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編八篇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編八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中班音樂活動:

我愛洗澡

活動目標:

1.體驗洗澡的快樂,養成愛洗澡的習慣。

2.能夠大膽想象,創編洗澡的舞蹈動作,並能隨音樂表演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盆及洗澡用具,幼兒用浴花人手一個。

2.佈置場景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在《我愛洗澡》音樂的伴奏下,幼兒手拿浴花進入活動室

2.出示大盆、香皂等物品,認識洗澡用具

3.放課件:《兩個寶寶洗澡澡》

師: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寶寶,他們也很喜歡洗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媽媽幫寶寶洗了哪些地方啊?

4.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結合兒歌,創編洗澡的動作。

洗洗我的頭呀,一、二、三;

洗洗我的胳膊,一、二、三;

洗洗我的小腿,一、二、三;

洗洗我的屁股,一、二、三;

洗洗我的後背,一、二、三;

5.討論洗澡的好處,並放課件進行小結。

①洗澡可以使我們乾淨,這樣我們就會很舒服

②運動後會出汗,皮膚上就有污垢,污垢就容易產生細菌,對皮膚不好。

③經常洗澡乾淨的皮膚可以放出“溶菌黴”消滅細菌,保護我們的皮膚。

6.教師完整表演舞蹈,幼兒欣賞。

7.引導幼兒學習舞蹈

①結合兒歌,幼兒學習舞蹈基本動作。

②教師手持“大淋浴頭”利用遊戲的形式,反覆練習教難掌握的動作.

8.教師和幼兒完整跟音樂跳

9.教師和幼兒手持浴花站好位置表演,請大家欣賞

10.教師和幼兒手持浴花在音樂伴奏下走出活動室做動作 ,結束活動。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跟隨音樂拍點,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姿態。

2.跟隨繪本故事,感受一個跟着一個走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動物,能夠跟着音樂拍手。

2.材料準備:繪本《一步一步走啊走》,PPT課件,小動物走路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人,引出故事內容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到草地上去散散步!小朋友走走走,一個跟着一個走。走來了

一個小弟弟,讓我們聽一聽他在說什麼。

畫外音:今天天氣真好,我要和動物朋友一起做遊戲。它們是誰?

二、聽聽看看,模仿走路姿態

1.大烏龜(嘗試跟着音樂重拍一步一步走)

(1)重點提問:誰來了呀?

小結與過渡:遠遠地,走來了一隻大烏龜,讓我們拍拍手來歡迎它吧!

(2)重點提問:大烏龜是怎麼走路的?(引導幼兒做出揹着烏龜殼、擺弄爪子等動作)

小結:大烏龜慢吞吞,一步一步慢吞吞。

過渡:快聽,又有朋友來了1

2.大白鴨(表現大白鴨的走路姿態,嘗試一個跟着一個走)

(1)重點提問:這是誰的叫聲呢?大白鴨是怎麼走路的?

小結:大白鴨真神氣,脖子伸伸長,屁股翹起來,挺起胸擡起頭,走起路來搖搖擺。

過渡:大白鴨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2)重點提問:瞧瞧,好朋友們是怎麼走路的?

小結:一步一步走啊走,一個跟着一個走。

過渡:一個跟着一個走,它們玩得真高興。

3.小灰兔(嘗試跟着音樂調整小兔跳的輕重,一個跟着一個跳)

(1)引入:一跳一跳的音樂會是誰來了呢?

小結:兔媽媽要去菜地裏摘蘿蔔,兔子寶寶在家中玩,大老虎來了就輕輕跳。

(2)集體音樂遊戲。

小結:兔子寶寶們也一個跟着一個跳吧。

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1.教師站位應恰當

本次活動中,需要幼兒一個跟着一個走。對於教師的站位應該面向幼兒還是背對幼兒,出現了疑問。我在上課時曾試過背對幼兒,作爲排頭第一個走,效果不太理想,雖然許多幼兒跟隨着我,可是我卻看不見幼兒,他們在我的背後。因此,教師應面向幼兒,才能更好地觀察幼兒,並且給予幼兒適時的語言或動作支持。

2.音樂遊戲的步驟如何步步遞進

音樂遊戲必定有遊戲規則,當幼兒欣賞一段完全陌生的音樂旋律時,傾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遍聽完音樂,幼兒可用拍節奏的方式再欣賞一次。教師與幼兒一起拍節奏熟悉旋律的重拍點,然後再進入規則的梳理,由在位子上游戲逐步變爲離開位子進行音樂遊戲。這是一個從聽開始的活動,脫離了旋律,幼兒就遊離在音樂之外,音樂遊戲的目標就難以達成。

3.小班幼兒的第一誰來做

小班下學期的幼兒自尊心逐漸增強,對於做第一名、站第一個的渴望逐漸強烈。本次活動中,教師站在了第一個,給幼兒的信息是“我要緊緊站在老師身後”,於是出現了爭搶第一個位置的情況。教師應該在逐個環節中,慢慢地退到幼兒後面,鼓勵幼兒成爲活動的主體。

活動點評

下面,將圍繞“一步一步”活動的兩個目標設定以及教師的實施過程怍一分析。

1.把握年齡特徵,挖掘繪本內涵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好動、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緒變化快,注意力易轉移,興趣短暫。如何激發小班幼兒的興趣,更好地開展音樂活動,使其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效促進其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

“一步一步”活動源自《一步一步走啊走》繪本故事,從活動名稱就能感受到小班幼兒那種搖搖擺擺的動態,年齡特徵把握恰當。繪本中的人物形象可愛、生動,教師通過畫面就讓幼兒喜歡上了這些角色,再通過一步一步走將規則意識融入音樂活動中,讓小年齡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體驗快樂,有效學習。

2.依託繪本情節,巧妙結合運用

(1)音樂性

將繪本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與音樂動作相結合:旋律節奏適合幼兒走步的速度,便於教師帶領幼兒玩“一個跟着一個走”的情境遊戲;樂曲選擇與幼兒喜歡的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的情境匹配,也符合幼兒喜歡的故事人物——大烏龜、大白鴨、小灰兔的動作特點。

(2)趣味性

模仿動物走路容易使幼兒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本次活動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了樂曲與角色的特點,不是讓幼兒簡單地模仿小動物的動作,而是緊抓“趣”字——大烏龜重重的殼、大白鴨昂着的脖子等,動作源自幼兒,從教師的引導、提升中看得出“挖”的過程。活動過程變得有趣、生動和自然,活動的趣味性進一步提升。

此外,本次活動還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使形象、音樂、動作相結合。通過將文字、圖形、動畫、聲音有效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推動了幼兒的互動動作與創編。

(3)遊戲性

整個活動都是在《一步一步走啊走》的故事情境中展開。活動中教師變換角色,帶領幼兒在遊戲中一遍遍地熟悉、練習小動物的走路動作。

建議

第一,發揮幼兒主動性,角色出現可適時。教師可以通過問“誰來了”,讓幼兒有一個想和思的過程,從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一神音樂不僅侷限在一種形象,它可以代表多種形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聽大烏龜音樂的環節,教師做到了聽、問、動、個別、集體,在“聽”和“問”之間可補充一點“想”,給予幼兒想象的空間,培養其發散性思維。

第二,“聽”在前,“做”在後。在模仿小動物走路時,教師引導幼兒聽的環節還可以增加。

例如,可將“小兔跳”細分爲五個環節:

1.聽“小兔跳”音樂,幼兒自由拍手。

2.教師和幼兒共同感受音樂節奏,師幼互動,拍出“小兔跳”的節拍。

3.幼兒在座位上嘗試小兔跳。

4.在中間場地輪流小兔跳。

5.開展遊戲。

第三,教師在音樂活動中的站位要準確。教師在音樂活動中的站位也是需要思考的:如何關注到每個幼兒,站位怎樣服務於音樂活動的開展。教師的站位應隨着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的表現而變化,有時在前位,有時在中位,有時在後位;有時站着,有時蹲着。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角色們一個跟着一個走時,教師站位就很關鍵,要能觀察到每個幼兒是否是一個跟着一個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新年到》,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的節奏與情趣,並能創編身體動作。

2、根據節奏提示,嘗試用襯詞爲歌曲伴唱。

3、在合作中,注意相互合作,協調演唱,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歡快的樂曲磁帶。

2、背景圖畫。

三、活動過程:

(一) 師生隨歡快的樂曲入室。

教師在前面領舞,引導幼兒做一些敲鑼打鼓過新年的動作。

(二)師生圍坐,談話導入活動主題。

1、出示四幅圖片,自然引出歌詞內容。

師: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新年到了我們最喜歡做些什麼呢?

2、看圖片有節奏地念歌詞:

“新年到,新年到,唱唱跳跳真熱鬧,

敲敲鑼,打打鼓,敲鑼打鼓放鞭炮。”

(三)學習歌曲《新年到》.

1、教師完整範唱一遍。

2、師生共同試着唱一遍。(無伴奏唱)

3、嘗試多種方法學唱歌曲。(小組唱、分男女唱、獨唱、齊唱……)

4、跟着琴聲表演唱,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身體動作。

(四)學習分聲部合作演唱。

1、教師示範用襯詞伴唱:

師:現在老師想和你們用不同的方法合唱這首歌,你們還象剛 才一樣唱,但同時要聽一聽我唱了些什麼?(師生分聲部唱)。

師:誰聽到我唱的是什麼?(幼兒討論)

2、幼兒嘗試分聲部合唱。

3、引導幼兒創編襯詞。

師:我們剛剛用“唱唱跳跳、打打敲敲”爲歌曲伴唱,這種方法叫襯詞,想想看!我們還可以用哪些襯詞來伴唱?(

幼兒討論並試唱)。

(五)創編遊戲《放鞭炮》。

師生討論:根據“新年到”的音樂創編有趣的情節並開展音樂遊戲活動。

活動反思:

新年快到了,我和孩子們一同佈置活動室環境,張燈結綵,掛燈籠,放鞭炮,貼福字,敲敲打打可熱鬧了。於是,在他們的啓發下,我們共同創編了貼近他們生活的歌曲《新年到》。

此次活動是在鐘樓區業務園長評優課上的公開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很好,歌曲的內容較簡單,難點在分聲部合唱上,這需要幼兒既能聽清他人的演唱,又能自己演唱,合作中因爲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特別專心,練習的過程特別認真,多遍下來,孩子們唱得可真!與客人老師合作時,客人老師都比不過他們呢!

可見,幼兒對感興趣的課程特別容易接受,多聲部演唱又給幼兒有跳一跳纔有收穫的感覺,這種歌唱形式,既增強了孩子的興趣,又能提高歌曲的演唱效果。這種歌唱形式可多給幼兒接觸,鍛鍊耳、眼、口的協調功能。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看、找、說讓幼兒體驗感受風的存在,體驗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根據歌曲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風來了的事物的變化。

3、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ppt課件(被風颳起的景物),及錄音《風的聲音》

實物:紗巾

幼兒已有風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聽聲音導入

教師播放風的錄音: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是誰來了?

你喜歡風爺爺嗎?喜歡大風還是喜歡小風?爲什麼?

基本部分:

一、辨別風爺爺

1、欣賞歌曲:

教師:風爺爺的脾氣可真不好,生氣的時候是什麼聲音?高興的時候呢?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段音樂,,靜靜地和風爺爺來個親密接觸吧,讓風爺爺來給我們吹吹,感覺一下風爺爺今天心情是怎樣的?(我們閉上眼睛)

2、幼兒用語言描述感覺。

教師:剛纔風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一段音樂,那麼你聽出來它是風爺爺心情如何呀?爲什麼?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

二、唱風爺爺

1、教師:今天來做客的一定是個小風爺爺,那麼大風爺爺的音樂應該感覺是怎樣的呢?你們怕不怕?

春天,我們北方的城市風沙特別大,你們怕不怕?我也不怕!現在我要用好聽的歌聲勇敢地告訴風爺爺“我很勇敢!”

2、教師:你們聽到我是怎樣跟風爺爺說得?(幼兒識記歌詞)

3、還有哪些孩子也想用歌聲告訴風爺爺:“我很勇敢!”,就請你勇敢的站出來,跟我一起唱吧!

幼兒集體演唱2次。

三、感受風爺爺

1、請幼兒觀看演示課件,找風爺爺。

教師:風爺爺會捉迷藏,就是不出來,到底去哪裏呢?它走過許多地方,你看…(教師演示PPT)

請幼兒用語言講述並分別用肢體表現風爺爺到過的景物變化。

2、幼兒用肢體動作分別表演看到的“迎風吹”的變化。

教師:快來跳跳風爺爺來了以後發生的事情吧!用舞姿告訴大家在這些地方能找到風爺爺。(幼兒在音樂與多媒體畫面的伴隨下,大膽地用動作表現風爺爺到來時的變化:落葉在風中打轉;絲巾在風中輕輕移動;樹上的葉子在風中嘩嘩作響;晾曬的衣服在風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頭髮在風中輕揚飛舞;操場上的紅旗在風中神氣的抖動等情景,重點讓幼兒合作表現)

結束部分:

幼兒一起呼喚風爺爺,與風爺爺一起做遊戲

1、交待遊戲規則:

教師:我們聽音樂一邊唱歌曲一邊用動作告訴大家,風爺爺在哪裏?

唱到最後一個字“吧”趕快保持最後一動作靜止不動。風爺爺吹到你身上任何一個部位都不動,誰動了就算是被風颳走了,或者害怕風爺爺,回到座位停止遊戲。

2、幼兒遊戲若干次。

3、結束部分:

到室外找找風爺爺,與風爺爺一起做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與歌曲相符的表演動作,願意大膽地在歌曲的伴奏下進行創編動作。

2、體會模仿工人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每人一把道具玩具塑料大榔頭。

2.ppt、VCD、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木工工具

1、觀看一段木工叔叔勞動,配上“小木工”音樂的ppt。

2、觀察衆多勞動工具,找出木工叔叔的勞動工具,一起說說工具的名稱(錘子、鋸子、刨子等)。

二、欣賞歌曲

1.聽着“小木工”歌曲,拿起小榔頭有節奏地敲敲打打學做小木工。

2.觀賞VCD“小木工”歌表演,邊看邊仔細聽歌曲。

3.傾聽老師範唱,(教師通過提問、肢體動作幫助理解歌詞,樂意學唱)。

4、跟着老師學唱歌曲。

三、創編動作

(一)反覆播放歌曲,根據歌詞節奏創編相符的動作。

(二)分享交流,提煉動作

1、認可同伴創編的各種動作,學一學其中的一些精彩的動作。

2、重點設想用不同的方位表演動作“敲”“鋸”、“刨”。

3、在“敲”“鋸”、“刨”等動作的創編時,用替代品(榔頭道具)設計出不同的方位動作。

4、觀看教師提煉幼兒動作加以創編的完整展示。

5、邊唱歌邊學做“小木工”。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笑是高興的表現喜歡笑

2.學說兒歌,學做笑臉。

3.知道笑的傳遞。

二、過程:

(一)、唱歌曲《笑一個吧》,並且引出笑臉.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咱們學的歌曲《笑一個吧》,現在跟着郭老師的琴聲,我們大家一起唱一遍。注意聽張老師的要求:用你最好聽的聲音唱歌,注意跟唱老師的琴聲。

(二)、出示笑臉,並思考都是什麼表情。

1、出示笑臉

師:小朋友的歌聲真好聽!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朋友來咱班作客啦,看看他是誰。再看看他們呢?

2、模仿表情。體驗表情的快樂

(三)、什麼時候最開心

1、出示笑臉

說:我喜歡笑,大家都叫我笑笑,你們喜歡我嗎?我想聽聽你們最開心的事情。

2、教師帶頭說自己開心的事情,引導幼兒說的積極性。

3、幼兒告訴笑臉娃娃自己最開心的事情,也可以說說家人最開心的事,高興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三、學兒歌《哈哈笑》

1、師:小小給大家帶來個兒歌,我們來學學。

2、用肢體動作表述兒歌,帶領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3、我的笑臉:

(1)出示粘貼笑臉,引起幼兒興趣,出示粘貼材料。演示粘貼笑臉

(2)幼兒進行粘貼

(3)笑臉進行展示.並且說一說你是怎樣讓別人高興的。

四、幫助怎樣讓小哭臉不哭。

1、幼兒想辦法,思考,怎樣做小哭臉可以笑起來。

情景一:小朋友搶玩具,小哭臉是玩具。

情景二:小哭臉是媽媽,我們怎麼讓媽媽笑起來。

五、笑的傳遞

1、分組笑一笑

2、回家做一件讓家人開心的`事,媽媽做什麼事你開心

3、與笑臉再見

4、與客人再見

《哈哈笑》

哈哈哈 哈哈笑

你唱歌 我跳舞

哈哈哈 拍拍手

哈哈哈 搖搖頭

你也笑 我也笑

大家哈哈笑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動的風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看過捏麪人,並見過一些麪人形象。

2、老爺爺捏麪人的PPT課件,圓舞板3、孫悟空、唐僧、沙和尚、豬八戒麪人圖片,記憶歌詞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藉助多媒體生動地講述,引出歌曲部分內容。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北京的老爺爺(出示圖片),我們向老爺爺打個招呼!這位老爺爺本領可大了,他呀,會捏各種各樣的麪人。來!瞧瞧看(播放課件)教師:老爺爺帶來了好多面人,有什麼呀?(幼兒說)好多好多,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師範唱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詞。

1、教師:老爺爺今天還捏了幾個小朋友特別喜歡的麪人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師徒四張圖片)2、(出示圓舞板)師問:咱們來玩個遊戲,我問你答!捏一個豬八戒幹什麼?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依次問答唐僧、沙和尚、孫悟空)3、教師:捏的什麼呀?捏的什麼呀?請你們說,我幫你們打節奏,開始!(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4、教師:捏麪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大家一起來聽一聽!(教師範唱)教師:你聽到什麼了? (幼兒說,教師出示對應圖片並學唱)5、提問:這次請你們再仔細聽聽,特別是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的呢?(師再次範唱)師: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誰願意來試一下? (個別幼兒示範)6、師示範邊唱邊做動作(最後一句),幼兒練習2遍。

教師:這首歌曲很特別,有唱、有說、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邊說邊指)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師幼互動)教師:因爲這個捏麪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京劇臉譜》一樣,我們再來試一試!(師幼互動)

(三)說唱表演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來分成兩部分,說的和唱的分開,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說說的部分,請說的部分的小朋友邊說邊做動作!(男女生互換)

2、教師指着圖片問:老爺爺捏的這些是哪個故事裏的人物?(幼兒說)是《西遊記》裏的人物,咱們來跟着音樂節奏把他們表演一遍,好嗎?(教師鼓勵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四)啓發幼兒創編一個故事主題。

1、教師:老爺爺捏的是《西遊記》故事。要不我們也來編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來,趕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個什麼故事好呢?(幼兒自主討論)

2、教師:剛纔老師聽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誰來說說看?(幼兒說)

3、教師: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不我們來試着編一編這個故事,好不好?

4、教師:老師這兒找到了他們的麪人圖片(PPT),不過得請小朋友想想捏它們在做什麼動作好呢?我們要捏一個喜洋洋在幹什麼?誰能跟着節奏說說看,邊說邊做動作!(接着說美羊羊等)。

5、在圖片的提示下,幼兒演唱由自己創編的歌曲。

教師:喜洋洋的故事是我們大家一起編的,那我們要記得很牢哦!來,咱們把他們編到老爺爺捏麪人的歌裏吧!(師生共同演唱創編好的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動物的叫聲進行節奏練習併爲樂曲伴奏,初步感受強弱拍、弱起拍以及符點音符。

2、學習輪奏、合奏和看指揮演奏,引發幼兒利用多種材料進行節奏活動,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重點:模仿小動物的叫聲練習節奏,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節奏活動。

活動難點:感受強弱拍和弱起拍,學習輪奏、合奏。

活動準備:

1、 動物圖片,節奏卡若干並畫有相應的圖案;2、音樂磁帶,自制打擊樂器若干(蓮湘每人一個,響罐10個,竹魚10個,串鈴10個);3、幼兒熟悉樂曲旋律,一位教師配合彈琴。

活動流程一、導入部分:

1、幼兒模仿小動物走路並學小動物叫聲聽音樂進活動場地。聽音樂信號入坐,做律動。

2、教師扮演小青蛙出場和小動物們問好:"呱呱呱,我是小青娃,你是誰呀?"二、動物樂隊學練節奏。

"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小動物們想舉辦一個慶"六一"音樂會,組成一個動物樂隊,用自己的叫聲來演奏,到音樂會上去表演。

1、分段練習節奏。

(1)出示節奏卡1:教師示範用青蛙的叫聲來演奏。"你想用哪個小動物的聲音來演奏?"(2)練習節奏2"這一段節奏誰能用動物的叫聲來演奏?請個別幼兒表演。選一種動物的叫聲集體練習。

(3)練習節奏3"這段節奏有什麼不一樣?你試試看。"幼兒自選動物叫聲演奏。

(4)節奏4:幼兒自由嘗試練習。請幼兒用多種動物的聲音一起演奏。

2、練習整段節奏。

3、利用叫聲分三組進行輪奏、合奏。

4、利用打擊樂進行演奏。

5、用動物叫聲和樂器爲歌曲伴奏。

三、商量舉辦音樂會的事項。

1、選定節目主持人,編排節目順序。

2、過渡:律動。手持樂器到舞臺上。

四、六一音樂會。

1、主持人報幕:"六一音樂會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節奏樂,有動物樂隊爲大家演奏。"2、下一個節目:《打蓮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