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學會g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準備:拼音、生字卡片。

過程:

一、複習

1、抽讀6個單韻母卡片。

2、接順序讀讀8個聲母卡片。

二、學習"g、k、h"的音形及書寫(一)學習聲母"g"

1、學習"g"的音:

⑴出示"g"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⑵藉助鴿子的"鴿"的音學習"g"的音,讀的時候注意讀得輕短些。

⑶教師邊範讀邊講解發音方法:發音時,用手掌對着嘴,感覺不到氣流衝出。

⑷學生隨讀體會發音方法,可用手掌試一試。

⑸開火車讀,教師注意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2、學習"g"的形:

⑴仔細觀察圖怎樣記憶"g"的形?

⑵編記憶小兒歌:9字加彎g、g、g。

3、書寫字母"g":

⑴認識基本筆畫"豎左彎"。

⑵觀察書中"g"的筆順和佔格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⑶教師範寫"g":第一筆是什麼?點什麼格?教師寫;第二筆是什麼?佔什麼格?教師寫;注意豎左彎要在第四線上邊一點寫彎,一定不要挨着第四條線。

⑷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筆方法,對姿勢合格的學生髮合格小獎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愛媽媽的情感及想給媽媽寫信的願望。

2、學用圖畫、符號、文字等形式表達想法和情感。

3、複習、鞏固寫信的基本格式。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採訪媽媽光盤、家長來信、自備字卡、白紙、畫筆。

2、回顧以前爲媽媽過節的情景、對“三八”婦女節的認識。

3、採訪媽媽,瞭解媽媽喜歡的顏色、媽媽愛吃的食物、媽媽的生日和媽媽的心願。

4、“三八”婦女節,幫媽媽制訂節日計劃。

5、瞭解媽媽的心願、掌握寫信格式。

重點、難點:

通過觀看錄像和傾聽家長的來信,激發孩子們感激媽媽、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回憶採訪媽媽的內容。

說一說你的媽媽愛吃什麼、喜歡的顏色、生日、心願……

2、觀看錄像。

(1)觀看媽媽辛苦做事的錄像。

聽聽她們都說了些什麼?

(2)觀看後討論。

(3)讀家長來信。

3.幼兒寫信。

(1)複習寫信的基本格式(開頭、結尾簽名、日期、每段前空兩格)。

(2)討論怎樣寫信。

我們還不會寫字,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寫信呢?

還可以用圖畫、符號來表示。

(3)幼兒寫信。

(4)交流自己寫好的信。

4、小結。

活動延伸:

製作信封。

活動反思:

本活動始終以情感爲主線,首先觀看媽媽的錄像和傾聽媽媽來信,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與給媽媽寫信的願望,在此基礎上幼兒通過信的方式將自己對媽媽的情感轉化爲書面語言,幼兒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一種新的情感表達方式,同時進一步增強了親子關係。新穎、適宜的活動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計劃性較強,語言簡練、到位,使整個活動非常流暢和有序。在愛的教育中,抓住情感調動,便抓住了教育的關鍵。直觀的看、聽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媽媽的愛,並激發了孩子們想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不足之處:

討論過程中,應該注意充分調動幼兒自身的原有經驗和想法,豐富他們的討論內容。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小百科:信封,一般是指人們用於郵遞信件、保守信件內容的一種交流文件信息的袋狀包裝,信封一般做成長方形的紙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二、理解詩歌內容,感知祖國幅員的遼闊,初步理解祖國“真大”的含義

三、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提高大膽表達、表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認識中國地圖、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祖國各

地同一時間的氣候變化,理解、感受祖國的幅員遼闊。

2、物質材料準備

(1)錄音機、磁帶等

(2)教具:可操作性掛圖一幅、教師梳理的圖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㈠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中國地圖,關於它你都知道些什麼?

㈡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大膽表達。

二、多種方式欣賞詩歌

(一)通過範誦、欣賞圖片、配動作朗誦等形式,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多次欣賞詩歌,初步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聽聽看詩歌裏都說了什麼?北方和南方有什麼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們在同一個時候做些什麼?)

(二)集體交流,師、幼共同梳理理解詩歌內容。

⒈ 幼兒兩兩交流互動學習:你聽到什麼?看到什麼?

(教師重點觀察、瞭解幼兒對詩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難)

2. 教師用圖示梳理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北方是誰的家?它是什麼樣的?南方是誰的家?它又是什麼樣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兒學習詩歌

(一)看圖示幼兒自主朗誦詩歌。(教師瞭解幼兒對詩歌內容的掌握情況)

(二)討論:爲什麼說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個時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進一步理解祖國“真大”的含義)

(三)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充分地感受表現詩歌意境)

1、學習朗誦詩歌。(初步學習用動作表達詩歌意境)

2、多形式朗誦詩歌(採用相互朗誦、分段朗誦等形式進行,進一步激發幼兒朗誦詩歌的興趣)

3、配樂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詩歌優美的意境。)

四、結束:提出仿編詩歌的要求,引發幼兒的想象性思維

師:我們的祖國這麼大,還有哪些不同?我們一起回班也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吧。(活動自然結束)

附: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

十月就飄大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是媽媽!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

評析

詩歌語言簡練、內容有趣、形象生動,朗誦起來朗朗上口,幼兒學習起來很感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意境,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共同回憶幼兒園生活,感受與小夥伴、老師在一起的快樂依依離別之情,嚮往小學生活。

二、活動準備:

1、與詩歌內容相符的照片,如:班集體照片、幼兒剛剛入園時哭的照片、大班幼兒畫畫、跳舞的照片。

2、歡快的背景音樂和舒緩的背景音樂個一段。

3、幼兒用書30~31頁。

4、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感受詩歌意境,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四、活動難點: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與小夥伴、老師在一起的快樂依依離別之情,嚮往小學生活。

五、活動過程:

1、設置問題情景,引發幼兒回憶。

(1)再過幾天,你們就要離開幼兒園了,在幼兒園的三年裏,你覺得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事情?

(2)馬上就要離開親愛的老師和小朋友,你心裏怎麼想的?你有什麼話要對大家說?

(3)三年來,你覺得自己哪方面有進步?

2、欣賞並學習畢業詩。

(1)小朋友們,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大家心裏都有什麼感受,有沒有什麼想說的話?引導幼兒結合幼兒用書,說說畢業前夕的心裏話,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2)出示圖文結合的詩歌圖,朗誦詩歌,幫助幼兒記憶詩歌內容。

3、根據詩歌的感情色彩,選擇適合的背景進行匹配。

(1)教師分別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和舒緩的背景音樂,請幼兒爲詩歌選擇背景音樂,並說出理由。

(2)根據幼兒的選擇,配上畢業詩再次朗誦。

(3)選擇舒緩音樂作爲背景音樂,帶領幼兒有表情地進行朗誦,讓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其中的意境,並能有合適的語速、表情進行表現。

六、活動反思:

又一次帶孩子們學習這首兒歌《畢業詩》,每當孩子們畢業時,都要學習這首兒歌,每次活動時,我都會收穫許多的感動。這次也不例外。因爲這首《畢業詩》,描述的是孩子們畢業時的真切想法。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在幼兒園的美好時光,回憶孩子們剛入園時哇哇大哭喊媽媽,到現在變成了有禮貌愛學習的好孩子。感受着孩子們那純真而又細膩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着。

我示範朗誦《畢業詩》,孩子們若有所思地聽着。第一遍朗誦結束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幼兒園有什麼愉快歡笑的事情讓你特別難忘?"孩子們將上幼兒園以來的大大小小的活動,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好感動,原來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沒有白費,那些過去的事情都已經成爲孩子們腦海中的美好回憶。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即將離別,你們有什麼話要對老師和同伴說?"孩子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捨不得","不想離開幼兒園","我還會回來的"……雖然顯得有些單一,卻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這個活動還能對孩子們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我告訴孩子們:"其實,畢業了也還是可以聯繫的。大家可以互相留下電話號碼,以後想老師和好朋友的時候,可以打電話。我們很快就會畢業跟自己的好朋友分開了,所以接下來的時間裏,老師希望你們能更加團結、友愛,多做一些讓好朋友開心的事情,不要再亂打架了。畢業以後,大家就會永遠的想着你,還會牢牢地記住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拓印方法,並嘗試用棉籤畫出點和弧線。

2.在活動中體驗水墨拓印、添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 實物櫻桃、胡蘿蔔切段、背景音樂

2、棉籤、宣紙、墨汁、國畫顏料、調色盤、抹布、護衣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活動內容。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吃過哪些水果?

二、出示圖片,瞭解櫻桃的特徵。

1.觀察圖片,初步認識櫻桃。

2.品嚐櫻桃,激發幼兒繪畫櫻桃的興趣。

師:櫻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小結:櫻桃是紅色的,身體圓圓的,頭頂上有個彎彎的小辮子,身體底下有個圓圓的小肚臍。

三、老師示範作畫方法,幼兒大膽作畫。

1.教師示範作畫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1)拓印:將準備好的胡蘿蔔在盤裏蘸上顏料,再將胡蘿蔔按在宣紙上,按的時候力氣大一點不要移動,印完後蘸顏料再拓印。

(2)添畫:拓印完後,用毛筆的筆尖把觀察到的彎彎的小辮子,用弧線畫出來。小肚臍用點點出來,注意位置要找準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

五、活動延伸。

欣賞名家水墨畫《櫻桃》,鼓勵幼兒在以後的水墨活動中能夠大膽嘗試操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對物體在斜面滾動的現象感興趣,初步感受物體移動的速度與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關。

2、能大膽地運用語言交流、表達,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樂趣。

3、養成細緻觀察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準備

1、各種圓柱體積木若干,長方形木板

2、毛巾若干

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圓柱體積木及長方形木板,要求幼兒說出其名稱。(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

(2)告訴幼兒今天小圓柱和長方形要在一起做遊戲,小圓柱想請長方形幫忙,讓它活動活動,這時長方形有點兒發愁了,不知怎麼辦纔好,小朋友你有辦法嗎?

2、幼兒初次操作

3、操作後提問

(1)你剛纔是用什麼辦法讓小圓柱動起來的?

(2)請擡起木板的幼兒來示範。

(3)這樣把木板擡起來就象滑滑梯。

4、小結

把木板擡起來一點,就象小朋友所說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樣東西幫忙,把木板擡起來,然後讓小圓柱滾起來。

6、幼兒再次操作

提問

(1)剛纔,你是請誰幫忙的,怎樣幫忙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把二塊木板的一頭放得不一樣高低,然後讓它滾,讓幼兒說一說二塊木板上的小圓柱哪一塊滾得快,哪一塊滾得慢?

幼兒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麼?(團結、友愛、互相謙讓)

(2)提問:二個坡上的小圓柱哪個滾得快,哪個滾得慢?

得出結論:高坡上滾得快,低坡上滾得慢,一樣高的坡上的小圓柱滾得一樣快。

7、怎樣讓二個小圓柱在一樣高的山坡上,滾得一個快,一個慢。

8、幼兒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訴幼兒一邊桌上有毛巾和圍巾,假如需要他們幫忙的話去請他們。

9、討論:小圓柱滾下的快慢。

10、討論後總結:

鋪上毛巾的滾得慢,木板上的小圓柱滾得快。

11、這是爲什麼?

因爲木板光滑,所以小圓柱滾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滾得慢。

12、小結:所以汽車要在光滑的馬路上開,如果在草地上開會發現什麼情況?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

1. 通過活動,熟悉和了解班級小夥伴。

2. 讓幼兒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家人,增進喜愛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傾聽別人說話,學習用“我有…還有”句式做介紹。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級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圖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們能看出來,牀上睡覺的是誰嗎?

(引導幼兒說出,爸爸,媽媽,寶寶)

2.他們爲什麼會睡在一起呢?

(他們是一家人)

3.教師給幼兒示範介紹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媽媽,我有愛人,我有兒子,還有我自己。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溫暖,很舒適,我們每天生活在家裏,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家。

二、展開

教師引導寶寶介紹家人

1.小朋友你們家裏都有誰?能給老師和小朋友說一說嗎?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兒把家裏人都能說出來

我有我爺爺,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媽媽,還有我自己。

2.圖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來,吃米糕的這一家人是誰嗎?

(讓幼兒自由議論,給膽小的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3.班級幼兒集體照片

(1)你們認識照片上的這些寶寶嗎?

誰找到自己了?

(激發幼兒情緒,自由發言)

(2)老師說一個寶寶的名字,比比看誰先把他找出來好不好?

幫助幼兒相互熟悉和了解小夥伴。

如:一個很喜歡上幼兒園的 ×××寶寶。

一個吃飯不挑食的×××寶寶。

一個愛幫助小夥伴的×××寶寶。

4. 放鬆幼兒情緒,提示他們到屏幕前看照片,鼓勵寶寶之間互相看看、說說,進一步感情交流。

三、結束

歌表演《可愛的家》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回家後,給自己的家人介紹小朋友的家人。

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這主題活動的開展更有剛煩的意義。爸爸媽媽是家庭教育中永恆的話題,幼兒對此永遠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通過這樣的情感體驗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意識。我設計了一個讓幼兒自由發言的平臺讓他們說出生活中爸爸媽媽與自己之間的故事,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深情。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參與美術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掌握在蛋殼上塗色繪畫的技巧與步驟;

3.學會用蛋殼能夠彩繪簡單的圖案,初步感受在蛋殼上繪畫的過程。

活動準備:

空蛋殼若干個、蛋殼製品2-3個、圖片、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幼以談話活動進行導入: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上週放了什麼假啊?(幼兒討論)你知道我們國家還有哪些節日?(幼兒在次談論所知道的中國節日)教師隨機引出西方節日並一起說出知道的節日與象徵物,教師並且介紹本節課主題活動。

二、授課活動

(1) 師友共同欣賞圖片(教師播放圖片供幼兒欣賞)

(2) 瞭解彩蛋的由來。

(3) 出示彩蛋製品激發幼兒的製作慾望。

讓幼兒觀察這些製品是用什麼做成的。

請幼兒說一說,你會用蛋殼做什麼?

(4) 熟悉製作材料。

瞭解蛋殼的特性,提醒幼兒在製作過程中要細心。

瞭解輔助材料。

(5) 幼兒進行手工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6) 作品製作大聚會(作品展示)。

將幼兒作品集中擺放,並請每位幼兒說一說他繪畫的是什麼?

三、活動小結

在蛋殼上繪畫要細心,會根據自己的想像繪畫出不同的圖案來,互相評析作品。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組用已做好的蛋殼製品創編故事並表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複習3的組成,學習按圖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係及學習列出算式。

2、進一步理解“+”、“=”的含義。

3、在活動中體現遊戲的愉悅,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副、磁性教具若干、數字積木、數字卡、數題卡

活動過程:

1、遊戲《小動物的叫聲》複習3的組成:

師:小朋友們喜歡做遊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動物的叫聲》遊戲,好嗎?小鴨小鴨叫3聲,我的小鴨叫1聲,你的小鴨叫幾聲?1和2合起來是幾?

師生互動,在拍手遊戲中複習3的分與合。

師:在剛纔的遊戲中老師發現有位小朋友叫的又快又準,老師獎給你一個奧運福娃,喜歡嗎?這節課老師要把福娃獎給那些上課認真聽講,愛動腦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誰得的福娃多。

2、出示背景圖:

A、草地上有1只小兔,又來了2只小兔,草地上一共來了幾隻小兔呢?

a. 這道題用什麼方法做?(加法) 爲什麼用加法?(將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算總數用加法。)怎麼列式? 出示:1+2=3

b. 數字1、2、3各表示什麼意思?(1表示1只小兔,2表示2只小兔,3表示一共有3只小兔)“+、=”各表示什麼意思?(加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等於號表示兩邊的數量一樣多。)

B、 池塘裏有2只小鴨,又來了1只小鴨,池塘裏一共有幾隻小鴨?

a.這道題用什麼方法做?(加法)爲什麼用加法?怎麼列式? 出示:2+1=3

b.數字1、2、3各表示什麼意思?“+、=”各表示什麼意思?

C、教師編加法應用題,幼兒擺算式,教師巡迴指導。

3、遊戲:送信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送信的遊戲?請2位小朋友來扮郵箱,誰願意?(點2名幼兒戴上郵箱頭飾?)再請一些小朋友把信送到郵箱,誰願意?老師發算式卡片,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師,小朋友把信送對了,我們就把掌聲送給他們。

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師:小朋友們表現真棒,都能把信成功的送到郵箱。

4、教師評議小結。

教學反思:

本節課幼兒已有了3以內分與合的基礎,計算本身不存在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要讓活潑、好動的小朋友坐住30分鐘,真是不易的事情。(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節課教學重點,幼兒的實際經驗和年齡特徵,確立以情境教學爲主線,遊戲活動爲輔助形式,帶領幼兒在情境中結合圖意理解加法的含義,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確進行3的加法計算。

教學中確立這樣的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 複習舊知。

3的分與合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因此,課前談話,我以拍手遊戲創設情境,即複習了3的分與合,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奧運福娃作爲獎品,調動了幼兒學習的慾望,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爲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 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因爲小兔、小鴨是小朋友們最熟悉的動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鴨創設主題情境,引導幼兒獨立觀察、用自己的話描述圖意,在教學中發現幼兒都能認識到:把原來的1只小兔和又來的2只合起來一共有3只。然後,我小結引出加法的算式,再引導幼兒同桌討論,交流算式的含義,在幼兒讀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理解“要把兩部分合起來”需要用加法來計算。主題圖的創設既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的興趣,又進一步培養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幼兒對加法的認識,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決問題。

第二層次

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創設情境,出示兩組圖,引導幼兒觀察,交流所獲得的信息,體會要把2只小鴨和1只小鴨合起來是3只小鴨,就要用加法計算。通過對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1相加就是把2和1合起來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加法的含義。

第三環節

實踐運用 鞏固對加法的認識。

爲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 “送信”遊戲活動。不僅幫助幼兒熟練計算3以內的加法,又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幼兒享受數學成功的快樂與價值。

本節課因爲我組織教學比較到位,注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注重幼兒表達圖意能力的培養,因此,幼兒在說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義。課堂教學紮實有效,生動活潑,幼兒學得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