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個人經驗,在集體面前清晰地表述出可利用瓶蓋製作的有關設想。

2、利用瓶蓋,充分發揮想象創作出美工作品,體驗創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收集不同顏色的瓶子蓋若干;雙面膠、碎紙小盒人手一份。

2、自選材料:油性筆、油漆筆、塗改筆若干;各種顏色的畫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隨意交談。

小朋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見到許許多多的圓形的東西,那誰來告訴老師什麼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講述,在幼兒邊講述的同時,教師邊用簡筆畫的方法畫出幼兒所描述物品。)

二、教師出示瓶蓋,提問。

這是什麼?瓶蓋是什麼形狀?你們看到的瓶蓋相對比較大還是小?

你們來說說,小小的瓶蓋都像什麼圓形的東西?(幼兒自由講述)

三、繪畫前經驗收集。

教師示範粘貼瓶蓋、稍局部示範畫並講述畫中的故事:我是一個魔術師,我把瓶蓋變成了自行車輪子,再變成一輛自行車,開車的是爸爸,坐在後面的是寶寶(教師邊講述邊作畫),今天是寶寶的生日,爸爸帶寶寶正在去公園的路上,路上會看見什麼……(教師引導幼兒續編故事)

←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示範利用瓶蓋的粘貼後畫成的故事中的自行車,並在孩子續編的同時再加上不同的背景畫面

教師:我覺得瓶蓋就像自行車的兩個輪子,小朋友剛剛說了那麼多,如果請你們將瓶蓋粘到畫紙上,再用你們的魔術手把它畫成一幅美麗的畫或者是一個好聽的故事畫面,那你們會利用它畫成什麼?(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四、幼兒自選材料進行粘貼和繪畫。

教師:我相信你們都是很棒的魔術師,現在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你們的瓶蓋魔術畫吧!

幼兒作畫,教師根據幼兒需要給予幫助。

鼓勵幼兒大膽構思並豐富故事畫面。

五、結束、分享。

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畫面故事。

← 幼兒作品1孩子的講述:我覺得瓶蓋可以做成小花朵的花心,然後我就把瓶蓋變成了一片花園,還有小蜜蜂和蝴蝶在跳舞呢!

← 幼兒作品2孩子的講述:我將瓶蓋貼到公主的裙子上,變成了一條五顏六色的裙子,是給她參加舞會的時候穿的,然後還會和王子一起跳舞。

← 幼兒作品3孩子的講述:我將瓶蓋變成了火車的輪子,在火車上有一個司機在開車,後面還有很多小朋友,火車上還有很多小動物的圖片。

← 幼兒作品4孩子的講述:我把瓶蓋變成了樹葉,這是兩棵櫻桃樹,樹上還有鳥巢,鳥媽媽要飛去找食物給寶寶吃了,紅點點是櫻桃,有的櫻桃掉到了地上了,因爲太熟了。

教師:小朋友今天都當了一回魔術師,將廢舊的瓶蓋變成了這麼漂亮的圖畫和故事,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可以利用的廢舊物品,只要小朋友們肯動腦筋,廢品也能變成寶貝哦!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教室裏,活動後可以欣賞、分享。

活動反思: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繪畫和立體手工都是他們最爲經常的操作活動,但平面繪畫和立體手工相結合的美工活動開展得比較少。本次活動利用瓶蓋和繪畫相結合的形式,引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和創作的慾望。在活動中,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就瓶蓋進行熱烈的討論,引發出許多構思和想象,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能大膽地設計畫面,製作出新奇、獨特的美工作品,達到預期的目標。

小百科:瓶蓋是密封瓶子用的,根據不同的功用,有不同形狀、不同操作方法的瓶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藉助四季花圃設計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將物體分成兩份和四份。

2.探索各種圖形四等分的方法,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通過種花的活動體驗園丁的辛勤勞動,培養幼兒綠化意識。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正方形花壇圖片一張,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各種形狀花壇卡片若干;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話題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圖片。

師:這裏有一些是特定季節的花朵,你能說說它們是在哪個季節開花的嗎?

2.在教師的示範下,幼兒在白紙上繪畫這四種花,並剪下。

(二)實例操作,理解知識

1.出示正方形的花壇。

師:裴老師家的小院子裏要建造一座小花壇,準備種上剛纔的那四種花,小朋友請你們幫我想一個辦法,在這個花壇裏種上四種花卉,並且讓每種花卉所佔的地方一樣多呢?(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要把正方形的花壇分割成大小相同的4塊,才能保證四季的花卉所佔的地方一樣大。

3.師:觀察一下這個正方形的花壇,怎樣才能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塊呢?你是怎麼分的?還有沒有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樣的分法?

4.教師小結:用對摺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後再對摺一下,就能得到四塊形狀、大小都一樣的花壇了。

5.師:小朋友,我們來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用過對摺的方法?(整理跳繩、摺疊小手帕等)

(三)問題拓展,昇華課堂

1.出示各種形狀的紙(長方形、圓、橢圓)。帶着幼兒再次認識一些這些圖形。

2.師:花園裏還有許多各種各樣形狀的花壇,都要種上四季花卉,請你們試着把花壇分成大小不一樣的4塊。

3.佈置任務,幼兒從三種圖形中任選一種自己喜歡形狀的花壇進行等分活動。

4.完成任務,交流挑戰成果:

(1)誰分的是長方形花壇?你是怎麼分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圓形花壇怎麼才能平均分成4塊呢?你是用什麼辦法分的?

(3)橢圓形花壇的分法和哪種形狀的分法是一樣的?

5.幼兒將課堂開始時畫的花粘貼在花壇上。

(四)延伸活動

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壇能分成4塊同樣大小的花壇嗎?怎麼分呢?

活動反思:

今天的數學教學中,我準備了一些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我邀請幼兒自己來動腦筋先將圓形分成兩份,並且分出兩份的要一樣大。調動了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最好老師,正式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兒互動起來。幼兒都非常願意的嘗試,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更能讓幼兒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將物體進行二等分,也能大膽的嘗試各種方法。但是幼兒對“二等分”這個詞是很陌生的,這是需要老師幫助更好的理解。經過這一環節,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爲他們自願進行的、快樂的事情。也使幼兒思想集中,開始研究怎麼樣進行二等分。通過學習二等分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來的四等分,幼兒們就更容易掌握。

接下來的環節“分蛋糕”,是要求孩子進行四等分。這個提材非常好,使幼兒認識到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充滿着數學知識,使孩子能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並且能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逐漸認識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會自願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這次活動收穫頗多,做爲一個教師應該更注重數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百科:在初等幾何中,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裏既有線,也有面。爲了實現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爲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大班語言教案《因爲,所以》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難點:能正確地用"因爲""所以"來完整的表達說話內容,能正確地用"因爲""所以"來完整的表達說話內容,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語言《因爲,所以》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他們也會無意模仿大人用"因爲"來說話,但說的都不完整隻是很順口的用"因爲"來回答問題,因此,爲了讓幼兒正確地用"因爲"、"所以"來說話,並知道"因爲"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結果,同時還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特開展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因爲""所以"來完整的表達說話內容。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難點:能正確地用"因爲""所以"來完整的表達說話內容。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教學重點】

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實物(蘋果、梨、香蕉、鉛筆、本子、橡皮)

2、圖片(大海、小魚、草地、小雞、天空、小鳥、小羊、草、狗、骨頭、小雞、蟲子)

3、春、夏、秋、冬四幅景色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請幼兒給物品分類,並用"因爲,所以"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爲什麼這樣分。

師:老師這有一些物品,誰能幫老師把他們分一下類呢?(幼兒分類)師:說一說你爲什麼這樣分(幼兒表達自己的分法)

師:老師現在用一對關聯詞說說你們剛纔的分法:"因爲蘋果、梨、香蕉都是水果,所以把他們放到了一塊"。

師:老師剛纔這句話有一對關聯詞是"因爲""所以","因爲"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結果。

師:誰能模仿老師用"因爲,所以"說出你們爲什麼把橡皮、鉛筆、本子放一塊呢?(教師請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說,"因爲它們都是學習用具,所以把他們放到了一塊)(析: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分物品,明白了"因爲"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結果)

二、幼兒正確地粘貼圖片,並用"因爲","所以"表達出自己的粘貼原因。

師:老師這有一些圖片,請小朋友把它們粘貼在正確的位置上,並用"因爲","所以"完整的說出自己的粘貼原因。如:

因爲小鳥愛在天上飛,所以把它放在天空中;因爲小雞愛在草地上玩,所以把它放在草地上;因爲小魚愛在水裏遊,所以把它放在水裏;因爲小雞愛吃蟲子,所以把它們放到了一塊;因爲小狗愛吃骨頭,所以把它們放到了一塊;因爲小羊愛吃草,所以把它們放到了一塊;(析:本環節的難點在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幼兒能找出圖片之間存在的聯繫;重點是讓幼兒用"因爲""所以"完整的表達出來。

三、出示四季的圖片,請幼兒用"因爲""所以"完整地說出是怎麼來區分四季的。

師:老師這裏的四幅圖片是咱們的四季圖,你們仔細觀察,用"因爲""所以"說出它們分別是什麼季節。如:

因爲柳樹剛發芽,所以是春季;因爲小朋友穿的背心、短褲,所以是夏季;因爲葉子都黃了,還有的落在了地上,所以是秋天;因爲天上下的雪,所以是冬天。

(析:這個環節讓幼兒通過觀察,找出四季的不同特徵,重點能正確地用因爲,所以來表達)四、聯繫生活,說說生活中什麼時候也會用到"因爲""所以"。

如:因爲肚子餓了,所以要吃飯;因爲口渴了,所以要喝水;因爲天熱了,所以要穿裙子;因爲天冷了,所以出門要戴帽子等。

(析:聯繫生活,用"因爲""所以"表達生活中的事,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想想什麼時候也會用"因爲""所以"來表達。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能正確找出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並能正確地用"因爲"所以"表達出來,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邏輯思維在萌芽,所以,我們很有必要讓幼兒這種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本節活動就做到了,但在活動中,有時候幼兒會說不完整話,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督促,多培養,讓他們養成完整說話的習慣。

小百科:因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爲yīn wèi,表示原因或理由。通常與“所以”連接成最常用的關聯詞——“因爲……所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物體有方有圓,輕易分開就不能使用,知道人與人要和和氣氣纔會幸福美滿。

2、體驗角色情感,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發展幼兒的擴散和逆向思維。

二、活動準備:

1、大教學掛圖一幅(上畫有房子、方杯子、方凳子、圓桌子、方被子、刀、南瓜、衣服、圓鏡子)。

2、方臉老公公、圓臉老婆婆圖片各一幅。

3、故事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看看、想想、說說,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以設問的形式導入活動,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興趣。

師:山腳下住着一戶人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戶人的家裏都有哪些東西?

2、出示大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戶人家都有哪些方的和圓的東西。

師:哪些東西是方的?哪些東西是圓的?

師:那這麼多東西到底是誰的呢?

3、出示方臉老公公和圓臉老婆婆圖片,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外貌特徵。

師:原來是一個老公公和一個老婆婆的。

師:看看老公公和老婆婆長得什麼樣啊?

師:老公公高高的個子,挺瘦,長着方臉盤兒。

老婆婆矮矮的個子,挺胖,長着圓臉蛋兒。

4、教師完整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喜好。

師:方臉老公公喜歡方東西……

圓臉老婆婆喜歡圓東西……

師:有一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吵架了,要分家。

5、引導幼兒思考老公公老婆婆該不該分家,說說道理,鼓勵幼兒體驗角色情感。

(1)師:兩個人吵架了,說要分家,你們說分好還是不分好?爲什麼?

①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②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並說明理由。

(2)師:如果是你們的爸爸媽媽吵架了,也像他們一樣要分家,你們會怎麼樣?

(3)師:那到底他們有沒有分呢?

6、教師講述故事到“老公公說:方的東西是我的!老婆婆說:圓的東西是我的!”,教師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思考這些有方有圓的東西怎麼分,讓幼兒知道這些東西分也分不清楚,圓的東西中有方的,方的東西中也有圓的。

師:那現在林老師要問問你們,老公公說方的東西是他的,老婆婆又說圓的東西是她的,那誰能告訴我這些又有方又有圓的東西怎麼分?(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如果硬是分開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那還能不能分啊?

師:那既然分也分不清楚,還是勸他們不要分了。

7、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喊:老公公老婆婆,你們不要分!

8、師:那到底他們有沒有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完整欣賞故事,懂得簡單的道理。

1、師:故事《方臉和圓臉》……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後,教師提問。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他們到底分了沒有?

師:爲什麼他們不分了?(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老公公的臉盤是方的,可眼珠是圓的。老婆婆的臉蛋兒是圓的,可門牙是方的。你們說這怎麼分啊!你們是不是!

3、教師引導啓發幼兒思考: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1)幼兒自由討論,然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總結:是啊,生活中的物體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用處,他們都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偎的,就像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不能分家一樣,缺了一樣,就發揮不出它的作用。一個家也一樣,爸爸、媽媽和孩子,還有我們大家都要和和氣氣,生活纔會幸福美滿,你們說是嗎?

(三)遷移經驗,發展擴散和逆向思維。

1、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我們的教室和生活中有些什麼東西也是有圓有方的?分開會怎麼樣?

師:現在我要問問你們了,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比如說家裏或者是幼兒園也可以是大馬路上有哪些東西是又有圓又有方的?

師:如果分開了會怎麼樣?

2、教師帶領幼兒討論:如果世界上的東西都變成方的會怎麼樣?都變成圓的會怎麼樣?

3、畫方的世界或圓的世界。

師: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看看我們的幼兒園裏都有些什麼東西,看看哪些是方的,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又有圓又有方的,想想如果把這些東西都變成方的或都變成圓的會怎麼樣,然後我們來把我們想象中的方世界或圓世界畫出來,好嗎?

師:跟着林老師一起出來吧。

4、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草,瞭解草的多樣性及主要用途。

2、認識有關愛護草坪的標誌,知道要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到野外尋找野草,並拔二三棵放入塑料袋內備用。

2、蠟筆、紙張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探究。

1、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聞一聞,說說各自帶來的野草,是什麼顏色?它們長得一樣嗎?有什麼用?它們是哪些小動物的食物?

2、帶幼兒進入可踩的草地上,(注意清楚草地上的碎石等危險物)用手按一按,赤腳踩一踩,講講有什麼感覺?

3、我們拔的野草與草坪上的小草有什麼不同?

4、人們爲什麼要種植那麼多的草坪?

5、草坪上還是哪些小動物的家?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二、學習“愛護草地”的有關標誌。

1、看一看、猜一猜,這些標誌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你還在哪裏看到過這種標誌?

三、畫標誌。以小組爲單位,想象並創作標誌。

四、將標誌貼在標牌上,並組織幼兒將標牌插到幼兒園內的草坪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乾淨。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髒水的容器、乾淨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乾淨,出示一盆很髒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乾淨?

A 幼兒討論:

B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乾淨。

C 說一說,爲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D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乾淨?

7、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教學反思

優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究創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散思維創新想象,操作實驗、創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着探索創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幼兒進入大班以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而加減法也是剛開始學習。爲了鞏固加深幼兒對加法的認識,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據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動手能力,已有經念和數學水平設計了這節活動。幫助幼兒自主學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讓幼兒在愉快的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減法,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培養幼兒的動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並口述相應的應用題。

活動準備

紅色、綠色圓形、牙籤若干,數卡1-10、+、-、=符號每人一套,實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筆、杯子、飯碗、鉛筆等)錢幣卡若干(1元—6元)、6以內數加減法算式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複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

1、出手勢表示、請幼兒說出算式。

2、 看卡讀算式、等出得數。

二、學習新課。

<一>、動手操作(穿燒烤)。

要求:請幼兒用牙籤穿出6片爲一串的燒烤,而且要用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來表示。

1、提問:你們穿了幾串燒烤?每串都是6片嗎?是不是每串都用紅綠兩種顏色來表示?

2、請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能穿幾串燒烤。

3、分組檢查,及時幫助沒穿對的幼兒。

4、老師動手穿一穿,然後小結:以兩種顏色表示、6片爲一串的燒烤,共能穿5串。

<二>、動手操作(看燒烤串擺算式)

1、請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燒烤串,用數卡擺出算式。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擺出的算式,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探討,聽聽別人的想法。

4、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說,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5、小結: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討出來的,兩個數相加都等於6,減法都是用6來減,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討出的算式叫6的加減法。

三、結束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本次活動的情況,對積極、自主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不夠大膽表現的幼兒。結束本次數學活動。

四、延伸活動。

在益智區投放一些實物(標價爲:鉛筆1元、小毛巾2元、彩色筆3元、杯子4元、飯碗5元)的小商品,請兩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爲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如:一個小朋友要買鉛筆和飯碗,售貨員就要收取他6元錢,1+5=6。

教學反思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本着突出《綱要》精神: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凸現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本次活動主要從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索出6的加減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並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爲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物體列出6的加法,減法算式,口述應用題,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操作遊戲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慾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交流的過程;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儘量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力求體現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呈現兒童學習數學:在玩中學數學;重視與生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