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啓發幼兒探索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引起幼兒對聲音的注意和興趣。

2.知道有聲和無聲,能區分聲音的快與慢、強與弱等特性。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各種聲音磁帶一盤、音樂磁帶一盤。

2.小手鼓一面。

3.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一)遊戲跟着指揮做

遊戲目的: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靈敏的反應能力。

遊戲做法:孩子和老師一起圍坐成一個圓圈。根據老師指揮手勢的不同,孩子們變換不同的動作。如老師雙手放在地上,幼兒就拍地;老師雙手放在膝蓋上,幼兒就停止動作;老師在胸前屈臂平擡雙手,

幼兒就拍手等等,動作規則可以自編。

(二)聲音在哪裏

1.通過上面的遊戲,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於教學活動中。這時老師放錄音,讓幼兒仔細、安靜地聆聽。錄音中放出的是各種聲音,如不同動物的叫聲、小河流水的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鐘錶的聲音、汽車的聲音等。

傾聽後,讓幼兒說出是什麼發出的聲音,並模仿。然後,出示與這些聲音有關的圖片,幼兒聽錄音時,能迅速指出錄音對應的是哪張圖片的內容。

2.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除了以上聲音,生活中還有什麼聲音?

3.讓幼兒試一試我們身上能發出什麼聲音?

4.有聲和無聲:老師拿一面手鼓,有時擊鼓,有時不擊,這就是有聲和無聲。請孩子閉上眼睛,聽到鼓發出聲音時,就把手舉起來,沒有鼓聲就把手放下。

5.跟着鼓聲做動作。

(1)首先是非移動式的動作,用手模仿走路,這樣能更清楚地聽到鼓的節奏。

(2)然後起立,圍成一圈,讓幼兒跟着鼓聲走路。快、慢、停結合起來,讓孩子儘量配合鼓的節奏走。

(3)讓孩子即興發揮,可以向前走、向後走、繞圈走、蹲着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節奏就可以。

注意這時要求孩子們要表現出鼓聲的特點:走、停、快、慢、強、弱。讓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聲音的這些特性(最後可以請孩子當指揮擊鼓)。

6.讓幼兒傾聽“音樂”。

聽後告訴他們,音樂可以通過各種樂器演奏出來,也可以由人演唱出來,小朋友以後就可以和老師一起,慢慢地熟悉音樂,和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讓音樂成爲我們最好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簡易打擊樂器

學習目標:

培養對演奏樂器的興趣,發展節奏感和音樂感受力。

製作材料: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操作要求:

用於教學上教幼兒打擊節奏。

投放在音樂區供幼兒探索。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小班音樂活動:

動物走路

活動設計:胡彩菊、鍾肖微

活動預設目標: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感知音樂的“輕與快”、“輕與慢”。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活動準備:

VCD“貓和老鼠”片段、課件、頭飾、玩具老鼠一隻。

活動過程:

一、 歌表演——大貓、小貓

二、 創設語言“小貓走路”情景,引導幼兒初步感知音樂的“慢”和“快”。

師:小貓請坐下,(錄音機裏傳出貓叫的聲音)

“老鼠來了,聽”(放錄音)

“聽了這個音樂,你知道老鼠走得快還是走得慢?是輕還是重”?(引導幼兒說出:又輕又慢)

“對,這音樂就像小烏龜走路一樣又輕又慢,好,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學小烏龜慢慢走”(帶幼兒走一圈)

“再聽!”(放錄音)

“聽了這個音樂,你知道老鼠走得快還是走得慢?”(幼兒:快)

“對,這個音樂就象汽車那樣快,誰會學老鼠快快跑?(請2—3名幼兒表演)

好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學老鼠快快跑”(帶幼兒走一圈)

三、 拓展練習,遊戲體驗音樂的快慢。

1、模仿蝸牛走路,練習在又輕又慢的音樂下開展遊戲。“除了小烏龜走路又輕又慢,還有誰走路又輕又慢”?(幼兒:螞蟻、、、、、、、、、)

(放錄音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模仿小雞走路,提醒

幼兒走得又輕又慢)

1、 模仿小雞走路,練習在又輕又快的音樂下開展遊戲。“除了小老鼠走路又輕又快還有誰走路又輕又快”?(幼兒:小雞、小鳥、、、、、、、、、、)

好,看誰能聽音樂走得又輕又快。

(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做一次小雞走路的模仿動作)

四、

三、小結,今天,小朋友真棒,會聽音樂做又輕又慢和又輕又快的動作,現在,我們請大家玩一個貓和老鼠的遊戲,請大家扮小老鼠,我做大貓,小老鼠們聽音樂按節奏走路,音樂慢小老鼠就要走得慢,音樂快,小老鼠就是走得快,做錯,老貓會捉住你。來請小老鼠們戴上頭飾。(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

最後教師把小老鼠們追出活動場。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領域:

藝術——音樂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粉刷匠》。

2、 能跟上歌曲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刷牆動作。 活動準備:

1、多媒體。

2、幼兒自制紙帽子、刷子、小水桶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沒有粉刷的房子(PPT出示一張沒有顏色的小明的新房圖片)

1、“你們覺得小明的新房子漂亮嗎?”

2、“幫小明想想辦法怎麼辦呢?”

小結:小明的房子沒有顏色不好看,它聽了你們的好辦法,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商店,並找到了工具。

二、小明高興的唱起歌

第一遍:傾聽歌曲。

1、“小明一回到家裏,就開始準備刷牆了。它會怎麼刷呢?”

2、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播放視頻。

第二遍:理解歌詞。

1、“小明唱了些什麼呀?”

2、幼兒複述歌詞。

“你們聽得真仔細,那小明是怎麼刷的呢?有誰願意刷給我們看一看”

小結:做的真好,我們一起邊哼歌詞邊按順序來刷一刷吧。(按幼兒的動作來刷牆。)刷的真好,還有不同的刷法嗎?讓我們換個方向來試一試吧要跟上音樂節奏哦。(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刷牆。)

第三遍:整體感知。

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唱起來?

好!我們一起邊刷邊唱一唱吧。

四、遊戲"粉刷匠"。

1、教師幫助幼兒找到事先準備好的工具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做牆,一人做粉刷匠,表演歌曲一遍;表演第二遍時互換角色。

五、自由表演歌曲。

教師請幼兒戴上紙帽子,拿起紙刷子,提起小水桶,邀請自己的家長做牆,讓幼兒邊唱歌曲邊按節奏做刷牆動作。幼兒表演一遍後,幼兒做成另一面牆,幼兒唱,家長按照幼兒唱的節奏及方向做刷牆的動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探索用小鴨子走路、游泳及風雨來臨快速尋找躲藏的地方,雨後遊戲的動作表現音樂的情趣,初步感知舞曲的曲式和音樂韻味。

2、在圖片和語言表述的幫助下創編相應的動作。

3、初步體驗參與探索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4幅:鴨子走路、游泳、躲雨、洗澡、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聽這首音樂叫什麼名字?它有幾段?三段一樣嗎?”欣賞樂曲《趕花會》。

二、共同傾聽音樂,想象音樂表現的內容。

1、師:“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首同樣是三段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這首音樂怎麼樣?”

2、再次傾聽音樂,探索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師:“這首樂曲講了關於小鴨子的故事,那麼講了小鴨子的哪些事情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幼兒說出什麼請他自己選圖片)

三、分段感受樂曲的性質,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內容。

1、師:“你覺得哪一段是小鴨子在走路?爲什麼?你覺得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的?(聽音樂)(斷頓緩慢、優美、柔和、溫柔、輕快)“那我們一起來聽着音樂學學小鴨子走路。”

2、師:“聽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二段音樂)“小鴨子看見風雨來了心裏怎麼樣?表情怎麼樣?那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很快、強烈、緊張)“我們一起來學小鴨子躲雨,東躲躲西躲躲,瞧這隻小鴨子躲的真隱蔽動作真美。”

3、師:“聽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三段)太陽出來了,小鴨子的心情怎麼樣?那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把小鴨子游泳、做遊戲的動作表現出來。最後擺個造型。”

4、完整欣賞,感受ABA的曲式結構。

師:“剛纔聽了這首音樂有幾段?那麼每段一樣嗎?我們再來完整聽一聽。

四、 完整表現音樂。

師:“下面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完整的把小鴨子走路出門玩,然後風雨來了躲雨,太陽出來游泳作遊戲表演出來,最後結束要擺個漂亮的造型。(1-2遍變換造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教學準備:

1、音樂磁帶《我愛洗澡》、《江南sty》、洗澡錄像。

2、各類洗澡用品。

教學過程:

一、引起幼兒洗澡興趣。

1、幼兒隨《喜唰唰》音樂做律動。跳一跳。

2、熱了怎樣纔會舒服?

3、看一看媽媽是怎麼給寶寶洗澡的。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說:寶寶,該洗澡了!” 媽媽把寶寶放進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滿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撲騰撲騰!”寶寶樂得玩起水來了。

二、介紹洗澡的步驟。

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教師引導幼兒洗澡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打開水龍頭,試試水溫。

第二步:用水沖沖身,溼潤身體。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體,洗洗頭,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時候注意不要讓泡泡水流到眼睛裏,耳朵裏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衝乾淨,用毛巾擦身體,換上乾淨衣服。

師:洗好之後,還可以抹上香香,這樣就更加舒服啦!

三、聽音樂表演。

1、教師邊喊:“寶寶們,洗澡啦”,一邊做擰水龍頭的動作,然後給每個幼兒“抹香皂”, 幼兒跟音樂做洗澡,教師觀察,及時給予肯定。

2、幼兒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扭動,用引導語帶動幼兒。

3、注意洗澡時保護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讓髒水進入。

四、跟音樂做律動,並總結。

1、洗澡都會用到什麼?(幼兒自由發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頭膏、肥皂”後老師分別出示實物)

2、爲每個小朋友準備禮物。看!是浴花,那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洗洗澡吧!

3、表演結束,教師給幼兒“抹爽身粉”,聞一聞,告訴幼兒“香極了”。

4、教師總結:天氣熱了,容易出汗。我們要勤洗澡、勤換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朋友都要做一個愛乾淨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洗澡是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整個活動以遊戲貫穿,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創編各種洗澡的動作,幼兒參與性高,對音樂的行進和停止掌握得很好,達到了預設目標。但有部分幼兒不能較好的跟着節奏做洗澡的動作,在節奏把握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可以採用趣味節奏語言來幫助孩子更好地壓準節奏。活動中,應以幼兒爲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與提示,讓幼兒在活動中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大膽的表現自我。

總之,在小班韻律活動的組織中應以培養完整兒童爲目標,在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同時,注重幼兒情感能力的培養,鼓勵幼兒大膽、創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韻律的美和快樂。通過此活動使幼兒喜歡洗澡,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