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以樹葉爲主題的奇妙教案

幼兒園以樹葉爲主題的奇妙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背景:

幼兒園以樹葉爲主題的奇妙教案

隨着季節的轉換,主題也漸漸的進入了“在秋天裏”的活動階段,圍繞着秋天的花、秋天的樹葉、秋天的水果等等逐漸展開。爲了配合主題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也相應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甚至抓住身邊每一次機會,讓孩子盡情地感受感知秋天的到來。在一次外出找秋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樹葉身上找到了秋天,從此引發了一段和樹葉寶寶的“親密接觸”。

  鏡頭一:

公園一行結束了,孩子們拿着一個個裝滿樹葉的大袋子,興致繚繞地進入了班級。突然,柏逸迅大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們這些樹葉放在哪裏呀?”這下孩子們開始安靜下來。“那我們一起給這些樹葉寶寶在我們的教室裏面找個家好嗎?”孩子們找來門口的盒子,胡亂地將自己的樹葉都裝了進去。“哪個地方比較大呢?”孩子們又開始討論起來。這時高文慶大聲地說:“老師老師,美工區很大的。”“那我們把他們放在美工區好嗎?”孩子們興致匆匆地將樹葉搬進了美工區。不知道是誰說了句:“這些樹葉寶寶都好髒哦!”孩子們又開始找來抹布將樹葉寶寶都擦的乾乾淨淨的……可是一擦完,孩子們又胡亂地塞進盒子,就算完事了。

  分析:

孩子們對於剛剛發現的落葉很是感興趣,甚至圍繞着樹葉做了一連串的事情:整理、擦乾淨、找地方擺放等等。可是孩子們的經驗是有限的,只是胡亂地將樹葉放在盒子裏就算完事了。在整理上,孩子的秩序感還不強,還不會對事物進行分類和區分。或許說孩子能夠區分和分類,可是孩子對於分類的意識還不夠。針對這個現象,順利成章地展開了一次集體教學活動——《分樹葉》。

  鏡頭二:

集體教學活動中,當我出示一片樹葉,問到:“這是什麼樹葉寶寶呀?”孩子們都啞口無言了,有的孩子笑笑地說:“我忘記了。”“這是白玉蘭的樹葉。”我告訴他們。“那這又是什麼樹葉寶寶呀?”“恩,白玉蘭……”“不是,梧桐樹……”孩子們你猜我猜地回答……本來是一次《分樹葉》的活動,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堂《認識樹葉》的課了。在認識的基礎上,孩子們也只能簡單地進行一些分類活動。

  鏡頭三:

益智區活動中,張謝哲一個人安靜地在擺弄着“分樹葉”的材料。“黃色……”他一邊念着,一邊將黃色的樹葉都擺放在一顆樹上。“綠色……”接着他開始在另一顆樹上分樹葉。過了一會,他將樹葉都收了回來,重新拿出一片樹葉:“這是梧桐樹葉……放在這裏。”接着他又拿起一片樹葉放在了另外一顆樹上。我走上前去: “張謝哲,這是什麼樹葉呀?”“恩……像扇子一樣的樹葉……”“那它的名字叫什麼呀?”“銀杏……”他輕輕地說。“恩,很棒呢!那你是怎麼幫他們找家的呀?”“一樣的放在一起。”“什麼一樣呀?”“……梧桐樹葉放在一起……銀杏樹葉放在一起……”

  分析:

孩子們對於樹葉的經驗是比較少的,僅僅外出找秋天的活動不能更好地加深他們對於樹葉的認識。因此在《分樹葉》的活動中,分類的目的並沒有達成,孩子僅僅停留在認識樹葉的水平之上。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在益智區投放了“分樹葉”的材料。其中有各種不同的樹葉:顏色、大小和種類不同。剛開始孩子僅僅是對於顏色感興趣,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根據顏色隨意地擺弄。隨着主題活動地推進,孩子們開始和爸爸媽媽做起了樹葉標本,很多孩子漸漸的對樹葉有了很多的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同樣的材料,孩子們的遊戲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不僅能夠根據顏色分類,而且在種類上也能夠自主進行分類。在區角活動的基礎上,再進行了一次教學活動,顯然孩子們積極多了,不但能夠根據種類、顏色來分,還共同討論出根據大小來分。與此同時,孩子們在活動中還發現到了不同的樹葉——常綠樹葉,因

此小樹葉又有了新的熱點。

  鏡頭四:

“秋天來了,小樹葉都變……”“黃了!”“他們呀都要離開大樹媽媽了。大樹媽媽很傷心,她的寶寶要離開她了。我們一起給大樹媽媽想個辦法,讓樹葉寶寶留下來,一直留在我們班級好嗎?”“好!”孩子們開始了熱烈地討論。鎧鎧說:“讓它變成常青樹吧!就不會掉了!”“哦~常青樹是什麼顏色的呀?”“綠色。”“那我們一起給樹葉寶寶船上綠色的新衣服好嗎?這樣它就像常青樹一樣了……”“大樹媽媽就不傷心了”“也可以留在我們班級了。”……給小樹葉穿好衣服以後,我請他們將小樹葉粘貼在白紙上添畫。柏逸迅說:“我像把它變成一隻蝴蝶。”……

  鏡頭五:

區角活動中,孩子們在美工區都給樹葉“穿起了衣服”。“我給他船上綠色的衣服。”楊文藝得意地說着。“我給他穿紅色的。”丁思怡也說道。兩人興致勃勃地給小樹葉穿着衣服,塗了一面的顏色又接着塗另一面。翻來翻去當中,兩隻小手都是顏色,白紙上也印上了小樹葉。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爭相模仿起來。這時楊文藝大聲地喊道:“老師老師,你看!小樹葉貼不上去。弄得紙上都是了!”“不小心印的嗎?沒關係!也很漂亮。你想把小樹葉貼上去變成什麼呀?”我輕輕地問道。“變成……變成蝴蝶!”

  分析:

在 “小黃葉變顏色”的主題教學活動中,孩子對於給樹葉寶寶塗色十分感興趣,並且能夠自己嘗試地去拼接圖形。雖然結果非常的不如意,但是孩子們依舊對小樹葉情有獨鍾。在這樣的情況下,投放在美工區的樹葉就變得暢銷起來。很多孩子選擇美工區進行區角活動,給小樹葉穿穿衣服,變變造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過於的熱衷導致了樹葉都上滿了顏色,白紙上面印滿了模糊的樹葉痕跡。可是孩子們看到這樣的現象反而覺得好玩,爭相模仿起來,有些孩子甚至故意塗滿顏色印在白紙上面。顯然,孩子們對於玩色十分的感興趣,樹葉印在白紙上的痕跡也引發了孩子們的觀察。針對這樣的現象,我開展了小樹葉拓印的活動,採用了兩種材料:顏料和蠟筆,讓孩子們盡情地進行嘗試和探索。另外孩子對於小樹葉變魔法也十分地熱衷,想象力強的孩子甚至主動動手去嘗試,可是畢竟前期經驗缺乏,遇到困難總是半途而廢就放棄了。有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只能跟着其他的孩子走,思維和想象總是被侷限在一個角度上。雖然對於樹葉感興趣,可是活動顯得沒有生機。因此我將 “小樹葉變魔法”的活動從“小黃葉變顏色”中獨立區分出來,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範例和步驟圖讓孩子參考,並且在說說做做中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想象和製作。在這樣的集體教學活動之後,美工區的活動就顯得更有意義多了,孩子們的活動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總結:

區角活動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區角活動的內容和材料也是我們教師一直十分重視的。首先,區角活動要與主題相結合,要分析和篩選主題內容中一些可以操作、探究的活動內容來進行投放,這樣既滿足主題內容本身所需要的操作與探索,同時也滿足了孩子個體自我利用與積累經驗的過程。其次,內容的調整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生成。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和創造者。根據孩子的興趣我們可以對某一事物進行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讓孩子在原有經驗上再有新的飛躍和突破。同時,孩子的創造性也可能賦予一項活動內容新的詮釋,從而派生出新的活動內容。集體教學活動的實施和調整,除了根據主題要求來進行以外,同時也要與區角活動相結合,在互動的形式下滾動推進,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迅速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