有什麼發現嗎?(幼兒自由交流)

(2)爲什麼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4、教師小結: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師演示一張皺紙和一塊積木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三、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教師:請你再去試一次,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你這些東西按照落下的路線記在紙上。

2、每組派一個孩子交流各組的發現,並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教師:你是怎麼記錄的?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3、教師簡單小結:

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

幼兒猜想:你可以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

2、幼兒自己嘗試,教師引導幼兒將紙折成不同的形狀

3、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

五、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0

【活動設計】

有彈性的物品在我們的周圍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歡玩一些利用彈性的原理製作的小玩具,但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類玩具好玩並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學原理,而作爲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適當地對其進行科學啓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探索、操作等來理解物體的彈性。

【活動目標】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並能大膽探索。

2、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難點: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1、刺蝟球、羊角球、皮筋、絲襪每人1份。

2、乒乓球、夾子、橡皮泥、手鍊。

3、石頭、海綿、毛衣、彈簧、彈力球、玻璃珠、氣球、記錄表每組1份。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小祕密,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可以壓一壓,拉一拉,去發現他們共同的祕密。

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麼?你是怎樣玩的?

歸納:像刺蝟球,羊角球,絲襪,皮筋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二、比較嘗試,認識彈性物品和沒有彈性的物品。

教師出示夾子,乒乓球,手鍊,橡皮泥,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並注意驗證認識有彈性的和沒有彈性的物體。

三、分組實驗,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師:現在老師這裏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後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討論說說並記錄。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卡。如果你認爲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爲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X”。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現並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四、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們家裏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席夢思、牀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裏,幼兒園裏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牀、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鬆緊褲帶、襪子、皮筋、皮膚……)

五、教師總結。

課後反思:

本堂課氣氛活躍,孩子興趣很濃,達到了活動目標,但對於彈性的極限沒有闡釋清楚,以後備課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1

活動目標:情感目標:幼兒體會與同伴遊戲時候的歡樂,喜歡做遊戲。認知目標:會認讀數字寶寶1-5。能力目標: 能大聲地讀出數字1-5中的某一個簡單的知道數字寶寶的筆畫.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幼兒能認讀出數字1-5.教學難點:幼兒能夠大膽的讀出數字1-5之間的任何一個。

活動準備:數字寶寶卡片1-5各一張、數字寶寶的紙手套若干、數字掛圖、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手指遊戲,引導幼兒認識手,並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數量。

基礎部分

我們有兩隻小手,每隻小手上有5根手指頭。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教師導幼引兒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師一起數一數。)數完手指以後,出示數字卡片。請小朋友來認一認這是數字幾。鴨媽媽生了5個鴨蛋,最近要孵出鴨寶寶了 。請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幾隻。按照這樣的程序從一到五鴨媽媽孵出了五隻鴨寶寶。把相應的數字1-5貼在鴨寶寶的下面。教師把數字掛圖以及相應的有數量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帶領幼兒說兒歌,識記數字1-5.兒歌:1像粉筆會寫字、2像小鴨水裏遊、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能買菜。(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幼兒可以很上口,便於記憶)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遊戲,請幼兒將紙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數字的夥伴,並且唱出找朋友的兒歌。然後帶領幼兒說兒歌。整理教具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選課的內容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點點的偏難。只是簡單的認識數字1就可以了!這節課的內容其實可以作爲主題教學,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節內容。大部分的孩子對於數字1-3記憶的比較清楚,到數字4、5的時候就有點難了,有些孩子記不清楚順序,這就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老師需要下去在更深層次的研究本節課如何讓孩子能儘快的認讀出數字1-5.上課期間,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緊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課堂上的反映情況。都是教師需要改進的地方。本人自己覺得這節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識和自己的目標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歡的教學方法都是這節課的弊端。以後上公開課,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們更喜歡什麼樣的上課方式以及孩子們對課程的方式方法喜歡的程度來設計主題教育。這節課整體還可以,沒有考慮到用更好的更直觀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可以試圖用一下PPT做一個課件,再加上直觀教具我想這節課或許會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讓小班的孩子知道簡單的筆畫應該是中班的課程了,此觀點不提倡。

活動設計背景:我園小班幼兒多居於鄉下,個別幼兒不會數數、不會按順序讀數、有些幼兒喜歡讀數可是老把數字的順序搞混淆。孩子們的年齡偏小,農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時間,針對鄉下的種種侷限因素,爲了使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科學領域的數學部分,設計了這節課。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2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爲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活動目標:

1、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係。

4、培養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興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蔔,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佈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遊戲。

一、 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複習4的組成

1、遊戲“開火車”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裏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麼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遊戲“又有蘋果、又有梨”複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麼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遊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遊戲“對數”

剛纔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麼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蔔豐收了,請兔寶寶跟着媽媽到地裏去拔蘿蔔,每個寶寶拔4個蘿蔔,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麼多蘿蔔,我們把蘿蔔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隻手上的蘿蔔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蔔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採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採到了花,一共採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裏的花舉起來,看看兩隻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隻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後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着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幹,不會編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爲對於這些幼兒,老師日常活動中多加以個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製作風車,提高動手能力。

2.在教師解剖範例的情況下,探索瞭解風車的製作方法。

3.在製作的過程中,積累操作經驗,嘗試有目的地解決困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風車範例、卡紙、剪刀、雙面膠、吸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什麼?你想做一個風車麼?

做一個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呢?

2.解析風車,探索風車的製作過程。

教師將完整的風車掛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解剖,並讓幼兒開動腦筋回答問題。

將風車完整的解剖後,幼兒自己探索製作過程。

3.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風車,製作風車的過程中有什麼困難可以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小組之間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適當干預。

活動反思:

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風車和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和對知識無窮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動了個個新的爲什麼從他們小小的腦袋中奇異地冒出來,讓人驚歎他們的思維原來如此的奇特。

美國華盛頓圖書館牆上掛有這麼一條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頗有哲理的標語說明了光聽不行,過後就會忘記。光看還不行,雖比聽效果好,能記住了,但能理解嗎?若親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運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了。由此看來,探究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能動的學習過程,它注重讓幼兒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增強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並且總結出探究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注重實踐性,在實踐中探究

好動。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動中探究學習,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將學習中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玩中探究知識。克服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二、培養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課堂教學中是否體現幼兒學習的合作性,是新課標下凸顯幼兒主體地位的關鍵一環,本課在製作過程和討論過程中都放手讓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在玩中發現問題,互相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習慣和合作精神。

三、加強開放,促進探究

課堂開放性,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標誌,更新教育理念。根據教材的需要。選擇開放的教學形式,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幼兒進行活動實踐,放手讓幼兒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討論,去驗證結論。有不少教育專家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幼兒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開放式的課堂,要確保幼兒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敢於質疑,敢於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在問題的討論中促進信息的探究,以獲取知識和技能。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所採取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並用肢體動作表現,萌發探究動物奧祕的興趣。

3.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動物午睡PPT

2、地面遊戲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嗎?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勢嗎?觀看PPT,幼兒講述

講訴孩子們幾種睡覺的姿勢:趴着,咬被角,蒙着頭,蜷着……

二、人需要睡覺,動物需要睡覺嗎?你們知道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幼兒邊看邊猜,並模仿)

1.觀看PPT,觀察動物特殊的睡覺方式並講訴。

蝙蝠:倒掛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覺的。睡覺時,後肢鉤住屋檐,身體倒掛,頭朝下,一旦遇到敵害,便可鬆開腳爪展翅飛去。

仙鶴:單腳站立睡覺。

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睡覺小刺蝟:變成球睡,刺蝟睡覺時,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還把身體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這樣全副武裝的睡覺,可以防止敵人的突然襲擊。

小金魚:睜着眼睡,因爲它沒有眼瞼。魚兒睡覺時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每隔十幾分鍾就有節奏地變換一次。

馬:站着睡,馬是站着睡,如果馬躺倒睡覺,說明這匹馬已經有病了。

烏龜:縮到殼裏睡,更好的保護自己。

小狗: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覺,這是因爲它的鼻子特別珍貴,所以要好好保護。

小貓:貓是側着頭,一隻耳朵緊貼着前肢睡覺。它的耳朵特別靈,周圍稍有動靜,就會引起警覺。

2.集體討論:動物爲什麼這樣睡覺?

逐個講述小結:動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們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着密切聯繫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護自己。

3.動物睡覺方式一樣嗎?

哪些是站着睡覺的?馬、仙鶴誰倒掛着睡?蝙蝠誰是趴着睡的:小狗、小貓

三、遊戲棋活動《動物睡覺的祕密》。

(1)出示遊戲棋教師:今天,黃老師還帶來了一副關於《動物睡覺的祕密》遊戲棋,你們想不想玩?

(2)認識遊戲棋譜,瞭解遊戲棋規則認識起點終點,行徑路線遊戲棋規則:走到有小動物圖片的格子裏時,必須模仿小動物的睡眠姿勢,模仿對的小朋友可以往前進一個,模仿的不對的請後退或停止。

四、結束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我們爲什麼要午睡?

教師:你們年齡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間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因此中午還要再睡一會,這樣,大腦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會少生病,身體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時,實在睡不着,也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午睡。正確的睡覺姿勢應該向右側臥,頭枕枕頭,小手放好,腿微蜷……今天,我們知道了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你覺得有趣嗎?自然界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它們睡覺的方式,也很特別,請小朋友們回家後,繼續去觀察,小動物睡覺的方式。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3以內的數的關係。

2.能按數取物,按物說數。

3.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製作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若干。

2.小貓頭飾每人一個。

3.創設魚塘情景,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框各一個。

4.《開火車》音樂、鈴鼓一個、禮物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做運動

隨音樂出場,師:“寶寶們我們開着貨車出去玩吧!”

師:“今天天氣真好,你們想不想和媽媽一起遊戲?”

第一次:媽媽和寶寶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貓小貓喵喵喵,跟着媽媽做遊戲,我的小貓跳一下(幼兒跳一下);我的小貓拍兩次(幼兒拍手兩次);我的小貓叫三聲”(幼兒叫三聲)。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二、小貓摸魚(聽覺感知)

(一)摸一條魚

師:“寶寶們快找塊地毯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師:“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麼?(魚)今天媽媽帶你們去魚塘摸魚好不好?”

教師提出摸魚的要求:拍一次鈴鼓摸一條魚,兩次鈴鼓摸兩條魚,三次鈴鼓摸三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媽媽剛纔拍了幾次鈴鼓啊?(一次)你摸了幾條魚啊?(一條)看看你的小魚是什麼顏色的?摸到紅色魚的寶寶舉起來讓媽媽看看,請你把它放到相同顏色的框裏。

(二)摸兩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幼兒摸兩條魚。摸完後,請寶寶們休息,老師檢查:媽媽看看你摸了幾條魚?都是什麼顏色的?教師拿着筐子:紅色魚寶寶回家了,藍色魚寶寶們和媽媽親一親,黃色魚寶寶回家了。請一名幼兒檢查放的對不對。發現有錯都及時糾正。

(三)摸三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媽媽來看看那隻小貓最能幹,摸對小魚了,你摸了幾條魚啊?”(3條魚)(多問一些孩子。在摸魚的過程中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老師總結:“哇!摸了這麼多魚,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頓啦!”

三、小貓摸獎品

師:“今天小貓真能幹,摸了這麼多魚,媽媽要送禮物給你們。在你們的地毯後面有一封信,裏面是媽媽送給你們的禮物,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摸一摸裏面有什麼?有幾個?用小手數一數!”

老師總結:“媽媽送你們的禮物喜歡嗎?天快黑了,寶寶們拿好禮物,帶着我們摸到的小魚回家了。”隨音樂出門。

活動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孩子已有的經驗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孩子的思維也是嚴謹的,往往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綜合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整合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科學活動的時候,爲幼兒提出了一個任務讓幼兒去完成,作爲教師,一定要考慮到這個任務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經驗,如果沒有,前期要進行鋪墊活動,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要一下子佈置出難度較大的任務,孩子的經驗少,那麼成功的機率會很小。例如讓幼兒概括魚類的基本特徵,以孩子當時的經驗,能零星地表達,但是缺乏自主探索的積極性。而老師準備了鯽魚、金魚的圖片,對比鮮明,給予幼兒充分觀察鯽魚、金魚的過程,因此幼兒在認識鯽魚、金魚的基礎上,能根據圖片自主探索,尋找魚類的主要特徵。活動中,由於有一定地鋪墊,這樣,孩子新的經驗不是很多,這樣更便於孩子總結、歸納、內化自身的經驗。

2、活動中教師注意資料的積累

科學活動的資料積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培養幼兒自己進行記錄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資料積累的意識,資料的積累可以是多種方法的,照片、錄像、錄音、談話記錄,甚至是孩子操作的原始材料都是保存的資料,例如,教師準備了記錄表,在幼兒闡述觀點時,及時將幼兒的表述記錄,教師一一展示幼兒的表達,既讓幼兒獲得成功感,又激烈了其他幼兒表達的積極性。由於教師的記錄,有意識第將活動的過程進行展示,這樣孩子很快就可以回憶已有的經驗,便於幼兒分析歸納提煉總結內化經驗。因此在後面環節中,幼兒纔能有效運用記錄表中的內容,分辨魚類和非魚類。

活動中,我通過這兩點策略的運用,幼兒能初步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理由。最後在“小蝌蚪是魚嗎”新的問題中,我引發幼兒繼續探索,自己去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