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班幼兒最近出現了一個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問題:有些幼兒不肯吃魚,因爲小時候被魚刺卡過,現在一看到魚就說不會吃、不要吃。有些幼兒雖然沒被魚刺卡過,但聽多了家長的唸叨,也對吃魚充滿了恐懼。爲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小貓吃魚”的遊戲情境,以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我們還自制了大魚學具,誇張、突出的大魚骨能幫助幼兒直觀地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從而有效地解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

2.瞭解魚肉的營養價值,初步學習剔除魚刺的方法。

準備:

1.自制大魚學具兩個,製作方法是:用捲紙芯做魚骨架,用吸管做魚刺,用海綿紙做魚肉。魚肉鋪在魚骨架兩邊蓋住魚刺。

2.自制圖書《美味的魚肉》。

3.根據一週食譜選擇午餐有紅燒帶魚的那一天開展活動。

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

師:小貓們,今天媽媽燒了你們最愛吃的紅燒魚,快來吃吧!

二、瞭解魚骨的基本結構和魚肉的吃法

1.以談話喚起幼兒的經驗,知道魚骨頭不能吃。

師:(將自制大魚學具鋪在地上)魚身上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師:魚刺是細長的、尖尖的魚骨頭,摸摸看,你能找到魚刺嗎?它藏在魚的哪裏?

2.引導幼兒觀察自制大魚學具,瞭解魚骨頭分佈的位置。

師:你們找找看哪裏還有魚骨頭,摸起來感覺是怎麼樣的。(幼兒面朝大魚學具,尋找魚骨頭,觀察、比較魚骨架與細長的魚刺的不同。)

3.引導幼兒學會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魚塊。

師:魚肉裏有這麼多魚骨頭,應該怎麼吃呢?現在媽媽把魚分給你們,你們試一試怎麼拿又方便又安全。(幼兒嘗試用手捏住魚骨架的兩端。)

4.幼兒每人拿一塊“魚塊”,從兩邊把魚刺抽出,模仿小貓“吃”美味的“魚肉”。

三、梳理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師:小貓們想不想再吃點魚?

(幼兒反覆操作大魚學具,進一步瞭解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四、積累吃魚的實踐經驗

1.組織幼兒洗手,做好餐前準備。

2.介紹《美味的魚肉》大書,引導幼兒理解書上所介紹的吃魚步驟。

3.引導幼兒耐心、細緻地剔除魚刺,體驗獨立吃魚的自豪感。

延伸活動:

1.將大魚學具放到健康區域中,供幼兒繼續操作和交流,以促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魚骨的結構。同時,自制圖書《美味的魚肉》,內容包括魚肉的營養、吃魚的方法、安全吃魚須知等。幼兒通過閱讀和貼貼、畫畫,鞏固相應的知識,掌握吃魚的方法。

2.利用家校通等交流平臺及時向家長介紹相關的教育內容和目的,並在班級頁上發佈幼兒吃魚的照片,以進一步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獨立吃魚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如何熱情待客和有禮貌地做客。

2.能使用禮貌用語,與他人交往。初步與幼兒園其他老師產生親近感。

3.能大膽的用動作給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內容。

4.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合作、分享精神。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擴大原有娃娃家的場景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通過學習歌曲《客人來了》和娃娃家等區域活動,瞭解到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禮節。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在區域活動時爲客人制作好水果沙拉、水果拼盤;砌好的茶水;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迎接客人老師們。

(引導幼兒向客人老師問好、請客人老師入座)

師:今天咱們班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你們高不高興?(幼:高興。)

師:你們想怎樣招待客人老師?(幼兒:)

師:咱們先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欣賞一個小幻燈片吧。

附故事:《熊貓的客人》

今天,熊貓請朋友來做客。篤篤篤。是誰來了,在輕輕地敲門?

熊貓開門一看,是小白兔來啦。小白兔說:熊貓,你好!熊貓說:你好!請進來吧!請坐,請坐。

熊貓端來一杯水,用兩隻手捧着,說:請喝水吧!

小白兔用兩隻手接過杯子,說:謝謝!謝謝!

嘭嘭嘭。是誰來了,把門敲的這麼響?

熊貓開門一看,原來是小黑熊。

熊貓搬過一把椅子,沒等它說請坐,小黑熊已經坐在牀上了。

熊貓端來一杯水,對小黑熊說:請喝水吧!小黑熊看也不看,說:我不喝,我要搭積木!

熊貓說:那我們一起搭小橋,好嗎?小白兔說:好。小黑熊說:不,我要自己搭房子!

於是,它拿了很多積木,一塊一塊地往上堆,堆得很高很高。

熊貓和小白土兔只好用剩下的幾塊積木,一起搭小橋。

嘩啦一聲,小黑熊搭的房子倒下來了,把熊貓和小白兔剛搭好的小橋也碰倒了,小黑熊哈哈大笑起來。

小黑熊回家了。小白兔也要回家了,它對熊貓說::熊貓,再見!明天請你到我家來玩!

熊貓高興地說我一定來!

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走過小黑熊的家門口,它想:要不要也請小黑熊明天到家裏來做客呢?小朋友,你說呢?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熊貓的客人》

提問:

1.說一說哪位客人有禮貌?爲什麼?

(小白兔輕輕的敲門;向主人問好;用兩隻手接茶杯,並說謝謝不隨便拿主人家的玩具,願意和大家一起玩;走的時候給主人說再見,並邀請主人明天到自己家玩。)

2.哪位客人沒禮貌?爲什麼?

(小黑熊使勁敲門;沒有向主人問好;隨便坐在主人內的牀上;主人請喝茶也不說謝謝隨便拿主人家的玩具,不願意和大家一起玩,還碰倒別人打的小橋,也不說對不起;走的時候不給主人打招呼,不說再見。)

3.小兔請小黑熊做客了嗎?爲什麼?

4.你們到別人家去做過客了嗎?你們是怎樣做的?(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做客經驗)

5.故事中的主人熊貓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引導幼兒說出:請進、請坐、請喝茶、請吃.、用兩隻手端茶或食物給客人等等)

6.客人要走了,你們怎樣做?(給客人說再見,把客人送到門口,並說 請再來)

三、和幼兒一起招待客人老師。

1.師:現在咱們怎樣招待客人老師呢?(部分幼兒回答:)

2.請客人老師欣賞小朋友表演的歌曲《客人來了》。(鼓勵幼兒大膽的用動作給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內容。)

附歌曲:客人來了

1=F 2/4

(6 5 2 3 ︳1 -)︱5 3 6 6 ︱5 -︱6 5 3 2 ︱1 -︱1 3 6 6︱5 1 3 ︱6 5 3 1︱

客人 來了,客人 來了,我請 客人 進屋 坐, 倒上 一杯

客人 要走了,客人 要走 了, 我送客人 到門 外, 點頭 把手

2 -︱6 5. ︱6 5.︱6 5 2 3︱1 - ‖

茶, 阿 姨 你 好! 阿姨 請 喝 茶。

招, 阿 姨 再 見! 阿姨 請 再 來。

3.鼓勵幼兒大膽地邀請客人老師到娃娃家入座,並用禮貌的語言和動作請客人老師吃區域活動時準備好的水果沙拉、水果拼盤及小食品,喝砌好的茶水。(使用禮貌用語,與他人交往。促進幼兒與其他老師產生親近感。)

4.客人老師要走時送客人老師到門口,並對客人老師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等。(播放音樂客人來了在音樂中結束)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去小一班、小三班或大、中班做客,增強幼兒做客的'感性認識,提升經驗。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客人來了應該咋麼說怎麼做,學會客人這首歌。在進行表演的時候,有點急,由於歌曲還沒完全學會,只會跟着老師或錄音機跟唱,因此,孩子們對歌詞還是不大會連貫的說。特別是“我送客人到門口,點頭把手招”念起來的時候比較拗口,老會在這裏疙瘩住。在表演的時候的環節上,幼兒還是很積極的,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要求上來表演。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小班幼兒個體間的交往、交流較少,各種遊戲基本以單獨活動爲主,與同伴間的情感交流不多,對同伴的關注也很少;對成人情感過於依戀;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及安全防範意識等。基於這個年齡段幼兒的各種行爲及情感特徵,我設計了社會活動《我的朋友在哪裏》。旨在通過此活動,使幼兒體驗到與好朋友合作遊戲的快樂、好朋友不見後的焦急、再次見到好朋友後喜悅的情感;教育幼兒不隨便離開集體,不跟陌生人走;引導幼兒樂意結識新朋友。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促進幼兒和同伴之間的交往,體驗與同伴共處的樂趣。

2.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知道不隨便離開集體,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裝備

1.不同顏色的布若干塊,各色布條各四個。

2.用布條在小椅子上系成蝴蝶結,有相同顏色蝴蝶結的小椅子兩兩綁在一起。

3.幼兒的手腕上或手臂上繫上蝴蝶結(兩個幼兒蝴蝶結的顏色相同,但分別繫於腕上和手臂上)。

4.地上貼紅色圓圈一個。

5.大棒棒糖幾根。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根據蝴蝶結的顏色兩兩拉手,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下來,簡單認識自己的朋友。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呀?

幼:我的好朋友是×××。

評析:由於幼兒剛入園不久,規則意識尚處於剛剛建立的階段,因此將小椅子上繫上蝴蝶結,既能引導幼兒根據蝴蝶結的顏色快速找到自己的小椅子,且便於遊戲過程中幼兒分組和交換角色時教師的觀察和指導。根據小班幼兒活動遊戲化、情境化的特點,給兩兩幼兒手腕上或手臂上繫上色彩鮮豔的蝴蝶結,讓“小蝴蝶”兩兩找到朋友,便於幼兒間結伴遊戲和遊戲時角色的區分。而在準備“蝴蝶結”時,注意選擇色彩豔麗的布,讓每一對幼兒的蝴蝶結的顏色與其他的區別較明顯,使幼兒易於尋找朋友。

2.師用彩色布矇住臉作“躲貓貓”遊戲,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1)帶領幼兒第一次玩“躲貓貓”。

師:“躲貓貓”好玩嗎?

幼:好玩。

師:你們想不想玩?

幼:想。

師:請蝴蝶結系在手臂上的小朋友從椅子下面拿出布,蓋在頭上,到圈裏來躲躲好;請蝴蝶結系在手腕上的孩子先矇住自己的眼睛,等好朋友躲好後再來找。

師帶領找的幼兒邊唱自編歌曲“我和好朋友,來玩躲貓貓,我的朋友快躲好,一會兒我們就來找,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了”,邊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後,擁抱朋友,表達喜悅的心情。

(2)引導幼兒交換角色,再次玩“躲貓貓”的遊戲。

師:找到朋友是不是很開心?

幼:是。

師:想不想再玩兒一次?

幼:想。

師:這次請蝴蝶結系在手腕上的小朋友到圈裏來躲貓貓;蝴蝶結系在手臂上的孩子矇住自己的眼睛,等朋友躲好後再來找。

這時,另外一位老師用棒棒糖吸引走“躲貓貓”中的一個孩子。

評析:抓住幼兒愛玩“躲貓貓”遊戲的興趣點,讓一對好朋友輪流扮演躲貓貓的人和尋找的人,並交換角色再次遊戲,趁幼兒投入地進行遊戲時,讓另一位老師悄悄帶走一名幼兒,爲幼兒體驗朋友不見後的焦急情緒做準備。

師帶領找的幼兒邊唱邊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後,與朋友一起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這時×××發現自己的朋友××不見了,急得哭起來。

3.引導幼兒猜測和尋找××小朋友。

師:“××不見了,他可能去哪了?”

幼1:被他媽媽接走了。

師假裝打電活驗證,沒被媽媽接走。

幼2:到小×班了吧。

師進行驗證,也沒有。

幼3:被壞人帶走了。

師:呀,真的被壞人帶走了可怎麼辦呀?他的爸爸媽媽肯定要急死了!你們是不是也很着急呀?

幼:嗯,是的。

師:我們怎麼做才能找到他呢?

幼:打電話,請110的叔叔幫忙。

師:嗯,這是個好辦法。

師假裝撥打110報警,請警察叔叔幫忙尋找。

師:也許剛纔他躲到其他什麼地方了,我們自己也來找找吧!

帶領幼兒一起到××可能會去的地方去尋找,呼喊。

另外的那位老師將孩子帶來。帶領幼兒詢問:“××,你去哪兒了?我們大家都急死了!都很擔心你,你的好朋友都急得哭了!”

教育幼兒:以後可不能隨便離開大家,更不能跟不認識的人走。

評析:在引導幼兒猜測“朋友可能去哪兒了?”“不見了,可能會出現的後果?”將幼兒着急、擔憂的情緒激發出來,然後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嘗試尋找的多種方法,將幼兒的情緒體驗進一步提升。當朋友失而復現時,使幼兒能更強烈地體驗到再次見到朋友後的的喜悅之情,適時教育幼兒“不隨便離開集體、不跟不認識的人走”,從而增強幼兒的自我防護能力。

4.遊戲《找朋友》,引導幼兒樂意與新朋友一起玩。

師:“××回來了,我們來慶祝一下吧,去找個和你蝴蝶結顏色不一樣的新朋友一起玩遊戲吧。”

幼兒兩兩邊唱《找朋友》邊遊戲。

評析:用幼兒熟悉且樂玩的遊戲《找朋友》,激發和引導幼兒主動找新朋友玩遊戲,從而將幼兒對好朋友的理解進一步擴展和提升,也使整個活動的意義得到昇華。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老師,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2、願意親近老師,感受和老師在一起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幼兒用書。

三、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認識自己的老師。

活動難點: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四、活動過程:

1、教師自我介紹,引出活動。

小朋友,你姓什麼?你知道老師姓什麼嗎?(引導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我是×老師,我喜歡……也喜歡喝小朋友一起學習、遊戲。小朋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來找老師。

2、親一親、抱一抱。

3、做在遊戲"皮球要來找朋友",體驗滾接球的動作要領。

老師說"××小朋友好",引導幼兒迴應"×老師好"。

教師:老師喜歡有禮貌的好寶寶,我們一起笑一笑、親一親、抱一抱。

教師邊念兒歌"笑一笑,親一親,抱一抱,我是老師的好寶寶",邊和幼兒擁抱。

鼓勵幼兒分別與班內其他老師問好,一起笑一笑、親一親、抱一抱。

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

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將圖上老師胸前的花塗成紅色。

4、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每天來園和離園時跟老師親熱地擁抱,有禮貌地問好、說再見。

2、在活動區域投放幼兒用書,引導幼兒學念兒歌《老師愛我,我愛她》。

五、活動反思:

這一節活動是寶寶入園的第一節具體活動,雖然是在寶寶們的哭聲中進行的,但大部分幼兒對活動還是感興趣的,他們樂於接受老師的擁抱、愛撫,而且能積極地參與到《開火車》和《找朋友》的遊戲中,在兒歌中的互動時時,寶寶感受到社會活動的快樂。同時,我們也照顧到那了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社會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快樂地向同伴及幼兒園內熟悉的人問好,知道要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2、認真傾聽、理解故事,學說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嘗試運用體態語言輔助禮貌用語的表達。

3、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繪本的多媒體課件一份;幼兒園工作人員向小朋友問好的錄像五段;立體紙塑人物兩個;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快樂問好

教師組織《找朋友》遊戲,導入主題。

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和玩法,幼兒在找朋友遊戲中複習敬禮和握手等動作。

二、故事欣賞,學習問好

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傾聽理解故事,學習禮貌用語並用動作輔助表達。

提問:悠悠和馬哥哥怎麼打招呼的?和羊姐姐呢?悠悠又是怎麼樣和熊奶奶打招呼的啊?悠悠和馬哥哥時做了什麼動作?和熊奶奶打招呼時做的是什麼動作。

小結:我們和不同的人問好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小夥伴要招招手,和長輩要鞠躬。

教師帶領幼兒向故事角色問好。

三、遊戲翻新,行爲練習

教師鼓勵幼兒向不同的人問好,然後教師依次播放幼兒園這些工作人員迴應的的錄像。(本班班主任老師、陌生教師、保健醫生、門衛爺爺、禮儀小標兵、本班幼兒的媽媽……)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問好方法和遇到的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打招呼,打招呼的時候還要有肢體動作。

四、激勵遷移,養成禮儀

教師出示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圖譜,清唱歌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招招手呀(鞠個躬呀),笑眯眯呀,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教師依次出示立體紙塑人物小姐姐和老奶奶,請幼兒一邊唱歌曲一邊練習問號的動作。

提問:客人老師是我們的長輩還是小夥伴,那我們要怎麼樣和他們打招呼啊?

幼兒集體在歌曲聲中和客人老師打招呼。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遊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結合實際,正確選用顏色給蔬菜塗上漂亮的顏色。繼續學習水粉顏料塗色的技能。

2.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及對色彩的興趣。

3.進一步感知蔬菜的一些特徵。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份繪畫材料、蔬菜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以蔬菜媽媽做客的形式導入活動。

1.今天有一些蔬菜媽媽來做客,請你猜猜是誰?(教師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個別講述。有大白菜、胡蘿蔔、茄子、西紅柿)

這些蔬菜都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

(1)大白菜穿着綠油油的綠衣服。

(2)紫紫的茄子穿着紫色的衣服。

(3)胡蘿蔔穿着橘黃色的衣服。

(4)西紅柿穿着大紅色的衣服

遊戲:“什麼蔬菜不見了?”“請你猜猜是誰來了?”要求幼兒集體說出“黃黃的胡蘿蔔、紅紅的西紅柿、紫紫的茄子、綠綠的白菜”等,鞏固對蔬菜顏色的認知

二、提出活動要求

1.這些蔬菜媽媽還有許多寶寶沒穿衣服,請小朋友幫蔬菜寶寶來穿衣服好嗎?怎麼給蔬菜寶寶穿衣服呢?寶寶和媽媽的衣服要一樣,穿的衣服要漂亮能順着一個方向塗不留小白點。

2.給大白菜塗顏色的時候大白菜的梗不能塗綠色,只有葉子菜是綠色的(老師邊說邊示範塗色。)

3.胡蘿蔔的葉子也不能塗橘黃色。(老師示範塗色)

4.西紅柿上面的小蓋子也不能塗上大紅色。(老師示範塗色)

5.茄子的蓋子要塗綠色,不是紫色。(老師示範塗色。)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注意糾正幼兒的握筆姿勢,引導能力弱的孩子選擇好顏色再塗。

四、評價展示幼兒作品展示幼兒作品:展示一些繪畫效果比較好的作品和一些有進步的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集中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