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錶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3、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娃娃家相關教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裏面有誰呢?你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呢?

2,觀看情境表演並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和聽一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麼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的琴聲,一邊聽兩個小朋友的範唱,並跟着他們一起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夥伴兩人爲一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目標:

一、 在遊戲中聽辨高低音。

二、用肢體感應高低音,體驗遊戲的快樂。

音樂分析:

1、整首曲子含有高低音域,主要是要聽辨高低音域。

2、曲子裏含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還有空拍的節奏。

3、已有經驗:在中班《奇妙的舞步》中已經有初步聽辨高低音旋律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不同的遊戲感應高低音。

難點:能夠認真的參與遊戲,自主地辨別高低音,並體驗遊戲的快樂。

解決重難點的方法:

1、是通過進場遊戲,樂器感應,肢體感應等不同的遊戲來聽辨高低音的。

2、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表情、情境、好玩的遊戲激發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並且體驗活動的快樂,從而解決本節課的難點。

隊形及樂器的擺放:

1、隊形順序:

隊形一:一豎行,教師帶領幼兒走圓圈。(進場)附(圖1)

隊形二:半圓形 附(圖2)

2、樂器的擺放:

擺在半圓形的凳子後方,成一直線。附(圖3)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軟墊 VCD機 CD碟高音譜號低音譜號鈴鼓木魚棒槌

活動過程:

1.故事表演,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我們要到森林裏做客,現在準備出發囉!

(1)聽到樂曲中高音部分時,跟着老師做不同的動作。

(2)聽到樂曲中低音部分時,要全部蹲下。

2.感知體驗,在遊戲中聽辨高低音。

(1)肢體遊戲,感應高低音。

指導語:歡迎小朋友們來到美麗的森林!你瞧,小樂器們也來了。我們一起來玩遊戲吧!

要求:敲木魚:跟着節奏輕輕走。

搖鈴鼓:幼兒馬上坐回原來的位置。

(2)聽辨聲音,敲木魚和搖鈴鼓,讓幼兒感受樂器發出的聲音。

提問:聽一聽小鈴鼓和木魚是怎樣唱歌的?它們的歌聲一樣嗎?你聽了它們的歌聲感覺怎麼樣呢?

小結:鈴鼓——較細的(高音); 木魚——較粗的(低音)

(3)認識高音譜號及低音譜號。

高音譜號:一飛衝上天,相交第四線,屁股坐在第一線,脖子碰在第三線,尾巴留在第二線。

低音譜號:從第四線出發,脖子碰在第五線,尾巴留在第二線。

(4)感受音樂。

指導語:今天獅子大王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音樂裏藏着很多高音和低音,它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當我們聽到高音的時候我們做高高的動作,聽到低音的時候做低低的動作。

(5)模仿與體驗。

指導重點:初步讓幼兒在音樂裏試着找出高、低音,並做一些高、低的動作。

提問:什麼動物是在天上飛的?什麼動物是在地下走的?

音樂表現:高音時讓幼兒學飛行的動物飛高高,低音時學爬行動物低低的走。

3.音樂遊戲:小雨傘之舞。

提問:我們要去參加森林舞會了,可是外面下起了大雨,怎麼辦呢?

(1) 談談躲雨的方法。

(2) 選擇軟墊做小花傘,創編躲雨的動作。

(3) 隨樂進行音樂遊戲,在遊戲中能分辨高低音做出不同的動作及造型。

要求:聽到高音時幼兒自由跳舞,到低音時躲在傘下(軟墊),並且做一個躲雨的造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特地點;學習領唱與合唱,並能與同伴協調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激發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資源《山谷迴音真好聽》(音頻)《國家》(音頻)

活動建議:

一、 聽《山谷迴音真好聽》音頻,玩發聲遊戲。

將幼兒的作爲排成半圓形,教師引導幼兒科學發聲的方法,雙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視,保持發聲時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鳴、輕聲等方法。

(1) 先聽音頻,然後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師彈唱前半部分,幼兒唱回音部分。

二、 熟悉歌曲《國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點。

(1) 教師播放歌曲音頻,請幼兒認真傾聽。

(2) 引導幼兒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次強、弱的弱點。

(3) 請幼兒表達感受,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重點在“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三、 帶領幼兒學唱歌曲《國家》

(1) 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念歌詞。

(2) 教師引導幼兒採用領讀+齊讀的方式,感受歌詞,爲領唱和合唱打下基礎。

(3) 教師彈琴,幼兒站直身體,用自然的聲音跟唱。

(4) 教師領唱前四句,請一名幼兒領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後面的部分。

(5) 鼓勵兩名幼兒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後面的部分。

(6) 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準確進行領唱和合唱。

四、 欣賞歌曲《國家》mv,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感情。

小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祖國,祖國強大了,我們纔會更加幸福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音樂語言再現對蔬菜探究的體驗,體會參加“蔬菜”音樂會的快樂。 2、學習手耳協調地合作演奏,激發探索的慾望。

活動準備:

蔬菜的實物、音塊。

活動過程:

一、運用模仿動作,再現送菜到菜場的情境

1、回憶參觀菜場的經歷,談論蔬菜的不同營養。

2、按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各種送菜的方法,將蔬菜送到菜場去。

3、相互觀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動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買菜一一學唱歌曲《買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買菜的歡樂,表現活潑跳躍的旋律。

2、結合蔬菜的特徵與口形,例如“番茄圓溜溜”——嘴巴圓圓地漸漸打開。

3、注意周圍同伴的歌聲,用和諧的聲音唱歌,表現許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壓壞。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樂會

1、談論馬鈴薯、胡蘿蔔、番茄、青菜、青椒、黃瓜等54不同蔬菜的營養。

2、幼兒自選一個音塊,排成5隊蔬菜(do:馬鈴薯,re.胡蘿蔔,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黃瓜)。

3、運用熟悉的樂曲《小星星》,演奏樂曲中屬於自己音塊的部分,並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從少數幼兒參加演奏,逐漸增加人數,每一次演奏時注意傾聽,共同尋找將自己的音塊及時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參加,逐步做到整齊地演奏。

5、幼兒輪流擔任菜場經理,指揮“蔬菜們”合作排練和演出。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早晨的餐點吃餅乾、喝牛奶是幼兒在園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觀察幼兒在這段時間中的表現,發現他們特別喜歡吃我園點心師傅做的不同形狀的餅乾。偶爾提供一些動物形狀、水果形狀的餅乾時,幼兒就會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幼兒聊起了有關餅乾的話題,發現他們對於各種餅乾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熟悉和經驗,也喜歡品嚐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的餅乾,但當問到是否自己親自做過餅乾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這就促使我開展了一節音樂律動活動——《做餅乾舞》。將如何製作餅乾的過程編成一套簡單的舞蹈,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瞭解製作餅乾的過程,體驗製作餅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瞭解做餅乾的過程,並說一說,做一做。

2.能跟着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律動音樂《做餅乾舞》。

2.做餅乾的視頻及流程圖。

3.各種形狀和口味的餅乾。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到餅乾王國去參觀,你們準備好了嗎寧出發嘍! (隨音樂進場。)

師:餅乾王國到了! (創設情境。)

師:瞧,餅乾王國有這麼多好吃的餅乾!快讓我們坐下來看一看都有哪些餅乾。(有心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字母、花朵、免子、小熊等等。)

師:小朋友,你喜歡吃餅乾嗎?你吃過的餅乾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做過餅乾嗎?餅乾是怎麼做成的呢?

分析:這一環節通過創設勤餅乾王國參觀的情境,並運用層層深入的提問方式,調動了幼兒B有的關於餅乾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2.欣賞視頻,瞭解做餅乾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餅乾王國的點心師是怎樣做餅乾的!

(1)欣賞製作餅乾的視頻。

(2)幫助幼兒疏理製作餅乾的流程。(見下方步驟圖。)

(3)談話總結

師:好吃的餅乾是怎麼做出來的?

師:首先,要幹什麼?(學一學篩麪粉的動作。)

師:篩好麪粉以後做什麼?(學一學加水的動作。)

師:水加好了,點心師又做什麼了?(學一學揉麪的動作。)

師:這張圖片中點心師傅在幹什麼呢?(學一學壓扁的動作。)

師:壓完後要把它放進烤箱烤一烤。(學一學烤一烤的動作。)

師:嘀嘀嘀,時間到!餅乾做好了。

師:餅乾是怎麼做的,我們一起說一說。

分析:通過欣賞製作餅乾的視頻以及教師梳理出的流程圖,讓幼兒直觀地瞭解製作餅乾的全過程,爲後面的學習舞蹈動作做鋪墊。

3.學跳《做餅乾舞》,感受學習的樂趣

(1)完整範跳,熟悉音樂旋律。

師:哇,做餅乾真有趣,老師還會跳《做餅乾舞》呢!

教師示範:跟着音樂旋律邊說兒歌邊表演《做餅乾舞》。

分析:教師通過示範表演,激發幼兒想表演的慾望,爲學習《做餅乾舞》作好鋪墊。

(2)分動作學習

師:剛纔你們看清楚我是怎麼做的嗎?誰來說說看。(幼兒自由回答。)

遊戲一:小篩子篩麪粉

雙手胸前合抱做成小篩子狀,假裝將麪粉放進去,然後一起扭動身體篩麪粉。左邊篩一篩,右邊篩一篩,上面篩一篩,下面篩一篩,慢慢篩,屁股扭一扭下蹲,再慢慢地扭着站直。

遊戲二:小茶壺加加水

一手插腰,一手向上託舉,做成茶壺樣,側彎腰加水,邊加水嘴巴還發出“咕嚕嚕”的聲音。

遊戲三:捏一捏小麪糰

雙手胸前學做捏一捏的動作。

遊戲四:壓扁扁小麪糰

雙手交替上下擠壓,做壓麪糰的動作。

遊戲五:烤一烤小餅乾

雙手上舉並跟着旋律跳起,正面烤一烤;轉過身,雙手上舉並跟着旋律跳起,反面烤一烤,表現餅乾在烤箱中翻烤的景象。

分析: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通過說一說、學一學、動一動、做一做,體驗到了做餅乾的樂趣。教師運用形象的語言、誇張的動作將做餅乾的過程編成幼兒喜歡的舞蹈動作,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其學習的特點。

(3)幼兒完整表演

①師: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做餅乾吧! (師幼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跳《做餅乾舞》。)

師:聞一聞我們做的餅乾(做聞的動作),好香哦!讓我們來嘗一口,啊嗚! (吃餅乾的動作)餅乾香不香?嗯,又香又脆。啊嗚啊嗚啊嗚(吃餅乾的動作。)

②師:小朋友真能幹,讓我們多做些餅乾吧i開始嘍。跟我一起邊說邊做,聲音要響亮哦! (師幼再次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跳《做餅乾舞》。)

③師:這次我們要做更多的餅乾。記住我們跟着音樂的旋律做一做,小嘴巴不發出聲音哦! (師幼跟着音樂的旋律做動作,讓幼兒學會傾聽旋律。)

分析:這一環節是完整表演,從讓幼兒跟着音樂旋律邊說邊完整表演《做餅乾舞》,勤提出要求要用響亮的聲音邊說邊表演,到最後不發出聲音只跟着旋律做動作,所提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4.嘗試造型,拓展經驗

師:咦,你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是動物餅乾呀,是什麼小動物餅乾?

師:這次我們跟着音樂做一做動物餅乾吧!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就擺出它的造型,我們開始吧! (造型亮相。)

師:動物餅乾在哪裏呀?你做的是什麼動物餅乾?(幼兒自由回答。)

分析:幼兒嘗試造型,學做動物餅乾,將自己變成小餅乾,擺出各種小動物的樣子,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拓展了經驗.學會了本領。

5.活動延伸

師:哇,今天的餅乾王國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做了這麼多好吃又有趣的餅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想送給誰呀?(幼兒自由回答。)

分析:通過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做餅乾舞》這節小班音樂活動,經過反覆的實踐和修改,最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孩子們在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本領,收穫了知識,拓展了經驗。活動時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較高,課堂的氣氛很活躍。幼兒在這種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中獲得了經驗和提高。當然我也從一次次的修改過程中收穫了經驗和反思。

1.充分挖掘“趣”的元素,讓幼兒“樂”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說興趣是快樂學習的種子,有了興趣幼兒纔會“樂”學。活動一開始,通過創設情境(到餅乾王國去參觀),運用探究式提問,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和積極學習做餅乾的興趣,從激趣——導趣——延趣過程中尋找切入點。如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用雙手做成小篩子,然後設置將麪粉倒進去的情境,孩子們不停地扭動身體篩麪粉,左篩篩,右篩篩,上下篩篩,玩得不亦樂乎,爭先恐後地大膽嘗試和表演,不僅激發了幼兒主動參與和表演,還提高了幼兒的自我表現能力,讓幼兒的學習成爲一種快樂學習。

2.積極營造情境氛圍,讓幼兒“會”學。

本次活動把遊戲化、情景化融入教學過程,幼兒在學學、玩玩中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興趣比較高。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常常因爲高興地做動作而忘記了傾聽音樂。作爲教師,在積極營造情境氛圍,讓幼兒敢動、能動、會動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所以,當孩子們的活動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後,教師適時地提出了“我們跟着音樂的旋律做一做,小嘴巴不發出聲音哦”,爲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適時引起情感共鳴,讓幼兒“享”學。

幼兒學習的過程其實也是享受的過程,在《做餅乾舞》音樂活動中,孩子們能跟着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乾的過程。當幼兒嘗試動物餅乾造型時,整個活動達到高潮,每一個孩子都融入了情境之中,全情投入表演。在那一刻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孩子與音樂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幼兒全身心地享受着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1、影片《劉三姐》的VCD

2、對歌的掛圖

3、壯族音樂《小金風》、《什麼水面打筋斗》。

活動過程

1.複習壯族舞蹈《小金風》。

2.欣賞影片《劉三姐》片段,講述劉三姐與阿牛哥、莫老爺、秀才們對歌的故事,瞭解廣西壯族人民愛對歌的風俗習慣。然後討論對山歌的形式以及壯族的服飾、道具等。

3.欣賞對歌的音樂《什麼水面打筋斗》。

(1)聽錄音,要求幼兒安靜仔細地聽。

(2)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歌中的內容,如“什麼水面打筋斗”“什麼水面起高樓”“什麼水面撐雨傘”“什麼水面共白頭”。

4.學唱歌曲《什麼水面打筋斗》。

(1)整體教唱歌曲,要求幼兒唱好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符。

(2)教師唱領唱部分,幼兒集體唱齊唱部分。

5.學習創編歌詞。

(1)教師示範創編歌詞,例如“什麼有腳不走路”……

(2)幼兒學習創編歌詞。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能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本次活動符合新主題的開展,培養幼兒喜愛唱歌的情趣。

活動共分爲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欣賞感受歌曲;第二環節,幼兒演唱歌曲;第三環節,幼兒根據音樂學習舞蹈。

活動目標:

1.在欣賞和感受歌曲的基礎上,能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喜歡錶演唱,能主動地邊唱邊表演。

活動準備: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受歌曲:

欣賞音樂,回憶歌曲內容。

1.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麼?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教師請幼兒跟着音樂玩開碰碰船的遊戲。

2.你會開碰碰船嗎?請大家聽着音樂一起玩開碰碰船的遊戲,會唱《快樂碰碰船》這首歌的小朋友可以跟着音樂一起唱歌。

二、愉快地演唱歌曲:

1.教師請幼兒跟着音樂唱歌。

2.在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你心裏想到了些什麼事情?

3.你覺得這首歌曲中哪一句歌詞最好玩,哪一句最好聽?

三、學習舞蹈

1.我也喜歡開碰碰船,小朋友,你們想看我開碰碰船嗎?

2.教師鼓勵幼兒用舞蹈動作表現開碰碰船的快樂。

3.還有誰也喜歡開碰碰船?讓我們一起來玩碰碰船的遊戲,好嗎?

師生分享交流舞蹈開碰碰船的各個動作不同的表現效果。

4.剛纔,我們是怎樣開碰碰船的?你最喜歡哪個舞蹈動作?教師根據幼兒最喜歡的幾個舞蹈動作,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模仿練習。幼兒自由結伴,跟着音樂邊唱歌邊表演動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詼諧、跳躍的特點。

2、通過自由操作、聽故事、自扮小動物、做遊戲的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特點與情緒。

3、能愉快的、主動的參與感受、體驗活動,並能合作、創造性的進行遊戲和表演。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簡單的場景佈置,小動物的裝飾物,彈簧小動物盒若干。

活動過程:

1、在活潑有趣、詼諧幽默的音樂中進入場地。

2、幼兒自由的操作彈簧玩具,體驗玩具帶來的快樂。

3、教師使用彈簧玩具表演音樂的內容,讓幼兒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他在做什麼?

4、教師用講故事的口吻,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內容。並請幼兒集體表現樂曲,重點理解音樂的跳躍與樂句中的重音停頓。

5、請幼兒利用材料自由化裝成各種小動物。

6、進行遊戲活動:《狐狸與小動物》。

7、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通過故事、遊戲、圖譜提示多種方式讓幼兒在聽音樂過程中感知音樂的重拍,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逐步讓幼兒瞭解音樂的性質和結構,掌握樂曲中重音的出現。並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遊戲中的樂趣。讓規則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活動有以下幾個亮點:

1、大灰狼的教具簡便、輕巧:既能充分展示表現音樂的形象,又便於教師表演操作。以往的大灰狼都是由老師自己扮演,披上大大的披風,帶上可怕的頭飾,我的大灰狼手偶是用襪子製作而成,套在手上就可以表演,使大灰狼這一形象更加生動、可愛。

2、圖譜比較貼切:圖譜有着強烈的視覺效果,它的出現,讓孩子們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頭”的音樂(樂曲中的重音出現的地方),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有效結合,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孩子們看圖譜找重音、聽音樂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級提出加深難度,突破了重難點,達到了教學目的。

3、結局出人意料:大灰狼最後和我們小朋友成爲了好朋友,這樣的結局從另一個視角告訴我們“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包括大灰狼,我們的生活要充滿愛!大家共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4、整個活動始終以情境化的教學、遊戲的方式,引領着幼兒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感知樂曲,體現着愉悅性、發展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儘可能地富有激情,因爲只有我自己被音樂感動,才能感動孩子、感動大家。

活動不足:

1、在整個活動設計中,我覺得活動的量還不夠,也就是說活動從深度廣度來講略顯不足。根據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採取不同的方式,設置不同層次的難度,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跳起來摘桃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這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讓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2、在重音處拍手跺腳這個遊戲環節中,由於我事先的遊戲規則只說了“在大牙齒的地方拍手跺腳”,而沒有反過來強調“在小牙齒的地方就不拍手跺腳”,以至於第一遍遊戲時有幾名幼兒在小牙齒處拍手,在重複了遊戲規則後大部分幼兒都已掌握,只有亮亮小朋友仍在小牙齒處拍手,我告訴他下課後我倆再單獨交流。下課後我才理解他對音樂重音的詮釋方式:小牙齒處輕拍手,大牙齒處重拍。

小百科:撥絃是借用彈撥樂器的表現手法,它能使弓弦樂器發出鏗鏘分明的彈撥聲,與弓毛擦絃聲形成了色彩鮮明的音色對比,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