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6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製作玩具的同時,爲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展,我爲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制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幼兒自制玩具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塑料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範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餘興:讓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制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自己製作玩具

3.幼兒製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節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範的時候關於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節只作爲初步感知,不應該佔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節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鬆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並沒有都這麼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麼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着環節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並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節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後再得出結論,挑戰幼兒原有經驗。

小百科:物體,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液態和固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兩個小動物之間接通路徑,瞭解不同的路徑組合;

2、通過操作卡片、分組合作安排不同的路徑;

3、在合作時能夠聽取同伴的意見協商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電視機、路路通操作材料一份(幼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數學大班下P7)

學具:路路通操作材料每人一份、畫好路徑的硬紙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你們都玩過走迷宮、拼圖的遊戲,今天我們也來玩一個象這樣的遊戲,名字叫“路路通”。你們需要用一些這樣的路徑圖板,在兩個小朋友之間鋪一條路。

2、出示畫好路徑的硬紙板。

師:(1) 幼兒觀察

(2)請幼兒嘗試操作。

小結:出口相連,路就通了。

3、 介紹遊戲

(1)佈置任務

a、介紹場地,明確愛心的位置和用途。

b、路鋪好後,走一走,試一試,這條路能不能通到好朋友家。

(2)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

二、操作活動

1、出示路路通操作板;

2、交待操作要求;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指導。

4、評價活動

(1)幼兒介紹

(2)教師小結

四、拓展活動

1、交待分組活動要求,

2、幼兒操作,

3、邀請客人老師共同探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民間《打硪歌》的特點,學習“一領衆和”的歌唱方式。

2.能跟隨樂曲與同伴一起喊號子、有節奏地模仿打硪的動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3.在歌聲中感受精神上的愉悅,增進對家鄉文化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活動前玩過“拔蘿蔔”的遊戲,打硪視頻,打硪的道具四個,歌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初步感受喊號子帶來的愉悅

聽多媒體:“這裏有個好大的蘿蔔,大家快來拔呀!”師幼共同玩“拔蘿蔔”的遊戲。

小朋友啊!(嘿喲,嘿喲!)

抓緊繩啊!(嘿喲,嘿喲!)

使勁拔呀!(嘿喲,嘿喲!)

用點力呀!(嘿喲,嘿喲!)

小朋友啊!(嘿喲,嘿喲!)

使把勁啊!(嘿喲,嘿喲!)

大蘿蔔啊!(嘿喲,嘿喲!)

拔出來呀!(嘿喲,嘿喲!)嘿——

師:遊戲中,剛剛喊着號子拔蘿蔔,小朋友們有什麼感覺?

二、觀看視頻,瞭解勞動號子“打硪”

看民間打硪視頻,提問:

1.這羣農民在幹什麼?

小結:農民們在勞動,他們邊勞動邊發出吆喝聲,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勞動號子”,它的作用就像我們剛剛拔蘿蔔的感覺一樣,能讓人集中力量,振奮精神,消除疲勞!

2.那塊大石頭是幹嘛的呢?

小結:這種勞動工具叫硪石,是修路或砸地基時使用的一種工具,硪工們要把很重很重的硪石擡起來,打地面,這個動作就叫打硪(引導幼兒學一學)。打硪時唱的歌叫《打硪歌》。

三、欣賞本土《打硪歌》,會按節奏喊號子

師:我們家鄉咸寧的勞動人民在打硪時,也會唱非常好聽的《打硪歌》,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1.提問:打硪時,人們用怎樣的形式唱勞動號子的?(瞭解號子“一領衆和”的特點)

師:大家聽這首歌的感覺怎樣?(有力量)哪些歌詞最讓你覺得有力量?

2.再聽一遍,要求幼兒記下歌裏許多人一起唱的號子,然後告訴大家。

幼兒模仿唱,再借用多媒體共同學唱。

師:喊完號子,身上有什麼感覺?(更有勁了)

3.多種形式練習歌曲中不同號子的節奏型。

A.師幼共同遊戲“唱號子,送號子”。

B.幼兒根據提示字,玩“歌詞配對”遊戲,尋找並發現歌曲中號子的重複規律。

師:勞動人民聽到我們熱鬧的吆喝聲,特地給大家送來一份大禮!哇!是《打硪歌》的唱詞,可惜號子掉了許多!借用一下你們的號子,可以嗎?

C.師幼對唱《打硪歌》,熟悉“一領衆和”的演唱形式。

師:詞填好了,我們一起來玩這個“喊號子”的遊戲好嗎?

D.原地表演《打硪歌》。

四、玩“打硪”遊戲

1.師:老師特地請來了一位農民歌手,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玩“打硪”遊戲好嗎?

2.師:大家合作得真好,客人特地爲我們送來了硪石,想試試嗎?(放音樂,共同玩“打硪”遊戲。)

五、接受新任務(延伸活動)

出示“工地”圖片,佈置任務:小朋友們好,聽說你們學會了打硪,我們修路很需要硪工的幫助,請問你們願意來我們工地幫忙嗎?(小組收拾工具,共同參與戶外“勞動”——打硪。)

附《打硪歌》歌詞:

起來喲,起來喲(喲喲子夥嘿),大家一起來喲(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我唱喲,一支喲(喲喲子夥嘿),打硪那個歌喲(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唱起喲,唱起喲(喲喲子夥嘿),唱起打硪歌喲(嘿呀 夥呀 嘿 呀嘿)

唱的喲,糧食喲(喲 喲子 夥嘿),長滿那個坡哇(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唱得喲,太陽啊(呀 喂子 喲啊),紅落坡啊(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活動反思

通過日常觀察,我發現幼兒對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特別感興趣,特選用咸寧民間《打硪歌》作爲音樂活動素材,因爲它具有催人奮進的感染力,合作性強,且有着較強的趣味性,“一領衆和”的演唱形式,正好滿足了孩子多方面需求,同時,能增強幼兒對家鄉文化的積極情感。

教學活動先從幼兒熟悉的“拔蘿蔔”遊戲開始,在“嘿喲,嘿喲”叫喊聲中,讓幼兒初步體驗號子帶來的愉悅。再通過觀看民間打硪的視頻,讓孩子直觀地瞭解“打硪”一詞的含義,進而引出家鄉的《打硪歌》。PPT製作中,我將歌曲旋律重新編排,重點突出了歌曲“一領衆和”,合唱號子的練習,並將歌詞製作成卡片與幼兒共同遊戲,讓孩子在聽一聽、說一說、唱一唱、學一學中逐步熟悉歌曲風格。借用歌詞玩“配對”遊戲,將合唱的號子與歌譜結合成整體,和孩子共同看圖譜玩“一領衆和”的遊戲,使活動重點在此環節中得到逐步解決。

活動高潮時,及時提供道具。再次調動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跟隨音樂喊號子、有節奏地模仿打硪動作,在合作遊戲中真正體驗到了民間打硪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遊戲活動,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我們傳統的民間器械-竹竿、觀看竹竿舞錄像;

物質準備:竹竿若干根、跳圈若干個。

教學重點:

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教學方法: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老師給你們看了我們傳統民間遊戲《竹竿舞》,他們是怎麼跳竹竿舞的呢?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幼兒活動:

幼兒知道是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

幼兒產生想要學習跳竹竿的慾望。

設計意圖:

通過先前的視頻觀賞,知道跳竹竿的大致方法,爲下面的跳竹竿環節做準備,同時又激發了幼兒想要做遊戲的興趣。

二、幼兒學習跳竹竿的方法。

師:學竹竿舞,首先要學會怎麼敲竹竿,敲竹竿啊,需要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奏的敲打。需要兩個小朋友相互配合。

師:看老師先示範一遍,我需要請一位小朋友跟我搭檔,看我在敲的時候嘴巴里說了什麼,手裏又是怎麼敲的。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好,現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後再交換?

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好,真棒!請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

幼兒活動:

幼兒知道跳竹竿需要兩個人來敲竹竿。

一名幼兒配合教師,以“分分合合”的形式邊念邊敲竹竿。

幼兒分組練習敲竹竿。

設計意圖:

教師將敲竹竿和跳竹竿分開來演示教學,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學習,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以4人爲一組,既有敲竹竿的人,又有跳竹竿的人,而且在交換練習的時候

手上功夫練好了,現在要請我們的小朋友來練習腳上的功夫類。

老師先示範一遍。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小朋友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奏邊念邊打竹竿,教師示範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係。

師:老師在跳竹竿的時候,你們覺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間有什麼關係?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並注意安全。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剛纔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

幼兒觀察教師如何跳竹竿,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係。

兩位幼兒敲竹竿,配合教師示範。

回答教師問題。

幼兒分組練習跳竹竿。

能夠節省部分等待的時間。

請幼兒自己觀察並發現跳竹竿與敲竹竿之間的關係,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結束活動。

師:我們學會了跳竹竿,在下次的體育遊戲時,我們可以加入手部舞蹈的部分和音樂結合,跳一跳黎族小朋友們的竹竿舞,好嗎?

師:接下來跟老師做一做放鬆運動,回教室吧!

跟着老師一起做放鬆運動,並回到教室。

激發幼兒跳竹竿舞的興趣。

教學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它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能力,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師的演示部分,講解的還不夠完整和透徹,導致在橋竹竿的時候,有的幼兒將竹竿托起,離開了地面;在講解跳竹竿的時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請幼兒觀察並說說跳的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孩子們理解得不徹底,可以加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最後漏掉了一個放鬆運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背景分析:

“快樂”是幼兒最常感受到的一種情緒體驗,但快樂的涵義是廣泛的。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教育顯得尤爲重要。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逐漸豐富,這樣能夠使幼兒更加理解故事中描繪的事物,這爲幼兒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做好鋪墊,我們可以通過故事中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使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快樂是付出,快樂是給予,幫助別人纔是真正快樂的道理。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彙量,能聽懂並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但部分幼兒不會與同伴交流,缺乏主動性,一些幼兒語言表達不完整,連貫性語言尚處在發展階段。而在整篇故事中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簡單的句式正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通過新句式的學習及完整的語言表達可以促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並欣賞作品,會運用作品中的語言連貫完整地回答問題。

2.能大膽地用語言與別人交流。

3.懂得爲大家做事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活動準備:

1.《小花籽找快樂》PPT﹔相關音樂;

2.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頭飾若干;

3.大河、草原、雪山、紅花彩色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儲老師,我來和你們一起玩遊戲,你們高興嗎?下面,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3、2、1,巴啦啦變!

師帶花籽頭飾: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師自我介紹:我是一顆小花籽,小朋友們都愛我。讓我先來抱抱你,請你做我的好朋友。我是一顆小花籽,請你們做我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遊戲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在活動一開始,老師變身成爲“小花籽”,以兒歌的形式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把教學和遊戲融爲一體,拉近了和孩子們的距離,把孩子引入輕鬆快樂的氛圍中。體現教學生活化、遊戲化、自然化的特點。】

2.師:我是誰呀?

幼:你是一顆小花籽。

師:對,我是一顆小花籽,把我種在土裏,能開出美麗的香香的花朵。今天,我悄悄地從媽媽的懷裏蹦出來,要出去尋找快樂。小朋友,你們快樂嗎?那誰來說一說,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會讓你感到快樂呢?

幼兒充分回答,教師及時鼓勵、有針對性評價。

【設計意圖: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給孩子提供一個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最初幼兒對快樂的理解是不同的,小朋友送我玩具,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等就感到快樂。這些快樂與故事中的快樂是不一樣的,爲幼兒原有經驗的提升打下伏筆,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教師不否定幼兒的想法,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遊玩情境,初步感知

(一)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1.在遊玩情境中,學說小花籽和太陽的對話

師:啊,郊外的空氣真好啊!看!太陽出來了,我們一起去問問太陽快不快樂。

師帶領全體幼兒走到太陽前問:太陽公公,你快樂嗎?

配班老師給太陽公公配音:快樂,快樂!我給大家陽光和溫暖,大家喜歡我。

師:小朋友,剛纔誰聽到太陽公公說話了?太陽公公是怎麼說的呀?請幼兒充分回答,教師及時糾正、表揚。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太陽公公好不好?

請幼兒集體說這句話。

【設計意圖:此環節我採用情景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爲幼兒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用恰當的方式,把幼兒帶入情境之中,讓幼兒身臨其境的跟隨小花籽一起去尋找快樂,尋找答案,緊緊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在一個寬鬆的情境中勇敢地表達。】

2.師:小花籽在找快樂的路上還會碰到誰,它們會怎麼說?會怎麼幫助別人呢?

幼兒充分回答,教師及時、有針對性地評價。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的提出,發展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參與談話活動,並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聲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新《綱要》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通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加深幼兒對故事的進一步理解。】

3.依次引導幼兒學說小花籽和小鳥、蜜蜂、青蛙的對話。(鼓勵幼兒自己提問,加動作模仿表演)通過新句式的學習及完整的語言表達,促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設計意圖:由於對話比較簡單,所以幼兒在學習了第一、二個角色的對話後已經能主動遷移到後兩個角色的對話中了,通過師生、生生等不同形式的對話練習,激發了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在邊講邊學對話的過程中讓幼兒學習新句式及完整的語言表達,促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通過理解故事,師有目的引導幼兒發現其實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別人才獲得了快樂的原因。

5.師幼談話,討論快樂的原因。

師:我們玩得可真開心呀!快坐回到小椅子休息一下吧。

師幼談話:

(1)小花籽去幹什麼了?(幼兒充分回答,指導幼兒把話說完整。)

(2)小花籽看見了誰?說什麼?別人是怎樣回答它的?

師: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都快樂嗎?他們爲什麼覺得快樂?

通過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幼兒將理解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話說完整表述出來。最後得出結論: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領爲大家做事,大家喜歡它們,所以它們很快樂。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討論,將理解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由對話。在幼兒表述遇到困難時,及時利用圖片表演情節,在關鍵的時候推孩子一下,不僅增強幼兒自信心,還提高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使講述更完整、連貫。】

(二)理解故事後半部分

1.師:我也想要一份這樣的快樂。請小朋友幫小花籽想想,我能爲大家做什麼事,讓大家喜歡我呢?

2.幼兒討論並積極表達,師指導幼兒把話說完整,並及時鼓勵、評價。

3.師:你們可真聰明!給我想出了好辦法!通過小朋友的啓發,我也有了一個好主意,一起來聽一聽吧!

師出示圖片描述故事:我請風姑娘幫忙,風姑娘帶着我飄呀飄,飄過大河、飄過草原、飄到雪山腳下。我很喜歡這兒,就留了下來,把這兒當作自己的家,要在這兒開朵花。春天來了,我真的開出了一朵美麗的大紅花,香噴噴的,好聞極了,香味傳得很遠,很遠。白熊、海豹、雪兔、海象,還有大人、小孩都來了。我已經是大紅花了。我給大家帶來美麗和芳香,大家喜歡我,我真快樂!

【設計意圖:此環節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滿足了好奇、愛想象的心理又對講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引發幼兒繼續想聽故事的願望,我想的尋找快樂的方法與故事中的方法一樣嗎?】

4.師幼談話,討論小花籽是怎樣找到快樂的。

師: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幼兒充分回答)小花籽是怎麼找到快樂的?(在雪山上開出一朵大紅花)

師:小花籽爲什麼感到快樂呢?

幼:我用自己的本領開出了一朵美麗的大紅花,讓大家聞到了芳香,看到了美麗,大家喜歡我,所以我很快樂。我和其他的好朋友一樣,都喜歡幫助別人,爲別人帶來快樂。

在教師引導下,幼兒最後得出結論:小花籽知道了,只有用自己的本領爲大家做事,贏得大家的喜歡,才能感到快樂。

【設計意圖: 在這整個環節中通過讓幼兒設疑、猜想、提問、討論,內容一環扣一環,抓住故事情節線索,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的環節。同時完成了第二、第三個目標。】

三、整體感知,完整欣賞

師:謝謝小朋友幫小花籽找到了快樂,我要回雪山去了。請小朋友閉上眼睛。3、2、1巴啦啦變!(師摘掉花籽頭飾)小花籽走了,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講一講吧!(師幼看課件一起講故事)

【設計意圖:課件的操作,能快速抓住幼兒眼球,集中幼兒注意力,使幼兒與故事中的形象近距離接觸,更好地與故事中的角色對話,走進故事的情境中。同時,可根據幼兒情況,把握學習的節奏,也以最簡單的方式達到了最好的效果。由於課件的圖片比較鮮豔、生動,所以觀賞課件更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經驗遷移,拓展延伸

1.想一想,說一說

師:你們平時在幼兒園和家裏有沒有幫助過別人,爲別人帶來快樂呢?誰來願意分享一下你幫助別人的快樂。

幼兒講述身邊的快樂(配上輕緩的音樂),師及時鼓勵、表揚。

2.教師總結,跳《快樂舞》結束

師:大家說的可真好!我們來鼓勵一下自己吧!今天我們幫小花籽找到了快樂,還懂得了爲大家做事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道理。你們現在快樂嗎?快樂就和老師一起來跳《快樂舞》吧!

【設計意圖:將故事中太陽、小鳥、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樂的體驗遷移到幼兒的生活中,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表達自己對快樂含義的理解。加深對快樂涵義的理解。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交流,用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意思,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實現活動的第二個目標。這個環節的設計做到了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使幼兒在充分表達中又擴展、提升了幼兒的原有經驗。讓他們進一步體驗到爲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設計感悟:

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會採用階梯型提問、有效追問的方式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提問具有啓發性和開放性。組織過程中設計了四個主要問題。如:講完故事的第一部分,我採用了啓發式提問:“爲什麼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都感到快樂呢?”這一問題需要幼兒的認真思考,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個提問:“小花籽在找快樂的路上還會碰到誰,它們會怎麼說的,它們是怎麼幫助別人的?”這一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也是對故事的進一步理解。第三個問題:“小朋友們,故事裏的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了快樂,它也想知道自己怎麼樣纔會快樂,你們能幫助小花籽想想辦法,讓它也找到快樂嗎?”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推測故事的發展,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最後,我又引導幼兒討論:現在你們知道真正的快樂是什麼了嗎?這些具有啓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對理解作品起到引導作用。活動中,幾個關鍵性問題的設計與拋出,會讓孩子們各抒己見,在思維的碰撞中,充分理解“快樂”的含義,昇華故事的主題。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我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依託,將幼兒推在主體的地位上,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寬鬆的語言氛圍,圍繞語言教學的總目標,儘可能讓幼兒多說,敢說,樂說,發展幼兒思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力,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在幼兒心靈播下愛的種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幼兒時期是想象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喜歡想象,善於想象,抓住最佳時期充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意義。爲此,我結合我園的研究課題“創設適合農村幼兒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毛線來作教材、教具,利用毛線形象各異、變化多端的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想象,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設計了這則語言活動“有趣的線條”。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1、 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2、 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學習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2、視屏轉換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幼兒想象。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現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麼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幼兒新的想象。

師:(轉動手裏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橫着看線條像什麼?豎着看線條像什麼?倒過來看線條像什麼?”

幼:橫看線條像山峯、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師: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詞來說“像什麼樣的山峯、像什麼樣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橫看線條像起伏的山峯、涌動的波浪……豎看線條像彎曲的小路、行進的蛇、上升的煙、側面的人臉……倒看線條像駱駝的背……

師:說得真好!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後鬆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採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在又像什麼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的鼻子和鬍子……豎着看像一隻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遊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象。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後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麼。

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玩邊輕聲講述“我覺得它像XX”,鼓勵幼兒相互間觀察和講述。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用完整的語句“我覺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發現。藉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及時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積極表述。

2、第二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段話。

師:這次可以拿一根毛線繩,也可以拿兩根毛線繩操作;可以單手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一個線條圖,也可以雙手各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兩個線條圖,邊操作邊輕聲講講它像什麼,在幹什麼或是什麼樣的。

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整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幫助幼兒講完整語句。藉助視屏

不錯的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

幼A:我覺得它像一隻蝴蝶,蝴蝶飛來飛去在找夥伴玩。

師:誰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幼B:我覺得它像一隻美麗的蝴蝶,它在陽光下跳舞,吸引了許多的動物來,它們都誇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覺得它像一隻北極熊,它的腳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尋找吃的東西,可是什麼也沒找到。

幼D:我覺得它像一條蛇,它把長長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裏冬眠呢!

師:誰還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3、第三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個故事講述出來。

師:現在請你繼續玩絨線,需要幾根便拿幾根。看看這回它又象什麼,然後把它們編成一個小故事。講講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結果怎樣?編好後講給旁邊的小夥伴聽。

幼兒邊操作邊進行創編故事,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確定主題,完整講述故事。

藉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幼兒講述自己編的故事,要求講述的幼兒聲音響亮,語句、情節講述完整,其他幼兒能耐心、專注地傾聽。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乘着摩托車到外婆家玩。開着開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樹上,我們都摔了個大跟斗。

師:是嗎,講得真好!不過以後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個小姑娘,長着一條長長的辮子,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辮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幾個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風箏,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個小坑裏,他爬也爬不出來,急得哭了起來。小朋友們看到了,急忙說:“別急別急,我們來幫你!”可怎麼幫呢?小姑娘想到了一個辦法,她把長長的辮子甩進小坑裏,大聲說:“你別哭,你抓住我的辮子,我們把你拉起來!”嘿喲、嘿喲,大家終於把這個小朋友拉了上來。

四、教師小結,結束活動,肯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

師:今天我們跟絨線做遊戲,有趣嗎?小朋友們都很會動腦筋,編了許多好聽的故事,我想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一定很喜歡聽,我們一起去講給他們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