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合集十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教案合集十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在變洞洞遊戲中的樂趣,願意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2、瞭解“圍集”的概念,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洞洞。

3、能主動參與遊戲。與同伴合作玩洞洞的遊戲。

活動準備

l、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

2、材料準備:報紙球15個左右、音樂碟片。

活動過程

1、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1)教師用身體各部位變大象,變茶壺……

(2)教師用手掌變出一個洞洞,引導幼兒思考:這像什麼?(水杯、望遠鏡)引導幼兒說這是一個小洞洞。

(3)請幼兒尋找身體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臍、耳孔)

(4)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來變洞洞。

(5)教師與幼兒交換角色,幼兒發令。教師變出沒有封閉的洞洞。引導幼兒理解“圍集”的概念,教師提問:爲什麼老師變出來的不是洞洞?

2、變洞洞遊戲

(1)男女幼兒分組變洞洞。教師:看誰的洞洞最結實,可以讓好朋友的報紙球鑽過去。

(2)請小朋友想辦法,變出大一些的洞洞,讓你的好朋友鑽過去。

(3)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鑽過去的大洞。

(4)教師鑽過的“洞洞”就跟在老師身後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3、延伸活動

大家試一試,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麼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牆壁、桌子、板凳)

反思

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是這個活動的重點之一,我設計了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的導入遊戲“變魔術”,將每一次探索和難度的提升滲透到孩子們感興趣的遊戲中;而掌握洞的正確概念,並能夠用各種肢體語言準確地表現出來是這個活動的另一個重點。我藉助的則是讓小小報紙球穿過的遊戲。在實際施教過程中,由於地域的不同、孩子認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設計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變魔術。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習慣地坐在地上,我讓孩子們玩手指變魔術的遊戲時,有部分孩子沒有領會要把小手拿出來,我馬上“變”出了大拇指,走到每個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點點頭,於是孩子們的臉上有了開心的笑容;在西寧,20名中班孩子隨意坐成一圈,一聽說我要變魔術了,高興地模仿着我的動作,一會兒變成大水壺。一會兒變成小狐狸。

環節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請孩子們在自己身體上尋找洞洞,孩子們找到了身體上的各種洞:眼睛、嘴巴、肚臍、鼻孔、手指變成的洞等,我馬上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兩手張開,請孩子們用準確的語言說出爲什麼這不是一個洞;在西寧,孩子們找了很久,興趣依然非常高漲,耳朵、嘴巴、眼睛、肚臍,還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說:“這裏有個大洞!”

環節三:變洞洞。在甘南,當我發現一個孩子將手臂放在耳邊變出了洞,和別人變得不一樣時,馬上招呼其他幼兒來看看他是怎麼變的,於是所有的孩子都將手臂放在耳邊變出了洞。我在旁邊不斷地提醒:動動你的小腦筋。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嗎?有一個孩子用雙手交叉變成了洞,我馬上朝他點了點頭,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說:“你能再試試嗎?”孩子馬上心領神會,用腳變出了洞洞。在西寧,在我們討論到變出不一樣的方法時。我注意讓孩子示範的機會多一些。不再只示範一位孩子的動作,每當看到一名孩子用身體的各部位變化有所不同時,馬上表揚,這下子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設計不同的動作讓小紙球穿過了。

環節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們變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紙球來“檢驗”洞洞是否結實。我趕緊請孩子們分成兩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對面,當一組變洞洞的時候另一組就把手中的報紙球從洞洞裏扔過去,我做過示範後孩子們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來;在西寧,該分組了,可孩子們仍然對不同的造型興趣不減,於是我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互相玩扔報紙球的遊戲,我在一旁觀察和個別指導。

在兩次活動後我進行了分析,總的來說,這個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設計層層遞進,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與老師配合默契。隨着教師預設情景的不斷深入,孩子們由遊離於目標之外到對活動本身產生較高的興趣,從不熟悉老師到願意和老師一同想各種辦法,貫徹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一再強調的讓幼兒在自由探索、相互學習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這個活動,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體會一:互動是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與教師、同伴、材料的互動。良好的師幼關係是師幼互動的前提,教師要注意營造輕鬆、溫馨、激勵的良好氛圍,讓孩子信任、親近教師。願意和教師交流,願意展示自己的動作。在環節一中,甘南的孩子對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適應,影響到了活動的引入環節,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遊戲與每一位孩子親近,抓住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把注意力儘快投入到接下來的手指變洞洞的環節。

體會二:只有當學習者自己覺得學習活動是有意義、有興趣的時候,他們的意識與行動纔是統一的,纔會表現出積極、自覺的行動,所以瞭解幼兒的年齡特點非常重要。在環節二中,甘南的活動對象是大班下學期的孩子,找尋自己身體的洞洞這種簡單問題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教師必須提高要求,讓孩子們“蹦一蹦”才能達到:而西寧的中班孩子對自我和他人的身體還有很大興趣,所以這一活動可以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體會三:雖然地域不同,生活環境有差距,但孩子們都有着極強的接受能力,而孩子們良好的思考、探索習慣。不是一個老師或者一個活動就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全社會包家庭、教育機構及教師的共同配合。這兩地的孩子讓我深刻感受到,平時對孩子探索性的培養有多麼重要,那珍貴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們去用心呵護,需要給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討論的時間。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正誤,或過多地去幹預。

體會四: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要針對孩子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教育方式。在環節四中,我對兩地孩子分組的處理是不同的:甘南的大班孩子平時分組活動不多,他們對競賽項目特別感興趣。所以我採取了分組比賽――“看誰投得準”的遊戲活動;而我在與西寧的老師交流時瞭解到,他們班孩子平時活動就是分組,所以對自己組隊進行自主活動很熟悉,我的處理更多的是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作爲一名觀察者,讓孩子在前。

點評1

這個活動最大的看點是整個活動體現了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具體體現在:動作發展的遞進,手指一手臂一四肢軀幹一多人的肢體配合,幼兒在洞由小變大的的過程中體驗着探索和發現的趣味性;難度的不斷遞進,個體自己變一兩人互動一多人變大洞一藉助周圍其他環境中材料變洞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達到目標,是一個跳一跳的發展過程;興趣點的不斷遞進,幼兒從不理解遊戲的意圖一漸漸深入遊戲一模仿教師活動一自由創造小洞一興趣盎然地投入不斷的探索中,教師生動的趣味性語言加上恰當的肢體語言,引導、感染着每一位幼兒,師幼間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活動中,教師也採取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對幼兒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培養方面:在一個變洞一個投紙球的兩人互動活動中,投的幼兒注意力必須處在高度的集中狀態才能準確地找到相應的洞投進去,而變洞的幼兒只有快速投入地思考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身體中可“圍集”的地方。這個遊戲在最大程度上讓幼兒投入到了思考、應變的活動狀態中,幼兒在應變中體驗着變化所帶來的樂趣。此外。在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方面,教師及時發現幼在變洞洞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如舉起雙臂是洞嗎,讓幼兒在分析是不是洞洞的過程中,鞏固了“圍集”的概念,提高了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整個活動中,教師高度投入和快樂的情緒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幼兒,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因此整個活動可以說是快樂的、有趣的、讓幼兒不斷探索發現的肢體運動活動。

略有不足的是,教師在施教活動中有些急促,應再放慢一些速度,提問後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語速再慢一些、柔一些,心再靜一些,可能整個活動會更穩一些。

點評2

這個活動目標制定比較全面,從認知能力、情感、態度方面制定了目標,符合幼兒的實際;從選材上,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教師對活動具有較強的調控能力,爲每個孩子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與每個孩子進行交流,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孩子,孩子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都非常好,在活動廣度上,教師也給予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在孩子與教師的討論中,孩子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者發表個人見解,體現了活動活躍和有序,師生、生生的交流也是非常平等的;活動中,當個別孩子處於興奮狀態時,教師能自然地用開火車的形式讓活動變得有序,把這些孩子又集中到教師的視野。

我個人認爲。活動的深度可再加強一些。應充分發揮孩子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想像潛能。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遊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3、產生對聽說遊戲活動的興趣,並積極參與遊戲。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兒歌。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 探索遊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活動準備

1、鍋蓋一個 2、教師或父母與活動前豐富幼兒有關菜名的知識

活動過程

1、通過情境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兒歌裏講了些什麼?怎樣用我們的手來玩“頂鍋蓋”遊戲呢?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遊戲兒歌,練習發準蓋、怪、菜等字音。請幼兒做一做頂鍋蓋動作,啓發幼兒探索用手掌當鍋蓋,用食指頂手掌心。

3、介紹遊戲玩法。

(1)幼兒必須邊念兒歌,邊用食指頂着“手掌鍋蓋”。

(2)兒歌唸完,就要問:“燒的什麼菜?”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一道菜的名稱,方能與“鍋蓋”交換角色,然後遊戲繼續進行。

4、引導幼兒學習遊戲的難點部分。

啓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豐富關於菜餚的經驗。提問:小朋友,你吃過什麼菜?你最喜歡吃什麼菜?它是用什麼做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菜的名稱。如:糖醋排骨、紅燒肉圓、西紅柿炒雞蛋等。

5、帶領幼兒玩“頂鍋蓋”遊戲。

教師扮演鍋蓋將手掌平放,手心向下做鍋蓋,請5名幼兒上來分別伸出食指頂着“鍋蓋”。然後大家一起念遊戲兒歌,唸到“噗!一口風”,可做吹風狀,以增加趣味性。兒歌一念完,教師迅速去抓頂鍋蓋的食指,同時,幼兒的食指趕緊收回。如被抓住,教師問:燒的是什麼菜?幼兒報菜名,然後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遊戲。

最後,教師組織幼兒每人用一隻手做鍋蓋,另一隻手頂鍋蓋,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練習遊戲中的語言。

6、教師組織幼兒結伴遊戲,以小組爲單位玩“頂鍋蓋”遊戲。

教師可以以幼兒的身份加入到遊戲中,對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與幼兒一起快樂地遊戲。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我出示鍋蓋,通過提問引出手掌鍋蓋,邊用手指頂着手掌鍋蓋,邊念兒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在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後,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鼓勵幼兒進行替換仿編,進一步擴散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邊創編念兒歌邊遊戲的形式,將活動推向**。遊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鍋蓋把頂的人的手指攥緊不放或說不出新的菜名,而導致遊戲停頓,我應注意觀察幼兒合作遊戲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在活動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我和小朋友一起玩語言遊戲“頂鍋蓋”,琦琦的手指被我抓住了,按遊戲規則他該表演節目。可她非常膽怯,不肯站起來,我的鼓勵絲毫不起任何作用,我急了,對她說:“今天你該表演節目了,我們大家都等你了,唱一首歌也行,說一句話也行。”看到我態度非常堅決,琦琦有點兒難堪,眼中幾乎噙着淚花望着我,我真不忍心再逼她,但爲了讓她改掉膽小的毛病,我狠狠心,鼓勵她說:“你能行,來吧,今天上臺表演了,以後就敢了!”說着我拉着她的手,見拗不過我,琦琦跟我走到臺上,一時又想不起要表演什麼,有的小朋友說“琦琦快快表演呀!我們等得很着急!”琦琦一急“哇”的一聲哭出來了,我只好氣餒了,琦琦抽泣着回到桌位上。我用這種不得已的方法幫助她,可也不能改變她膽小的毛病,仔細想想,我採取的方法是她當時無法接受的,我是在琦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極不情願的情況下,突然把她推到了衆人面前,這對自尊心很強的琦琦來講無疑是痛苦的。反思一下我的教育行爲,我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欲速則不達”。如果我能請一兩個能力強的幼兒和她一起表演,壯壯膽,也許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數的`實際意義。

3、感知並認讀數字。

活動準備:

各小組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學習新遊戲:排排隊

1、出示方向標記卡,認識它的含義:大、小、箭頭各表示什麼。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請幼兒說說看標記怎麼排排隊。最大的放在什麼地方,最小的放在什麼地方,這個標記卡表示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3、講清“排排隊”的名稱,要求幼兒按照標記卡將所給材料排序。

二、介紹各小組活動名稱、要求

小組活動一:排排隊

目標: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準備:方向標記卡8張,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畫面內容但大小不等的5張圖片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蝸牛)。

玩法:幼兒根據方向標記卡(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將所給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規則:按方向標記卡提示的方向排序,並說出序列的規律。

小組活動二:點娃娃找朋友

目標:抽象出5、8、7、8各數的實際意義。

準備:圓點卡8套(各畫有5、6、7、8個小圓點),分類盒8個,各種畫面內容的圖片8套(圖片上的物體數量分別是5、6、7、8個)。

玩法:請幼兒將圖片按照畫面物體數量的多少進行分類,最後用圓點卡片表示圖片上物體的數量。

規則:將圖中物體數量相等的圖片放一起,再用圓點卡表示每格圖片畫面內容的數量。

小組活動三:數字拼圖

目標:感知數字,認讀數字。

準備:數字1—10的拼圖8套。

玩法:兩位幼兒合作拼湊1—10的各個數字,拼完後告訴老師這些數字分別叫什麼。

規則:將零散的數字塊全部拼成一個個完整的數字。同時讀出其名稱。

小組活動四:小兔吃飯

目標:抽象出4的實際意義。

準備:小兔紙袋10個(開口處裝飾爲小兔嘴巴,頭上蝴蝶結處貼有4個小圓點),蘿蔔、青菜、青草、蘑菇 等圖片10套。

玩法:請幼兒按照小兔頭上的小圓點數量把和它一樣多的圖片放入小兔的“嘴巴”裏“餵食”。並且說明 喂小兔幾個。

規則:圖片上物體數量要與小兔蝴蝶結上小圓點數量一樣多,纔可以餵食,同時要說明喂的是幾個。

三、幼兒分組活動。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組,觀察其是否按標記卡排序:若有幼兒感到困難,教師可減少排序圖片的數量,使圖形大小差別較爲明顯;對待排序快的幼兒增加排序圖片數量,並鼓勵其從多個方面來排序。要求每個幼兒都輪流到第一組活動一次。巡視其他各組活動情況,給予個別引導:

①第三組數字拼圖的幼兒能力較弱,要求他們拼完全部數字後,按順序指認數字,幫助其區分易混淆的數字。

②對第二組中還不能用圓點卡正確表示圖片中物體數量的幼兒,引導其參加第四組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喚起幼兒對母親愛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麼美好<<母雞太太和兩個蛋>>幼兒園語言教案的內容,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故事中講述了母雞太太爲了孩子出生辛苦孵蛋,及小雞知道媽媽的辛苦在蛋殼談論怎樣回報媽媽,喚起幼兒對母親愛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麼美好這個故事,語言精練優美,抓住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這一關在鍵點,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二)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2、能力目標:要求幼兒能簡單地表演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大膽地運用已有生活經驗理解和回答問題.

(三)活動重點、難點

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引導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爲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所以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要求幼兒能簡單地學習故事中小母雞和小公雞的對話語言.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母雞和小雞們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

主要採用了“討論交流法”、“興趣導學法”、“綜合活動法”等“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所以引導幼兒採用了“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還引導幼兒採用了“興趣導學法”,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提高學習的能力。

活動準備是:

1母雞家背景圖:2母雞,小母雞,小公雞,雞蛋圖片和頭飾:3模擬雞蛋;4錄音機,磁帶;

選擇以上直觀教具是爲了激發幼兒想象力,營造寧靜溫馨的氛圍,起到以景激情的作用。

三、學習過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過程化、經驗化及主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5分鐘左右)

老師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然後進行提問談話:

剛纔聽着音樂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裏讓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引起幼兒的興趣。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

文學作品與音樂本是一家,通過音樂與故事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兒,以歌表演中可愛的母雞形象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內容。

第二部分、模仿想象:啓發幼兒學學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爲後面表演鋪墊,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使孩子們表演起來更活臨活現增加表演的趣味.

聽聽、說說:

1、欣賞故事,記住故事主要情節;提問“我是母雞太太,小朋友喜歡我的故事嗎?記得故事裏有誰呀?”

2、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圍繞重點、難點開展活動。

說說母雞太太怎樣愛小雞,小雞是怎樣愛母雞太太,重點鼓勵孩子說說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先讓幼兒完整聽第一次故事,暫時不出現教具以免影響幼兒的注意力。

2、出示教具講述第二次故事,借據教具幫助幼兒。

3、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通過互相交流和啓發性語言的運用,引導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體驗:”母雞孵蛋”,帶孩子一起體驗媽媽愛小雞,小雞愛媽媽的情感。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表演、講述的時間和機會,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2、用表演形式激發幼兒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四、教學特色

1、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爲孩子的“學”,將培養孩子的能力貫穿活動始末。

3、充分利用分組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形式,最大限度地爲每一個幼兒創造理解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幼兒園教案 篇5

題實施背景: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活動是我園課程實施的一大亮點。爲了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親近自然,探索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設計了本主題活動“親親小樹林”,並藉助絡資源輔助教學。

活動1:樹媽媽和樹寶寶(科學)

一、教師的知識背景

1、《植樹,爲未來播種綠色》

2、《植樹到底有啥好處》

3、《奇妙的種子傳播方式》

4、《植物種子傳播的奧祕》

二、本教育設計純屬原創

三、設計意圖

1、中班孩子年齡小,知識經驗缺乏,他們對樹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知之甚微。而且這種自然現象是偶發的,不易被觀察發現。於是,我們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把“種子的傳播”這種抽象難懂的現象跨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孩子。

2、利用絡資源輔助教學,直觀形象,符合中班幼兒認知特點。以往當我們帶中班孩子去小樹林時,他們對樹的態度很淡然,注意力不集中。而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當畫面上出現擬人化的樹時,孩子們馬上欣喜地喊:“樹媽媽你好!樹寶寶你好!”情緒一下被調動,且隨着內容的發展,他們還能與畫面中的形象進行積極互動。

3、在體驗中學會關愛。中班的孩子對自然物的愛大多是從悅己的角度出發,他們並不會主動地去了解樹,體驗樹的成長。於是,我們藉助絡資源,讓孩子們模仿小樹苗在不同自然環境下的生長變化,體驗樹朋友成長的艱辛與快樂,從而增進了孩子們對樹的情感。

4、在行動中播種綠色。中班孩子年齡小,對播種綠色的意義需通過行動去理解、感受。於是,在活動結束時組織了“播種”活動,讓孩子們在自身的行動中體驗以“小我”的力量去播灑一片綠色,從此,綠色也播灑進孩子的心田。

四、創意

1、本活動是我園園本課程系列活動之一,設計純屬原創。最大的特點是把“走向自然”的教育與絡資源的利用有機融合,相益得彰。使孩子們既有在大自然中的真切體驗,又感受絡媒體帶來的超越時空的生動感受。

2、本活動體現以幼兒爲主體的教育策略,留有許多空間讓孩子們去充分的思考、想像。並在體驗中感受小樹苗在自然界的生長變化,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3、體現活動的延續性。在本活動過程中,教師還設置了一個懸念“還有不一樣的樹種傳播方式嗎?”從而激勵孩子們和家長去共同收集資料。另外,種子的播下,也是照料和觀察的開端。於是,孩子們新一輪的探索又開始了……

4、在本活動中,體現家長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共享。如讓家長協助孩子收集資料,上發帖等。

活動目標:

1、有探索樹種傳播的興趣。

2、體驗小樹在自然界的生長變化,產生對小樹的關愛之心。

3、參與播種活動,萌發對樹種發芽、成長的殷殷期盼。

活動準備:

1、素材《樹媽媽和樹寶寶》

2、收集樹種

3、教師熟悉課件,根據畫面靈活調控“返回”和“播放”按扭(右鍵)

活動過程:

一、看畫面提問,啓發想像樹種的傳播。

1、這裏有誰?(樹媽媽、樹寶寶)

2、樹寶寶是怎麼來得?(樹媽媽的種子)

3、是誰幫媽媽傳播種子的呢?(讓幼兒自由猜測討論,教師不歸納,允許幼兒的多種答案)

二、瞭解樹種傳播的幾種方式。

1、風的傳播

猜猜看,風怎麼給樹媽媽傳播種子的?(讓幼兒先說一說,再播放畫面)

2、動物傳播

畫面到小鳥播種即止。提問:

——除了小鳥,還有哪些動物會給樹媽媽傳播種子?(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或發揮想象自由討論。)

3、人類的傳播

除了動物,還有誰也給樹媽媽傳播種子呢?

播放結尾:人類爲樹媽媽撒播種子。

三、設置懸念,啓發探索

除了我們剛纔講到的、看到的以外,樹媽媽的種子還有其他的傳播方式嗎?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查資料,我們等着你的發現哦!

四、體驗遊戲“樹寶寶快快長”

教師扮演樹媽媽,幼兒扮演樹寶寶。根據畫面和音樂,自由想像相應的動作,體驗樹寶寶在自然界的生長變化。

1、起風了(風中的小樹會怎樣)

2、下雨了(雨中的小樹會怎樣)

3、太陽下(太陽下的小樹會怎樣)

四、播種去。

1、到事先平整好的土地上撥撒樹的種子。

2、

提出討論:種子播下後,我們還要做些什麼?(幼兒分組討論,然後交流)

教師歸納:經常來照料、觀察,並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教師組織孩子們對播下去的種子進行澆水、觀察、記錄。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 活動目標

1. 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並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 發展表象思維。

二、 重點與難點

1. 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 難點: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三、 材料及環境創設

1.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數字卡。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印章。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放置以上材料,讓幼兒操作擺弄,進行探索和複習鞏固活動。

四、 設計思路

口頭加減法是幼兒學習加減運算的開始,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認識加減法的意義。教學中要避免使幼兒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即題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還剩”就是減法。設計時可以通過圖示或直接演示讓幼兒接觸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種是把兩個部分數“合併起來”,另一種是在一個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幾個”。又如減法,一種是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部分,另一種是已知總數和剩餘的部分,求減少的部分。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幫助幼兒把合或分的心理運算活動與加減運算相結合,使幼兒真正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本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表象思維。因爲,表象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中介,幼兒掌握加減法要經過操作擺弄、運用表象進行計算。最後才能達到對抽象數字的計算。所以,設計時首先要讓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然後通過解答口頭應用題促使幼兒運用表象進行運算。此外,要求幼兒將計算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是提高幼兒表象思維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但開始時幼兒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可以適當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清思路。

五、 活動流程

操作體驗—>討論理解—>複習鞏固

1.操作。

(1)實物操作。讓幼兒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並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如計算三隻小白兔與二隻小灰兔合起來是幾隻小兔?

(2)看圖計算。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後再計算結果。

注意:提供的圖意要有不同的加減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計算兩個盤子裏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有的是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2.討論。

(1)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教師口編應用題,幼兒用表象計算,並說出計算過程。

(3)幼兒口頭編應用題。

3.複習。

幼兒用動物、水果等印章製作加減法的圖片卡,並解答同伴製作的卡片上的加減題。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講講、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色情緒的變化。

2、能大膽地進行表達自己的想法。

3、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4、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1、不同表情的膽小先生3個,“膽小”兩字。

2、膽小先生指偶20個。

活動過程:

1、出示“膽小”兩字,認認、做做。

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嗎?這兩個字是膽小,那什麼叫膽小,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嗎?(提醒:你看到什麼事會害怕呢?)你們膽小嗎?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別膽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膽小先生》。你們猜猜看,膽小先生會怕什麼呢?(讓幼兒發散思維、想象)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幼兒說說(初步)

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若幼兒無反映,教師作提問:膽小先生從開始到結束有什麼變化呢?

3、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幼兒進一步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做一做。

膽小先生開始是怎樣的?後來有怎樣了?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教師講完後,提問,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一起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可請幼兒扮演小老鼠、膽小先生。(1)教師扮先生、幼兒扮老鼠 (2)幼兒扮先生、教師與幼兒扮老鼠 (3)分組演示

4、經驗遷移,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可複述故事或創編故事。

這個故事好聽、好玩嗎?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誰來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膽小先生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後,我們戴上膽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講或講給好朋友聽。

反思:

《膽小先生》重點是幫助幼兒懂得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培養勇敢品質, 培養幼兒運用語言講述能力, 幫助幼兒理解“大吃一驚”“抱頭鼠竄”的意思,讓幼兒瞭解故事情節,感受膽小先生性格變化。

1 出示道具:首先,上課之前我準備了相應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膽小先生以及積木搭成的樓房,當我出示這些道具的時候,幼兒非常的興奮

2.談話導入“猜猜這個房子的主人是誰?在這個房裏將會發生怎樣的事呢?這是幼兒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3 講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邊表演邊講述了這個故事,幼兒基本上認真的聽完了這個故事

4 提問激趣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大老鼠闖進膽小先生的家,膽小先生是怎麼做的?”“膽小先生爲什麼讓大老鼠住進地下室?”引導幼兒講述故事裏大老鼠語言加深幼兒對故事印象。最後,啓發幼兒續編故事結尾。

主題小結:這次語言課,幼兒基本上能安靜的聽完整段故事,接下來,通過幼兒的臉部和肢體語言的表演,加強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這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個別幼兒在聽故事的時候還不夠認真,還有些幼兒表達意思還不夠準確,這些,在日後的語言課上,逐步的培養。

小百科:膽小解釋做事畏縮、顧忌。

幼兒園教案 篇8

一、活動由來:

許多孩子對故事似乎永遠是最喜歡的、百聽不厭的,故事“小兔乖乖”是一個非常古老、傳統的故事,流傳已久,一般在家裏,家長都會給孩子講述這個故事,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基本上有一定了解,且故事情節有趣,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本作品具有較強的動態感、表演性,適合幼兒的角色扮演,讓幼兒進入亦真亦幻的童話世界,所以預設了這個遊戲活動,以滿足孩子的遊戲慾望,並在遊戲過程中觀察瞭解孩子游戲情況,適時適當地給予指導和幫助,以充分發揮表演遊戲的教育功能,促進孩子發展。

二、預設活動總目標:

1、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和玩表演遊戲的興趣。

2、在老師的幫助下,初步能按文學作品中的主要情節和角色對話、動作開展表演遊戲。

3、通過與同伴共同玩表演遊戲,感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4、學習並遵守遊戲規則,學會收拾表演用具。

5、讓孩子學習在集體中大膽表現。

表演遊戲:

小兔乖乖(一)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熟悉故事情節。

2、初步掌握故事角色的對話。

3、感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瞭解孩子對故事“小兔乖乖”中故事情節和對話的熟悉程度。

2、故事的圖片、磁帶等。

三、活動指導:

1、以孩子比較熟悉的“小兔乖乖”的旋律引出故事“小兔乖乖”。

2、欣賞故事“小兔乖乖”,通過圖片讓孩子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提問,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知道故事中有幾個角色,它們都說了些什麼?

4、引導孩子想想、學學小兔、兔媽媽和大灰狼的對話應該是什麼樣的?

四、觀察與反思:

孩子們對故事“小兔乖乖”的情節比較熟悉,知道故事中有幾個角色,老師在講述故事時孩子們能很專心地聽着,呼應着,有的孩子還不時地做出開心、害怕的表情,聽到兔媽媽回來一邊敲門一邊唱歌時,會高興地唱起“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聽到大灰狼來敲門時,會用粗粗的聲調來表示;還會學小兔拒絕開門的歌聲:“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但對角色的其它對話還不夠熟悉,與故事“拔蘿蔔”一樣,對故事的講述部分不感興趣,只對唱歌部分感興趣。對故事中三隻小兔的名字,只有心琪小朋友能說出三隻小兔子的名字――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此外,孩子們還不善於表演,不會自己做出一些表演動作。在下次的遊戲中,要讓孩子掌握角色的其它對話,初步學會角色的一些表演動作和表情,還要注意孩子傾聽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教案 篇9

幼兒園大班教案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

2.瞭解動物間朋友和敵人關係的兩兩對應關係,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3.萌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動物的天敵和朋友

2.動畫片:你在和誰玩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你在和誰玩

1.觀看動畫片

啓發幼兒回憶,動畫片裏有哪些小動物。

老虎,鯊魚,螃蟹,海豚等。

2.教師:小動物們玩的真開心,因爲它們都是好朋友。

二、討論動物間的敵對關係

Ppt課件演示:動物的天敵和朋友

1.你知道小老鼠害怕誰嗎?

它們是好朋友還是敵人?爲什麼?

2.羊和狼是好朋友還是敵人?爲什麼?

3.蛇和青蛙會一起玩嗎?它們是好朋友還是敵人?

4.壁虎看到蚊子會怎麼樣?

5.獅子和斑馬是敵人還是好朋友?

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

6.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和哪些動物是敵人?

三、討論動物間的朋友關係

1.動物們之間有的是敵人,有的就是好朋友。

課件演示:鯊魚和嚮導魚

鯊魚和嚮導魚就是一對好朋友,因爲鯊魚眼睛不好,

嚮導魚就爲鯊魚指路,還能吃到鯊魚剩下的食物。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和哪些動物是朋友?

課件演示:

犀牛和犀牛鳥

寄居蟹和海龜

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經驗大膽講述。

四、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的動物是朋友,它們有互相需要幫助的地方。

也有許多的動物是敵人,它們有的吃別的動物,有的被別的動物吃掉。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大自然處在平衡的狀態中,如果一種動物太多,

或者一種動物消滅,都會給大自然帶來影響。

所以,我們要保護各種各樣的動物,使自然界平衡,使人類生活得更美好。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酒、咖啡、濃茶等會使大腦過度興奮,會妨礙幼兒正常的休息。

2、使幼兒初步懂得市場上所售的許多兒童營養液、人蔘及其製品對幼兒的生長髮育不一定有好處;教育幼兒多吃飯菜,少吃補品。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酒、咖啡、茶葉的外包裝圖片。

2、市場上經常出現的各種兒童營養液、人蔘及其製品的外包裝圖片。

【活動重難點】

知道哪些食品不能吃,要多吃飯,少吃補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酒瓶、咖啡罐、茶葉盒。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你們來認識一下,它們是什麼呢?它們裏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二、基本部分。

1、師:你們知道的真多呀,那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喝酒呢?爲什麼呢?

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歷或別人的經歷討論。

師:你們說的很對,就會刺激喉嚨,引起咳嗽,經常喝酒,還會影響大腦的發育,使我們的注意力不集中,記東西記不住;酒喝多了還會使大腦過度地興奮。

2、師:那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喝咖啡呢?爲什麼?

師:小朋友喝咖啡,會變得很興奮,睡不着覺,還會發脾氣,經常喝咖啡,也會影響大腦的聰明。

3、師:那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喝濃茶?爲什麼?

師:你們說的沒錯,濃茶也會使小朋友很興奮,也不能喝。

4、師:酒,咖啡,濃茶都會影響小朋友的大腦發育,所以我們不能喝。

師:每當過節或是喝喜酒,你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會和親戚們一起聚會喝酒?

師:那大人麼在聚會師喝酒,小朋友吃什麼好呢?

小結:大人們喝酒時,小朋友們應該喝一點白開水或是一點飲料,或是直接吃飯和菜。

三、區分食品安全標記。

1、提問:除了垃圾食品以外還有什麼食品也不能吃?

2、請幼兒觀看課件(小朋友喝過期牛奶出現肚子痛的畫面)

師:他怎麼了?爲什麼會這樣?

認識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記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並進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及安全標準。

小結:食品包裝袋上的這些標記會告訴我們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們以後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地看清楚,還要提醒爸爸、媽媽不要忘記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標記哦。

四、遊戲:健康大冒險

引導幼兒在遊戲時討論零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鼓勵幼兒一定要剋制自己,少吃或不吃零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小百科: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爲目的的物品。